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思绪万千,回到奈何城这条路对于何蕖来说漫长煎熬。
当奈何城出现在她眼前,她停住了脚步,远远看着这座城。
奈何城是中原最美好的一座城。
奈何城以莲为命。人们亦将其比作佛前的莲花。
莲花性喜浅水湖沼,而奈何城中泽地甚多,栽种莲花的历史悠久,有水处皆有莲花,百年来培育出的品相包罗万有,每到六月,城中千莲尽绽、万荷齐放,神圣瑰丽,悦目涵心,胜过人间所有的春天。
这时人们争相出游,泛舟赏莲,岸边人头攒动,擦肩回眸,不知多少缘分深情由此而种。
然而自血魔珠出世之后,奈何城几经伤痛,也曾断壁残垣,暗无天日,当时的奈何城,到处都是尸体,蛆虫,苍蝇,老鼠,还黑压压地盘旋着的不见天日的秃鹫,腐臭的景象和气味冲击人的感官,令人剧烈呕吐,吐出灵魂,那时候的奈何城是一座真正的鬼城。
衰草得到腐烂的血肉滋养而疯长,将你缠住,让你迷路。
这时有一个和尚来到这里,开始清理尸体,整修环境,超度亡魂,安抚人心。
他在腥臭的湖水中种植莲花,滚滚红尘,莲花净土。
莲花乃是圣物,污净统一,喻示出世与入世并行。
随着莲花接连绽放,奈何城也很快恢复了平静,让人慨叹奈何城的坚韧,奈何城会包容一切苦难,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奈何城这样适合于失意落魄的人。
这里有无所归依的冤魂怨鬼,也有绽放光明的圣洁莲花,这里的人们最苦难,最坚强,终于化为光莲节燃灯如昼的夜晚。
这天是七月十五中元节。
有这样一句歌谣,七月半,开鬼门儿,鬼门开了,出鬼怪。
说的是七月十五中元节这一天,阎王会打开地狱之门,将众鬼放回阳间,有人祭祀的鬼魂可以回家享受香火,无人供奉的孤魂野鬼将会在人间飘荡。为了祭祀祖先,也为超度亡魂,人们会在中元节这一天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祭拜用的供桌上,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然后给先人磕头,汇报自己一年的言行,并请先人审视,然后默默祷告。
七月是小秋,作物成熟,要向祖先亡灵祭祀。感恩祖宗的保佑,并请老祖宗尝鲜,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愿来年的好收成。
年年不忘,岁岁不变。
纸钱燃烧的青烟里,是对亲人的无尽眷念,其实他们并未消失,而我们也终将和他们永远在一起。
奈何城中元节的祭祖仪式最为盛大,因为这里曾一度十室九空,阴气太重。都是些可怜人,无辜的因为血魔珠而死。
传言死了的孤魂野鬼被困在地狱,不得往生,非常痛苦。
所以奈何城的一众高僧会在中元节举办大型仪式超度众多亡魂,帮助他们脱离恶鬼道。人们也会宰鸡杀鸭 祭拜在外游荡的孤魂野鬼,化解他们的怨气,以便早入轮回。
传言阴间到阳间轮回的路非常黑,前去托生的亡灵找不到路,若有灯便能看见路,有灯便能托生。所以在这一天,人们会放河灯来帮助鬼魂往生。
真也罢,假也罢,心安就好。
中元节虽然是鬼节,奈何城的人们却将它当做一个很美的节日。
因为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因为中元节能阴阳相会。
人生祸福无常,不必怨天尤人。
