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顼,轩辕之孙,昌意之子,少昊王天下,迁至若水,昌意封若水后,娶蜀山氏之女昌仆为妻,于若水生颛顼。
颛顼,三岁修行,五岁四境,十岁七境,十五八境,二十九境。
颛顼生于若水,长于穷桑,因十五岁时辅佐少昊有功,封于高阳,治理九黎部族,九黎好战,故崇尚强者,行修行之道而弃人事,强者强矣,弱者生存艰难。
颛顼遂任命南正重统御七境以上,以制服扰乱部族之神灵,任命北正黎主管民政,遵循天地规则以作农事,改易山河,开垦田地,以抚慰万民,使弱者有所依。
少昊入时空后,颛顼承其位,颛顼初入九境,神农部族共工氏半步极境,威势强盛,故不服颛顼,乃合神灵共工,起兵征伐,与颛顼争夺王位。
颛顼五年,共工氏携神农部族八境以上战轩辕部族颛顼氏,
颛顼初不敌,乃至南荒衡山请于神灵祝融。
祝融者,火之神灵,掌控天地火之法则,伴火而生,因火而起,凤凰族朱雀一脉镇压南荒地脉之火后,祝融独据天火,以此成就极境巅峰。
神灵共工,祝融,初成极境巅峰,底蕴不深,故欲以华夏族运乘势破境,乃召集大荒旧部,至此,避于华夏锋芒诸族随之而来。
神灵之战一触即发!
颛顼六年,共工氏整合部族精锐,合大荒诸族再伐颛顼,帝颛顼闻变,点燃七十二座烽火台,召九黎部族疾速支援,点齐轩辕部族强者前去迎战。
惨烈大战于中荒起,颛顼初始不敌,几战过去,九黎部族至,颛顼部众越杀越多,诸族亦来支援,人形虎尾之泰逢驾万道祥光由和山赶至,龙头人身之计蒙挟以风雨之道由光山赶至,长有蜂窝脑袋之骄虫领毒蜂毒蝎由平逢山赶至。
颛顼统辖诸部诸族,以轩辕剑掌秩序之道,媲美极境巅峰,共工氏持神农尺不在其下,战于虚空。祝融共工相依而存千万年,彼此之间知根知底,论及修为之强,共工犹胜半分,但祝融实则已化身华夏神灵,融合天地之脉,以势而起,因势而出。
九黎部族传承姜尤之道,征战厮杀,举世无双,共工氏族难以匹敌,征战七载,败多胜少,大势之趋逐渐明了。
逐连战败,共工氏七境以上亡者百万之数,极境柜比断臂而归,境界落至九境,王子夜神躯磨灭,残魂哀嚎,中流砥柱死伤惨重,神农部族威势尽去,因共工而出的神灵陨落殆尽,强者交锋山河易道,崩灭星辰如雷雨而落,大荒将复之势戛然而止。
颛顼,祝融携大势而起,共工氏,共工不敌,辗转杀至中荒西荒之地,不周山下,极境身陨道消,九境寥寥无几,共工被祝融断去一臂。
有山,名曰不周,大荒第一山,不周山奇崛突兀,顶天立地,三百六十万丈,因不合周天之数,故得名不周,其山通天拔地,勾连大荒本源,为大荒天柱,凡八境者,于大荒亿万里能仰望之。
共工断去一臂,遥望千万岁月,有初入修行时之维艰,有成就上神时之风光,有帝江陨落时之悲戚,有即将身死时之安详。
十二神相识数百万年,勠力同心,威慑大荒,时至如今,后土成就地道,玄冥镇守深渊,而其因欲成半圣之境,道心蒙蔽,弃昔日之情于不顾,道道杀机,招招致命,修行之美,修行之险,又何其之残酷,既然死亡不可避,那就留世于名,绝望之下以极境巅峰修为化成百万丈之神躯朝不周山撞去。
如暮鼓晨钟,似天地崩灭,顷刻之间,天地却是已然崩塌。
不周之山拦腰而断,百万丈巍峨山体遮天蔽日,宛如暗夜,横塌而下,崩落苍穹,天地本源为之混乱,无匹的气机撕裂虚空,冲击而出,恐怖的威势破开天壁,混乱的余威传至星海,将周天星河碾压成齑粉,不周山外百万丈的群峰首当其冲,顷刻之间被磨灭。
日月之辉不复,亿兆星河不明,这一刻,天地之间有山下落,天地静望。
山河在哀鸣中塌陷,生灵在悲戚中沉沦,亿万里的大荒天地之外亿兆万里星河横扫一空,日月避于尘埃,星辰消于天外,暗沉的大荒之下有深渊气息断断续续,邪魔悲号,亿万里的裂痕刻印大地,数之不尽的山川江河沦为废墟,隐藏于天地的世界生灵不知因何已然身死族灭。
天地之间,日月位于大荒层层空间,其内有天地世界,有山川江海,在临近日月之地有太阳精粹而成之山,有太阴月华而生之河,不周山崩,其势断山绝河,于是天火降落,天水倾覆,大荒水火相侵,哀嚎不绝。
