喾,高辛氏,姬姓,名俊,黄帝曾孙,少昊之孙,蟜极之子。
五岁修行,十岁四境,十六七境,二十八境,三十九境。
姬俊五岁时受封辛地,聪明好学,德行高尚,十五岁辅佐叔父颛顼,颛顼破空后,姬俊继承王位,成为天下共主,以亳为都城,因其出生并兴起于高辛,号高辛氏。
高辛五年,有弱水天上来,滔滔大水横贯天地,乃迁都于亳,避洪水之患。
高辛十年,共工氏余部作乱,复将共工氏迁至九州南境,至此,共工氏隐退。
高辛十二年,有九州之外异族犯境,击退外敌异族后,未肆意征伐,开华夏治世之始,首立治政之道。
颛顼伐不同,高辛治大荒,以信,仁行天下,仁威兼施,故大荒诸族信服。以仁爱治国,德行崇高,言行一致,缓和诸族相争相杀,大荒诸族畏华夏之威,敬帝喾之治。
咸黑、柞卜长于音乐与制作乐器,帝喾命之乐官,终创《九韶》之乐,有鼙鼓、笭、管、埙、帘等新乐器出世。
高辛三十五年,白难反叛,帝喾以羿箭术天下无双,选拔其任射官,赐予彤弓和蒿矢,命其领兵平叛,羿一举平定。
高辛以句芒为木正,祝融为火正,蓐收为金正,玄冥为水正,后土为土正,定五行之官分职而治华夏。
姜嫄,神农后代有邰氏之女,后为高辛元妃,姜嫄生后稷。后稷尊为农耕始祖,乃周人始祖。
后世记曰,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高辛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高辛破空后,其子帝挚继位。
挚,姬姓,名挚,号青阳氏,高辛长子,生母常仪。高辛破空后,挚以高辛长子而继王位,定都沁阳。
五岁修行,十岁四境,二十七境,三十八境。
挚在位,十九年,不入九境,不能镇压诸部,成华夏之首,威慑大荒诸神,故神灵大作,大荒混乱,遂让位于尧,尧承王后,封挚于莘邑。
尧,高辛,庆都之子,姓伊祁,名放勋。因出身时,真龙现身,遂以龙为图腾。
五岁修行,八岁四境,十三七境,十五八境,二十九境。
十三岁,佐高辛,十五岁,被封于唐,故称唐尧,二十岁,代挚为王。
唐尧,代挚登王位,都平阳。
唐尧五年,设官分职,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居东、南、西、北四方,观察天象制定历法,以授民时,名为“四岳”。
尧命羲氏、和氏据日月星辰运行规则制定历法,颁布天下,使农事有所依循,敬叫授民时。
派羲仲于东方海滨之旸谷,观日出之象,以昼夜平分日为春分,以鸟星位正之;派羲叔于叫明都,观太阳由北向南之规,以白昼最长日为夏至,以火星位正之;派和仲于西方之昧谷,观日落之律,以昼夜平分日为秋分,以虚星位正之;派和叔于北方之幽都,观太阳由南向北之行,以白昼最短日为冬至,以昴星位正之。
二分、二至定后,唐尧以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年,每三年置一闰月,以闰月调整历法和四季,故农时正确,不出差误。
天地有本源,其形若盘,芒光无限,大荒上下莫不在其中,法则命魂,日月星辰,本源之上有影,影上有一台,台上有一盘,盘如天地本源。
盘侧有一环,环微如缕,阴暗深沉,恍若一切至暗,环有本源,本源独存一道,混乱之道。
唐尧二十年,羲和常曦因本源破灭,欲参悟半圣之境而不得,道心生魔障,有其子十日浴太阳之火而出,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生灵无所依。
世间阳者,一阳生,二阳长,三阳开泰,悟三阳而履阳之道,至九阳而成纯阳,纯阳之上有至阳,至阳者,极境之下巅峰之道。
有太阳之道,印证太阳,生太阳之火,焚化天地。
十日乃帝俊之子,初生之时有至阳之道存身,至九境时以扶桑神木熔炼太阳之火,遂侵略大荒,七境之下不可挡,诸族生灵不可避,亡者众。
十日变金乌之上,呼啸而临,有太阴出,羲和常曦化月轮,高悬天地。
唐尧命大羿战。
其下有夸父,初成极境,悍然而出战,胜,然太阳之辉映照天地,金乌战而不胜之际,勾连太阳本源,太阳神火垂落天穹,夸父不能挡,以千万万里河、渭之水灭其神火,河、渭不足,欲以北荒大泽之水,未至,被突破极境的金乌所杀,弃其杖,化为邓林。
有女嫦娥九境巅峰,折损踏入极境,乃战常曦,大羿则诛金乌。
大羿,年五岁修行,孤身入山,十岁七境,十五八境,因山而长,年二十,九境,能习弓矢,所向者无不至,言其将射,矢至门止,因捍即射,矢摩地截草,经至其门,随矢去。
此为心箭之道,心所向者,无不至。
嫦娥,高辛之女、大羿之妻,五岁修行,十二七境,十八八境,二十二九境。
大羿之箭道,初登则神御,大成则心御,名有箭,实则无箭,搭弓上箭,心之所指,无物不破。
箭如流星,一在天,一在地,刺破苍穹,冻结太阳神火,太阳本源所出的太阳之辉竟被无视穿越而过,金乌在天际睥睨,但箭有一道,又似有无数道,太阳法则,太阳神躯,未有抵御之心。
箭,直指心灵!
