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辛三十九年,商国麾下精锐在外征战,反对一派大夫甲,内史向挚,微子先后逃至周,言及商朝虚实,遂领周国乘虚而入。
帝辛四十年,姬发率领盟军极境三千六百,九境十二万,八境三百万,七境五千万,七境以下六十亿,号尊天命,征伐大商,直捣朝歌。帝辛命商军精锐镇压东夷南蛮,领一部大军封禁朝歌,以东夷南蛮九千万降卒,臣服商军的异族五十亿为兵,七境以上独立一军,先剿灭朝歌城中天外势力,最终于牧野决战周国盟军。
子受领兵与诸国联军战于牧野,妲己则领青丘一族镇守昆仑,恶来,飞廉领军作战,命子武庚于东方防御海外诸族。
联军以姬发为主,姜尚为辅,九境以下尽皆诸国精锐,神灵族中主流砥柱。
姬昌攻伐西陲诸国,一统西境,以国运入极境巅峰,姬发承周王位,突破极境。姜尚于朝歌成九境,后子受赐予其一成国运,突破极境,在渭水之滨明悟治国用兵之道,依周国之势登临极境巅峰,绝世之姿不下子受。
诸国极境之间彼此杀伐,但凡争锋,必是“同归于寂”,残存真灵至天外,其上有一圣器,名之“封神榜”,真灵不灭,其身不死。
故诸国极境之攻伐,论及残酷比之其下异族神灵尤胜几分!
子受征战数十年,兵阵之道盖世绝伦,观华夏以降三千余年,未有及者。纵使麾下尽是俘虏,七境以下布阵杀伐,统率军心,混然合一,以堂堂之阵伐之,阵成之时,天地变色,九州悲戚,无尽的杀戮之气席卷九州大地。
姜尚得悟兵法,亦非易于之辈,堪称千年来少有之人,因兵阵非七境之上所长,遂以诸国异族精锐布阵,各司其职,虽未浑然一体,合力一处,然得兵法正奇之奥妙,进退有据,前后之军,相辅相成,以抵商军之阵。
阵法厮杀,比之各自为战残烈百倍不止,厮杀三日,血流成河,漂橹百万里,兵阵之中天外势力,悄然之间被尽数抹杀,子受商军死伤众多,多是俘虏,故无所顾忌,伐商联军,死伤之下尽精锐。
姜尚乃命七境以上战。
华夏承帝命之后,历伏羲、神农、轩辕、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大禹等王征战,华夏诸部损失惨重,大荒诸族亡族灭种者,不计其数,三千年征战,华夏再非稚弱之族,已成大荒第一族,统御九州。
故大禹之后,大荒遗族或避世海外,或入西王母麾下,残留九州诸族苟延残喘,其后但凡华夏兴起大战,先是怀疑是否有族中不开眼之辈招惹华夏,亦或是族中势力引得华夏觊觎,抱万分警惕之心,存反复思量之意。
其后天外证道欲灭天地,华夏武界至天外天镇守,举族强者尽出,九州之中诸侯势力大损,华夏底蕴已失十之八九,若非“道阵”封禁,九州华夏安能存在。
伐天一役后,天外天暗藏势力扶持残留异族,神灵势力成为大禹之后最鼎盛之时,故雄踞九州,霸占祭祀,蛊惑心思不定之人,易祖先而拜鬼神,祸乱朝纲,屠戮天下,欲断华夏气运,绝华夏传承。
诸族承周王之意,征讨商国,乃立盟约,战败子受,将分九州以全诸族,济遗族以成大荒,华夏与诸族共天下,故起族中之精锐,应周王号召,攻伐子受。
姜尚兵阵一道上终归不敌征战无数的子受,子受之兵愈发强盛,气势如虹。异族神灵念及周王之诺,以斩杀多寡,分定九州之疆域,遂令族上神入阵中。
上神之强,非上神之下所能比,子受麾下俘虏异族不能敌,一时之间,斩杀无数。
七境以上出战,已非七境之下兵士能敌,帝辛遂命麾下大荒遗族尽数出战,期间有抗命之族,帝辛挥手间斩杀殆尽。
命恶来,飞廉领麾下七境以上布阵决战,姜尚亦起阵,七境之上战于兵阵。
兵阵非以强而称,乃杀伐之事,煞气为天地之最,若无族器镇压神魂,煞气弥漫,非极境不能御。至此之时,诸族被杀戮之气蒙蔽,身心为杀机所惑,已然不计伤亡之数。
子受召唤九州鼎,九州之地,鼎影浮现,合而为一,九州鼎玄光大作,道道无形气机波动传遍九州大地,割断天地联系,子受,姜尚,兵阵合一,阵法重合之下,气势之强,已有半圣之威。
“阴谋!”