半圣之威难以撼动的大荒因之倾覆,霎时间,本源之地无数的法则开始破裂,大荒立在星空之上的天地本体摇摇欲坠,沉寂至极的破裂之势跨越无尽星空,道道裂痕横贯,须臾之间破开天地壁垒,将壁垒之外的混沌潮汐横压抹去。
道道裂痕恍若宇宙至强者肆掠混沌,将大千世界,真实世界,乃至一方零级宇宙吞噬殆尽,以无边无际号称的混沌竟然颇显空寂。
后世有记,不周之山,四极崩废,大荒破裂,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水潦尘埃归焉。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大荒诸族老弱亡者不计其数,凡尘生灵万不存一,于是强者隔断江流,灭去天火,藏凡尘于秘境世界,纳诸族于己身天地。
有善水火之妖邪,取日月之精华,临近天地水火,洞悉阴阳法则,明悟水火之道,以此成上神者不知凡几,突破九境者万余,遂依仗天地倾覆,把弄江河,操纵地脉,吞噬弱者,搅乱大荒。
颛顼观形势之变,不周山倒,天地失衡,遂至建木一族,欲族运一成求于建木族之主,通天建木擎天抵地,以代不周之山,建木恐去后,族无极境,建木一族将有倾灭之祸,不许,颛顼无策,入武界,求于女娲氏,女娲氏折损本源踏入极境,乃祭女娲所遗五色石。
女祸氏祭炼五色石以补苍天,赴北荒断极境鳌足以立四极,杀作乱之妖邪以济中荒,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大荒平;妖邪死,诸族生。
不周之战,极境初次于大荒交锋,举手投足塌灭千万里,一指落下山河尽去,破碎的虚空横亘天际,坠落的星辰化作归墟,数亿里天地沦为废墟,不复存在,战后,大荒东西余八千七百万万里,南北八千万万里。
大荒本源取混沌世界宇宙复其身,又依宇宙本源补其根,时空长河沟通宇宙,成为一体,又隐隐独立,以致空间愈发稳固,非九境难以撕裂虚空,斩破天地,非极境不能灭天地为归墟。
至此,大荒修行者凡八境以上不得炼化大荒天地为领域,改族运,灵物为主,修行之道随之而易。
混沌之地,有不知其形独立时空的存在翻掌之间抹去一方真实世界凝练成一缕暗沉之气,复又将之吞噬。宇宙之外,有虚影朦胧的存在挥舞之下撼动宇宙壁垒,其后有不下半圣的生灵一望无尽,亿万之数,有圣境存在静默而立。
大荒天地本源的破裂,传至混沌,复至宇宙本源,混沌之地,宇宙之外,有言语落下,萦绕不去。
“混沌之本!”
颛顼十年,不周山之战后事渐息,大荒平复,诸族损失惨重,共工氏臣服,尊颛顼为王,华夏初定。
颛顼十五年,颛顼始都穷桑,迁都于商丘,后居帝丘,颛顼以帝丘为都城,以句芒为木正、祝融为火正、句龙为土正。
颛顼二十年,立统治机构,定婚姻,制嫁娶,排长幼;改革甲历,定下四季,观四时变化,于传承之中领悟而出二十四节气,为后人推崇为“历尊”。
颛顼二十二年,大荒因不周之劫,地貌万变,山川移位,江河改道,因镇大荒,遂立华夏诸部,大荒诸族之版图。
颛顼二十五年,中荒北境有半步极境黄水怪,口吐黄水,淹没牧田、冲毁部族,部族不能敌,求于颛顼,颛顼听后,欲降服黄水怪,黄水怪,隐于世界之强者,因不周山倾,故而以至阴之道而破境,依借山河之势,有极境之威,神通广大,颛顼以九境后与之匹敌,九九八十一天依旧难分胜负。
女娲氏补天地后,于大荒之中,取天地本源弥补己身,颛顼求之,女娲氏赐天王剑于颛顼,颛顼以天王剑诛黄水怪,一剑化大沙岗为山,取名付禺,山有百万丈,于此时之大荒亦非籍籍无名之山,复又一剑于山旁斩一道千万万里之河,取名硝河。
颛顼三十年,颛顼九境巅峰,巡视大荒,禁绝诸族统领华夏部族,推行华夏之事华夏定,外族不得插手,凡上神入华夏势力者,不得擅入。
颛顼三十五年,颛顼成就极境,以建木灵族扰乱大荒秩序,独霸一方,祸乱诸族,勾结神灵混乱天地本源,欲破灭大荒,请于东王公,以半成族运,合力起兵攻伐建木灵族,通天建木求于西王母,西王母闭关破境不应,求于北荒紫薇,乃战于南荒。
