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金田起义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3244字 发布时间:2023-08-31

19世纪中期,大清王朝逐渐走向衰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清政府的统治摇摇欲坠。


战争的支出和巨额的赔款,全部转嫁到老百姓身上,农民负担不断增加,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导致农民起义层出不穷。


其中,两广、湖南的反压迫斗争最为激烈。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道光、咸丰时期,西方殖民者大肆入侵中国,中国古代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人民的苦难生活,在一个叫洪秀全的农民知识分子心中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1814年,洪秀全出生于广东花县。


他是一名读书人,曾经好几次去过广州应考秀才,但都没有考中。


这不是因为他的成绩不好,而是因为当时考场的徇私舞弊,重钱不重人。


当然,像洪秀全这样的普通知识分子,对此感到不满。


1836 年,洪秀全到广州参加考试,认识了一位名叫梁发的基督教徒。


有一天,梁发送给洪秀全一本小册子,对他说:“这里有许多上帝的旨意,你认真看一下,可能对你有帮助。”


洪秀全打开一看,书名叫《劝世良言》。


洪秀全心里嘀咕:“无非是一些闲来无事修身养性的东西,这有什么用呢?”


于是敷衍地说:“好吧,我会看的。”


洪秀全后来翻了几页,就扔进了书箱。


当时洪秀全想通过考取功名,走上仕途,匡济天下。


就在这一年,洪秀全还是没有考中,自己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没有办法为国家效力,这使他更加愤世嫉俗。


到了第二年,洪秀全继续参加考试,但仍然失败了。


这一次次的打击,使洪秀全病了40天,整天高烧不退,自言自语。


据他后来自己说:“在这场大病中,自己与上帝进行了一番交流,上帝给了他拯救百姓的任务。


1843年,洪秀全最后一次去广州参加考试,结果仍未通过。


没想到,他愤怒地说:“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要召集人才重建天下。”


就在这时,他想起了那本《劝世良言》,然后拿出来仔细阅读。


发现一些基督教义非常符合农民的想法,所以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拜上帝会”。


洪秀全与朋友冯云山、族弟洪仁玕,共同研究《劝世良言》,宣传宗教思想。


洪秀全和冯云山还利用私塾教书的机会,以此传道。


洪秀全反复对听他传道的人说:“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孩子,应该平等相爱。”


“上帝派他的儿子耶稣,去拯救天下的苦难。”


“而我是耶稣的弟弟,也受命下凡拯救天下苍生。”


“现在大大小小的“妖魔鬼怪”,践踏了上帝的真理。”


“那些相信上帝的人,应该站起来赶走他们,夺回自己的权力!”


为了扩大拜上帝教的影响,壮大崇上帝教的实力,洪秀全和冯云山长期在广东和广西之间奔波。


在传教过程中,洪秀全发现,仅仅依靠外国的“上帝”还不足以打动更多人的心。


想要达到推翻清朝的统治,还必须有一个适合中国百姓口味的思想。


所以洪秀全和冯云山分开,自己回到家乡创造了一个更加可以被接受的教义,冯云山则继续他们的传教活动。


后来冯云山来到广西桂平县紫荆山,这里地形险恶,受苦受难的老百姓很多。


在烧炭工和农民中,有不少敢作敢为的好汉。


冯云山一到这里,就与当地人混熟,使其许多人加入了拜上帝会。


其中,杨秀清和萧朝贵成为了拜上帝会的骨干,两人帮助冯云山壮大了拜上帝会的势力。


过了几年,洪秀全也来到了紫荆山,这时的拜上帝会,已经有3000多人。


洪秀全来到紫荆山之后,立即得到了众人的拥护,成为人们心中的领袖。


有一次,洪秀全正在煤窑里传道。


杨秀清带着两个满身是血的烧炭工,走了进来。


洪秀全连忙问杨秀清:“兄弟,这是怎么回事?”


杨秀清:“大哥,他们两个让王百万的人打了。”


洪秀全:“他们为什么打人?”


两人说:“就因为我们没有钱给甘王爷进贡,他们说我们给百姓造孽,非打死我们不可。”


“多亏了杨大哥的救援,我们两人才逃脱了出来。”


洪秀全:“甘王爷是谁?”


杨秀清解释说:“甘王爷是王百万立的神像。”


“王百万说,如果给甘王爷进贡,就能保佑咱们繁荣昌盛。”


“若是我们不进贡,得罪了甘王爷,咱们将会大难临头。”


“以往每一年,王百万都会依仗甘王爷剥削我们的钱财。”


洪秀全:“世上还有这样不合理的事情!”


