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镇压九州,封禁天地,法则显化,本源垂落,破四境而无劫,入七境而无难,修者依此而破境者不知凡几。
煌煌大世至此而现。
九州者,东至东海,南抵衡山,西容昆仑,北据北海,遂成九州之分,后世称之古九州。
位格,本源,心灵攻伐之法相继问世,大荒诸族有绝世之辈,初观姜尤统合诸族之长,炼成杀伐之道,盖世无敌,后领悟三道攻伐之术,复辟修行之法,长有所用,短有所避,顶尖骄子之强不下华夏。
大荒亿万岁月,八境粉碎天地炼成领域,九境动静之间破灭虚空,至九鼎封镇,无形的禁锢垂落,日月之下,山河之间,疆域愈少,空间愈固,溟灭天地,指碎山河,已成八境之历史尘埃,落入浩瀚的时空长河之中,不复轮转。
禁锢之下,华夏修士,未成就极境,不入武界,则寿元百年,身如凡尘,故七境以上百载至武界,曰之天凡之隔,始有人间之说。
君主,秉承国运而生,非绝世之资不能镇,不能镇者,数载至数十载黯然而去,此类者,曰之离,后世记之逝。
天凡之隔后,华夏顶级修者踏入时空长河,行踪不复,尽数不在九州,大荒诸族数次暗地谋划,始终不出,因有镇压深渊之人,九州风波未起。
北狄,南蛮,西戎,东夷被帝尧驱逐,立于四方,肆意攻伐,征服大荒诸族,融合诸族后,人神混杂,因华夏嫡脉成七境百载而去,数百年之后,已被异族把持,别于华夏。
大禹立夏后,五大氏族不复过问九州诸部族之事,诸部之间有野心勃勃之辈,有神灵阴谋而行,彼此相争相杀,败者为奴隶,俘虏,胜者取其气运,遂成为大族,贵族。
华夏,始有阶级之分,等级之别。
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贵族虽未彻底封锁传承,但修行至七境以上修行之法却被其掌控,独据山河灵机之地,断绝下层之士修行之道,取众生以生其族。
有大族横绝天下,雄霸一域,遂立其脉而去,传承后世之姓氏初显端倪。
北狄,南蛮,西戎,东夷避于中原,地处荒凉,有九州鼎吞吐天地之灵机,济九州而去极地,本源残缺,法则隐退,遂有神灵扶持而起兵攻伐中原,称之四敌。
至夏之末,四敌彻底沦为神灵之地,名有族人把控,实则华夏修行之法不存,其崇鬼神,以人祭祀,断华夏之血,绝华夏之骨,离华夏之魂,遂被大夏列为敌族,除华夏籍,不复华夏之名。
乃有诸夏,诸夷之分。
中原诸部俘虏其民,不臣服者,贬为奴隶,以上者,打入锁神印记,负隅顽抗者,将其殉葬。
千百年后,依殉葬规模以显修行之高低,身份之贵贱,形成礼仪制度。
大禹立夏,夏后启,承其位,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
启不及大禹之威,而华夏顶级存在离去,遂神灵起谋划,故有有扈氏不服,启乃伐之,大战于甘,灭有扈氏,镇天下,天下咸朝。
夏启百年而入武界,其子太康继承后位,彼时九州诸定,太康不理政事,在位之时,夏部族权威削弱,国运衰减,有穷氏部落趁机西进。
有穷氏有承载弓箭之道首领,故得名羿。
羿率族中精锐迁东夷属地鉏至夏后氏属地穷石,与当地夏人通婚,成东夷有穷氏。
羿于夏民拥护之下夺得夏权,执掌国政,太康不能敌,乃奔斟鄩斟鄩氏,求其庇佑。
羿夺权后未称王,立太康之弟中康为王,羿则柄权夏政,为诸部族所恨,掌天象之和氏,羲氏反之,羿以其废时乱日,命胤率兵讨伐羲和二氏,战前作誓师辞《胤征》,胜之。
中康因国运被据有,称位数十载悲愤而离,后其子相继位,不敢敌羿,于是投奔夏斟鄩、斟灌二氏。