刹那间,杀戮气息贯彻九州,道道杀气冲破天际,若非九州鼎镇压虚空,封禁天地,杀机掠过,星空之中亿万星辰将化成齑粉。
天地之间杀机浩荡数千万万里,笼罩九州大地,无数百万丈高峰削成灰烬,无尽万万里江河为之抹平,阵法覆压千万里,除华夏城池以九鼎镇压之外,大荒诸族,凡在阵中,未有九境护持,七境以下瞬间化作齑粉。
本该敌对的华夏修者,手执兵刃,攻杀大荒遗族,兵阵禁锢,大荒遗族无所遁形,有妄图逃离阵中,求得一线生机者,亦有为华夏蒙骗,愤恨之下,抱必死之心,逆伐华夏者,华夏诸强携大阵之势肆意杀伐,欲斩尽杀绝。
大荒遗族极境两千尊,攻子受,五百尊战姜尚,姬发,九州诸侯挪携国运而战,以一敌数十近百,堪比极境巅峰。
子受,极境巅峰,九州华夏第一人,战力冠绝同境,举手投足。顷刻之间,一招一式斩杀极境百尊,同境无敌,名副其实。
兵阵封印,极境巅峰的子受犹如高高在上的神灵,随意宰杀世间凡尘,既知必亡,安不敢死战,同归于寂的悍勇之心在极境之道中霍然而生。气势之决然,子受亦颇感顾忌,然其已悟得半圣之奥秘,战力之强,媲美混元恒一境,已非极境所能比,斩灭极境,不过时间而已。
恶来,飞廉因征战而成极境,勇武非常,以一敌百尊极境,有九境袭扰,宛如蝼蚁,祭炼本命之器熔炼道身,弹指崩灭。
子受之威,九州共尊,大荒遗族为之恐惧,海外势力本已集结的大军,与武庚相持于东海,窥得子受神威,极境悄无声息地遁回海外诸岛,麾下诸族仓皇而逃,不敢再起攻回九州,再造大荒之意。
天外天,华夏武界诸强镇守数百年,牧野之战兵阵之势传至,子受杀伐余威穿透九州大阵,通天彻地之力在天外流淌肆掠,磨灭星河,证道半圣,为之惊呼。
半圣之力!
此等神威,已与轩辕姜尤极境之时无异,以极境之身掌半圣之力,足以堪称华夏三千年以来绝世天骄之列。
华夏武界尽数登临九境以上,十万之数,极境万计,半圣数十尊,子受之威,令华夏先辈振奋无比,若其成就半圣,踏足天外,以其绝世之姿,斩杀半圣巅峰易如反掌,同境无敌岂是寻常。
姬昌突破半步圣境,子受之威,纵使其以半圣敌之,亦不能制,望向姬发,指尖掐算天机,眼眸中露出担忧与痛惜!
诸国极境境望着子受身影,神威似海,俯首膜拜。
姬发心生惧意,本欲代商称王,天命相承,大势所趋,意气风发,此刻,竟然生出不再与子受争九州之主,逃回西岐之念。
“木已成舟,再无回头之机,此时不成,往后不复,且天命不尊,必殃其祸。”
姜尚老朽之身号称子受之下第一人,岂是易于之辈,道心坚韧,一时不敌而已,战场厮杀本就瞬息万变,其强何以恒强。
“我族历来崇尚人定胜天,代天行命,父姬昌之预言,乃天命,天命可逆,而人力不可违。”
“祸事矣!”
