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出生在广东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从小就过惯了苦日子。
很小的时候,他就跟随姐姐上山砍柴,下地割草,干各种农活,十分勤劳。
可以说,他是和穷苦孩子一起长大的。
所以,他从小就经历了劳动人民所受的封建压迫,以及各种不平等待遇。
他幼小的心灵,经常溅起不满现实的浪花,为人性格刚强,好打抱不平,在孩子们中有很高的威望。
孙中山小时候有个绰号叫“石头仔”,说起它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
孙中山家附近有一家豆腐店,老板娘名叫亚秀,人称“豆腐秀”。
她有两个10多岁的顽皮儿子,经常欺负别人,时常用弹弓射击孙中山。
每当孙中山忍着痛追赶他们时,狡猾的兄弟俩早已哈哈大笑开了溜,气得孙中山直跺脚。
有一次,孙中山又遭到弹弓射击,他忍无可忍,捡起一块石头去追赶他们,一直追到豆腐店。
他狠狠地将石头砸了过去,刚好砸到了煮豆浆的大铁锅里,“咚”的一声,大锅被砸了个稀巴烂,滚烫的豆浆流了一地。
亚秀大为恼火,押着孙中山,前往他家里索要赔偿。
孙中山向父母解释了原由,并根据理论进行了斗争。
亚秀理屈词穷,深知自己的孩子调皮,回到家里,便这哥俩训斥了一顿。
从那以后,亚秀的两个孩子再也不敢欺负孙中山了。
还有一次,孙中山约了几个小朋友,轮流踢毽子,大家比赛个输赢。
踢了一会儿,一个年纪大的孩子,踢不过一个小孩童。
大孩子恼羞成怒,打了一下那个小孩童。
孙中山对大孩子说:“你大他小,你强他弱,你不应该欺负他!”
小时候,孙中山一有空就去武馆看别人练武,然后就与朋友们玩打仗的游戏。
他十分聪颖好学,喜欢听老人讲太平天国反清的革命故事。
有个曾经跟随洪秀全与清军作战的老兵冯爽观,经常给孩子们讲太平军金田起义、打败清军等故事。
每一次,这些孩子都听着津津有味。
有一天,孙中山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忍不住脱口而出:“唉,洪秀全灭清就好!”
冯爽观摸着孙中山的小脑袋,笑嘻嘻地说:“你真是洪秀全第二呀!”
从那以后,孙中山在跟同伴玩游戏的时候,经常把自己当成“洪秀全第二”。
洪秀全在他幼小的心灵,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1875年,9岁的孙中山,进入村里的乡塾读书。
有一次,孙中山背完了一本书,但他有些不明白书的意思,所以鼓起勇气问先生。
先生拿着戒尺,准备拍打孙中山,孙中山却一字不漏背出了文本。
先生收起戒尺,详细讲解了书中的意思。
后来有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问题,不怕挨打吗?”
奶声奶气的孙中山,回答说:“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为了弄清道理,挨打也是值得的。”
有一天,许多海盗到村里抢劫。
孙中山亲眼看到海盗打破了一户人家的大门,抢走了许多财物,弄得那一家老小痛哭流涕。
孙中山嘀咕:“为什么那户人家被强盗欺负,中国却没有法律保护他们。
于是小小年纪的孙中山,立志长大以后改变中国。
后来,随着家境的逐渐好转,他先去美国学习,后又回到了香港和澳门。
在此期间,孙中山听闻并目睹了清朝割地求和的屈辱历史,产生了强烈的反清思想。
1894年夏天,他写了一封8000多字的《上李鸿章书》,与好朋友陆皓东来到天津,求见李鸿章。
可是,这封信递上去以后,犹如石沉大海,李鸿章拒绝接见他们。
孙中山意识到,上书请愿的方式根本行不通。
1894年10月,孙中山再次前往檀香山,决心成立一个革命团体,并得到当地华侨的支持。
同年11月24日,孙中山邀请了赞成他反清主张的20多名华侨同胞,集会讨论。
孙中山主持会议,提议该团体命名为兴中会,并宣布了兴中会的章程。
中国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宣布正式成立。
章程规定:兴中会以“振兴中华,维护国家”为宗旨。
会议选举刘祥、何宽为正副主席,黄华恢为管库,程蔚南、许直臣为正副文案,邓阴南等人为值理。
入会者以“驱逐鞑靼人,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言,填写盟书。
兴中会成立后不久,就在檀香山招募了130多名会员。
在会员的支持下,孙中山共筹集了1.3万美元。
1894年底,孙中山回国,谋划发动起义。
邓荫南、宋居仁等20多人,先后跟随孙中山回国从事革命运动。
在回国的途中,孙中山等人路过日本横滨,托人散发革命传单。
1895年1月底,孙中山抵达香港,在香港设立了兴中会总部。
并且以此为基地,准备在广州发动反清武装起义。
孙中山带着陆皓东、邓荫南等人到达广州后,成立了广州兴中分会。
1895年3月,孙中山回到香港商议起义策略,决定于九月初九重阳节(10月26日)起义。
经过各方的努力,已经在重阳节之前,起义准备工作大致完成。
然而,由于知情人士告密,清政府得知兴中会起事的消息。
清政府立即派军队搜查起义据点,逮捕参与起义的人员。
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被迫逃往海外。
陆皓东在狱中惨遭严刑逼供,宁死不屈。
他当庭奋笔疾书,痛斥清政府腐败、投降卖国。
“虽然这件事没有成功,可是我很安慰,即便你们杀了我,继我而起者,你们也杀不尽!”
1895年11月7日,陆皓东英勇就义。
孙中山后来称他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牺牲的第一人”。
总的来说,兴中会是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它标志着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