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彭宠叛乱
书名:光武大帝 作者:梦回汉邦 本章字数:4672字 发布时间:2023-09-19

王朗败亡后,刘秀追击铜马到蓟。

彭宠谒见刘秀,自以为功劳大,期望值甚高,刘秀接见他时可能没有注意一些细节,令彭宠有些失落。自此以后,彭宠常忿忿不平。

刘秀知道后,就以此事问幽州牧朱浮。

朱浮回答说:“以前彭宠派吴汉等人率军助大王时,大王曾亲赐彭宠所配之剑,还说他是‘北道主人’,自此彭宠便以功臣自居,骄狂自大。上次大王接见彭宠时,彭宠以为大王应出门迎接,进屋后再与其并坐。而大王却没有这样做,所以他失望了。”

朱浮恐刘秀不信自己,又添油加醋地说道:“王莽称帝前甄丰从早到晚与王莽商量称帝之事,经常交谈到深夜。当时人们经常说:‘夜半客,甄长伯。’(甄丰字长伯)王莽篡位后,他恩宠下降,没有得到他认为该得的职位,也像彭宠一样恨意难平。最后与其子造反,终被王莽诛杀。”

刘秀听完后哈哈大笑,认为朱浮小题大做,还不至于到这种地步!

朱浮就像是社会上的某些长舌妇一样,整天在背后搬弄是非,论人短长,毁人名誉,看人笑话;也像是单位中的某些人,在领导面前添油加醋告黑状,借以拉帮结派,排除异己;这些人顶多算是可恶,但朱浮的做法却可用阴险狠毒来形容。

下属可能对领导有点小意见,领导也可能有时不太注意,做法确实有欠妥的地方,这在单位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朱浮却抓住这些小事,毫无底线地上纲上线,乱扣大帽子,拿甄丰举例子,竟然要置彭宠于死地!况且甄丰也不是因心怀不满才被处死,他至始至终都没有“造反”。

刘秀虽然大度,哈哈大笑,但在心里面,经过朱浮的挑唆,他对彭宠的看法至少会打个问号了。

刘秀称帝后,彭宠更加怏怏不乐,常哀叹道:“以我的功劳,足可以封王,现在却成这样,陛下忘了我吗?”

渔阳地接边塞,民风彪悍,人人皆习兵战;渔阳矿产资源丰富,有盐铁之利,而且还可与少数民族进行粮食贸易。

在占领河内郡之前,渔阳是刘秀最稳固的大后方,源源不断地为刘秀提供最优质的兵源和大量的军需物资。不仅如此,吴汉、盖延、王梁都曾是彭宠的属下,也正是在彭宠的派遣下,三人才率渔阳突骑帮助刘秀。在平定河北的过程中,彭宠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刘秀称帝后分封诸将,吴汉和王梁都位列三公。由于之前彭宠已被封为建忠侯和大将军,这次就没有被刘秀再次加封。

眼看曾经的下属一个个都成了自己的上司,彭宠的心态开始失衡了。

论贡献和朝廷的封赏,耿况与彭宠都极为相似,耿况为什么就没有怨言呢?

一方面因为在眼界和格局方面,耿况要高于彭宠。另一方面,耿况的几个儿子都被封侯和大将军,耿况马上就要退休了,其儿子们又深得刘秀器重,就算耿况一无所封,我想他也不会有什么怨言。

彭宠有怨言并不是无理取闹,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这也不算什么大事,刘秀在分封功臣的时候,经常会有人发牢骚,闹情绪,甚至抗旨不尊。

景丹被封侯的时候,因为对刘秀所赐封地的位置不满,当场表示拒绝接受。事后刘秀亲自给景丹做了好一阵子思想工作,景丹才最终同意。

当刘秀要任命孙咸为大司马的时候,诸将更是集体反对。

对于功臣彭宠的几句牢骚,我想刘秀也是见怪不怪了,也不会太放在心上。

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抓住彭宠发牢骚的机会,朱浮又开始给彭宠上纲上线,乱扣大帽子。

见刘秀的反应没有他想象中那般强烈,朱浮又用其他事情,不断向刘秀诬告陷害彭宠。今天告彭宠升官之后,只接妻子,不迎老母,娶了媳妇忘了娘;明天又说他收受贿赂,杀害友人;后天再告他招兵买马,聚集粮草,其心叵测,意图谋反。

如此三番五次,从生活琐事开始说起,一直说到杀人越货,图谋造反。在朱浮的笔下,彭宠简直成了一个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十恶不赦之徒,最后竞把刘秀都搞得不胜其烦!

朱浮对彭宠不依不饶,并下如此狠手,难道他们有什么深仇大恨吗?

