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五章.故宫.阴兵.走道
书名:夢魔驚魂 作者:诸葛风 本章字数:8277字 发布时间:2023-09-04








夢魔驚魂1.jpg

第一百一五章.故宫.阴兵.走道

 

 大家都知道故宫对外开放的其实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对外开放的。具体原因谁也说不清楚。但传说,刚解放那会,故宫博物院晚上巡查保卫的人员经常看见有种奇怪的动物,说像老鼠但特别大,说像猪又跑得奇快。人说这是皇族养在东西宫内的镇宫之兽。后来好些人想抓住一两只,但快六十年了,看见的人越来越多,却没人真正抓住过一只!

  故宫作为游览胜地,每天接待着国内外上万名游客,但不是每个人都会知道这座紫禁城里面包含着另一种内容……

  有个人以前在故宫看门,据那个人说每天晚上都能听见有人在奏乐,而且有时能看见宫女太监排队走过。那个人家的孩子身体都不好,老人都说是因为那人受的阴气大,影响了下一代!

  不仅仅这样,大家有没有留意到,故宫里有很多院落都是被封起来的!不对游客开放,其实每一个府第都发生过用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解放前还没有封的时候,在这些地方死了很多人!不是无故消失就是离奇亡命,但始终是离奇得查不出原因,不过有一个共同点:死后如果还能见着尸体,那么尸体都没有脸皮。更吓人的是一口井,平日白天的时候往下看,井底就是一些石头、杂草什么的,但每到晚上12点后往下看,只要天上有月亮,你会看到井底出现的不是石头、杂草,而是水,水上倒映的却不是你的面孔……

  当然也有科学人员解释了:故宫能看见宫女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宫墙是红色的,含有四氧化三铁,而闪电可能会将电能传导下来,如果碰巧有宫女经过,那么这时候宫墙就相当于录像带的功能,如果以后再有闪电巧合出现,可就会像录像放映一样,出现那个被录下来宫女的影子。

  不管怎样,想想故宫里那些长长窄窄的过道,长满荒草的墙头,如果晚上一个人走在那,突然看到前朝的宫女太监向你走来,就算再有科学依据,也会吓破胆。

  5点,是故宫关门清客的时间。据说,那个钟点是故宫阴气最重的时刻。很多游人都感觉到,即使是在闷热的夏天,5点的故宫也会让人感到一种阴冷……那是因为,过了5点,阳间的客人们就要走了,而即将登场的就是那些……

  以前故宫还有守夜的人,不过现在都没有了。就算出多少钱也没有人愿意守夜了,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很想去一趟故宫,在5点钟清客的时候躲起来,等大门关了,留在故宫里面,看看到底能发生些什么……

  我姥爷家是在旗的,就住在故宫东门外,现在拆迁了。所以从小的时候就听人家讲关于故宫的故事。废话不说了,开始说故事:我听老人们说,在1983年的一个深夜,有一个人从故宫珍宝馆附近的夹墙走过,突然发现远处有一对打着宫灯的人,他想这个年代都用手电筒啊,谁还用宫灯呢,难道是……可又一想党教导我们世界上是没有鬼神的,肯定是眼花了,或者什么自然现象,于是就想上前看看,可怎么追也追不上那队打着宫灯的人,不过远远的看去,的确是穿着清朝的旗袍的宫女,打着明纱的宫灯整齐地走着。这下可把他吓坏了,瘫坐在地上,也不敢追了,直到灯光看不见了,才从另一条道一步一步地挪回家了。

  还记得小时候故宫曾经发生过一起盗宝案,嫌疑人在闭馆之前藏到了珍宝馆对面洗手间之间的夹缝里,到了工作人员下班以后就出来,先进了珍宝馆然后是钟宝馆,偷了不少东西,可没走多远就被巡查人员发现了。发现的过程也挺离奇的,本来那个巡查人员没想抬头看,可心里就是有一个声音告诉他,有人在拿我的东西,他就在墙上,这个感觉一直在心头环绕,于是他就用手电往墙上照,真的发现了那个嫌疑人。他也吓坏了,半夜故宫的一个墙头上出现一个人影,于是他就大叫了出来,大家都用手电照了过去,就看见那个身影跳下了墙,于是就报了警。后来听说武警和警察就封锁了故宫,城墙周围布满了警察,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还有抓捕的。后来那个嫌疑人就从城墙上的一个地方跳了下来,居然没有摔死,被松树卸掉了不少的引力,摔伤了腿,被抓获了。

