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天地之间,法则沉寂,道意尽失,万物哀嚎,浩浩荡荡的时空长河显露而出,落在大荒天地,横亘于天壁之上,贯穿于星海之间。交战的半圣如捏起蚁虫被扯入其中,又好似有灵性不屑于后土六神将之打落大荒,困在时空长河千万年前的玉皇极境把准时机一举破阵,立在天界。
中荒大地之上,华夏轩辕部族之中,一道从未于大荒之中出现的道则此刻竟生成天地法则融合时空长河。时空长河本源之地,不知起始的岁月之所,天地法则化作根源之光,数之不清,却又星星点点能记之清晰。
那道道则跨越时空而至,将本源之地搅得天翻地覆,宛如登山的人,攀登而上,超越前人,驾临其上,倏忽之间,道则法则似乎战无不胜,将不计其数的法则震落,已至巅峰之位。
其下有法则光辉照映,太阴太阳,时空五行,混沌轮回,创造毁灭,诸如此类,位列法则前列,道则居其上,其侧之下有刑天战道,姜尤体道,轩辕秩序,犹如高高在上的统帅统领千军,威严赫赫,道则却超脱于此中。
道则前所未有,似在天地,却超越天地,亦或可称之本源超出天地范畴,有众生在其中,有天地在其内,亿兆兆里的星海恍如一点微芒,渺小之极,其根本不在天地,其本源起于众生,人之所出,人之所存。
文道!
生灵不明所以,遥望大荒天地,其上天花乱坠,其下地涌金莲,天地为之道贺,深渊为之悲戚。
“吾史皇氏仓颉,创文字以传文明,立文道以承薪火,天地证之,大道明之。”
侯冈颉,又名仓颉,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明文字之秘,得传承之意,立文道,融合华夏传承,镌刻成天地法则。
仓颉,三境巅峰,凡尘修为,观天地之道,众生之理而创文字,文字出,一步之间突破至极境巅峰之境,战力之盛,犹胜半圣。
时空长河之上,生灵不可望,半圣不可观,有一道比时空长河深邃不知何几的长河时隐时现,长约五十里,隐约之间五十里有二十里呈现,三十里沉寂,但就是二十里长河已临驾于时空长河之上,将落地之处滔滔巨浪镇压静然。
文道长河!
超越天地间的一切,就是这一缕之间,世间所有的修行之道不足以形容其无量之一,那是比拟超脱之所在,修行之道无上之途,道之终点,道之根本,路之起始,至高无上,心之源,意之望。
仓颉道则真身破空而来,化文道长河困太一羲和,比之初入半圣犹胜之威斩落太一羲和半圣之境。刑天趁势而起执干戚斩太一,常曦于长河外以太阴勾连羲和气机破文道长河,羲和崩碎太阴之体化成一缕神魂于撕裂的裂缝逃离。
半圣之战将星海崩灭,虚空塌陷,九境,八境巅峰不如极境挥手间天崩地灭地,但于残存的千万万里天界厮杀大战,仙山楼阁,琼楼玉宇,缈缈仙境,沦为废墟,相峙不下的九境不敢踏足半步极境之战,遂破开虚空复归大荒。
残破不堪的天界,在九境退去后,本能安然存在,但打出真火的半步极境已至癫狂,道心蒙蔽,不顾半圣之秘,一道道横绝天地的杀伐挥洒而出,落在天界之上,将之彻底打得破碎,天界崩灭,归于虚无,一战之下九境近半身陨,八境巅峰死亡殆尽,半步极境百尊道消,千万万里天界崩灭,化为归墟。
仓颉化文道长河,看似气势如虹,不可匹敌,实则乃华夏部族底蕴根本,彼时文道不盛,文道长河依仗时空长河,取后世文道而起,故有二十里,二十里文道长河跨越数千年,至文道初立时,已万不存一,困落太一羲和半圣之境后已成强弩之末,长河隐去。