“咱们走吧!这就去把这个甘王爷砸碎。”


洪秀全和杨秀清带领拜上帝会的教徒,冲进了甘王庙,把甘王爷的神像砸了个稀巴烂。


听说有人敢砸甘王爷,老百姓纷纷赶来围观。


洪秀全踩着甘王爷的头颅,大声对老百姓说:“父老乡亲们,你们每年都为甘王子进贡,你们又得到了什么荣华富贵呢?”


“你们还不是照样受苦受穷吗?只有上帝才能给你们带来幸福和安稳。”


围观的百姓听了洪秀全慷慨激昂的讲话,个个欢呼雀跃,拍手称好。


从那时起,拜上帝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就连地主出身的韦昌辉、石达开也加了进来。


洪秀全看到队伍不断壮大,觉得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准备起义。


有一天,洪秀全召集拜上帝会的骨干成员开会。


他说着说着,突然两眼一翻,双腿一蹬,就晕了过去。


周围的人吓了个半死,不知该如何是好。


洪秀全“啊”了一声,又活了过来。


他揉了揉眼睛,又坐了起来,好像刚从梦中醒来那样。


其实,这一切都是他故意装出来的。


他看了看众人,神情严肃地说:“刚才上帝把我叫了过去,告诉我拯救百姓的时候到了,他老人家让咱们马上准备起义。”


就这样,起义的准备工作紧张而又秘密地展开了。


在洪秀全的号召下,来自天下各地的成员聚集于金田村,称之为“团营”。


团营结束之后,会员们将变卖家产的钱物,都集中到了“圣库”。


无论将领还是普通会员,均由圣库统一发送给食物、衣服和用品。


在准备过程中,洪秀全回广东处理拜上帝会的事宜。


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等人,便加强了整编队伍,进行了严格的训练。


韦昌辉、石达开则忙于制造武器。


由于规模太大,拜上帝会的行动,引起了地主王百万的注意。


自从洪秀全带人砸了甘王庙后,这家伙对拜上帝会的人恨之入骨。


于是,王百万悄悄把拜上帝会的行动,告诉了官府。


第二天,大清官府前来搜查,最后逮捕了冯云山。


那些会员见到冯云山被捕,洪秀全又不在广西,起义的热情逐渐变成了担忧,人心逐渐涣散。


杨秀清眼看情况不妙,为了使起义不在关键时刻夭折,他便模仿洪秀全的样子,搞了一个“天父附体”。


他告诉众人说:“天父命令咱们解救冯云山。”


于是那天晚上,武艺高强的石达开带领几名功夫成员,从监狱里救出了冯云山。


第二天,洪秀全恰好赶了回来,知道起义行动很可能被官府发觉,便赶紧下令起义。


1851年1月,在金田村的广场上,一群来自各族的起义军,头包红巾,手里拿着大刀长矛,精力充沛地排成方阵。


洪秀全站在杏黄的旗帜下,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分别站在两边。


广场的四周围,几百名妇女和儿童手里拿着彩旗,兴高采烈。


洪秀全看着整齐的队伍,举起拳头,庄严地宣布;“崇上帝会,今天正式起义!”


我们的目标是推翻腐朽的朝廷,铲除所有害人的“妖魔”,让天下老百姓都过上太平的日子。”


“我们的国号就叫“太平天国”。”


听了这些激动人心的话语,将士们和周围的妇女儿童一起欢呼雀跃。


太平天国起义军从金田出发,转战广西,连连获胜,一举攻下永安城(今广西蒙山县)。


在这里,洪秀全正式整编了日益壮大的队伍。


洪秀全自称天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


各路诸王当中,东王权力最大,仅次于天王,直接负责军事指挥。


那时候道光帝早已驾崩,咸丰帝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动员各地军队围攻太平军。


太平军在杨秀清的指挥下,他们在永安突围之后,一路北上。


太平军无论打下那里,都下令开仓放粮。


各地的老百姓满怀激动的心情,欢迎这支起义队伍。


尽管在攻打全州和长沙的时候,冯云山和萧朝贵先后牺牲了。


但太平军依然是日益壮大,占领武昌后,太平军人数已达20多万。


从那以后,太平军分水陆两路,沿长江直攻南京。


太平军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打得清军节节败退,最后一举攻占了南京。


洪秀全率领10多万太平军,受到百姓的欢迎入城。


洪秀全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首都。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发布了招贤诏书,以此招揽文武人才。


而且还发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希望建立一个人间天国。


由于人民的热烈支持和拥护,加上太平天国士兵的英勇战斗。


所以太平军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清军对天京的围攻,并向大清王朝发动了猛烈的反击。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