金乌神眸逐渐沉寂,那道箭,已是纯碎的杀伐之箭,而是问心之箭。
箭至而心灵蒙尘!
日月何生,天地何来,众生何往!
初登修行的修者,在无尽道上,追本溯源,求证天地种种,然谁明了其中之秘。
金乌因太阳而生,有负阴抱阳之象,论及阴阳之道,位数大荒之巅,但此时越是深得其道,越是难以置信其道。
箭有阴阳,其阴其阳,非太阴太阳,阴有阳,阳有阴,非一体而生,非彼此相融,好似阴即阳,阳即阴,却又不足以言表其万一。
大荒之日月可称日月否,大荒之阴阳可称阴阳否,阴阳之道当真最终相融否!
虚假!
羲和被轩辕剑斩落一臂,剑上的血迹似乎就如百年前帝俊之血,但其遥望箭影,却欲以血脉呼唤,那道箭因太阳演化而出的阴阳之道并非真实,乃是虚假。
修行修行,去假存真,故名修真,神灵之道,华夏之道,法则,道则,无不是步步炼真,不论天地之真假,法则之虚实,我修则真,我至则实。
真假乃初入修行者之困惑,可即修行,何来真假!
领悟混元之境的羲和明了那箭问心之本质,那是独辟一法,立于心灵之上而起的箭,超越了幻之道,真成假,实炼虚,极境难以掌控之法,触及心之道边缘的箭。
大荒上下生出无限恐慌,心之道飘忽不定,似在非在,最是难御,不比诸道,其在,其如斯,心之道,生灵生时则有,然未有谁踏及,除非半圣。
至半圣时,我道成真,诸道尽空,以道心杀伐,我道化诸道,尔道已非道,道心之问,明道之本。
大羿,几近半圣!
拷问本心,证明自我,我道为真,非真即死!
本源真灵之后,一条另类之法的杀伐手段煌煌而临世。
箭至而金乌死,与其言箭之杀,实则乃本心之死,我道非真,我道非实,心有犹豫,心存怀疑,乃至否认我道,故道心沉沦而亡。
金乌十日而九亡,独存一日被血脉之音唤醒,但大羿一指将之炼入太阳,沦为火种。
羲和悲戚之下被唐尧斩杀,嫦娥以道伤换命,己身素阴道则真身破灭,携玉兔至太阴取常曦果位,故日生金乌,月有玉兔。
后世记之,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唐尧命大羿讨伐大荒作乱之神,十日同出,天地炎火,弱水干涸,猰貐现世,见人畜而食,亡者不计其数,大羿至而射杀猰貐。
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相继出世,有极境之威,遇大羿而避,然初悟心之道的大羿,上观天,下察地,心之所指,无不至。
大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大荒遂定,诸族俯首称臣。
唐尧三十年,初无国度,华夏部族尊王令而自治,征战时,无法归一调度,故尧立国家,定制度,以政之分任命官员,国道初现。
唐尧在位,征讨四夷,统一华夏,因其名,富而不骄,怒而不烦,仁德如天,故诸族不征,诸部不伐。
后世有记,帝尧,勤劳不居,俭而用礼,钦明文思,内行谨饬,笃孝、慈、仁、敬,使人知子弟之道,仁恩被于苍生,德化敷于四海。
唐尧降服四海五荒,尝三苗作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尧,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
四罪而天下咸服。
尧立七十年得舜,令舜摄行王之政,荐之于诸族。
尧辟位三十年而破空,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镇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后世称之禅位,然古之事在乎后世之礼,国之生,在心齐,族之存,在人盛。名为禅让,实则举世之间此人无敌,故承其位,大荒多战,弱者何以镇天地。
如后世记载,尧去,三年之礼毕,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诸族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曰,天地归也,后践王位,是为帝舜。
实则丹朱帝舜论道三载,丹朱三败,乃让其位,诸侯朝觐。
舜,有虞氏,名曰重华,称虞舜。重华父曰瞽叟,母早望,昌意之后,以至舜七世矣。从穷蝉至舜,微为庶人,因生于姚地,其后子孙以姚为氏,称为姚氏。
五岁修行,十二七境,二十八境,其时,华夏于外征伐,内行教化,故礼仪大兴,非以强者为上,而尊长幼之礼,以力者可覆天下,执力而行德者,可王天下。
