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敌国,在数万敌军的眼皮底下击斩国王三兄弟,耿纯颇有当年傅介子的风采,它需要当事人过人的胆量和强大的心理素质。
这样的孤胆英雄在刘秀诸将中并不少见,除耿纯外,前有吴汉,后有来歙。这说明我们当时的民族气质是血性和尚武的,但汉朝以后,这种孤胆英雄就很少见了!
刘秀怜悯刘扬叛乱尚未正式发动就身首异处,属于“犯罪未遂”,便让刘扬的儿子继承了刘扬的爵位,又恢复了他们的故国。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皇帝的亲儿子和亲兄弟,老子谋反,儿子还能封王的,恐怕也只有刘扬和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了。
回到洛阳后,耿纯向刘秀上书请求道:“臣本是官吏家子孙,幸逢大汉复兴,圣主即位,使我备位列将,爵为通侯。现在天下略已平定,臣无处施展才志,愿试治一郡,尽力报效陛下。”
刘秀笑着说:“你既治武事,又想修文治吗?”于是就拜耿纯为东郡太守。当时东郡还未平定,耿纯到任几个月后,盗贼全都平定了。
封完诸将后,刘秀又开始分封刘氏宗亲。
四月,刘秀封叔父刘良为广阳王,刘演长子刘章为太原王,刘演次子刘兴为鲁王,舂陵候嫡子刘祉为城阳王;封大姐刘黄为湖阳长公主,追封已故二姐刘元为新野长公主,小妹刘伯姬为宁平长公主。
五月,又封刘歙为泗水王,刘扬嫡子刘得为真定王。
现在就剩最重要的两个职位还未确定:皇后和太子。
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当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时候,会主要考虑吃饭问题;当衣食无忧的时候,可能又会思淫欲。更始帝刘玄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历史上的很多皇帝,包括一些所谓的明君,都是后宫佳丽三千,日日沉浸在温柔乡中。就是这样有些皇帝还不知足,仍要亲自去江南猎艳,恨不得让天下之美尽收其宫中。
刘秀却能很好地克制自己的欲望,他二十八岁结婚,三十岁称帝,正当壮年,却与妻子聚少离多,是晚婚晚育的典型。
他称帝后,去浮华,崇质朴,抑虚伪,尚仁厚,把原来六宫的称号,削减得仅剩皇后和贵人。刘秀一生共有十一个儿子,其中郭圣通生五子,阴丽华生五子,许美人生一子,其他的史书和野史再无记载。
皇后为六宫之主,在后宫与皇帝地位相同。妃嫔与皇后的关系,就像三公与帝王的关系一样。妃嫔协助皇后制定执行妇道方面的礼法制度。皇后犹如一国之母,对于维护国家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刘秀称帝后,“立后”就成了朝廷中的一件大事,当时的候选人有且只有两位:阴丽华和郭圣通。
当时朝廷官员议论纷纷,却总不能让刘秀满意,就这样此事一直拖了整整一年。眼看功臣也封了,刘氏宗亲也封了,立后问题就再次提上了日程,此事已没理由再拖下去了。
建武二年六月,刘秀称帝整整一年后,刘秀终于封郭圣通为皇后,刘彊为皇太子!
郭圣通之所以能最终被立为皇后,原因主要有四个:
第一,河北集团的大力支持。
刘秀称帝,主要依靠的是河北的势力,吴汉、耿弇、景丹、寇恂、盖延、王梁、任光、邳彤、李忠、刘植、耿纯、彭宠、耿况等人皆来自河北,他们既出人又出兵,是刘秀扫平河北的主体和决定力量。在立后问题上,刘秀必须要考虑他们的意见。
这些人长期工作生活于河北,他们与郭圣通或刘扬家族应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刘植本身就是真定刘氏,还是刘秀的“媒人”;耿纯是真定刘氏的姻亲;耿况、彭宠、任光等人曾是与刘扬相去不远的更始政权同事。
刘秀与刘扬联姻,也得到了这些人的大力支持甚至极力撮合。况且在刘秀征战河北的过程中,郭圣通一直陪在身边,刘秀诸将与郭圣通早已经很熟悉了。
第二,母凭子贵。
刘彊当时是刘秀唯一的儿子,他的太子之位可以说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反对。根据以往朝廷的惯例,为了国家政权稳定,很少有太子的生母不是皇后的。
第三,刘秀的怜悯之心。
刘扬是郭圣通的舅舅,最后却因“犯罪未遂”被杀,刘秀心里面多少也有点过意不去。根据刘秀的性格,敌人只要愿意投降,刘秀很少会伤其性命,可刘秀这次根本就没给刘扬投降的机会。况且刘扬也未发兵,还主动去见刘秀的使者(耿纯)。
如果因刘扬的原因不立郭圣通,刘秀就会落下公报私仇的名声,也会加重对刘扬的愧疚之情。刘秀也确实是一个仁厚之人,如果换成其他皇帝,舅舅造反,外甥女不被废就算万幸了,绝不可能再被封为皇后。
第四,阴丽华坚决辞让。
刘秀因在贫贱之时遇上阴丽华,又在危难时刻与其共结良缘,婚后就与刘秀过上了提心吊胆的“蜜月”生活。之后刘秀便告别阴丽华,北上洛阳,远赴河北,好像人间蒸发一样。
刘秀内心对阴丽华是愧疚的,为了弥补对阴丽华造成的伤害,刘秀便想立她为后。
令人想不到的是,阴丽华拒绝了刘秀的美意,坚决不愿为后。
阴丽华其实是很明智的,当时在朝廷之上,除了刘秀之外,恐怕没有几个人愿意立她为后。因为对诸将来说,阴丽华只是一个陌生人,之前都是只听其名,从没见过她本人,甚至有的大臣恐怕连其名字也不一定听说过。
阴丽华也是一个很顾大局的女人,面对皇后之位的诱惑,恐怕没有几个女人能抵挡得了,但阴丽华做到了。
她深深地爱着刘秀,她明白,自己初来咋到,又无子嗣,如果坐上皇后之位,势必引起诸将不满,刘秀的帝王大业也会受到影响。经过再三考虑,她便非常坚决地“忤逆”了刘秀的旨意!
由于上述四个原因,再加上刘秀本身当时也不反感郭圣通,甚至还很喜欢,郭圣通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