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延岑入关
书名:光武大帝 作者:梦回汉邦 本章字数:4386字 发布时间:2023-09-16

延岑是刘秀南阳郡的老乡,也是刘秀一生中最难缠的对手。他的座右铭是:信啥不信邪,认啥不认命。他与刘秀的恩怨从刘秀起兵开始,一直持续到刘秀统一全国。

他这人很固执,一生谁都可以投降,而且可以反复多次投降,但唯独不愿投降刘秀。他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一生转战大半个中国,就为死磕刘秀!

几乎在刘演刘秀兄弟起兵的同时,延岑也在南阳郡冠军县起兵,并占领了冠军县城。

刘玄称帝后,南阳各县望风而降,延岑仍不愿投降。刘玄派刘嘉率军到达冠军县,将延岑一顿胖揍。

延岑虽然心里不服气,但无奈技不如人,只好乖乖投降了刘嘉。更始定都长安后,封刘嘉为汉中王、扶威大将军。刘嘉于是就带领延岑等人前往汉中,并驻军南郑,人数有十多万人。

建武二年,延岑见更始已败,关中大乱,于是野心又起,就再次反叛更始政权。

延岑率军突然袭击汉中,并围攻南郑,刘嘉猝不及防,大败而逃。

击败刘嘉后,延岑野心继续膨胀,就先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割据称王。建武二年二月,延岑在汉中自称武安王。

他见当时关中大乱,赤眉西去抢劫隗嚣,前途一片光明,于是信心倍增,就率军西去攻打武都郡。在进军途中,与更始政权大将军李宝、张忠相遇,双方一场大战,结果被二人打得满地找牙,延岑就率残部退到了隗嚣的地盘:天水郡。

击败延岑后,刘嘉与李宝合兵,召集溃散的士卒,陆续收罗了几万人,并任命李宝为丞相(当时诸侯王也设丞相),打算重回南郑。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在延岑与李宝激战的时候,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令将军侯丹北上,一举袭取了南郑,并占领了汉中全境。

刘嘉就率军攻打侯丹,准备重新夺回汉中。大战之后,刘嘉军再次大败,刘嘉只好跟在延岑的屁股后面西逃,把军队暂时驻扎在河池、下辨两地。

整顿兵马之后,刘嘉又与延岑数次交战,延岑皆败。

这时的延岑几乎濒临绝境,老东家刘嘉从东面紧追不舍,宁愿不要汉中也要和他血战到底,看来算是和延岑彻底杠上了,而延岑又确实打不过刘嘉。

向西逃吧,那里又是陇西地头蛇隗嚣的地盘,他又惹不起。

南面则是“成家皇帝”公孙述占据的巴蜀,延岑刚刚成为公孙述大将侯丹的手下败将。

北面是绵延数千里的群山(秦岭),道路崎岖难行,难于上青天。

经过斟酌得失、权衡利弊,延岑最后便向北一头扎进了秦岭,沿着当年韩信“暗度陈仓”的老路,如丧家之犬般向关中方向逃去。

刘嘉、李宝率数万大军如影子一般紧紧跟随延岑。延岑刚越过秦岭,到达陈仓,还没来的及喘口气,刘嘉率军便尾随而至。

延岑心想,看来老东家真不会放过自己了,竞不惜倾家荡产(放弃汉中),翻越崇山峻岭,对自己展开了千里追杀。于是延岑与刘嘉再次大战,不出所料,他又被刘嘉按在地上一顿摩擦,而延岑竞再次投降刘嘉!

刘嘉和延岑折腾了大半年,将士死伤无数,最后竞相逢一笑泯恩仇。领导还是那个领导,下属还是那个下属,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唯一不同的是,汉中郡已被公孙述占领,两人却来到了数百里之外的关中。

刘嘉、延岑二人几个月的经历,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刘嘉、延岑相争,公孙述得利!

刘嘉是一个仁厚之人,决不会赶尽杀绝,但有时会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所利用。延岑天生具有反骨,就像一个喂不熟的白眼狼。当刘嘉这样的老实人碰到延岑这样的小人,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刘嘉被他耍得团团转,也吃尽了苦头。