放河灯是一件慈悲的善事,表示活着的人对死者的告慰,给他们照亮前行的路,祝愿他们早入轮回。数不清的河灯,是对逝者的哀思,更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愿不幸之后,一切人终将得到幸福。
奈何城的河灯都是莲花形状,城中会扎莲花灯的能工巧匠多不胜数,他们制作的莲花灯花瓣错落,大小如碗,姿态各异,亦真亦幻,栩栩如生,有一种特殊的香味。
水光如练,荷香满路,在火烛竟宵,纸灯明烛照天烧的这一天,人们举灯相祝,为孤魂野鬼照亮入轮回的路,盛满祝福的莲花灯放在水面上,所有的厄运和灾难将随之东流一去不返。
游荡的鬼魂们会寄身在莲花灯中,渡过阴暗的河流去投胎,这莲花灯有如此特殊的寓意,再调皮的孩子都不会去拿河灯,而是会将被冲到岸上的河灯再放回水里,这是往生的希望。
盛满祝福的河灯与月色交辉,这一夜的奈何城好像是另一个世界。
这时城中最大的一条街,莲花街热闹非凡,处处都是卖河灯的摊位,每个摊位都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整条街人声鼎沸。
一片喧闹之中,何蕖忽然听见了自己的心跳,就像与萧追重逢那天一样。
何蕖蓦然回过头,只见萧追穿着斗篷,站在人群中,与她相隔不远。
当风波越来越大,当控制自己变得越来越难,当继续在一起会给彼此带来越来越多的伤害,萧追决定离开何蕖,今生不再见她。
十年来,何蕖是支持他活下去的唯一理由,萧追对何蕖爱之深,深到可以放弃所有,如果不是何千的所作所为实在害了太多人,如果不是这无比惨剧的痛苦无时无刻不再折磨着萧追,让他想淡忘而不能,如果不是他已经命在旦夕。他会不顾一切与何蕖在一起。但他不能,所以离开了。
即便离开了,萧追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何蕖,所以他终究走到了这里。
他来做什么?是来报仇的吗?他不知道,血魔珠折磨得他头昏脑涨,他什么都想不明白,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他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怎么做对所有人才是最好的。
来到奈何城,萧追见到这满城的莲花,恍然道:“原来这就是真正的莲花。”
何蕖知道,萧追一定会来,没有人能阻止他来到奈何城,他的报复绝对正当。没有人比他杀人的理由更加充足。
但是萧追却平静没有杀气。
中元节的夜晚最诡秘,莲花灯映照之下,此夜的奈何城最美丽。
真的莲花与莲花河灯仿佛一个人的前世与今生。
男女老少争相出游,街上人潮涌动,不一会儿,萧追就被挤到何蕖身边。二人四目相对,就在这一刻,人潮继续涌动,他们即将被人潮冲散,萧追握住了何蕖的手。二人跟着人潮往前走。
中元节的夜晚生死相逢人鬼同庆。中元节的夜晚没有禁忌,可以忘情。
无数情侣相约在今夜,他们牵手,拥抱,今夜有天人永隔的遗憾,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所以感情特别浓烈。
在莲花灯的照耀之下,对彼此的情意得以升华。何蕖与萧追的身旁都是这样的情侣,他们只是这无数情侣中的一对儿。
萧追何蕖在举世相爱的氛围中,牵着手,什么也不想就随着人潮走着。水光如练、荷香满路。只但愿今夜没有尽头。
今夜的奈何城如此盛大,充满了独特的风俗,不是奈何城的人,不能理解。