  再讲一个故事。紫禁城里有专门巡夜的,也有专门的消防队驻扎在里边,我小的时候经常去消防队里边玩,当然是被人家轰出来了。

  那是一个夏天,有几个消防队员在储秀宫做完消防演练就睡在了储秀宫,夏天热也不用被子就铺个席子在殿里边睡了。深夜凌晨两点多一个队员被凌晨的凉风吹醒了,迷迷糊糊的睁开眼一看,哇——“我怎么睡在了殿门外的走廊里了,明明是睡在里边的。可把他吓坏了,但是毕竟是当兵的,战战兢兢地把席子一抱又回到殿里睡了,早上醒来发现又被抬到了廊子下边,他就对其他的队员说:不要闹了,你们折腾我不够么?训练都累散架了,还有心思折腾我。其他队员说,不是我们抬你出去的,早上醒来就看见你睡在了外边。是不是你梦游啊?可是在队里睡觉你没这个毛病啊,奇怪。他们决定搞清楚这件事,每次在储秀宫巡逻完以后就都歇在那里,可每次那个战士总是半夜里被抬出来,睡在廊下,大家真的害怕了,就不敢在储秀宫睡了,可为什么别的战士没有被抬出来呢?我想可能是那个被抬出来的战士阳气弱,巡逻训练完又累,正是自身最弱的时候,容易被那个东西戏弄。

  以前老妈在故宫里面工作过一段时间,听里面的保安说的亲身经历:两个保安晚上一起值夜班,一个去上厕所。厕所距离他们睡觉的地方有一段距离,那个人刚进去关上门,就听见有人敲门,他问:“谁呀?”然后听见一个低沉的声音回答:“开门。”他打开门之后没看见人,就想继续上厕所,没想到又有敲门声,还是那个低沉的声音说:“开门。”他一下子就被吓到了,赶快跑回睡觉的地方,心里还在想是不是另外的那个人在戏弄他。回去发现那个人还在睡着,睡觉的姿势都没有变,果然第二天问他,他什么都不知道。往后夜里再也不敢一个人出去了!

  以前总是听说从圆明园到香山的333路车出怪事,现在333路好像已经没有了。

  这是几年前一个哥们儿说的了,那时候还有333路呢。他有一次在香山那等车,因为是始发站人不少,尤其有些上山锻炼的大爷大妈。然而有辆车停在那,没几个人上,似乎都还在等。他就上去了,他上去之前,旁边一大爷还拉了他一下。他上去就坐在近前门的位置,这时候发现对面一人脑门上冒着汗,还好像有点抖。他就看着那人,那人指指司机,小声说:“司机,没腿!”

  他想这不扯蛋么?司机没腿怎么开车啊?他从旁边看了看,确实没看见司机的腿,他就有点紧张了,然后没等车发动就下来了。

  一会儿,那车就开走了。车上大概有三四个人。

  他旁边那大爷说:“小伙子,亏了你下来了啊!”

  等他坐的车经过一个地方的时候,大概在万安公墓,就看前面那车停在那,一个人也没有。

 

