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期,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从金田起义到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持续了14年,波及了18个省,沉重打击了腐朽的清王朝。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因此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战士不仅反封建,还举起了反侵略的旗帜。
太平军占领南京后,军事进攻并没有停止下来。
除了乘胜派兵,夺取镇江、扬州之外。
1853年5月,派林凤祥、李开芳率领2万多人出师北伐,试图直捣清朝的巢穴——北京。
接着又派胡以晃、敕汉英率军西征,夺取安庆、九江、武汉等长江上游重要据点。
以此建立鄂皖赣根据地,切断清朝与江南各省的联系。
在太平天国革命形势胜利发展的影响下,全国各族人民纷纷起义。
北方有捻军;南方有天地会、小刀会。
西南、西北则有:苗族、彝族、回族等百姓都掀起了抗清斗争,革命的怒潮风起云涌、如火如荼。
以太平天国为中心,席卷全国的革命高潮正在迅速形成。
如果说太平军过去为了保存和发展自己的势力,而不得不处于持续的流动作战状态,那么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只有巩固他们所占领的地区,革命运动才能向前推进。
这并不是说流动作战已经过时,更不是说军事斗争已经失去了它的重要性,只能说新的形势已经出现。
流动作战的效果和军事斗争的结果,将首先取决于政权建设的成败。
洪秀全显然看到了客观形势的发展,所以提出了新的观点。
他虽然沉默寡言,但却善于分析和探索,具有同时代罕见的理论思维能力。
早在进军的途中,他就逐渐将日常军政指挥权移交给了杨秀清。
定都天京后,他更加专注于研究制定政权建设的蓝图和措施,巩固革命成果,以实现建设“地上天国”的革命理想。
他指出:“天国总是天上地下。”
“天上有天国,地下有天国,天上地下,同样有神父天国,不要误以为只有天上天国。”
“因此,太兄(耶稣)预诏云“天国即将来临,盖天国来到凡间,今日“天父天兄”下凡创造天国是也。”
正是基于这一基本指导思想,天王洪秀全结合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的革命实践,准备推行一项重大措施。
1853年,绘制了一幅“地上天国”的美丽蓝图,年底便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其主要内容。
第一: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平均土地分配制度。
第二:规定男女地位相同,不允许贩卖妇女。
第三:洪秀全等人主张独立自主,不承认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买卖活动。
不仅如此,天京革命秩序建立后,洪秀全曾一度打破封建宗法的家庭结构。
他根据军、师、族、卒、两、伍的军事编制,将天京居民(除军队外)纳入各路营、馆,从事各种生产劳动。
老年人、孩童则纳入“牌尾馆”,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其他辅助工作。
伤员、病人,则进入“能人馆”接受治疗。
除此之外,还将私有的房屋、地产、金银、粮食、货物一律归公所有,存入天朝圣库,实行平均分配的供给制度。
从天王到平民,一律没有工资,衣食日用所需,均由圣库供应,只是待遇标准不同。
天王洪秀全企图建立一个新的时代,它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中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和社会各方面的改革方案。
建立“有田同耕、有粮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地上天国,即是“天下一家”。
广大人民从中受益,所以动员了斗争的积极性。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它不仅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而且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和社会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