羿复承王位,征战杀伐,无休无止,寻强敌磨炼己身,鏖战而荒国事。有寒浞者,得神灵势力扶持,斩羿及其所部,霸其权、夺其妻,生下豷、浇二子。
寒浞封其子豷于戈,其子浇封于过,浇率兵灭夏斟灌氏,斟鄩氏,杀相,相之妻缗有孕,逃至其母有仍氏避难,生遗腹子少康。
少康后为有仍氏牧正,浇闻讯后,使人追杀有仍氏,少康避而奔有虞氏,作庖正。有虞氏首领虞思膝下无子,有二女,遂将二女配于少康,赐田一成,众一旅,将纶城。
少康以纶邑为根本,召集夏国部众,设官分职。派女艾为浇廷中密探,以图复夏室。避于有鬲氏之地,夏室遗臣靡,知少康欲夺政,领斟灌、斟鄩氏之残部,会与少康,败寒浞。
少康为夏后,灭浇于过,命其子杼灭豷于戈,有穷氏覆灭,夏复国,建都纶城,后世称之少康中兴。
少康之子杼承后位,为镇东夷,东迁都城至老丘。其重兵甲,后世常有杼作甲,杼作矛之说。讨伐东夷,服九尾狐族。
杼在其位,成夏鼎盛之势,夏人尊杼,为杼报祭,有言杼承禹之业。
杼之子槐在位,东夷有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九部落纳贡称臣。
槐之后,其子芒,其孙泄相继承位,将夏室之方国部族封土封号,始有诸侯之制。
泄离后,其子不降继位,彼时犬戎初不臣华夏,不闻其命,故其多次率兵征讨西方九苑。
至此,诸夷之称始显端倪。
不降之后,其弟扃继承后位,扃后,其子廑继位,廑后,还政于不降之子孔甲,曰之兄终弟及,成制而传。
孔甲变夏礼中祭祀宗祖传统,祭祀神灵,崇敬鬼神,祸乱天地,招致其下方国部落怨愤。
孔甲后其子皋继位,皋后,其子发继位,期间五十余年,方国部落与夏室关系恶化,氏族内部纠纷激烈,厮杀不断,孔甲经皋,发,至履癸内乱不止,部族相争相杀之势已然不可逆转。
孔甲乱政后,夏国国运日渐衰落,至履癸,即桀之时,有共主之名,无共主之实。
桀以武而断天下,时在其位,有部落不朝,桀伐之,败其部落。
桀屡次征伐,有缗氏因不服,桀灭之,子姓商部族于夏乱之中而起,桀因伐商,败之,俘其首领汤,囚禁汤于夏台,后释放。
夏于外征战不休,攻伐诸夏部族,在内用人失当,朝政衰退,内忧外患之下,亡国之象已显。
商部族首领汤率领方国部落讨伐桀,灭亲夏部族韦、顾、昆、吾后,于仓皇与桀开战。
汤势大,桀抵挡不过,边逃边战,最终败于有娀氏旧址,桀逃至鸣条,汤追之,又于鸣条大战,桀再败,汤放逐桀于历山,鸣条之战夏室覆灭,商成方国部落之首,故商代夏,于亳称王,商朝之始。
夏传十三世,十七王,商代汤灭,四百七十三年。
九州之天地,大荒之一隅,地之上横亘山河,山河之间世界无数,其大亿万里之遥,其外有蛮荒之地无数,不下九州之大,天之上,有日月悬空,世界起伏,星辰点缀,星海无尽,曰之大荒天地。
天地之间,上至半圣混元,下至凡尘蝼蚁,跻身一地,神凡不分,天地无别,此等天地称之混一。
宇宙,不知其广,不知其时,天地,世界,微渺而不可见。大荒之外有混沌,混沌之间有天地世界数之不尽,故名之海,混沌之海,其上浮沉泡影,大则如大荒,小则似微尘,呼吸之间,不知生灭几何。
混沌有其尽,尽处乃鸿蒙,不似天地壁垒存在,隔断天外,鸿蒙混沌相接之地宛如一体,彼此融合,有鸿蒙紫气在流转,有混沌之气在其间。
鸿蒙紫气,乃鸿蒙凝炼之精,蕴含宇宙之道,至混沌则成大道规则,至天地则成天道法则,得之证道圣境,横行混沌。
有混沌生灵称之成圣之机。
鸿蒙之大,包容混沌,混沌之数不知几何,大荒天地混沌如尘埃,悬于鸿蒙之地。
鸿蒙,紫气盈盈,其道无穷,混沌圣境称之本源,本源之道,非道尊难至,故有鸿蒙宇宙之说。
其内有一点,似有似无,紫气不存,隐约之间有超越本源之道的气机,一切之始,一切之终。
虚无!