 我要讲的是黄河古道中的古怪故事。

  我姓白,大名叫白石头,这个名字很土,却是有讲究,取的是“水来土掩”之意。

  黄河上供奉着八个大王,六十四个将军。这白姓,就是八大王之中的一个大王的姓氏。

  这不是胡说,关于八大王和将军的说法写到了书里,是每个河官必备的红宝书,即便是今天的黄委会也是要将这本书奉为治黄圣经的。

  懂行的人一看这名字,就知道我是世代的河兵出身。

  河兵是什么,相信好多人都不知道。

  在《天下粮仓》电视剧的开头,那几个九死一生取水的士兵,就是河兵。

  康熙三十七年,中国才开始设河兵。

  河兵是一个奇怪的兵种。

  清朝的军装上印着字,有的印一个“勇”字,有的印一个“兵”字。

  兵是正规军,是清朝的正规部队;勇是临时招募的军民,曾国藩的湘军,一些地方团练,都是勇。

  河兵的军装上印着一个“河”字,这是一个比较奇怪的兵种。

  河兵虽系绿营系统,但仍略有区别。他们所领粮饷,经乾隆帝特批,按“战二守八”(战银每月一两五钱,守银每月一两)的比例分配,也可“由守拔战”而升迁。如因公遇难,也按军功条例抚恤。

  可以说,清朝的河兵待遇是很好的了,但是却很少有人愿意去。

  不仅不愿意去,就算是被强行抓丁了,或者被征调成河兵了,他们也要千方百计跑掉。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康熙三十七年,河兵人数为2000名,三年后只剩下不到800人了,跑掉死掉了将近一半多。后来实在不行了,又在嘉庆七年,紧急从天津和宣化调拨400人凑数。

  按说当兵吃粮,扛枪打仗,又有什么要跑的,关键是河兵的工作性质不一样。

  别的兵种是和流寇、盗贼、外夷打交道,河兵和什么打交道?

  和黄河,和黄河里的邪乎物件打交道。

  黄河是中国最能折腾的一条大河,也是中国邪乎事情最多的一条长河。

  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花园口扒口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溢的就有543年,决溢次数达1590次。

  我们再看看和它同一级别的长江,自公元前185年到公元1911年的2096年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共发生大小洪水灾害214次,

  所以说河兵虽然名义上什么洪水都去防,其实绝大部分的人力还是用在堵黄河的枪眼上。

  在黄河里,什么不可能的事情都能发生,黄河古道几十米深的淤泥里,也是什么邪乎物件都有可能挖出来。

  大家都知道黄河泛滥,一次要死掉成百上千人,但是大家却都不知道,每年清理黄河古道时,从厚厚的淤泥里挖出来的诡异物件才瘆人呢!

  黄河改道,一泻千里,所到之处,人或成鱼鳖,那厚厚的淤泥下,不知道埋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往事。

  这些秘密包含了太多的禁忌,太多的古怪,诡异的让人简直不敢相信。

  关于黄河古道的怪事太多了,就说一些近代的怪事吧。

  在五十年代初,黄河改道,河工扒开了干涸的黄河古道后,发现了一截锈迹斑斑的铁管,铁管初时只有胳膊粗细,越往下越粗,往下挖了七八米,那铁管有水缸粗细,周身白亮,就像用砂纸打磨过一般。河工们不敢再挖,等专家第二天来了后,却发现那原本干涸的河床一夜水满,浑浊的黄河水中再也找不到那截铁管了。

  在六十年代,清理黄河古道时在淤泥下发现了一个十几米高的铜钟,钟口用铁汁给封住了,打开一看,铜钟里全是密密麻麻的骷髅头,骷髅头里盘着各种黄橙橙的小蛇,怎么也不肯出来。专家考察了一番,怎么也想不通这口大钟是干什么用的,还有蛇怎么能在封闭的大钟里存活那么多年,最后只能将大钟原样沉在了河底。

  在那口大钟沉到水底之后,连续七天,家家户户都听到了铜钟敲响的声音。

  且不说黄河古道,就说解放前,负责治理黄河的黄河水利委员会都里外透露着诡异。那时候,黄委会的委员长是孔向荣,他是著名的孔子孔圣人的后代,孔氏家谱中记载着他是山东曲阜孔氏八房的后代。