萧追在远离人间的地方守护人间的平安,人间一切繁华和安宁都与他无关。他问何蕖今天是什么日子,为什么城中这样热闹。何蕖告诉他今天是中元节,是超度亡魂的日子。放一盏河灯能给他们照亮入轮回的路。
萧追赞道:“这河灯真漂亮。”何蕖道:“我们买一盏好不好。”萧追问道:“蕖儿,你相信这世界上有鬼吗?”何蕖深情望着萧追,说道:“情愿有鬼,死后相依。”
萧追穿着斗篷, 斗篷松松垮垮罩在他瘦弱的身上,无风自动,显得他的身体很轻,仿佛就是因为有未完成的心愿,在人世挣扎,宁愿受尽痛苦而不愿意入轮回的鬼。
这时只听粗壮的嗓音喊道:“撒米面,小鬼头来食哦。”这声音仿佛是祖父做好了饭,叫孙子来吃。萧追听了忍俊不禁,循声望去,只见一个高台上摆放着地藏王菩萨的金身,四周插着招魂幡,围着一圈法师座,坐着几位法师。孤台之上供奉着一座米山,一座面山,还有各色瓜果,一位老者在旁敲敲打打,貌似在念咒诵经,其实那些词不是念的而是唱出来的,有板有眼就像是唱歌一样。
萧追问道:“这是在做什么。”何蕖道:“这是在放焰口。给恶鬼布施。帮助那些可怜凄惶的小鬼脱离鬼道。”放焰口指施舍食物,超度地狱中的恶鬼,这恶鬼没有吃的,而且被烈火焚烧,很凄惨。放焰口是指是指施舍食物。
还有好几个高台,萧追仔细侧耳倾听,这样的唱词由远及近,几乎连成一片,如此财力物力,只为超度亡魂,可是死了终究是死了,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再也回不来了,他们只能在地狱中徘徊而不愿意入轮回,没有人比他更明白身在炼狱的苦,萧追的眼睛忽然变得很空,又一瞬间变得很满,他似乎看到那些被剥夺生命的人,他们不甘心离开人世,人世上空飘荡,这些受苦的灵魂,扑上米山和面山,吃饱了能够继续跟命运对抗。他们为什么要在人间游荡,他们有什么心愿未了。他们因何而死,为何死后还是不得解脱。他低下了头,他很难过,何蕖知道他为什么难过,她和他一样难过。
放焰口好麻烦,搭台子就要许久,别说设座供奉等琐碎事情,倘若无人组织,一定是做不好的,满城的焰口就是江淑汀的鼎力支持,只是她那时候尚不明白,母亲做这些事情是因为她心中不安。
所做的是要超度蛩鸣的冤魂,是他们不要再来缠着自己。是江淑汀一手推动,何家的财力支持,奈何城的中元节才得以如此热闹,别具一格。对萧追来说都太荒唐了,因为他所失去的已永远追不回。何蕖知道他不喜欢这些,对他说:“累不累,要不要歇一会儿。”萧追道:“不用,咱们往前走吧。”牵着何蕖的手,继续往前走。
忽然前面有一条小溪,走到这里,人群逐渐变得少,给这片空间在这个热闹非凡的夜晚留下相对安静的空间。地上蹲着很多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火盆,他们大多数都在烧一种五色纸,对于另一个世界来说,这象征着布帛,对逝者牵挂不忘的亲人们希望他们穿的暖。
凡属于送给死者的东西,都必须焚烧,只有烧得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要特别认真细致。火光纸焰中,有一种灵异的声音的出现,好像甚是欢喜,穿上新衣服,得意洋洋,询问左右,是否好看。
萧追透过烛光纸焰看见了他们的身影。父亲,姑姑,大哥,绣枫姐,蛩鸣的男女老少。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觉他们就在自己身边。