建木,生于南荒黑水之间,都广之野,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千里。有九丘,以水绕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即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上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高三百一十六万丈,天界未破灭时,通天彻地,不下泰山之势,八境以下攀之可达天界。
颛顼请东王公镇北荒紫薇,派遣麾下九境布阵封禁建木族地,执轩辕剑斩通天建木,断其根基,毁其本体,建木跌落极境,神躯破碎化作万千灵木,传名后世。
此战,将建木一族族地抹去,华夏始立大荒之巅,再无势力匹敌,大荒诸族咸服。
紫薇,尊居北极之高,位正中天之上,先天而生,有媲美真实世界之大罗天阙,立紫薇星宫,统率天地山河之神,统御诸天世界,暗合日月星宿,掌控天地四时,故后世仙道称极境大罗,大罗极境。
颛顼持轩辕剑承断建木之势,乃至北荒,于此登临北极之上,北极,比不上日月之高悬,然依然隐于无尽空间之下,劫数不至,天地不崩而不落。
勾陈位格不复后,同生而出的紫薇取其位,合而为一,熔炼而成半圣,成为大荒未因华夏而成就之半圣。
诸世之间,有因天地而生者,曰之先天,其位格之高低,决其境界之上限,日月星辰,山川江河,天之上者,成就极境,地之下者,深不可测,有真身似生灵,有真身成山河。
紫薇,凝聚成一粒星辰。
星辰万丈,悬在北极星上,渺小如微粒,但其星芒凝炼,隐隐有超越映照于此的太阳太阴之华光,尊贵,崇高,已然有居于天地之间,处众生之上之势。
日月星辰,紫薇已然代星辰而存,并立天地。
混元道果境!
非星辰,实则已是星辰。
除去华夏修行己身道则,大荒无数以星辰修行的修者在冥冥之中似有所悟,星辰之道将尽,余者修行此道道途将绝。
北极星辰浩大不下大荒之地,遥望其上紫薇星辰的颛顼不复斩灭建木之势,以其初成极境之境,执掌轩辕剑何以敢言能敌。
但存生大荒的生灵仰望日月之下,不周残山之上,盘膝而坐的女娲氏豁然而起,其上有水火流淌却未有天穹破裂之时的滔滔不绝,一枚五彩之石仿佛化作万千之影,影若其石,镶嵌其上。
一道决然的目光化作实质,将神威尽去的残余不周山又削去半截,丈许的人首蛇身道则真身在其后显化,女娲氏步步上登,绝世神躯缓缓消散,点点五彩华光融入道则真身,道眸紧闭的人首蛇身道则真身宛若开天辟地睁开,一道造化,一道破灭,气息流转,百万里之间有世界诞生,有世界破灭。
人首蛇身真身一指点落,未有神威,却在千万万里外轩辕部族之上盘旋的五万丈族运祖龙传出哀鸣,横亘于空的五万丈祖龙有无数神光弥散,神光之中恍如一人,上至极境,下至凡尘,而立于大荒诸地的族人身躯未有变化,但始终沉寂的神海无论是否踏足修行,在神海的本源玄黄神魂亦散去一道若有若无的本源之气,人道气运。
须臾之间,五丈祖龙褪去一截,存下三万五千丈祖龙仰天咆哮。临于日月,太阳之山,太阴之河之间的武界在万道凝练成实质的气运之光后,有一道蕴含战道之意挪携厚德之道化作一柄斩天伐地的神斧。
南荒祝融神山之上,化成本体的祝融以大毅力斩去生而就有的异象,欲彻底蜕成人形,半道身躯已成人形,遥望武界神斧,神斧厚德之道,一抹憧憬之色显于表,斩去的本体残躯熔炼天地之火横跨天地融入神斧,作其柄。
深渊之下,不周山倾覆后,深渊的气息被玄冥镇压,华夏最强的战力在其统领之下始终不离,因不周山崩塌而蜕变成媲美半圣的邪魔在哀嚎,哀嚎之下犹如半圣攻杀,直指道心。但最强战力岂是名不副实,九境巅峰堪比极境,初入九境媲美半步极境,千余尊之数,道心之坚固乃大荒之最,不然谁作这等不讨好之事。
居首的玄冥已至极境巅峰,论及杀伐不胜,不下半圣混元承道,比祝融褪去本体犹胜几分,独留其首未变的玄冥将一尊极境邪魔一拳打灭,旋即捏起千尊半步极境以上的杀伐之力,刺破深渊,至神斧时,作其锋。
东荒,北荒,西荒,南荒,中荒五极之地,有真龙仰望,有玄武睁目,有白虎啸天,有凤凰腾空,有麒麟显化,五道不下半圣之威的神光作神斧之身。
神光之下,有十一道极境巅峰光芒以稍慢之势而至,东荒神光分出一缕神光,十二道极境巅峰光芒凝聚一处,有一道微型的时空长河在此中若隐若现。
十二元辰!