  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当时四大家族孔家孔祥熙的堂哥。

  据说当时孔氏家谱中本没有孔祥熙这一脉,孔祥熙为了让自己能进入家谱,拼命讨好孔向荣,后来才借助他的力量,在修家谱时把自己家也给修了进去。

  就说这个孔圣人的后代,大官僚的堂哥,竟然非常迷信河神,他在工地上修建了大王米庙,供奉了黄河中的大王和将军,在贯台堵口时,他又亲迎虎头将军,焚香祭奠河大王。

  不仅仅他这样,当时河南省主席刘峙更是恭恭敬敬护送黄河大王—— 一条金色的小蛇入水,希望大王可以保佑黄河两岸黎民。他的这件事,还被收录进了上海书店1992年出版的《中州轶闻》一书中。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刘峙一定是个蠢且迷信的贪官。

  但是,不是。

  刘峙是一个民国时期少有的好官,他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也不讲排场。

  他历任黄埔军校教官,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也是一个河南人民敬重的好官。

  他很重视教育,主政期间修建了河南体育场,还有河南大学标志性的礼堂。

  在他调离河南时,仅在郑州一地,就有两万多人为他送行。

  抗战胜利后,刘峙由南阳抵漯河主持第五战区受降仪式,沿途百姓到处摆香案,燃爆竹,夹道欢呼。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就想问了,为什么这些人如此迷信黄河古道传说?

  那些所谓的黄河大王,又都是迷信吗?

  还是那句话,黄河古道里的那些事吧,说不清楚。

  也许就是因为黄河的古怪,我祖上立下重誓,老白家每代只准一个做河兵,也必须有一人做河兵。

  为什么要这样说,各位看官且耐心往下看就知道了。

  俗话说天下行业分为三百六十行,这三百六十行中就有金门一行,这也是一门手艺,也有门派,有特别的规矩和秘法。

  中国的手艺人讲究拜祖师爷,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小偷的祖师爷是时迁,挖参行的祖师爷是孙良,这金门一派的祖师爷是马小三马师爷。

  这马小三出身穷苦,却是一个天生的金客,颇会使一手寻金点脉之法,后来就演化成点石成金的祖师爷了。

  这寻金之事,古已有之,人类最开始利用的金属就是金,大约在三千多年前就有意识的采金了,最开始采金都是政府行为,政府强行征招农民去,后来这些采金人将采金之术传承给了后辈,就这样代代相传,逐渐发展成了水金、山金、渊金、云金四脉,形成了独特的金门一派。

  这金门一派,经过了上千年的传承,也有了特定的口诀和秘法,有观金山,分金水,寻金线,走金脉,炼金汁一说,后来金门一派发展成为了“河、山、渊、云”四脉。

  这四脉分别叫做“分水”、“观山”、“探渊”、“凌云”,每一脉有一脉的规矩,也有各自的地盘,“分水”的绝不会去“观山”,同样的,“探渊”也绝不会去找“凌云”的麻烦,这些都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子鼠丑牛都有个说法,后辈们当然不能乱来。

  这“河、山、渊、云”听起来很神,说白了就是金客各自划分的地盘,有的专门找水金,有人专门寻山金,有人专门探洞金,有的专门找天金,省的以后为了抢地盘打架。

  那其他三脉都很好理解,不过这天金一脉特别神秘,我一直也搞不明白,按说水里山里找金子都好理解,这天上去哪找金子呀。

  不过点金这行虽然富贵,但所谓财不外露,又跟巫、娼、大神、剃头匠、戏子一样是下九流的行业,所以一直都是低调行事,外人多不知。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我们白家祖上古怪的规矩了,为什么每一代都要有一个子孙做河工。

  那是因为,我们白家就是金客“分水”一脉,吃的是黄河中的河金,每一代当然就要有人去守护黄河,这叫做盗亦有道,有得有失,这样后人在黄河古道采金时才不会遭遇天灾人祸,让这“分水”一脉彻底断了根。

  到了我父亲那一代,人丁不旺,里里外外就他一个男人,他理所当然成了老河工,加入了当时的黄委会。

 

楔子

  大雨如注,整个山谷似乎要被淹没了。漆黑的夜幕下,根本无法看到一丝光亮,满天回落的只有噼里啪啦的雨声。

  两个人影并排搀扶着走在一起,头顶上的遮雨伞此刻似乎一点作用都没有,雨水拼命地打在他们身上,让他们几乎寸步难行。

  天空闪过一道闪电,跟着一个炸雷,短暂的光亮把整个夜幕照得亮如白昼。两人中的男孩兴奋地指着前面对身边的女孩说,“前面有房子,前面有人家。”