奈何城有种种告慰亡魂的种种形式,殊不知世上更多的亡魂在他的胸膛中,祭奠是隆重的,生命是宝贵的,萧追不愿世上再多任何一条冤魂。何蕖看着萧追,只觉得他的眼睛是唯一闪耀的星辰,萧追,我会陪你的,何蕖在心里默默的说。
这时起了一阵风,一位少女正在焚烧的衣服没有握住,被风吹走,即将飘落到小溪中,萧追将纸衣抄起,送回那女子,有惊无险,一件楮衣圆满烧完,那少女感激道:“谢谢大侠。我的爹爹在另一个世界也会保佑你的。”
萧追道:“你的爹爹为什么去世了。”那姑娘道:“我爹爹死于十年前的那场瘟疫,我本来也染上了,眼看活不成了,多亏城主大人善心,在城中施药,我得了那碗汤药,才活了下来,后来城主又开设恤孤院,救济我们这样无父无母的孤儿,将我们抚养长大,城主是个顶好的好人,我们都感激他。”
何蕖听了这话欲言又止,皱了皱眉头,心里忽然好痛,她问道:“姑娘,你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那姑娘道:“我叫小叶,家住菡萏巷七十四号。”何蕖追问道:“你是什么时候离开恤孤院的。”小叶道:“十四岁,我就回到了自己家中。”萧追问道:“你一个人是如何生活的。”
小叶道:“听口音,大侠不是本地人吧,你不知道天下最容易生活的地方就是奈何城了,怎样都饿不死的。奈何城家家都有水,我家更是有一片水塘,我爹种了许多莲花。我在这里挖莲藕,剥莲蓬,勉强活得下去。我们奈何城是一个有付出就有回报的地方,我喜欢这里。”奈何城本身就是一位母亲,一位伟大坚强的母亲,她历经创伤,肥沃的水土滋养子民,一座了不起的城池。奈何城不会被任何人征服,不论受到多少创伤,土地永远不会贫瘠, 奈何城本身就是开在广袤无垠大地上的一朵莲花,哺育着她的子民,告诉他们一切苦难终将过去。
萧追说道:“太晚了,早些回家吧。”小叶道:“时间还早呢,我要去看目连戏了。”
萧追问道:“什么是目连戏。”小叶奇道:“大侠不知道目连戏?外地人中元节来我们奈何城不都是为了看目连戏。我们奈何城的目连戏天下第一。今年的目连戏我们城主夫人请了大名鼎鼎的吉祥戏班,半年前就开始排练了。目连是吉祥戏班的名角曾艳生演的,他,他身怀绝艺,是个顶帅的郎君。”说起曾艳生,天真的少女脸颊一片绯红,在火光的映衬之下,显得极美。
萧追与何蕖都笑了起来。曾艳生丰神绝艳、郎才无双,他的扮相令天下无数女子倾倒,小叶就是其中之一,她思慕曾艳生已久,被看穿了心事,道:“两位大侠,今年的目连戏在城北的集雅戏台,我不等你们了,我先去了。”一溜烟跑了。
萧追好奇心道:“我们也去看看,好不好。”何蕖道:“我以前看过,并没有什么好看的。”萧追追问道:“目连戏讲的是什么,我想知道。告诉我吧。”
何蕖不愿意对萧追讲述,是因为这是一个关于孝道的故事,何蕖很早就看过这出戏,曾为这出戏深深感动,那个时候她什么都不知道,她是最孝顺的女儿,她愿做目连,深深镌刻在她的记忆里。而今她知道了父母的罪行,罪无可恕,下定了决心想要割舍一切,却还是想要做目连。
何蕖缓缓道:“释迦牟尼十大弟子,其中有一个叫目犍连,他是一个大孝子,证得六种神通之后,想报答父母养育深恩,他遍寻三界后发现自己母亲因造恶业而堕落饿鬼道中,百千岁中得不到一口饮食,口吐火焰,备受煎熬,尊者见此情景,十分难过,他不忍心让母亲再受饥 渴之苦,用自己的钵盂盛满白饭,运用神通送到饿鬼道中给母亲充饥,其母见了白饭迫不及待,捧到面前,刚要开口吃饭,忽然口中喷出火焰,整钵白饭都变成焦炭灰烬,不能食用。