天地有天道,混沌有大道,鸿蒙有本源之道,虚无,乃道之终,有至无,无生有,则谓之虚无。
道生鸿蒙,无生种种。
大荒所在的混沌在点之下,不知其距,不比其余混沌于鸿蒙沉浮,此方混沌始终立于此,悬于斯,时隐时现,难知其迹。
鸿蒙之内无生灵,即宇宙之内无道尊。
混沌圣境孜孜不倦追本溯源,永恒不朽,遂破开天地束缚化天道法则而成大道规则,领悟大道规则三千至圣境巅峰,转化成鸿蒙本源之道,接引道,成道称尊。
此为道尊,于混沌流传,破混沌禁锢,开辟宇宙雏形。
九州大地诸夏倾相征战,诸夷杀伐无度,天地之外,混沌之间,世界如梦幻泡影,诞生破灭,周而复始,不休不止。
宇宙鸿蒙,亿兆万年不变,比之大荒浩瀚不知几何的宇宙时空长河上至虚无,下至鸿蒙,接连至此的混沌时空长河,其中有无数分支如丝如缕,不下大荒气象。
宇宙之所以能存生于虚无之地,有本身因虚无而出,也有因宇宙,即入级宇宙,能开辟一地,独立于虚无,将无化而为有,有生万物,万物生而虚无存。
有无之间,宇宙如同锁链,相连彼此,共证存在之理。
宇宙壁垒,并非如天地比之混沌,取混沌而生,避混沌而退,互为依存,实则依托为根。非似混沌比之鸿蒙,存身其中,相隔而开。宇宙存在虚无之间,而宇宙根本所在虚无之源与之同出一体,不分上下,因此,宇宙壁垒存在的意义非取虚无补其身。
无穷无尽的虚无,名为虚无,却因任一缕虚无之气能生成一方宇宙,诞生无数生灵,超越鸿蒙混沌之限,而将证道之境修至巅峰的存在实则已然能独立存身于虚无,其出身的宇宙以本源护持其身。
虚无之地,四方上下已无意义,有意义的,时间而已。
这是开辟入级宇宙的问鼎突破宇宙束缚而初步独立存在的未知之所,宇宙,比之微尘不如,比之蝼蚁不高。宇宙之外是无数宇宙,有大至亿兆之倍,有小至亿兆兆之一,形态各异,气象不同。
证道巅峰于此初入门槛,问鼎,于其中,区区初生生灵罢了。
大荒天地的宇宙在混沌生灵看似上下不知其底的无边无际中,落在虚无,却是如同玉盘,其外有层层若有若无壁垒在防御虚无之所未知的修行者,这是宇宙壁垒存在的意义,抵御问鼎之上的存在,仅此而已。
大荒近乎千年过去,过去的大荒已成为陌生又熟悉的九州大地,潮起潮落,是混沌天地之间,生死存亡,是众生生灵之数。千年,称得上漫长,也称得上一瞬,漫长因凡尘,一瞬是成神。
玉盘宇宙外是浩大到无法形容的虚影,宛若倾天之柱,望去比之宇宙不相上下,虚影之间有一生灵,渺小至极,却偏偏能夺目而视。生灵如长虫,浑身朱色绒毛,有悖于常理般,超乎理解的笔直,有一目占据半壁之身,时而微起,时而紧闭,微起之时,眸光之中生出的道意凝聚成实质,隐约间有掠夺一切的霸绝,其身好似依附虚影之上,又好似虚影依托其而生。
道道不可言语的气机在连接彼此,明明是相依相伴的共存之理,却犹如封锁禁锢一切的锁链,不可斩去断开,而气机无数,沟通宇宙内外,其中有八万道若隐若现气机形似气机本源,昭昭之华,不可忽视。
本源之道!
