此时,四十年代末期,国民革命军正和人民解放军打得天翻地覆。
老家村子一会儿过国民革命军,一会儿过人民解放军。
壮年小包子不敢问的是:“当年来找我的人带了枪没有?”更不敢问“来人是不是侦辑队?”
他心想:“这点秘密,就让它跟我以后一起入土得啦!”
新政府成立不久,壮年小包子在老家村口盖了房子。
后面是家,前面是店,开了家小饭馆,村里人和过路的客人都方便。
不料一日,县里来了好几个人,有军人,还有公安局的,由村里支部书记陪着,到了他的饭馆里。
一个县里的工作同志,手里拿了封信,看看信,问他:“大哥,您过去是不是有个外号,叫什么‘小包子’?”
壮年小包子浑身一抖。
“这外号,快二十年没人叫了!”
他愣愣地看着来人,心道:“说书的说得好啊!是福不是祸,是祸他妈的躲不过!还是找来了,还是找来了!”
他一时心里害怕,没敢答应。
坐在一边的老娘,眼睛已经不大好,接口了。
“同志啊,他过去是有这么个外号,那还是在洎江的时候,
这都多少年了啊!”
壮年包子的妻子正在给客人们倒茶,听了一愣,心道:“丈夫可从来没提过这么回事情。该不会是他过去做了什么坏事吧?”
看看丈夫,正啃啃吃吃地脸色不好。
妻子心里紧张。
她再看看,刚上中学的儿子已经进门,正一个个地叫。
“叔叔好,叔叔好!”直叫了一圈。
这帮叔叔们都笑咪咪地回答说:“好,好,放学啦?”
妻子的心才稍稍安定些,说:“同志,喝茶!同志,喝茶!同志,喝茶啊!”
把茶递了一圈。
眼见无可躲避,饭馆老板终于说:“这个外号嘛,倒是有过。”
那县里同志又看看信,跟旁边公安局的同志,以及另一位军人嘀咕几句,然后说:“我们要查实一下。
现在请您回答几个问题,很简单的。”
老板和老板娘,还有眼睛不大好的老娘,都紧张了。
老娘说:“儿子,你那会儿,做了什么啦?”
老母亲想起当年那夜,儿子回来,慌慌张张地说:“出了大事!得快走!”
“---那时候,离儿子第一次被侦辑队的人捆了的日子已不算很短,一年,两年?现在记不清了---”
这会儿,壮年老板说:“没,没做什么——”
县里同志又看看信,问道:“您应该是在离开洎江的那天夜里,去过一个地方。那地方,叫什么楼?
请您回忆一下,回答我,那楼,叫什么楼?”
老板呆若木鸡,喃喃道:“楼,楼?”
老板娘说:“你倒是说啊!快给同志说啊!”
以她对丈夫的了解,她绝然不相信,丈夫这样的人,能干出什么大坏事来!
老母亲喝道:“儿子,做人要光明正大!要是干了坏事,也要敢承担!”
几个县里来的军人公安工作同志互相看看,脸上微微笑。
当年的小包子,现在的壮年饭馆老板还在语无伦次。
“楼,楼,晚香楼?”
那县里同志大惊,赶紧又看看信。
“晚香楼,晚香楼,对,对!就是晚香楼!”
老板娘一听,也大惊。
“晚香楼,这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她看看丈夫,话语中带了一丝哀怨,“你可从来没告诉过我这样的地方和事情!”
老母亲叹气道:“唉,那是当年洎江的有名地界,还真不是什么好地方!”
老太太心道:“儿子当年那么年轻,居然也去那地方鬼混,男人哪!”
老板娘似乎明白了一些,气道:“你,你!”
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老板说:“别,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