  “哪里?在哪里?”女孩抬起了头,激烈的雨水让她几乎无法张开眼睛。

  “就在前面,咱们,咱们快过去。”男孩欣喜地拉着女孩,脚步也变得急促起来。

  男孩说的没错,没走多长时间,两人便看到一个房子矗立在眼前。这个房子类似农村的砖房,看起来并不起眼,但是此刻对于两人来说无疑是避雨的最佳场所。

  男孩合住伞,敲了敲房门,黑色的木门发出沉闷的撞击声,和着外面的雨声,听起来鬼魅一样。

  房子里面似乎没人,男孩用力推了一下,木门竟然开了。他看了看身边的女孩,迟疑了一下,然后揽着她走了进去。

  房间很暗,男孩拿出手机照了一下,这是一个不到四十平方的房间,墙被刷成白色,地上撒着一些白色的石灰和稻草。

  “这个地方好恐怖啊!”女孩缩了缩身体,拉了拉男孩的衣角。

  “再恐怖也比我们在外面安全吧!来,我们先坐下来。”男孩觉得倒没什么,整个房间一眼便可以看完,没有其他人,也没有什么危险。

  女孩靠着男孩坐了下来,窗外又是一道闪电,这一次的光亮把整个房子照得雪亮,男孩忽然发现对面的墙有些奇怪,那里的墙面似乎是用一块白布遮着。风一吹,墙角的布便微微晃动。

  男孩有些好奇,他站起来走了过去,慢慢掀开了那块白布。这一看让他大惊失色,紧贴着墙壁,站着三个人,身体直直的立在那里,犹如僵尸一样。不,确切的说,他们根本就是僵尸,因为他们没有呼吸。

  “啊——”男孩惊吓之中跌倒在地,前面一具尸体突然睁开了眼,然后往前跳了一步,直直地向男孩扑过来……

   【一】

  我停下了打字,感觉脖子有些酸,肩膀也有些麻木。

  我叫周安,是一名悬疑作者,长时间的写字创作让我患上了颈椎病,医生告诫过我,如果感觉不舒服,就做几个放松的动作,于是我站起来侧腰用力伸展了几下。

  最近我在写一篇小说,名字叫《赶尸日记》,现在是整个故事的尾声,我却有些迷惑后面的故事该如何发展。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安排那两个在暴风雨中进入诡异房间里面的情侣,如果故事太过简单,肯定会被读者骂,如果太过复杂,负责文章的编辑又该问一堆问题。

  滴,滴,电脑响了几下,QQ上一个猪头头像闪烁起来,他正是我的责任编辑锦渐。我知道他一定又是来问稿子的事情,突然,我的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我完全可以把这个问题推给他,让他给我个决定。于是,我点开了消息框。

  “稿子怎么样了?写完了吗?”

  “马上完工,只是有个问题有些疑惑。你说,接下来的故事我应该简单点,还是复杂点?”我问他。

  “当然是越复杂越好,我觉得你这个稿子可以写成互动的方式,正好符合这次稿子的主题。还有,上次你跟我说的事,我们老板同意了。”锦渐很快给了我回复。

  “是吗?那太好了。”看到这个消息我不禁心里一喜,因为这次我写的稿子是关于湘西赶尸,所以我提出一个建议,从读者里挑几个人,陪我一起去湘西寻找赶尸匠,没想到他们老板竟然同意了。

  “所以现在你必须把稿子写好,接下来挑读者的任务就交给我了。正好,我也想看看那些传说已久的赶尸匠。嘿嘿。”锦渐说完这一切,然后发给周安一个猥琐的坏笑。

  “好的,没问题。我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此刻,我已经明白那对情侣的命运该如何安排了,既然是请读者一起来参加互动,那么故事就应该有些传奇性和猎奇性,这样才能勾起读者的猎奇欲望。