其实他们没有任何私人恩怨,只是在工作方法上意见不一致罢了。如果是换成刘秀、冯异、寇恂等人,顶多争执几句,甚至哈哈一笑就结束了。

人们常说,宁与君子结仇,不与小人交友。遇到睚眦必报的小人,有时毫无恶意的一句话,都可能令其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朱浮字叔元,沛国萧县人,吴汉诛苗曾后,朱浮被刘秀拜为幽州牧。

朱浮少年成名,胸怀大志,长大后,喜欢招侠养士,结交天下豪杰。任幽州牧后,他招来王莽侄子王岑,任为从事;还有王莽时两千石等故吏,都收入自己府中。

为了养活人数众多的侠士门客及其家属,朱浮就大量征调幽州各郡的粮食等财物。相当于在原来税收的基础上,朱浮又进行乱收费,大大加重了幽州各郡的财政负担,各郡长官都敢怒不敢言。

彭宠性格要强,又自恃功高,以为天下未定,战争四起,不应设置太多官属,从而损耗军粮。所以彭宠就不听朱浮命令,拒绝缴纳违规增加的乱收费。

朱浮性格狂躁,自视甚高,说话刻薄狠毒,做事心狠手辣,最擅长讽刺挖苦和告黑状。朱浮以最严厉、最恶毒的文字诋毁彭宠。彭宠也不甘示弱,双方积怨越来越深。

刘秀在前线的将领经常发生矛盾,而且大都非常激烈且不可调和。

前有冯愔与宗歆,冯愔与邓禹,后来还有贾复与寇恂,吴汉与朱祐,吴汉与岑彭,苏茂与盖延,庞萌与盖延等。要不是冯异性格温和,特别能忍,他与邓禹可能早就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刘秀诸将之所以矛盾重重,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刘秀集团是一个股份公司,诸将虽然职位高低不同,但都有自己的军队,实际上互不统属。如果意见有分歧,都要靠刘秀最后拍板。

其次,为了防止将领拥兵自重,一家独大,刘秀往往派很多将领同时出征,让他们互相监督。朱浮和彭宠就属于这两种情况。

身正不怕影子斜,谎言永远变不成真理,这只是在理想状态下。在现实生活中,谎言重复一百遍,真的可能变为“真理”。

由于朱浮不停地给刘秀写信,状告彭宠,再加上朱浮是刘秀发小和小学同学,是刘秀少有的几个心腹,刘秀渐渐对彭宠起了疑心,不久便征召彭宠回洛阳。

彭宠知道是被朱浮告了黑状,就向刘秀上书,表示愿与朱浮一起回洛阳,在陛下面前与朱浮当面对质。

刘秀这次却罕见地态度异常强硬,没有答应彭宠,并要求彭宠无条件应征。

彭宠的要求合情合理,一点也不过分,而且此时来说,绝对没有造反的心理。可刘秀为什么要毫无道理地拒绝彭宠,不给他为自己辩解的机会?

原因只有一个,他已经被朱浮的谗言所蒙蔽。

可能受到刘演被杀和朋友(李轶)投敌的刺激,刘秀的内心变得非常敏感,他很难再去完全相信,像彭宠这样一个与自己毫无私人关系之人,而只愿相信亲戚(刘良、刘黄)、同学(邓禹、朱浮、朱祐)。

有人认为,刘秀之所以强征彭宠,是因为彭宠兵强马壮,渔阳物资丰富,刘秀要趁此机会削其兵权。我认为这不是原因,彭宠已经愿意放弃兵权,与朱浮一起离开幽州,刘秀为什么会放弃这个和平夺权的大好时机呢?

彭宠又给吴汉和盖延这两个老部下写信,盛言朱浮如何诬告陷害自己,并让二人向皇帝求情,自己坚决要求与朱浮一起觐见陛下。

吴汉和盖延为避免引起皇帝猜疑,就把彭宠写给他们的信交给了刘秀。既让刘秀了解到了彭宠的委屈,也无声地表达了对彭宠的支持。

彭宠还经常与亲信属吏商量此事,他们皆非常怨恨朱浮,没有一个人劝他独自应召去洛阳。

刘秀单征彭宠而不征朱浮,就意味着他单方面听信了朱浮的谗言,而不再信任彭宠。

彭宠的妻子性格刚强,她不堪忍受如此屈辱,也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就对彭宠说:“天下未定,四方称雄。渔阳乃天下大郡,兵马最为精壮,为什么要舍此大郡,而去洛阳为人所制呢?不如攻朱浮,诱耿况,联匈奴,占据幽州,退则割据自守,进则并吞河北!”