神斧在凝聚,融合华夏最巅峰之力,人首蛇身的道则真身临近五彩石,复又一指点去,道则真身也随之消散,五彩石化成万道彩光,彩光犹如星河,却远胜其浑厚,彩光蔓延而去,看似已修补的天穹隐藏起的道道裂痕在彩光掠过后,裂痕彻底平复,而其中有数道始终难以修复的裂缝偶尔流淌天火天水,却已然并无大患。
紫薇凝练星辰,颛顼踏足北极星,五彩石随之而动,亿兆里恍若一步,步履之间,五彩之石已非其石,而立其人,人影卓卓,风姿盖世,其人有名。
女娲!
于大荒而言,千年转瞬即逝,若非征战不止,底层的修行者朝生夕死,必将永世难忘。九境以上的修行者远望北极之上,紫薇之外,那道身影依旧永恒。
华夏武界开辟后,燧人缁衣有巢三氏族因燧木破碎,地位崇高,实则底蕴失去,但女娲氏伏羲氏镇压当世,伏羲以御,女娲以伐,五彩神石,河图洛书,华夏顶级族器,而族器之下必然有不可知手段,最令诸族忌惮。
女娲未如想象中祭出五彩石,不论前敌,一击破灭,而是己身凝聚一道玄黄之光没入十二元辰的时空长河,那道时空长河在翻腾。
转瞬之间,比之天地的时空长河尚且不知漫长深邃几何的长河被打破禁锢,一道古老,乃至古远的身影在长河的尽头显现,有三丈三之高,但踏入时空长河,似乎天地不能承其重,转而成了九尺之身,其身踏足北极。
此刻,日月,大荒上下不复日月,日月如宇宙微尘,亦或不如微尘,天地,大荒似乎并无天地,天地如星海一粟,亦或不如一粟。
身影立于此,未能见其身,不敢见其身。
那是一切之终,那是一切之始,是终点也是初始,极其矛盾,却又浑然为一。
盘古!
大荒上下无论华夏,亦或诸族,不知盘古为谁,但朦胧之中的印记却传载下来。
盘古,开天!
生来开天,此生开天,大荒凡尘也罢,极境也罢,俯仰之间,日月星辰,浩大大荒,这天必不是这天,盘古也不是这天地的盘古。
一斧落下,平淡无奇,没有开天辟地的气势,没有想象无限的彼此往来厮杀,一斧,星辰崩,就如凡尘饮水,修者吐纳,好似就为此而生,任尔何等存在,我自一斧去,去者皆落。
“尔有何资格取紫薇位!”
女娲氏真灵弥散之际,有道音传来,似有不屑之意。
道音之后,盘古不复,记忆不存。
颛顼灭绝建木一族,女娲氏北极斩紫薇,乃镇北荒诸族,颛顼王天下之势,盖压大荒。
颛顼四十年,华夏统领大荒诸族,颛顼在位,大荒神灵不侵华夏诸部,一时间天地沉寂,九境破极境,极境欲成半圣之境,大荒九境不出,八境不起,于是华夏诸部遂安。
后世有记,颛顼在位,凡大荒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因斩紫薇,故尊北方天帝。
中央天帝,轩辕,黄帝,其下有后土,手中一绳,掌管八方。所谓“黄帝四面,各监一方”。
东方天帝,伏羲,青帝,太昊氏,辅佐大臣:木神句芒,手中一规,为春神。
西方天帝,少昊,白帝,金天氏,辅佐大臣:金神蓐收,手中一曲尺,为秋神。
南方天帝,炎帝,赤帝,神农氏,辅佐大臣:风神飞廉,火神祝融,手中一秤,为夏神。
北方天帝:颛顼,玄帝、黑帝,高阳氏,辅佐大臣:水神玄冥,手中一锤,为冬神。
帝俊诸神为天地所生,五方天帝因后天而成,诸神因华夏强者斩灭,后世修行者取其神位,成神灵,后世尊之,如楚地之东皇太一,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中天北极紫微大帝,成半圣之境而称尊,不履红尘,开辟天庭,镇守天外,世人共尊。
有如伏羲之女宓妃,斩洛神取其位,其夫斩黄河之神河伯,据其位,天地之道有穷尽,修行之路将相同,有特立独行,别与众生,开辟专属之道者,有斩神灵而取之神位者,无以计数。
颛顼破空后,其侄帝喾继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