姬发犹生有离去之意,姜尚怅然长叹,天地之道,有一线生机,倘若从之,后辈子孙将承其罪。姬发明悟,此法若行,则祸事之源,必将难以弥补,可若不依,则周国旦夕之间将化为泡影,子受之强,非诸侯所能敌,思量再三,遂定下决心。
祖有祸而子孙承之!一啄一饮,既天亦人。
姜尚撕裂虚空,横跨千万万里至昆仑,昆仑之地,不周之山未倾覆之时,乃天地高绝之地,西王母诞生之所,极境统御大荒之下宫。女娲补天后,九州之地杀伐不止,山河破碎,名山大川破灭者数之不尽,巍巍之泰山,残存百万丈立于九州之东,堪称最高之山,至此,昆仑百万丈山脉连绵起伏,遮天蔽日,成为九州最为高绝之地。
妲领青丘族极境三十尊,依托九鼎之势,祭禹王赐予青丘底蕴,凭借商国国封锁昆仑。西王母得华夏半成族运,立有天道之约,非相邀不得踏足华夏,违者,真灵消散,法则崩灭,西王母隐隐突破半圣巅峰,大荒第一,亦不敢承受天道反噬,故恪守约定,不履九州诸国,若非如此,以禹王之霸绝,已将之斩杀。
千余年间,先有大荒诸族请西王母合东王公伐大禹,当时九鼎未成,华夏以底蕴镇压昆仑,族器临空使至不敢妄动。大禹破空后,夏朝承王者,虽平庸者大半之数,然九州鼎封禁天地,西王母但凡背弃约定,天道反噬不说,仅九鼎之威,顷刻之间令其化作灰灰。后天外证道欲破灭天地,因未有天地灭绝之祸而不显,但本源灵性灵性已生将昆仑封禁,有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族,以十二尊极境布十二元辰大阵,分割昆仑地脉,将之打落时空长河,一内一外,将昆仑彻底封印。千百年一瞬,天外征战数十年,于昆仑之中,一瞬之间,明知时机已至,然心思将起,战事已落。
天外天一战,华夏强者尽出,其后百年,源源不断突破极境登上天外,论及底蕴之厚,隐藏之深,不愧九州之冠。故西王母难生灭亡华夏之心,数百年间,天外天势力许下承诺,亦置之不理。
“姜尚!”
姜尚极境巅峰,非妲己所能敌,打破镇封之阵,焉能不知其意,观望昆仑之象,喟然长叹大势已去,领青丘一族离昆仑,归朝歌。
姜尚奉周王之命,求于西王母,西王母欲周王以族运一成献之,周王存周代商之心,王天下之志,却不敢有断华夏根基之念,故拒之,以周国运三成请于西王母。
牧野之地,子受神威如渊如狱,越战越勇,隐隐有成半圣之势,九境如蝼蚁,极境须臾之间斩灭。子受气势步步攀登,媲美混元恒一境的半圣之力挥洒自如,若子受成半圣,以其霸绝,定会效法大禹斩东王公,诛玉皇,倾尽举国之力讨伐昆仑,杀绝大荒遗族,彻底斩去大荒印记,化大荒为九州。
子受王道法相丈,动静之间,极境身陨道消,九境灰飞烟灭,无敌之势横扫大荒遗族,欲以其族运,踏上半圣之境。
“帝辛无道,代天伐之!”
西王母化作本体,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蓬发戴狌,长十万丈,动静之间雷霆相随,呼吸之间罡风肆掠,所过之处空间为之所动,虚空破碎,亿万里星空星辰摇曳坠落,被道道威压碾压成齑粉。
数千万万里疆域,须臾间,已至!