见彭宠久不应征,刘秀就派彭宠的堂弟子后兰卿(这个名字很奇怪,可能近两千年来史书传抄过程中出现错误)去劝导并催促彭宠赶快“上路”。

当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在外拥有重兵的将领,都要至少派一个家属留在洛阳,由皇帝亲自“照顾”。

在这关键时刻,刘秀竞把人质送给了敌人,说明刘秀真没想到彭宠会造反。彭宠于是留下堂弟,正式起兵叛乱。

彭宠本来没想造反,刘秀也没想到他会造反,但在朱浮的神助攻之下,竞真的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彭宠亲自率两万余人攻朱浮于蓟。朱浮大惊,一边派使者飞驰洛阳,向刘秀求救;一边又给彭宠亲自写信,希望其能主动退兵。

朱浮在信中说道:

伯通(彭宠字伯通)有定社稷之功,而我秉征伐之任,我们都是为了国家,如果怀疑我诬告陷害于你,为何不到洛阳向陛下面陈,而要行此灭族之计呢?

朝廷对你伯通,恩德已经很深厚了,封侯拜将,委任你大郡,匹夫匹妇尚能舍身报一餐之恩,畜生还有跪乳之恩和反哺之义,而你伯通却忘恩负义,反叛朝廷。

拿畜生比比,你比得上吗?拿镜子照照,能看见脸吗?用手摸摸心口,能感觉到跳动吗?你高谈尧舜之道,不弃桀纣之性,生为世笑,死为愚鬼,不是很悲哀吗!

伯通与耿况一起辅助汉室,同受国恩,但人与人的差别怎么会那么大呢!耿况谦让,而伯通自以为功比天高。

以前辽东有只猪,生了头白猪,猪的主人大为震惊,因为他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白猪,就想把它当做宝贝献给朝廷。当他走到河东郡,见到所有的猪都是白的,就惭愧而还。若把你的功劳拿到朝廷上去讨论,不过就像那只辽东猪罢了!

你以区区渔阳弹丸之地结怨天子,就好比伯通想用一捧之土堵塞黄河,想背泰山而跨北海,天底下竞还有如此不知天高地厚之人!

内听恶妇之毒计,外信奸佞之谗言,载入史书,遗臭万年,永远成为功臣名将的鉴戒和教育子女的反面典型,这恐怕也是伯通来到人世间的最大贡献吧!

朱浮信中的每个字,都如匕首、如钢刀,直接插入了彭宠的心脏。在讽刺、挖苦、嘲笑、骂人方面,我从未见过段位如此之高之人。

诸葛亮能骂死王朗,按照朱浮的水平,我估计他能骂死诸葛亮!

这就是朱浮,不但心坏,嘴还贱!要知道这还是在朱浮“乞求”彭宠退兵的情况下,已经对彭宠嘴下留情了!

不知朱浮的脑袋是被门挤了还是被驴踢了,哪有这样求人的,你这不是火上浇油吗!现在也不是你卖弄“才华”的恰当时机啊!

果不其然,彭宠再次被成功激怒了!本来对于造反这件事,彭宠一直都是犹豫不决,所以他对朱浮也只是围而不攻。如果这时朱浮能放低姿态,诚恳地承认错误,给彭宠一个台阶下来,彭宠还真有可能退兵。

当彭宠看到信之后,勃然大怒,终于坚定了他造反的决心,立刻下令攻城,发誓要将朱浮碎尸万段!

彭宠亲自率军攻朱浮的同时,又派使者诱说耿况,希望耿况与自己一起出兵。

彭宠以为,耿况与自己一样都有大功,而恩赏皆薄,也应该心怀不满。但结果却让彭宠大失所望。只要是彭宠派来的使者,耿况根本就不给他说话的机会。彭宠连续派来几个使者,都被耿况立刻斩杀了。

彭宠叛乱的消息传到洛阳后,朝廷上下一片哗然。但令刘秀想不到的是,文臣武将竞一边倒地指责朱浮,甚至有人建议,要立刻捉拿朱浮问罪,却大都非常同情彭宠。

这件事至少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朱浮确实很坏,已经引起了公愤。

第二,当时河北派的势力非常庞大,连刘秀都已无法左右。三个月后,郭圣通被封为皇后,就是河北派强大影响力的有力证明。

实际上刘秀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分封诸将的时候,他曾想利用谶纬封孙咸为大司马,从而分化瓦解河北势力,最后竞以失败而告终。

后来刘秀故意不封彭宠与耿况,寇恂功劳巨大却仅封偏将军,让耿纯击杀刘扬,刚刚又免了王梁的大司空职位 ,都是刘秀对河北派的试探、瓦解与抗争。

邓禹、朱浮、贾复能力并不突出,却能在朝廷之中占据高位,被刘秀视为心腹,就是因为他们政治上很“干净”,是刘秀用以平衡河北势力的无奈之举。

本来冯异和朱祐也可以成为刘秀制衡河北势力的重要助手,但此二人太内向,太老实,不适合“玩政治”。特别是朱祐,情商又低,基本上就是“直男”一枚。

刘秀眼见自己的“卧底”朱浮被困,河北诸将不仅不愿施以援手,竞还“落井下石”,要治朱浮之罪。刘秀虽然心里埋怨朱浮不争气,但关键时候还是要救的。八月,刘秀派游击将军邓隆救援朱浮!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光武大帝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