目犍连尊者虽然神通广大,然而他用尽办法,始终更无法救度罪根深结的母亲,于是祈求佛祖设法救拔,佛陀对目犍连尊者说,你不要以为仗你的神通之力就能救你的母亲,要知道婆娑世界众生一生积恶造业,罪根深重。如果没有大福德因缘之力可依仗,确实是无法救她脱出苦报的,佛陀教导目犍连,你当于七月十五日,虔诚广设种种供物饮食,恭敬奉献佛僧,承仗三宝威德福力,拔济母亲脱离饿鬼道中饥 渴之苦。目犍连听闻佛陀教导后,依佛陀所示方法,于七月十五预备珍贵百味美食,盛于盆器之中,虔诚恭敬奉佛献僧,以此功德,仰仗十方大德僧慈愿力、威神力庇佑,终于救度出饿鬼道中的母亲。因此在佛教看来,七月半不是鬼节,而是佛家弟子行慈孝超度过世父母、亲友的日子。称为盂兰盆节。”
萧追道:“原来今天也是盂兰盆节,怪不得一路见到许多倒挂的盘碗。”何蕖道:“盂兰二字是梵语,就是倒悬,也就是被倒挂着的意思,用以形容三恶道众生(地狱、饿鬼、畜生)的苦厄之状,盂兰是所救,盆是能救,能所合在一起叫盂兰盆,就是解救倒悬的意思。按照佛家的说法,设百味饮食,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萧追道:“父母深恩,无以为报。”
何蕖本不愿再说下去,正因决定割舍,所以心里特别难过,她不愿走这一步,她情不自禁说道:“《佛说父母恩难报经》中有云,父母于子大有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于父母,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
萧追一直看着何蕖,话音一落,何蕖也看向萧追,两人眼中都含着泪水。何蕖道:“对不起,我不该跟你说这些。”
萧追道:“世之尽孝,无外乎奉养身体,晨昏定省,敬听顺承。佛门之孝不止于此,不仅要对父母尽世间法的孝顺,还要使父母不堕三途,永出苦轮,生养死葬乃小孝,目犍连尊者之孝方为大孝。”
何蕖道:“不是所有人都会堕入三途苦轮,是目犍连尊者的母亲做错了事。不值得同情。”
萧追道:“不论做错什么,父母始终是父母,长养慈爱是尊者证得神通之后亦不能忘却,要报答的。孝亲报恩,又有何错。”
萧追有他的父母要报答,何蕖有她的父母要报答,使她的感情汹涌澎湃起来,她不想在萧追面前哭,但眼泪就这样掉下来。她的情绪很容易触动。和睦的一家三口,恩爱的情侣,远处的炊烟。无忧无虑的欢笑。这些都是她没有的,流不出泪的时候,心在滴血,她颤抖着双唇,欲语还休,想要说些什么,什么都不配再说。萧追道:“带我去看戏吧。”
何蕖方才所以阻拦萧追,是因为此夜奈何城人鬼同庆,阴阳两利,何千与江淑汀也会前去集雅戏台,前排就坐。亦是与民同乐,集雅戏台是在江淑汀的鼎力支持下操办的。江淑汀诚心礼佛,盂兰盆节就是在她的主持下越来越盛大,每逢盂兰盆节,多用香、花、灯、水果、素食等供佛与僧,同时也通过水陆、普佛、焰口、诵经、礼忏,放生等方式举办。佛教以孝为本,为佛弟子,孝亲报恩也是最吉祥的事情之一。她自知罪孽深重,也希望得到救赎。
集雅戏台也是以何公宝库的财力修建而成,盛大恢弘,张灯结彩。临水而建,水乐激韵,在此演戏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曾艳生便是在此大放异彩,名扬天下。他所饰演的目连在地狱中闯过重重关卡,为母鏖战的故事,传扬天下。目连救母。曾艳生成名之后,加入吉祥戏班四处演出,吉祥戏班是天下最有名的戏班,江淑汀重金请回,城中百姓赞誉她的贤明。所以她与何千今夜就在集雅戏台。萧追去了便会看见他们。痛苦日以继夜折磨萧追,让他身上产生了钝感,什么都感受不到。有一块地方是他为何蕖留的,就是他的心,他的心依然如此敏锐而富有真情,何蕖每一句话都听明白了,听出了其中的深意。醒悟过来,他今天走到这里,绝不单单只是为了恨,他绝不加重何蕖的痛苦,决不让仇恨与血腥的狂怒波及任何一个无辜的人。