陈仓大战后,刘嘉与延岑再次合军一处。

不久,赤眉军派廖湛(原更始政权穰王,后投降赤眉)率十八万大军来到陈仓,攻打刘嘉、李宝、延岑联军。

面对这个昔日的战友,刘嘉丝毫没有手软,他亲自率军冲击敌人中军,并在战场上亲手斩杀了廖湛,赤眉军于是大败而逃。

击败廖湛后,刘嘉命令李宝、延岑率军进入右扶风,屯扎于杜陵,伺机进攻长安。刘嘉则率部分军队到云阳筹集粮食。

刘嘉刚入关中就降延岑、败赤眉、围长安,而且这都是在粮草不足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看来赤眉军远没有想象中那般强大!真不知邓禹在面对赤眉的时候,是如何做到屡战屡败的,甚至谈赤眉色变,弃城而逃。

赤眉又令逄安率十万大军,进攻屯扎于杜陵的李宝、延岑联军。联军大败,被杀一万多人,李宝遂降赤眉,延岑则收拾散卒后败逃。

李宝给延岑写了一封信,并派人秘密送达延岑。李宝在信中说:“叔牙(延岑字叔牙)应努力再战,我在赤眉军中做内应,我们内外合势,定会大破赤眉。”

延岑不久再次挑战,逄安率全部大军空营出击,李宝则在后面拔掉赤眉大营所有旗帜,然后换上自己的旗帜。

赤眉军拖着疲惫的身躯,战罢还营,突然看到军营内插满了白旗,以为军营已被延岑占领,都大惊乱逃,自投于山谷之中。

李宝和延岑联军趁机出击,赤眉大败,被杀十余万人,几乎全军覆没,逄安仅带领数千人逃归长安。

延岑、李宝与逄安在杜陵激战的同时,邓禹以为逄安精兵在外,长安城内空虚,仅剩刘盆子及赤眉家属留在长安 ,就亲率大军攻打长安。

恰好谢禄救兵赶到,就在当天夜里,与邓禹军在长安城内大战,邓禹再次大败而逃。

邓禹的带兵能力越来越让人怀疑了,又白白浪费了一个大好的机会。

邓禹就像是现在的有些教育专家,谈起教育理论来口若悬河,让他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什么“启发式教学”、“生成式教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等等,但你要真让他随机上一堂课或带一个班,他可能会搞得一塌糊涂。

邓禹就是这样,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延岑入关后,先与刘嘉、李宝在陈仓击败廖湛十八万大军,后又在杜陵与李宝内外夹击,斩杀逄安十余万人,他的内心又开始膨胀了。

延岑再次率军背叛刘嘉,攻打李宝。李宝便独自率军去云阳找刘嘉。

延岑就像是现在的某些国家,他们从不讲诚信,更无底线,道德说教和恩情感化也从不起作用。对待他们的唯一办法,就是刀剑威逼或实力碾压,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与我们和平共处。一旦让他们得到一丝机会,立马就会露出锋利的牙齿和尖锐的爪子,让我们痛不欲生!

延岑又率军攻打邓禹,邓禹引兵与延岑战于蓝田,邓禹又一次大败,只能率残军再次回到云阳。

邓禹此时的心情估计也很郁闷,自他进入关中以来,战冯愔、战赤眉、战延岑,屡战屡败,已很久没有尝过胜利的滋味了,成了一个人皆可欺的“菜鸟”!

刘嘉、李宝在云阳期间,正好遇到邓禹。

刘嘉想要投奔刘秀的西征军,但遭到李宝反对,他对刘嘉说:“群雄逐鹿天下,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大王应拥兵自守,坐观成败。”

当时刘秀虽为关东最大的军事政治集团,但外部群雄割据,内部叛乱不断。

彭宠、刘杨、苏茂、邓奉相继叛乱,吴汉败逃,万修战死,朱祐被俘,贾复重伤,坚镡被困孤城,岑彭、耿弇等十余位大将攻打邓奉而不能取胜,此时正是刘秀称帝以来最艰难的时刻,有随时可能被打回“解放前”的危险。

与隗嚣、公孙述、赤眉、刘永、张步相比,刘秀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特别是邓禹,作为刘秀集团的二号人物,拥有数十万大军,却对内诸将不服,对外屡战屡败。要不是刘嘉、李宝等人奋勇作战,邓禹估计早就被赤眉赶出了关中。

在刘秀内忧外患不断的情况下,让刘嘉、李宝领导的常胜之师,投降邓禹这个常败将军,李宝心中肯定不服。

邓禹见刘嘉不来投奔自己,就将此事上报给了刘秀。

刘秀知道后,就派使者对邓禹说:“孝孙(刘嘉字孝孙)素来仁厚谨慎,小时候与我亲如兄弟、情同手足,一定是被长安别有用心之人所蛊惑!”

