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甲午中日战争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2434字 发布时间:2023-09-04

日本经历明治维新之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吞并朝鲜、西侵中国的野心日益扩大。


为了寻找入侵中国的借口,日本帝国主义真是煞费苦心。


1894年1月,东学党起义在朝鲜爆发。


6月,朝鲜国王清求清政府派兵镇压。


此时此刻,日本政府一方面劝说中国:“为何不趁机占领朝鲜呢!”


另一方面,日本又以保护大使馆和侨民为由,大量出兵汉城。


7月中旬,进入朝鲜的日军达到18000多人,大大超过了入朝清军。


这时,日本政府下令驻朝鲜公使“尽快促成中日冲突”。


7月25日,日军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不宣而战,对中国船队发动了偷袭。


就这样,战争在“渡满洲桥”上燃烧起来了。


8月1日,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在此之前,虽然清政府已经建立了舰队,构筑了沿海防御工事,但整个军事政治机构已经腐朽。


慈禧掌握了最高的权力,除了纵情享受,她还煞费苦心地准备筹办自己60岁的生日。


双方交战,一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另一方到处回避,匆忙上阵。


9月15日凌晨,日军四路重兵向平壤城的清军发起猛攻。


清军统帅叶志超这家伙昏庸无能,贪生怕死。


在大敌当前的关键时刻,他不仅没有组织军队凭险抵抗,反而直接开溜。


众将士见主帅逃跑,士气低落,不断溃退。


在平壤保卫战中,虽然有左宝贵等英勇抗敌的爱国将领,可是仍然无法挽回败局。


日军迅速占领了平壤城,战火很快烧过了鸭绿江。


军事形势十分危急,在国内主战将领的呼吁下,李鸿章决定雇佣五艘英国商船,运送八个军营增援朝鲜的清军。


这批清军,由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领18艘船护送。


万万没想到,这个重要的军事机密被日本获知。


9月17日,中日舰队在黄海展开了最激烈、最悲惨的一场战斗。


当时,日方战舰有吉野、松岛等12艘,中国战舰只有定远、致远等10艘。


战争序幕一拉开,北洋舰队就充满了危机,但大多数爱国将士都同仇敌忾,奋勇杀敌。


日军集中火力攻击中国的“定远”号,战斗才一开始,定远号便中弹数发,船上桅杆被打断,船桥坍塌。


北洋海军提督身受重伤,仍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


“致远”号的邓世昌,看到“定远”号的帅旗在战斗中被打落,立即命令升起帅旗,毅然承担起指挥舰队的任务。


他让士兵们集中火力猛击“吉野”号。


炮手们发炮准确,一排排炮弹发出尖锐的呼啸声,直奔“吉野”号,打得“吉野”号舰火光四射,转身逃跑。


邓世昌决定乘胜追击,下令尾随攻击。


由于战舰上装备的弹药太少,炮弹很快就打完了。


发现这种情况后,“吉野”号开始掉头反击。


在爱国士兵誓言与敌人血战到底的精神鼓舞下,邓世昌毅然决定:“开足马力,撞沉“吉野”号。”


视死如归的官兵怒吼在黄海上空回荡,日军被中国水兵视死如归的精神震慑,纷纷跳水逃命。


就在“致远”号逼近“吉野”号的时候,不幸撞上了敌舰攻击“定远”号的鱼雷。


锅炉爆炸,“致远”舰上燃起了大火,船体缓缓下沉。


但是舰上200多名中国官兵,竟然没有一个跳水离开战舰。


他们在高呼杀敌的喊叫声中,随着自己的军舰和旗帜沉没于波涛汹涌的黄海之中。

就在“致远”、“经远”被敌人的炮火分隔开后,“经远”号也在激战中受伤。


林永升指挥受伤的“经远”号独立作战,试图吸引敌舰,好让“致远”狠狠打击“吉野”。


双方混战当中,一艘敌舰受重伤企图逃跑,“经远”号立即开足马力追击,准备给予致命打击,不料也中了鱼雷。


林永升高呼喊道:“为国杀敌,死而后已!”


全舰官兵同仇敌忾,在舰身逐渐下沉的情况下,继续向敌舰猛烈射击。


最后,除了16人获救,全舰250多人全部殉国,他们的爱国精神和气节让后人无法忘怀。


“致远”、“经远”将士的英雄壮举,激发了舰队众多官兵的斗志。


战斗持续了五个小时,在北洋舰队的猛烈攻击下,敌舰同样元气大伤。


日军的旗舰“松岛”号,受到了极大的损伤,100多名官兵伤亡,战舰完全瘫痪。


眼看战势不妙,日军只好先退出战场。


战斗结束,北洋舰队也返回了旅顺。


黄海战争结束后,尚存的北洋舰队仍在山东半岛威海卫军港停泊。


日本侵略者为了迫使清政府屈服,决定歼灭北洋海军。


日本海军对中国发动了新的进攻。


11月中旬,旅顺局势危急,丁汝昌亲自前往天津,请求率舰前往救援。


身为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不但不支持丁汝昌的爱国行动,反而大加训斥。


不仅如此,还革去了丁汝昌的尚书官衔,摘下他的顶戴,以示惩戒。


由于没有援军,旅顺很快就被日军占领了。


日军占领大连、旅顺之后,随后对威海卫军港发动袭击。


日军从海陆两路夹击清军,还封锁了威海卫东西港口。


并且,从南、北炮台与停泊在港口外的军舰一起发炮,轰击港口,使北洋舰队陷入困境。


就在此时,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写信诱降丁汝昌,丁汝昌严词拒绝。


随着威海卫形势的日益危险,北洋舰队海军副总督的英国人马格禄,与牛昶炳等一些贪婪的将军勾结,逼迫丁汝昌投降。


1895年2月11日,刘公岛告急。


在没有弹药和援军的情况下,丁汝昌召开将领会议,提出“与其坐在刘公岛坐以待毙,不如冒险突围,与日军进行最后的决战”。


然而,他的建议并没有得到其他人的响应。


这场会议过后,牛昶炳等人指使一些贪生怕死的人,用尖刀威胁丁汝昌投降。


丁汝昌不愿卖国求荣,却又无法挽救危局,于是恨自杀以身殉国。


丁汝昌死后,马格禄等人又以丁汝昌的名义向日军投降,北洋海军就这样覆灭了。


没过多久,牛庄、田庄台、营口相继失陷。


中日甲午战争,以日本侵略者的胜利而告终。


面对战争的失败,清政府选择了投降求和。


1895年春,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前往日本议和。


在日本马关春帆楼,李鸿章与日本内阁总理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签订了《马关条约》。


该条约的主要内容是:


(1):清军退出朝鲜,不再是朝鲜的宗主国,日本取而代之。


(2):将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3):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作为通商港口。


(4):日本可以做各个通商港口,投资工厂,设立领事馆。


(5):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等要求。


中国历史上,《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不平等的条约,它加速了中国成为半殖民社会的进程。


清政府无力赔偿,不得不向外国人借钱,外国侵略者趁机夺取了更多的权益。


自从日本在中国建厂以来,其他国家也纷纷来中国投资建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使其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