目犍连尊者一意救母,他要救的是苍生。
他隐约猜到何蕖为什么不让他去戏台,隐约猜到他在那里可能会见到谁,何千,他此生最恨的人,痛苦的根源。将不再能够控制自己但是他不会,因为他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保护百姓比杀人偿命更重要。他跟何千的第一面便是要在这里,只有在这里才能战胜自己。萧追牵起何蕖的手,再次对她说带我去吧。
何蕖说道:“那我们要快一些了,别错过了精彩的桥段。”目犍连尊者救母亲,而最终获救,是超出一般世间孝道的圆满,其中牵涉佛祖,恐有亵渎不好演绎。虽然是佛门典故,戏剧之时,尊者的身份变成凡人,为救母亲闯入地狱之中,经过重重关卡,为母鏖战的故事。故名目连救母。
目连戏的演绎有两头红的说法,从太阳落山开始一直演到第二天日出。要演整整一夜,现下是夜半时分,正是最精彩的时候,目连正在地狱中闯关,要度索跳索,吞火喷烟,精彩得很。
从前何蕖最爱这一段,每次看都为目连捏一把汗,心里祈祷顺利过关。据说曾艳生伸手极为矫捷。险象环生而又有惊无险。最扣人心弦。曾艳生盛名之下,集雅戏台水泼不进。等萧追与何蕖走到的时候,人头攒动,人群绵延数里,只能远远望见戏台上璀璨的灯光,遥遥听见吹拉弹唱之声响。
萧追道:“看来这名角果然名不虚传,咱们来晚了。”何蕖道:“也未必。”牵着萧追的手退了出来,指着旁边一个高楼说道:“在这楼顶上看不是正好。”萧追一笑,抱着何蕖轻轻跃起,血魔珠灭世之力,很容易就将萧追与何蕖的身子轻轻托起。萧追在与血魔珠抗争的过程中获得了血魔珠的部分力量,竟是如此温柔。
二人在楼顶上一战定,只听人群之中爆发采声,二人只见一男子从一吊索上跃起,在空中连翻五个筋斗,稳稳落在一口大缸之上,在大缸窄窄的边缘上走来走去,那大缸晃而不倒,端为绝艺,其人宛如一条游龙,柔情艳骨,尽在他的掌握之中。观众又是采声大作。少女尖叫,为他的才艺,为他的身段。何蕖看着不断行走的曾艳生,红了眼眶。
肩宽背阔腰细腿,萧家的男儿就是这个样子。若非血魔珠进入萧追的胸膛,他也应该是这个模样。何蕖侧头看着萧追,萧追也目不转睛盯着曾艳生。健康的身躯,矫健的身手,不自觉也是热泪盈眶。那么熟悉,带给他一种恍惚的感觉,一瞬间好像看见了父亲。
曾艳生一个飞起,抓住了劈来的皮鞭。少女尖叫,为他的才艺,为他的身段。
如果没有那场变故,萧追会比曾艳生更加俊朗挺拔。应该比他受到更多欢迎和爱戴。何蕖侧头看着萧追,萧追也目不转睛盯着曾艳生,目光中都是艳羡,健康的身躯,矫健的身手,只见那曾艳生一翻身,好似那金钩挂玉瓶,唱道:“阎王爷,我已过五关,快快还我母亲来。”
阎王扮相的角色唱道:“目连,你胡闯地狱,杀牛头伤马面,罪不可恕,你的母亲,更要向地狱堕。”只听一阵鼓声,哒得一声,只听一女子声道:“儿啊,救我。”
目连唱道:“阎王老爷,你好无情,快放还我娘来。”跟着手臂一张,向阎王冲去,阎王道:”保管叫你有去无回。”
跟着一班小鬼儿齐上,将目连团团围住,目连一个摆手,身躯一晃,就将他们尽皆抖掉。