  接下来的创作很顺利,没用多长时间,整个故事便一气呵成。故事的最后,我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那个神秘的房子里面究竟有什么?没有人知道,因为知道真相的人都已经从这个世界消失。

  锦渐在看完我的故事后非常满意,他甚至跟我说他会怎样操作版面。最后他说,《赶尸日记》一定会火起来,那些读完小说的读者一定很好奇那个诡异的房子里面到底有什么,我们组织的活动他们一定也会参加。

  盯着锦渐的信息,我忽然很期待这次和读者一起参与的猎奇赶尸行动快点到来。

   【二】

  今天是《赶尸日记》上市发行后的第六天,锦渐说现在报名人数已经超过了之前预计人数的十倍,很多读者一直在追问他们的活动什么时候开始。老板正在策划,希望能利用这次活动来一次杂志大促销。

  看来活动又要推迟了,我叹了口气,关掉了和锦渐的聊天对话框。这几天我一直在查看关于湘西赶尸的资料,最官方的解释是由于湘西多为崇山峻岭,山中瘴气很重,恶性痢疾经常流行,一些从外地赶过来的汉人意外死去后需要按照当时的传统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但那里的地面崎岖,路程遥远,车辆和担架花费很大,于是便有人创造了这种奇怪的运尸方法。

  一直以来,很多人对于湘西赶尸的方法猜测纷纭,有的说是那些道士运用咒语驱赶尸体行走,也有的说是他们用一种机关控制尸体,当然最具体的方法也只有真正的赶尸匠才会知道。网上和一些影视里出现的赶尸过程,一般是一个身穿道士服的赶尸匠,手里拿着一面小锣,边走边敲,他的身后跟着几个身体笔直,行动僵硬的尸体。每走几步,赶尸匠便会扔一叠纸钱,嘴里喊着,生人让路。

  在湘西赶尸的传说里面,除了这种奇特的职业,还有一个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停尸客栈,是专门给赶尸人休息的地方。

  自从写《赶尸日记》开始,我便想去看一下真正的赶尸匠和赶尸客栈是什么样子。因为小说里面的一切都是作者想象出来的,虽然有的是来源于生活,但是毕竟不是事实。

  我的QQ滴滴地响起消息声,打开一看,是一个请求加我为好友的消息,上面的介绍写了一句话:我可以陪你一起去湘西寻访赶尸吗?

  可能因为这句话,我验证通过了对方的请求,把她加为了好友。

  很快,对方给我发来了消息。

  “看了你的《赶尸日记》,真是太棒了。我一直都想去湘西看看真正的赶尸,杂志的活动一直不开始,不如我们先单独去吧,所有的费用由我来出。”

  “哦,你也对赶尸很感兴趣吗?”对方的话让我有些心动,我看了一下对方的资料,她竟然和我在一个城市,并且她还是个23岁的女孩。

  “当然,我对这些神秘的文化都很感兴趣。怎么样?有兴趣一起去吗?”

  “可以,没问题。”我说道。

  “我叫杨雪,我们视频一下,然后到凤凰古城见面,从那一起出发,怎样?”杨雪随即发来了视频邀请。

  “也许我们不需要到凤凰见面,因为我也在林城,我们明天到林城火车站见面就可以。”我回复了杨雪的话,然后接受了她的视频邀请。

  杨雪和她的资料很符合,23岁的清秀女孩,非常漂亮。她冲着我扬了扬手,对着麦克风说道,“原来你也很年轻啊,我还以为你是个怪叔叔呢!”

  “不会,我很正太。”我笑了笑,说道。

  【三】

  杨雪很准时,人群拥挤的站台上,我和她一起上了开往湘西古城的火车。在火车上,我也知道了杨雪为什么对赶尸如此好奇。杨雪的祖上本是湘西,后来因为战乱便举家迁到了林城,但是杨雪的太爷爷并没有随他们一起来林城。后来,杨雪的太爷爷死后,为了能让太爷爷和一家人一起转到林城,他们便找了当地一个赶尸匠,经过四天五夜,把老太爷的尸体从湘西运到了林城。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夢魔驚魂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