西王母一啸吼破兵阵,挥手之间,将大荒遗族救至昆仑,眸光一闪,呼出一道气息,斩向子受,气息赤黑,赤如生灵之血,黑如深渊之气,气未至,王道法相竟然微微撼动。
帝辛凝聚道则道意融入法相,化作十万丈王道之身,立于大地之上,步履之间,掌控天地秩序,统合九州天地,一拳击出。
轰隆!
虚空破碎,亿万星辰溟灭,百万里大地归墟,山河崩断,数千万里大地如犁过一般,掀起千百丈土层,余威之下化作尘埃,无数名山大川被打落,百万丈高峰断裂坠落,千百万里江河如太乌掠过,江水沸腾顷刻间沟壑纵横。
七境之下所在之地,尽数化成废墟!
四境之下凡尘生灵仰望西王母,见其身则临刑罚,闻其气则遭灾疫,九州大地,昆仑之外,除华夏诸部,无数羸弱之族,四境之下十不存一,或因残酷刑罚而死,或因未知灾疫而亡,九州大地萧然哀鸣随之而来。
子受终归未入半圣之境,落下半成,败退朝歌,西王母不欲与子受争锋,遂退回昆仑。
朝歌王城摘星楼,子受负手而立,凝望昆仑,沉默不语,传命麾下极境登天外,姜尚求见。
“取东夷之运铸器或有生机。”
姜尚明了,九州天下,姬发初入极境,以己身镇九州,诸侯定不服,诸夷将起势,当命诸侯镇守四地,绝诸夷之望。如今东夷强者尽灭,首务之事,当镇压东夷,化为华夏。
西王母得周国之国运,必证圣境,周王后裔,姜尚子孙当承其罪责,将之斩杀,否则,因其掌刑罚,灾祸之道,传布瘟疫,四境之下,生灵闻之即死,肆掠九州,华夏根基将有灭绝之祸。
子受遂领妲己,麾下极境登临天外,俯首九州,以太阳真火焚化摘星楼,商民躬身稽首,久久未起,不敢遥望帝辛身影。姬发以国运三成请西王母战子受,断子受九州之中突破半圣之机,令大商国运无法延续,其后数十年,武庚登天外天,商国灭亡。
姬发传令诸国,以极境领军消灭大荒遗族,荡尽商朝抵抗势力,月余之后,九州平定。
四月中,姬发于朝歌祭祀先祖,祭拜华夏先民,以周代商,成九州之主,登临王位,分封诸侯,后世尊之周武王。
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唐尧之后于蓟,虞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镇东夷。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封武庚于殷,立殷国。
姜尚执掌九州山河道果,众生信仰神位消去天地道果渐消,人间道果应运而生,凡欲成神族人,尽封之,后世记之“封神”。
周王分封天下,因承天命而得王位,有姬昌乘凤鸟下九州,道则映照天地,成华夏三千以来,昭显大荒第一尊半圣。华夏统治九州天地,商亡周立,九州诸侯尊周统治,故称周王,天子。
诸侯镇九州,诸夷位四方,海外异族据海域,大荒遗族居昆仑,余下残部避世界,大荒初成后世之局势。
华夏即将迎来波澜壮阔的时代!
商存世七百余年,传十七世三十一王,商亡周承。
九州封神,遂分神,仙,人。
于红尘中出,隐于天地,入天外天者曰仙,以山河信仰,炼化道果,庇护一方者曰神,以文武之道,统御九州,出将入相者曰人。
仙者,下护华夏,上伐天外。神者,掌华夏之势,使强者不绝,镇压深渊。人者,治华夏之民,铸族人根基,弥补仙神之数。
凡入修行者,修行之后,绝世之人,入天外天,征战十载,于时空之中成就圣境,入九州。余者,或为仙,或为神,踏入九境之后入天外,或战死,或成圣境入九州。
有仙神于日月之下开辟一地,曰之天庭。
九鼎化出起源之鼎虚影封禁大荒,号令天地法则,法则之下,大荒九州之人证道成圣,天外天不得成圣,欲成圣,踏入时空长河,入九州。
故大荒无圣境!
大荒之中,须得族运,国运,人运,合之,证道圣境。
圣境,何其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