文道长河退去,遥远不知其里之地,临近混沌边缘,三尊凝练道则法则的万丈道身将己身所修尽数展露,轩辕姜尤以极境巅峰,祭炼族器神农尺,逆伐半圣,合力战帝俊于时空长河,斩破时空长河后,再入虚空之中,但无穷尽的虚空也抵挡不住半圣之境的杀伐,转瞬至天地壁垒。
天地壁垒,乃天地本源所出,转化混沌之气,抵御混沌侵蚀,看似虚无缥缈,无形无相,却又有迹可循。大战之威在天地壁垒辗转,一道道半圣之威将壁垒激起一层层波澜,荡漾而去,又将混沌之地侵袭来的混沌潮汐震荡而开,传至不知尽头的深处。
壁垒有亿万里,穿破其中,弥散出的余威将星海中的星河泯灭亿万,太阳太阴之力,大地煞气,秩序之力,三道大荒法则道则肆意挥洒,大荒星海为之哀鸣。
帝俊化出的太阴太阳已凝练成一点,但一点之内有千丝万缕太阴太阳本源之气,阴阳同生,照映天地。文道长河后消散的漫天华光彻底不能遮蔽,一时显化的日月之下有一轮紫青日月之轮呈现,宛如日月所出之子,蕴含太阴太阳根本之源。日月所照,星海或焚毁成灰,或凝结化冰,亿万星河已失去光华,幽暗虚空有日月照耀,此等圣威已远非寻常半圣所能比拟。
一点日月之外,有暗沉的一抹微影始终不落,那是天地一切阳之背,心之逆,杀戮,暴虐难以形容其万一。煞气,天地煞气,流转于天地之间,无处不在,清天煞地。清气在上,煞气在下,即为之天,亦称之地,煞气依托大地而生,众生而起,天地不灭,众生不覆,煞气不绝,以日月之威竟不能将之镇压。
天地之间有道在其上,梳理天地之法,传授众生之术,茫茫修行路,持之求索,名之法则。法则有名有灵,所谓天地誓言,明于法则,不可忤逆,根本所在乃法则蕴含秩序,亦或可言法则因本源以秩序而出,道之秩序。
但轩辕道则上的秩序之力,却非道,亦非法则,而是众生之理,本性依据,其内是道理之根,生灵之敬,本心之畏,世人莫不从,天地莫不尊,秩序好似初生,却如王者临尘,位在日月之上,超越天地之源,那是独立于天地的人间,种种不可思议的神通盖压日月,初次显露的人间之力比天地不知深邃几何。
人间不下天地!
执掌轩辕剑的轩辕好似化身为秩序,统领人间的秩序之力,蕴含众生,一剑落下,不论是所谓的轩辕夏禹剑,亦或圣道王者剑,其内衍生的意义已不能表述其一二。秩序,已隐隐涉及苍生之秘,天地本源,道之根本,秩序似立于道统御无数道,又似独立其外,超越道之界限。
秩序依附轩辕剑而落,已摆脱了境界的束缚,境界不能形容其高低,而此刻的秩序是大荒天地前所未有之盛,却又不及传承的一缕之名。
而这一缕之威,轩辕剑落下,大荒生灵的七情六欲,爱恨情仇,通通消散,那是出于对未知,对已知的敬畏。敬畏生灵因天地而出,敬畏天地因秩序而化,强者有强者的归属,弱者有弱者的宿命,这是天地的一种秩序,也是天地最为基本的秩序之一,强弱之别。
剑落,秩序之下,似天地即天地,众生之力不可逆,天地之威不可违,避无可避。
帝俊一指化出一轮金乌,金乌如烈阳,燃尽半边天,焱炎之内有阴寒之气合乎阴阳,天地之阴阳。遥远不可知的太阴太阳此时竟然隐隐与之彼此呼应,似乎已然不是其下,而是即将并肩同行的存在,金乌取太阴太阳济其威,日月以金乌之道补其缺。
金乌呼啸而过,即使以半圣也难以打破的天地壁垒泛起层层巨浪,翻滚的火海涛浪其形未至,其势已来,须臾之间,成就巅峰之象。金乌临空于绵延不绝的滔滔巨浪挪携日月之威如天地镇压而下,万丈之地不能承受其重,破裂之音不绝于耳,其威势隐隐已至半圣后期之境,混元道果境。