邓禹于是派人联络刘嘉,并向他传达了刘秀的旨意。刘嘉马上派李宝、来歙为代表,去拜谒邓禹,并商谈具体归顺事宜。

双方见面后,可能李宝心中不服,说话时显得有些傲慢。邓禹大怒,命令左右将李宝当场斩杀!

两国交战尚不斩敌国来使,何况对于主动来降之“国”呢!

三国时期,刘璋派使者张松来见曹操,张松当面多次羞辱曹操,曹操气得把自己耗费一生心血写成的兵法付之一炬,也没动张松一根毫毛。

李宝也不是战败来降,人家也有自己的军队。之所以敢孤身前来邓禹军营,是出于对刘嘉甚至对邓禹的信任,现在只是说了几句傲慢的话就命丧黄泉。于情于理,邓禹都不应该这么做,他的胸怀和肚量也由此可见。

李宝被杀后,李宝的弟弟纠集李宝的部队反攻邓禹,邓禹再一次大败,汉军的赤眉将军耿䜣也被杀。

李宝被杀和宝弟叛乱两起突发事件,也暂时阻断了刘嘉的归顺之路。直到建武三年夏天,刘嘉才在来歙的劝说下,率军到洛阳归附刘秀。

遇到刘嘉,本是邓禹的一大幸事,就像上天突然掉下一块大馅饼,正好落在了邓禹脚下。如能成功招降刘嘉,也能在邓禹军事、政治惨败的情况下,为他的西征之路增添少许亮色!

但可惜的是,邓禹由于自己的失误,再次失去了这个千载难逢、将功补过的大好机会。失去机会还是小事,更重要的是,邓禹还把事情搞得越来越糟,成功地把战友变成了敌人。这就是所谓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吧!

刘嘉归降,本来是一个板上钉钉的事情,想失败都不容易。但在邓大司徒的操作之下,却被成功搞黄了。

就像一个人得了普通感冒,如果遇到一个合格的医生,病很快就好了;就算不找医生,一段时间后,感冒也会自愈;要是碰到了一位庸医,一顿虎狼之药下去,感冒可能就变成休克了!

我之所以认为这件事想失败都难,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就当时形势来说,延岑再次反叛,赤眉又虎视眈眈,刘嘉迫切需要找一个盟友,从而减轻自身压力,邓禹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第二,从个人感情这方面来说,刘嘉自幼丧父,是刘钦的养子,刘钦视如己出。从“法律”上来说,刘秀与刘嘉就是亲兄弟。而且刘嘉仁厚,从来没有割据一方的野心,刘秀云台二十八将中的贾复和陈俊,就是刘嘉从自己军中推荐给刘秀的。

还有来歙,他是刘嘉的妻兄,也是刘秀的表哥,他也极力主张归顺刘秀。

李宝虽然心有不甘,但他毕竟不是一把手,重要的事情还要听刘嘉的,他与来歙作为代表与邓禹谈判归顺事宜,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果邓禹笑脸相迎、好言相劝,至少也让他发发牢骚、出出怨气,我想李宝也不会掀起大风浪。但世上没有后悔药,这件事最终还是被邓禹搞砸了!

自冯愔叛乱后,邓禹威信大损,再加上粮草不足,军事上屡战屡败,很多归附邓禹之人,也都很快离散了。邓禹军再也不是那个曾经号称百万的“王师”了!

看到邓禹入关以来的“战果”,刘秀现在真急了,于是派遣使者召邓禹速回洛阳,他要派冯异代替邓禹西征!

刘秀诏令说:“赤眉缺粮,定会率军东返,我只要拿起赶马的马鞭就可以打败他们,诸将不用忧虑,不得再主动进兵!”

临阵换帅是兵家之大忌,刘秀这个“战神皇帝”不会不知道,但他对邓禹已经失望透顶了。

如果刘秀不是皇帝,肯定会这样对邓禹说:“老弟啊,我求求你,不要再打了,再打把我的家底都给打完了,赶快回来吧,我不怪你还不行吗!”

刘秀当这个皇帝也真不容易,上次在邓禹军号称百万的时候,刘秀连哄带吓地央求邓禹“赶快打”,结果邓禹不听。这次又央求他“不要打”,邓禹会听吗?

邓禹因入关以来没立寸功而感到羞愧,再加上刘秀诏书上说,陛下本人用马鞭就可以打败赤眉数十万大军,再联想到自己的屡战屡败,又深深地刺激到了他那颗敏感而脆弱的心灵!

邓禹发誓一定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再一次拒绝听从刘秀诏令,率一群饥饿疲弊的常败之师,数次发疯似的攻打赤眉军。但不幸的是每次皆败,他的数十万大军也所剩无几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光武大帝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