超越混沌,登临鸿蒙,印证虚无的本源之道,不同于处于大荒宇宙的圣境之上道尊凝炼大道规则,接引本源之道,开辟的零级宇宙,名为宇宙,实非宇宙。
入级宇宙,八万本源之道!而这等本源之道似乎超越了宇宙所知的本源之道,临近道!
宇宙之主!问鼎之境!宇宙如其身,其身生宇宙!
浩浩九州的修行之道,亦或者可以称之正统修行法,踏破宇宙束缚,临于虚无之间,有不可知的存在将修行之道以未知之能刻印在心灵之中,难以抹去忘却。
破宇宙者,尽皆横断宇宙之绝世,显然有资格修行正统之法。
虚影之内有无数生灵,众星纷呈,璀璨映照,有至强者,化道而存,天地共尊,有破碎虚空者,动静之间抹灭世界无数,将茫茫混沌打塌一域。
这等呼啸宇宙间,成就至强的存在将目光移向宇宙之外,或者可以说是宇宙之内,那道挺直到无法想象的亿万丈宇宙本体。
宇宙之躯在极尽挥洒出问鼎的神威,随意一道杀伐之气汇同独有的道意将八万本源之道凝聚一处,呼啸间轰击在玉盘宇宙壁垒之上。看似不可动摇的层层屏障竟然因其生出裂痕,但就在前一层的裂痕呈现,下一层壁垒流出缕缕虚无之道,将裂痕之上八万本源之道的道意磨灭,于转瞬将裂痕填补完善。
问鼎并不在意玉盘宇宙的壁垒不可攻破,如这等宇宙,其磨灭的不止千百方之数,在以虚无计数的岁月中,亿万,无量,漫长却又短暂,时间,未至道尽,何以称得上真正的久远不能等待。
玉盘宇宙层层壁垒牢不可破,就算以问鼎之强,也非一时能破。
“商代夏亡,天命在商!”
商国臣民向天而呼,呼吸之间有清气上升,化而为天,天道显昭,曰之天命,有浊气下降,化而为鸟,地道相附,曰之玄鸟。
承天地之意,玄鸟腾空而起,悬于天际,数之不尽的华光在辉映天地,破碎的山河在修复,星空之外,被打裂的星辰星河在一一凝聚,北极星上消失的紫薇星所在之处有一华盖截取天地本源而成,缕缕玄黄之色下是一粒初生的星辰,尊贵无比。
九州之上,大荒异族在仰望天穹,一尊尊大鼎在九州地界一一浮现,鼎乃虚影,高六丈六尺六寸,与本体无二,大荒生灵此刻不论身在何地,遥望着鼎,高低不变,气势依旧,恍若天地。
成汤千万丈的道则真身托起九鼎,临空而行,赫赫神威盖压天下,九鼎行进九步,跨越千万万里,至商都而落。位在九州之上的九鼎虚影逐一融合,九鼎相继散出无尽的九彩神光,须臾之间,神光勾连天地,隐隐间有本源垂落,法则显化,化作紫气在天地间弥漫。
顷刻间,九鼎融聚,异象消退,但大荒上下星海摇摇欲坠,深渊天崩地灭。
九鼎在移位,九州在易主,大荒天地在改换,法则也因之变化,似乎在顺应九州改朝换代之势,无穷无尽的紫气在天地之间萦绕不休,隐藏于世界之中的华夏诸族现出道身,气机交织,争辉八荒。
八境如云,九境如雨,极境存在已不下百尊之数。
大荒诸族因被驱逐而欲起重掌天地的心沉入深渊,华夏大势已不可逆,显然非圣境不能敌,然而大荒生灵亿兆兆之数,绝世之辈岂能俯首一生。
天地沉寂,紫气天穹之上浩瀚的时空长河横空而至,将商国一幕幕过往镌刻于其中,不容更改。时空长河的出现,好似印证着天地的变化难以将九鼎之重言尽。