半圣之境位在极境之上,圣境之下,名为半步,实则另成一境,因此境似存非存,时而有圣境之威,时而不及圣境,故有半圣之境。在华夏传承有记,此境可称之混元境,混元承道,初承法则根本。混元不灭,修成法则真身,天地不朽真灵不灭。
混元道果,摘取法则之源,凝聚法则之果。混元恒一境,天地混一,恒而不易,独立一道上,永世不相让。
日月映照临空现出一轮昊日,赫赫之威的轩辕剑相形见绌,但衬托之下竟剩一缕之辉的剑影却临驾天地之上。煌煌之势,看似撼天动地的金乌在剑影划过,传出一声哀鸣携着漫天之火已然散去,剑影依旧不偏不倚,就如枯黄之叶因时而落,不如落叶的飘飘扬扬,剑影痕迹明了,知其起于何处亦知其落于何地。
剑影之后一道凌厉的刀光时隐时现,与其言其后,实则并驾齐驱,刀光暗合剑影,显露的是剑影,蕴含杀伐之意的是刀光,藏其中,隐其内,在其后,这是地之根本,死之极,亡之尽。
天地生灵以天为上,尊上天,崇苍天,天作道之终点,天成修行之源,号天命,天理。然地之道,生之离,存之背,死亡之所,生存之处,有生机无数,有灭绝不尽,有无处不在之杀戮,有始终不去之良善。
所谓天之父,地之母,敬天礼地,尚未有后世那等尊崇之心,此时,乃生灵之存在根本,敬畏足以,炼化依旧。
姜尤的刀光摒弃所有不与杀戮有关之意,似乎将那些不必存在的尽数抹去,亦或彻底化在剑影之中。那种杀戮,蕴藏了天地生灵一切的杀戮之心,千万年,亦或亿万年,不知起始的时光,不知其数的生灵,有至强极境,有长生神灵,有凡尘蚁虫,杀戮既生,毫厘之下,一瞬之间,蕴涵种种,一切皆有。
刀光隐于其后,又现于其上,相辅相成,形二如一,杀伐以刀,镇封以剑,秩序之力不可避,杀戮之意不可挡,混然之下,已非初入半圣所能比。
极境巅峰逆伐半圣,堪称绝世之资,但刀光剑影隐隐有混元恒一之威,道则在我,后人不复,乃至法则独立,无人可履。
剑影不落帝俊之身,而斩悬空之一轮日月,无法称之浩大却映照天地的日月抵挡不了一息已濒临破碎,不可逆转之势的呈现裂痕。撼然凛冽的杀伐又在刀光挥舞而出,凌厉至极,一击横去,威势尽弃不生,但纯粹的杀戮之意宛如开天辟地破开天地壁垒,轰然的圣威传去,星海已非摇曳,而是倾倒颠覆,刀光划过大荒天际,以日月不可抹灭之威严竟然一时不能将之驱逐,为之遮蔽。
深邃的混沌之地,不知是起了潮汐,亦或天地现出缺口,灭绝一切又衍生一切的混沌之息森罗万象却又始终如一有着不计其数的呼吸之率在此起彼伏,浮浮沉沉,化作混沌潮汐流淌而至,比之天地倾覆不知恐怖几何。就在混沌即将彻底破去残缺的天地壁垒,一道上至半圣,下至凡尘的天地沛然之息,顷刻间易如反掌的将之镇灭,破开的壁垒在三尊道身杀至混沌后,好似未曾破去一般迅速如初依旧。
混沌,天地之外,极境之下的修行者称混沌不知年月,不分上下,起源于混沌之地世界天地宇宙无数,因等级不同,时间流速不一。故混沌不知年,难知其年,世界之外有世界,天地之外有天地,宇宙之外复有宇宙,如斯,谁敢言混沌在何年,在何时。
混沌之地,有形如泡沫,起落不休,存灭不止,先天而生,后天而出,无穷无尽的时空之所,微尘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真实世界,天地宇宙,等级高低,时间有别,百倍千倍之上,位格高者,法则完善,秩序恒定,时空始终,位格低者,法则有缺,秩序不存,时空易改。