舜独辟禁锢一道,触及另类,封天之道禁地之理锢人之本,此道禁锢己身,有一步凡尘,一步登天之玄妙,隐藏己身,磨炼心境,乃大羿心之道华夏非凡之士必修之法。
道心稳固,不复沉沦,成修行之辈禁忌之源。
舜四境而封六识,七境而闭神魂,八境而禁修为,沦为凡尘之人。
因家世寒微,五世庶人,不幸者,其父瞽叟,盲人,其母早亡。
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象,舜生于父顽、母嚣、象傲之中,其父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其弟桀傲不驯,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
因生计艰难,颠沛流离,经历坎坷,舜于历山耕耘种植,于雷泽打鱼,于黄河之滨制作陶器,于寿丘制作家用器物,至负夏为商。
舜,二十成八境,实至华夏青年前列,然其非以此而闻名,乃以德行著称。
尧问四岳何人可为王,四岳以舜之力可镇大荒,其德可服诸族,尧遂将二女嫁于舜,以察品行能力。
舜与尧女居于妫河,其子孙留妫河边而住者,以妫为姓。
舜使二女与家和睦相处,其治世亦善,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凡其所作之地,皆兴礼让之风尚,其所往而民从之,故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后,尧使舜参预政事,统御天地,接待诸部,于是诸族咸服。
昔高阳氏有八子,世得其利,谓之八恺,高辛氏有八子,世谓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不陨其名。
至于尧,尧未举,舜乃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如混沌。少暤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如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如梼杌。此三族世忧之。
至于尧,尧未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如饕餮,天下恶之,比之三凶。
混沌,穷奇,梼杌,饕餮四凶,极境之神灵,四子以其名之,得其助,以御不顺,曰之四凶族。
四子欺舜无强族依靠,欲与舜争,舜一步一境,十步而极境,剑落而四凶亡,宾于四门,流四凶族,迁于大荒极地,以御螭魅,于是四门辟,言毋凶人。
螭魅者,魑魅魍魉,魑为山泽鬼怪,魅为老物成精,魍魉为木石之怪,山精,取深渊之气而成,存身大荒之妖异。
唐尧破空而去,舜王天下。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
于是舜乃至于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王德,行厚德,远佞人,则诸族率服。
虞舜五年,皋陶任大理,掌管刑法,断案平正,人皆服,其按情据实断理;伯夷主持礼仪,上下皆礼让;垂任工师,主管百工,百工皆行其事;益任虞,主管山泽,山林湖泽得用;弃任稷,主管农业,百谷按季节茂盛成长;契任司徒,主管教化,百官亲善和睦;龙主宾客,大荒诸族朝贡;舜所置十二州牧做事,禹所定九州之民众无有违抗。
其禹功劳最大,开通九座大山,治理九处湖泽,疏浚九条河流,辟定九州方界,诸部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远近众功咸兴。
纵横八千万万里大荒,舜镇天地,华夏诸部之外,南抚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虞舜之功。
黄帝至舜、禹,因同姓,立不同国号,为彰明光明德业,故黄帝号有熊,颛顼号高阳,喾号高辛,尧号陶唐,舜号有虞。
禹号夏后,而另分氏,姓姒氏。
契为商始祖,姓子氏。弃为周始祖,姓姬氏。
契,商之始祖,契之母简狄氏,又作简易,有娀氏之女,又称娀简,简狄见玄鸟而生契,契后因与大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封于商地,赐姓子氏。
虞舜破空而去,禹承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