时空之变,无形无势,但本源之中传出一缕道机,山河更易,世道改换,道机跨越混沌,刺破鸿蒙,融入似点非点时隐时现的宇宙本源,虚无之间随之兴起未知变化,秩序重组,规则改变,顺应时势。
所谓存亡之道,在乎内外,下至凡尘,上至宇宙,莫不如是。
问鼎存在磨灭的宇宙千百方以计,有濒临灭亡之际,被其一击破灭,有正值巅峰之时,被其层层抹去,有本源变化,壁垒露出破绽,乘机而入,徐徐而图。
看似薄如蝉翼,却又超乎想象稳固的壁垒在本源变化之时竟有微不可观的痕迹,一层,百层,万层,乃至数不清的层层壁垒上,痕迹贯穿始终,宛如一道,又似有无数道,道道之间彼此相接,又相互独立。
痕迹并非因宇宙壁垒被撕裂,反倒如天地生灵不可或缺,一举一动皆有改天换地之能,或近或远,或长或短,也许微茫,却有无限可能。
大荒天地在九鼎落下之后,似乎起了不可思议的变化,这等变化传至宇宙本源之时,亿万万年始终静止不休的宇宙本源随之推衍诸世现在未来之道,因应其时。
痕迹非裂痕,实乃变数,天地之变数!
痕迹存在极为短暂,甚至不及亿兆兆之一刹那,但紧闭一目的问鼎存在豁然而开,凝聚实质的眸光开天辟地般划破外层宇宙壁垒。随后一道比之眸光深邃不知倍数的杀伐之力横空而至,堪堪复原的宇宙壁垒还未起抵抵御已被斩裂,裂开之处位于痕迹之上,顺着变数而去,问鼎无法想象的攻伐之下,再是稳固的宇宙也有了一丝一缕的破绽。
这缕破绽比之发丝尚且细小亿万倍,又显微弱,一触即破,但细弱之势却被问鼎存在把握时机。一道极尽侵伐之力在破绽之中逐步蔓延,生成一缕丝线,直至宇宙混沌。
“乱其本源!”
“尊主令!”
沉寂的虚无之地有那方宇宙的道音应声,倏忽间,有百余千万丈的真身在这缕丝线中出现,隐隐有道则萦绕,神华内敛,道意独有,观之玄妙不下大道规则的道则或有十道,或有百道,在真身之上化作条条奇异的纹路,一条纹路一条道。
证道之躯!
证道生灵生的奇形怪状,笔直无比,有一目占据半壁之身,与问鼎存在竟是同出一源。
所谓混沌,因上下之别难以划分,故无方位之别,而鸿蒙之中有混沌,瀚海星空,山河草木,乃至一花一叶,世间种种,有无之间,可成混沌之形者不计其数。混沌存在岁月随鸿蒙而出,不破不休,至鸿蒙破灭而止,圣境,道尊不能抹去。
混沌,乃生灵存身根基所在,非宇宙生灭不消亡。世界不可计,天地不可知,在无穷无尽之间有众生万象,盖世绝伦之士独断天地,摆脱时空束缚,证道成圣,代天行命,印证大道。
混沌之间不计年,有记,则大事。
星空混沌有星辰世界,一粒星辰一方天,有突破星辰束缚于混沌印证大道的圣境至强临于星辰之上,如渊似海,盖压诸天,化出的亿万虚影之身落在星辰世界,成道作祖。
宇宙壁垒的破绽彼此相接,顺变数而至,这种问鼎宇宙的拼杀,依稀间又无迹可寻,看似凝聚一处,实则已是散落四地。
那缕丝线贯穿宇宙,临近终点之时落在星辰混沌,一道千万丈一目真身跨出一步,初成虚影,须臾间化作本体,华光映照,逐一流转而开,沟通混沌一隅,将百十道大道规则磨尽,以道则相代。
我命即天命,我道即天道,以我命代天命!