所谓上下之别在于其尽处,有尽方有上下,无尽何来上下,混沌之大,无量万里难以描述其万一,极境统御天地之威不能窥其根本,踏足此间不敢言独存。
这是混沌,极境初入,半圣可存,圣境横行的混沌,修行者立于一方巅峰后,踏入另外一方成为弱者之地,极境之下言混沌乃修行尽处,极境之上言混沌为修行之始。
故而修行之始在于何地,修行之终将至何处,言者尽,言者不尽,能知者何几。
三尊万丈媲美混元道果境的道身始终相持不下,帝俊的太阴太阳法则成就阴阳之道后,破绽全无。以姜尤轩辕身经千万战,秉承传承的绝世之姿一时间竟难以窥得阴阳缺陷之处,执掌极境巅峰神兵不过是隐隐将之败退,却瞬间已至巅峰之态。
刀光斩破天地壁垒,何尝不是因身在大荒,帝俊近乎不死不灭,勾连日月,法则不消,而隔断日月,帝俊则断去根本,至于混沌之日月,实则无日月。
天地世界日月,或一或二,一,乃有始有终,二,乃无始无终,日月临空,根本在本源,日月存心,起始在修炼,得传承的姜尤轩辕明悟,大荒天地,宇宙,宇宙之外的宇宙,乃至包含无数的环宇,实际上并未有日月,亦或可言日月不屑临于此地。
至于此方界域,所谓的日月,根本之处乃本源所出,帝之上,大帝之下的不可道之存在,形与帝同,位与帝似,帝,曰超脱,超脱其上,则可超脱。
因无日月之本,故界域修炼者,踏足问鼎之上,在心魂之中勾勒出日月,不为窥探其秘,实为仰慕其尊。
日月,超越修行之理,直指修炼之本,修炼,修心炼意,至修心观日月,至炼意通日月。
其内道理远非所谓半圣能明了,何况心化日月,映照诸世,不隐不消,始终如一,永恒长存,那等修炼之途以绝世之姿亦不敢言必将成就,帝俊于大荒天地,乃至宇宙称得上绝世,但有何资格能化出日月。
半圣似圣非圣,实则根本尚在天地,离天地而去,则修行依托不在,似断非断,不比圣境巅峰,明位其中,已在天外,破宇宙而出一念之间。
然,这方宇宙似乎非比寻常,圣境依旧困守其中。
不知不觉间,天地壁垒之外的混沌潮汐中不复身影,混沌深邃之所有半圣余威依旧蔓延随潮汐而来。潮汐上下有泡沫起起伏伏,有一触即破,有永恒不灭,有如梦似幻,有真假难辨,有须臾之间破碎,有无量岁月依旧,有媲美天地星空的真实世界,有堪比千百倍大荒的天地,有万里之微尘世界,朝起而夕落,似乎无尽。
大荒,浩大的蛮荒实则并非大荒天地的极限,东海尽头有大地不下大荒,大荒之南,千万万里岛屿不计其数,大荒之西有文明之火即将燃起,大荒之北,北海腹地有终年不去的寒冰雪原,华夏之大荒,于其外之地又将是不同的名号。
大荒不在其大,不在其远,而在其位格之高,真实世界有周天之数,大千世界数以万计,中千小千世界不计其数,其内生灵之数已非极境之下所能想象。
大荒,华夏起后,以传承命名,秘境小千世界,福地中千世界,洞天大千世界,族地真实世界,天界位在真实世界之上,天地之下,极境有开辟大千世界之能,有以底蕴立真实世界之威,故大荒有大周天,小周天之说。
大周天三百六十之数,恒定不变,先天而生,以极境修为亦难以将之破灭,小周天三十六,乃极境立族之本。
战止于七日后,战至于何地,终于何时,众生不知。
姜尤不见身影,神农尺仅存半截落入神农氏族,其上半圣赤金血痕萦绕不褪,日月之辉又如当初。轩辕拖曳残躯而归,断去的一臂,血液如注,有缕缕玄黄之色始终不落,刻印天地万物的轩辕剑有日月临空,形如帝俊日月一分为二。
圣道之剑,已斩半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