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英国、法国、俄国分别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这是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中英北京条约》原称《中英续增条约》,是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关于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奕䜣与英国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签约《中英北京条约》,一共九款。
这个条约,除了确认《中英天津条约》仍然有效外,该条约还增加了扩大侵略的条款。
在《中英天津条约》的基础上,增加的主要内容如下。
(1):开放天津作为通商港口。
(2):允许英国招募中国工人出国。
(3):将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给英国。
(4):《中英天津条约》规定的赔款,增加到800万两白银。
签订条约后,英国表示将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并支持洋务派奕䜣当政。
《中法北京条约》原称《中法续增条约》,是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关于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1860年10月25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奕䜣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北京签订《中法北京条约》,一共十款。
除了确认《中法天津条约》仍然有效外,本条约还增加了扩大侵略的条款。
在《中法天津条约》的基础上,增加的主要内容如下。
(1):开放天津作为通商港口。
(2):允许法国招募中国工人出国。
(3):赔偿以前被充公的天主教财产。
法国还在中文约本上私下增加:“让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土地,建设所需设施,清政府不得过问。”
(4):《中法天津条约》规定的赔款,增加到800万两白银。
条约签订后,法国表示将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并支持洋务派奕䜣当政。
《中俄北京条约》原称《中俄续增条约》。
1861年11月4日,俄国利用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的军事压力,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由清钦差大臣奕䜣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一共十五款。
其主要内容如下。
(1):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划归给俄国。
(2):规定中俄西段边界,从沙宾达巴哈,经过斋桑卓尔、特穆尔图卓尔(今伊塞克湖)至浩罕边界。
以“顺山岭、大河之流、中国常驻卡伦等地”为边界。
1864年,根据这一规定, 又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斋桑卓尔南北44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
(3):开放喀什噶尔(今喀什市)为通商口。
(4):俄国在库伦(今外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喀什噶尔,设立领事馆。
这三个《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延续和扩张。
它不仅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而且获得了一些新的侵略权益。
(1):开放天津为通商港口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有了大肆掠夺了华北经济的侵略据点。
(2):割占了九龙半岛、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领土,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性。
(3):英国、法国侵略者可以公开掠卖中国人口出洋作为奴隶、当牛做马。
(4):巨额的赔款,对中国百姓的又是一次残酷掠夺。
(5):外国教会侵略势力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猖獗。
(6):从之前开放港口沿海地区,逐渐到长江中下游,严重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英、中法、中俄的《北京条约》,使得中国老百姓的灾难日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