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暮春,桃花纷飞里。那一条长长的路,落满了那艳丽的花色,如她这般的人一样。
当时的她从未想过,命里有的玄机,成了她最后的命名。此时的她正满心欢喜的看着眼前崇拜之人。
她所崇拜之人,大耳、肉鼻、阔嘴,貌似钟馗。这个男人名叫温庭筠,是她的老师。
温庭筠终身不第,却诗名远播。这样的才子是她的老师,也是她的忘年交,她自是欣喜万分。
然,她那如桃花般鲜嫩的娇容虽入了温庭筠的眼帘,如那春水的眼眸使人心动到想要掬一把的冲动,却最终他什么都没做。
他知少女的心思。
站在江边,低头一望自己那容貌,再多的心思也只能按耐住。他无疑是自卑的。
“幼薇啊,我与你介绍个人可好?”温庭筠的话,让人无端的觉得有些不对,可她却什么都说不出。
鱼幼薇是何人?那个传说中五岁颂诗百篇,七岁出口成章,十一二岁便诗名盛播于长安内外的女诗童。
如今她长大了,骄傲又出类拔萃。那一身的才名和容貌,让众人无不追捧。但少女的一颗心总是记挂在自己的师父身上,尽管少女明知道眼前这个男人,那不堪的容貌。
可爱上了便不会在意。因为她爱上的是那皮囊之下的灵魂,她只恨不得早些长成,她等啊等,最终等来的是那一句“我与你介绍个人可好”。
少女的心都要碎了。
她原本以为温庭筠会是她一生相许的知心人,他这样温柔的人,给予给少女的尊重,是前所未有的。
她以为,温庭筠是在等自己长大,那眼中的柔情做不得假,可到头来却是被他推给了别人。
年龄,是他们在一起的阻碍吗?我想未必,容貌是他们在一起的阻碍吗?也许也不是。
翻过温庭筠的诗篇,才知原来貌丑之人,心思细腻,也是会成为一个浪子的。
少女的心思,他如何担待得起?只能一股脑将这样的可人儿推向他处罢了。
求而不得的鱼幼薇,苍白着脸,最终还是应了温庭筠的话,见了那位名叫李亿的长安公子。
相比于温庭筠的狼狈拒绝,与撮合两人的心思,鱼幼薇就显得更为坦荡许多。即使她明知被拒绝,但又不会过多纠缠。
在她看来,李亿这个人,是可嫁的。绮年玉貌少年郎,识情解意,弥补了她内心的挫败之感,她想总归是有人懂得自己的好的。
他伴着鱼幼薇游遍长安城,高朋满座间逢人便说:幼薇是我夫人。众人对李亿的夸赞恭维,让李亿满心的为着骄傲,因为鱼幼薇真的让人颇有面子。
不论是她的才情,还是她的容貌,带出门去都让一个男人飘飘欲仙。
这样的日子,仿佛过一天是一天,她也在这柔情蜜意中渐渐忘却了温庭筠给她带来的那一丝伤害。
午夜梦回,她只能轻轻安慰自己,忘年交便忘年交吧,师父二字却是怎么也跑不掉的。总归二人还有一份情谊在,不是吗?
可她忘了,男人啊,只是将她当做炫耀的资本,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他便会毫不犹豫的将之抛弃。
鱼幼薇本就不是李亿的正房妻子,她只是李亿的妾室。李亿那三媒六聘,八抬大轿娶进门的妻子,正别居江陵,她出身高贵,为裴氏。
十六岁的少女,又怎是那样颇有心机之人的对手?她仓皇不安,头一次觉得,为了一个男人的撮合,嫁与另一个男人做妾,是一件错误的决定。
当李亿送她入道观的时候,她睁着那一双明媚的大眼,想要看清眼前这个男人的真实面目。
可是可惜,这个男人怯懦的不敢直视,目光闪躲,最终一去不回。少女那情意绵绵的诗篇,也未曾将这个男人唤回,两人渐行渐远渐无书。
曾经的海誓山盟,不过是徒增可笑,那一个个不眠的长夜里,流的泪都只显得画面残破不堪,无法入目。
被温庭筠拒绝,推向他人后,这样才艳双绝的少女走向了一条她从未想过的路口。
顺着这条路,她被李亿抛弃,再入道观,便改名为鱼玄机,她祭起手中的刀,将过往砍下,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一个全新的道路。
而这条道路,是她从未想过的,也是她命里该有的玄机之路,也未曾得知当时的她,到底是抱着怎样的心情,如此决绝。
当代人面对感情与那时的人相悖,这样的人是想得开的,没了一个还会有下一个,总会找到更好更适合自己的那一个。可她呢?那个世道,她又要去哪里寻觅有情之人?