眼前突然出现一片剑丛,那剑上寒光隐隐,锋锐异常,刮上一点便是开膛破肚之祸,将目连与母亲隔开。观众都是一声惊呼,阎王唱道:“你有本事便闯将过来,孝心之真。否则便将你母亲推入火海。”从嘴中喷出火焰。
只听目连唱道:“为救母亲,刀山火海何所畏惧。”只见目连纵身而上,穿过火圈,滚过刀叉,一气呵成毫发无伤。直到他站定之后,观众为他悬着的心这才放下。爆发雷鸣般的掌声。萧追何蕖也为曾艳生的绝技赞叹,鼓掌叫好,眼泛泪光。
就在这个时候,在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拦他与母亲相会的时候,突然不知道哪里射来一只冷箭。箭来得又奇又快,除了萧追,除了他那双在黑夜中洞察一切的眼睛,没有人察觉这只箭,没有人察觉出这只箭能够造成的致命的后果,它会杀死曾艳生。
萧追不假思索窜了出去,连何蕖都没有反应过来,他已经冲到曾艳生的身边,替他握住了那支箭,曾艳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愕然回头看着身边的萧追,台上忽然多出了一个带着斗篷的男子,台下观众都感到奇怪。目连戏都看过,没有这一出啊。
何蕖已经反应过来,她也冲上台子,拔剑护住萧追,就在这时,破空之声此起彼伏。羽箭四面八方而来,射向萧追。何蕖用昭穆双剑将羽箭纷纷斩落。还是有一支箭射落了萧追的斗篷。
萧追的真容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中,众目睽睽之下。他身上萦绕着幽微的血光,每当他心绪不平或者运功之际就会显现出的血光。在这个阴阳两利的夜晚显得格外诡异。而他的面容比身后阎王扮相的角儿还要恐怖,真正来自地狱,江淑汀看着他,脱口而出道:“追儿。”
江淑汀又看向何千,只见他神态自若,丝毫不觉吃惊,她恍然明白,原来从萧追踏进奈何城的那一刻他就知道了,方才的箭,是他安排的,他还是了解萧追,知道他一定会出手,萧家后人绝不会见死不救。
一时之间万众瞩目,萧追有些局促。他有些害怕,台下的所有观众的目光一齐望向他,一如既往的,目光之中惊恐疑惧,就是没有善意,一丝善意都没有。
为了保持内心的平靖,萧追在心中渐渐接受了人们将他当成魔鬼的事实,直到今天站在台上之前,他以为他已经不在乎,然而此刻他的心好痛,因为台下的这些人,他们和那些武林高手不同,他们远离欲 望和纷争,平淡和宁静,他们才是萧家真正要守护的人,而奈何城的子民,是淳厚的,达观的,这座城池也是一座包容的城池,他都感受到了,所以他们排斥的目光能够伤害到萧追。而且城中鬼魂飘荡,生死界限模糊。就是在这样一个夜晚,萧追仍然不被接受。死一般的沉寂之后,人群中爆发尖叫:“天哪鬼啊。”人群立刻发生骚乱,又有一人叫道:“他是谁。”七嘴八舌嘈杂一番,有一人嗓门洪亮喊道:“我知道,前些日子魔王萧追在相逢镇一带杀了不少人。便是这样形如骷髅,身带血光。”
“他是谁”
“你真白痴,你没看他那样子,他是魔头啊”
“他到奈何城来干嘛”
“魔头能干嘛,当然是杀人啊”
“他为什么要到咱们奈何城杀人”
“谁知道啊,不怕死你去问他吧”
“我才不要”“快跑吧”
忽然杀人这两个字像潮水一般蔓延开来,每一个人口中都喊着杀人了,越喊越恐慌。
前一刻还欢声笑语,他一出现就变成了地狱,萧追站在戏台上,看着一片杀声的混乱人群。他的胸口,忽然好痛。何蕖牵住了他的手。说道:“别怪他们。”萧追看着何蕖说道:“我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