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镇南关大捷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2040字 发布时间:2023-09-04

1884年,法国占领越南后,入侵中国云南,挑起了中法战争。


1885年2月,法国军队闯入我国边境——镇南关,清政府命令老将冯子材操办广西关外军队,抵抗法国侵略军队。


原本冯子材已经告老归乡,但是在接到清政府的命令后,他立即前往龙州。


到达广西前线,他选择在镇南关前隘,构筑防御阵地。


然后又亲自敦促军队在关隘前,构筑一个相对坚固、完善的山地防御体系。


有一天,法国统帅尼格里非常狂妄至极,派人在墙上写了一个大标语:“广西的门户已经不存在了,你们还是乖乖投降吧!”


老百姓一看气坏了,也在镇南关的墙上,写了另一个标语:“我们将用法国人的头颅重建门户!”


接着,他们去了冯子才的营地,要求参加战争。


为争取主动权,冯子材决定以攻为守,先发制人。


3月21日夜晚,冯子材亲自率领各部人马,突袭文渊,攻入文渊街中心。


法军不敢夜战,等到天亮后才兵两路,攻击清军。


冯子材命令清军分头应战,抢登山顶,摧毁法军两个炮台后,主动撤出,退回镇南关。


尼格里见法国一败再败,气急败坏,决定反击。


3月23日,尼格里调集2000多名法军主力,兵分两路开始攻打清军。


冯子材立即率领所有防守阵地,并派人快马加鞭前往扣波和艽封,请求增援接应。


上午10点左右,战斗开始了。


法国军队首先用炮火轰击了清军的防御工事,并对清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法军先后占领了横坡岭五个炮台中的三个。


冯子材带领将士们凭借工事,奋勇杀敌,最终守卫住了阵地,阻止了敌人的前进。


下午4点左右,清军的增援部队赶到,投入了激烈的战斗。


双方激战一天,彼此伤亡相当。


冯子材料定明天还会有一场恶战,命令士兵们在阵地露宿,加强防御工事。


当天晚上,他召集了各个将领,商讨再次战斗的对策,并进一步调整部署,为第二天的战斗做好准备。


第二天一早,法军果然再次发动了进攻。


为了占领阵地的制高点,尼格里让中校爱尔明加率领一部分法军,利用大雾掩护,偷偷向大青山顶摸去,企图突袭大青山堡垒。


由于地势险峻,高山坡陡,难以攀爬,法军的偷袭计划未能得逞。


上午11点左右,尼格里以为偷袭部队已经夺取了大青山的制高点,下令集中炮火猛烈轰击长墙,并开始从正面攻击清军。


冯子材见敌人的炮火猛烈,命令将士们紧伏战壕,等到敌人的步兵冲至战壕前时,再发起反击,与敌人短兵相接。


猛烈炮火过后,法军三路军队,同时向清军阵地发起冲锋。


冯子材对将士们说:“要是法军再打入关内,我们有何面目见父老乡亲?一定要拼死守关!”


冯子材仍然命令士兵们紧伏不动,法军以为清军已被猛烈炮火击退,撤出阵地,便放心大胆地爬上长墙壕。


冯子材见战机已到,立即爬起,下令清军奋起反击。


他手里拿着长矛,穿着草鞋,带领两个儿子跃出长墙,打开卡门。


全军士兵看到主帅奋不顾身,也一拥而上,趁法军慌乱之际,冲进敌军阵地,用长矛、大刀与法军拼杀。


法军不精肉搏战斗,顿时失去了优势,纷纷溃逃。


与此同时,清军左右守军也与法军展开了激战,最后夺回了三座堡垒。


法军被迫退回谷地,清军乘势出击,迫使法军再次撤退。


战斗到了晚上,清军从三面将法军压在谷底。


法军见三面反击失败,士兵伤亡惨重,后援又被清军击败消灭,弹尽粮绝,只好丢下数百具法军尸体,狼狈不堪逃回文渊。


为了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冯子材乘胜追击,率部出关攻击文渊。


留守文渊的法军,抵挡不住清军四面八方密集的枪炮,只好边战边退。


经过一番激战,冯子材成功收复了文渊,准备攻取谅山。


尼格里率领法军退回谅山后,法军的2000多名援军已经到达,于是他决定坚守谅山。


冯子材得到法国增援部队来到谅山的消息,鉴于法国军队在武器方面的优势,决定用大部分兵力明攻驱驴。


他以精锐部队潜伏入谅山,潜伏在城外,伺机攻取谅山。


因此,杨瑞山带领部队绕道而行,趁着夜间渡过淇江。


3月28日当晚,清军潜伏在谅山城外。


冯子材则带领其他清军,兵分三路,进逼谅山。


正面和西面的法军工事坚固,清军攻击多次失败。


而东面由于地形不利于防守,法军渐渐抵挡不住。


眼看不敌,尼格里只好从正面抽调爱尔明加的一支法军增援东面,冯子材趁机再次发动猛烈攻击。


法国军队难以抵挡,不得不下令向淇江南岸撤退,逃往谅山城。


冯子材连忙下令清军乘胜追击,谅山的法军不知道城外埋伏着许多清兵。


3月29日晚,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趁着法军入睡之时,杨瑞山大举进攻谅山。


由于清军奋力砍杀,许多法军还没发现目标,便已经成了刀下之鬼,其余的法军只好匆匆向南逃命。


黎明时分,冯子材率领清军主力赶到,与杨瑞山合兵,乘胜追击残敌,直至20里外。


清军收复了谅山,打死了一千多名法军,并缴获了大量军械物资,尼格里也受了重伤。


镇南关之战,是中法战争以来最大的一场战役。


它扭转了中法战争的局面,中国反败为胜。


正当冯子材为夺取河内、驱逐越南法军做准备时,清政府“乘胜即收”,停战求和。


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法国在天津,签订了不平等的《中法天津条约》。


因此,法国不仅将越南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而且打开了我国西南地区的门户。


“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表现,使西方列强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


冯子材等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就这样被断送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