她不会理解男人的本性,趋利避害。只想将一颗真心捧到自己心爱之人面前,然而得到的却是一次次伤害。
她对男人是有着恨意的,也是恨着自己的。她从那一刻才悟出一个道理,男人啊说离开便离开,这世上再无一人是真心人!
她想了,便也写了那么一首诗,那是在一个村姑到咸宜观哭诉着她爱的人弃她而去之时。想到自己的经历,心中感同身受,便将那首诗送与那村姑。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床。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这首有名的《赠邻女》,无不在告诉女子们,再美的女人在人世间求得无价的珍宝,是非常容易的事,而想要一个真心实意爱着你的男人如此艰难。
从古至今,多少女子都为自己嫁于奔赴的男人,最终抛弃怨恨,伤心落泪。谁不是捧着一颗真心,向往着真挚的爱情?到头来,却只落得个这般下场。
说她恨男人,到底也算是绝望了吧。她对那位村姑写的诗,说是送于她的,又何尝不是送于自己的。
最后那一句说有才有貌的自己,宋玉这样的才子也是能求得的,那又何必去怨恨王昌这样的才子对自己若即若离的态度呢?
她恍惚间看透了男人的内心,男人只是把女人当做了玩物,而女人就凭着才貌,轻易的就能勾走一个男人。
她放纵了自己,选择了一条满身污名的道路。或许她是在报复这个世道,报复这些男人。
她写下“鱼玄机诗文候教”,静静等待那些人的来临。她想站在这大开的咸宜观大门边,高高在上,看着这群自以为是的男人们,丑态百出。
多少男人,争夺女子的目的,永远不是她有多美。而是她的才名与艳名众所周知,得到她便会满足于自己的虚荣。
他们会吹嘘说:看,就那个女人,别管她再骄傲再如何有能力,还不是被我拿下了!
女人,成了他们吹嘘的资本,拿出手炫耀的货物,不论这个女人有多大的能耐。
随水而下的桃花笺被长安城的人追捧着,在他们看来,那是一个有才貌的女人对自己最大的肯定,桃花笺是尊贵的邀请。
鱼玄机,成了大唐最出名的豪放女,到如今,已然是千古留名。可这真是她所愿吗?
如果她愿意,我想她更会喜欢留下“诗词双绝”的恩爱夫妻形象,如果她与温庭筠真的在一起的话。
最不济也该是如李清照那般。可到头来,得到的却是充满旖旎色彩的种种故事。
当她不再年轻时,她身边那年轻的女子,如同当年的她那般,她是否会有一丝丝的后悔?后悔自己拼了一身的清誉不要,也只想报复这群沦陷在这情欲中的男人?
那时候的她,没有了美貌,只剩下一身的才气,那些对她趋之若鹜的男人们,便渐渐四散开来,这样的车水马龙早已时过境迁。
男人们又开始追捧起另外的女人,那将会是比鱼玄机更为年轻的女人。或许她并没有曾经的鱼玄机那般貌美如花,也没有那般流传至今的那一股才气,可盛在她年轻。
她的心中是否会感到悲哀?
每当照镜子时,眼睁睁看着自己一日比一日衰败,那桃花落了满地,便归于泥土之中,再无一人在意。
封建时代女子的悲哀,何尝不是现在人的悲哀。一个失婚被抛弃的女子,若能有一样救命稻草抓住,或是事业,或是父母之爱,或是子女等等,那她总归是不会走的太糟糕。
因为她知道,将来的自己还有更加光明的未来,可如果什么都没有呢?
没有纾解的情绪,证明自身的价值,便再也回不到从前的那份心境,苦闷成了常态。
当年那一首《赋得江边柳》中“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成了她自身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