证道之境!
一隅之地,顷刻之间,星辰世界天道已换,法则已改,其下的生灵不复修天地之道,而是证道之道,除非逆天而行,独辟一道。残存的大道规则在败退中抵抗,其下天道则化真为假,真道成假道。
“天外之敌!”
成就圣境,乃至开辟宇宙雏形的圣境巅峰于沉寂中觉醒,记忆深处有宇宙之秘。
宇宙有敌,取之而代!
圣境巅峰撕裂混沌,跨越半壁之地而至,几如人形,生有七臂,不言不语,挥舞极尽之力,蕴含三千条大道,一掌落下,好似凝炼成的一粒星辰,与星辰混沌如出一辙。星辰横空压下,炸裂之音传尽混沌诸天,圣境以上遥望混沌,大道凌空,若有不测必然破空而至。
天外之敌,乃众生之敌,未有宇宙灭而众生生的道理,宇宙灭则众生灭为道,宇宙亡则众生亡为理,道理之间,不容许侥幸的存在。
星辰之上有大道三千条,初有开辟宇宙之资,隐隐有一方宇宙雏形显露,媲美混沌。三千条大道宛如一粒粒微型星辰点缀星辰之上,星辰根本竟然有了鸿蒙本源之道的气息。
天外证道静立星辰之上,圣境巅峰横击出星辰落来,三千大道依附其上,镇压一隅,冷然而望,这等杀伐于其而言已有千百次,再是寻常不过。
“圣境?不明道之上下!”
天外证道独具一目,道音传尽诸天,动静之间百条媲美大道的道则凝聚成一般无二的独目,独目之中有一道则,那种问鼎存在肆意横行,抹灭众生的掠夺道意存续其上,证道之道却难及万一。
但就在这万一之间,掠夺道意将独目化作巨口,百条道则变成利齿,将一粒粒亿兆兆万里难以形容其万一的星辰当成微尘吞下,其间众生来不及生出绝望,已彻底消散。巨口之上的掠夺道意将残存的大道规则一一磨灭,独存道则,一隅星辰不复存在。
上有星辰横落,下有巨口吞尽一切,两者的交锋已经涉及根本之上的攻伐,大道,在此间显得苍白无色。
本源之道,掠夺道意,盖压一隅,星辰巨口之间是粒粒星辰,道道利齿,星辰利齿如前军厮杀,道则大道如兵士冲锋陷阵,一势将去一势又起,绵延不绝,明明去势不减,却依旧相隔遥远。
交锋仅在刹那,但刹那间犹如永恒,而在刹那永恒之间,一道横贯混沌的剑光开天辟地般刺破混沌,将本源星辰震荡而开,掠夺一切抗衡本源之道的巨口在剑光摧枯拉朽之下化作齑粉,剑之道,独有我道,万道不存,一道横行。
一剑至而证道败!
“独我之道!”
证道勃然色变,一抹阴影在心底悄然弥漫,悟道一脉存在宇宙间不足为奇,可独我之道,万不存一,这方宇宙当真初步入级宇宙而已。
宇宙之间有修行之法至证道屈指可数,但宇宙之外数之不尽。
凡宇宙必有悟道一脉,突破先天境桎梏者,有三法可成,一曰我道化天道,初立道则,至混元依本源相近化道成天。一曰取天道而代,领悟法则,化身天道,执掌天地。一曰我道证天道,以己身道则,步步求证,证道天地。
法无高低之分,道有上下之别,证道之法尤为突出,己身道则不足以媲美天道,何来证道绝世之说。
独我之道,诸道不生,我道恒一,关乎问鼎之上。
天外之敌不止一处,大战兴起何止一隅,鸿蒙之间有圣境陨落,有证道道消,打破的圣躯道化天地降落世间,诸天万界称之天地同悲,宇宙共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