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 五卅运动
书名:抗战之西北尘梦 作者:苏对月 本章字数:8279字 发布时间:2023-09-01

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商内外棉七厂借口原料不足关闭工厂,停发工人工资。工人们一下衣食没了着落工人,冲进厂内,与资本家论理,要求复工和开工资。日本资本家非但不允,大班川村小一郎开枪打死工人顾正红,并下令向工人开枪射击,打伤工人10余人。

5月30日上午,上海工人、学生2000多人,分组在公共租界各马路散发反帝传单,进行讲演,揭露帝国主义枪杀顾正红、抓捕学生的罪行。租界当局大肆拘捕爱国学生。当天下午,仅南京路的老闸捕房就拘捕了100多人。万余名愤怒的群众聚集在老闸捕房门口,高呼“上海是中国人的上海!”“打倒帝国主义!”“收回外国租界!”等口号,要求立即释放被捕学生。

英国捕头爱伏生竟调集通班巡捕,公然开枪屠杀手无寸铁的群众,打死13人,重伤数十人,逮捕150余人。6月1日复枪毙3人,伤18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这件事情因日本人枪杀工人而起,由英国人枪杀学生而引起全国激愤。近几年来,中国的工人阶级已经觉醒,反对资本家残酷剥削的罢工行为此起彼伏,尤其是在日本人开设的工厂,因其“虐待工人最酷”。

其实在这次日商内外棉七厂事件之前,已经发生过一次“二月罢工”。

1925年2月2日晨5时许,日商内外棉八厂粗纱间夜班的一个12岁女童工,因通宵劳动疲劳过度,倚墙瞌睡,被日本领班发现,上前拳打脚踢,女童工腿部受伤倒地。其姐也在同一车间,见小妹受欺压,冲上前去评理,也遭到毒打。全车间工人愤愤不平,团结起来向厂方抗议,日商厂方借机开除50余名工人。

被开除的工人要求结算存工,厂方不仅蛮横拒绝,还将带头的6名工人押送会审公廨。地方竟判一工人拘禁3星期,训斥其余5人。

以前工人们往往忍气吞声,但工人们此刻有了自己的靠山----我党随即决定组织罢工,紧急召开各厂活动分子会议,最后讨论决定在2月8日、9日各厂工人领工资后,立即罢工。

随后罢工开始,工人们向日商厂方提出六项条件:1.以后不准打人;2.按照每人原有工钱加给十分之一,并不得无故克扣;3.恢复第八厂被开除之工友,并立即释放被拘押之工友;4.以后两星期发工资一次,不得延误;5.罢工期内的工钱,厂里须照常发给;6.以后不得无故开除工人。

日本政府反应很快,认为“罢工性质已非专为对资本家之单纯劳动争议,而带有排外之性质。”,立刻指令日本驻华使节向北京政府和上海地方官厅提出“严重抗议”,要求“赔偿罢工时期之各厂损失,制止工人之暴动。”

日海军第一遺外舰队“对马号”急驶来沪,“伏见号”兵舰也由汉口调来上海,妄图强压中国工人的大罢工。

日商则采取了两面手法,一面依靠日本政府向中国官方施压,一面想采用诱骗的手法让工人复工。

日本内外棉株式会社社长阿部彦太郎从日本专程来沪,召集各厂大班开会,密谋策划对付大罢工。日商内外棉厂方决定:凡罢工期内,工人愿到厂者,斟酌加三成工钱,发给“红赏”等,引诱工人复工。工人们不受诱惑,厂方便以开除相威胁。

列强们对中国工人阶级的觉醒十分惧怕,租界工部局大肆拘捕工人领袖、罢工工人及援助工人的学生,一下子抓了56人,严刑拷打,继而送到会审公廨,进行审判。《字林西报》刊文,要把罢工的领导人“从租界上和租界附近地区连根除”。《上海泰晤士报》指名攻击上海大学是“布尔什维主义的温床”,工人是这些“煽动分子煽动起来的”,要对他们“采取有力行动,不再拖延”。

这个被《上海泰晤士报》无端攻击的上海大学,乃是于右任在1922年创办的。

奉系控制下的淞沪警察厅参与镇压罢工活动,一再制止罢工工人集会,张贴布告,胁迫工人“安分上工”。2月17日,大批警察阻拦结队游行的罢工工人,发生冲突后,竟拘捕29人。警察厅査封了沪西工友俱乐部,把工人逐出会所。19日,又拘捕了宣传坚持罢工的孙良惠等人。

但工人们这次有了自己的主心骨!大家不受威胁利诱,相互扶助,克服困难,坚持团结战斗。

2月14日,罢工浪潮开始席卷内外棉公司以外的日资纱厂,内外棉所属工厂附近的日华、同兴、丰田各厂也开始罢工。共22家纺织厂约35000余工人投入了二月大罢工,日商每天损失约14600两白银。

恰好此时因北方政局混乱,面纱价格开始大幅涨价,日商厂方觉得罢工持续下去,厂里损失越来越大,被迫同意与工人代表举行谈判。对工会所提严禁殴打工人、被开除工人复职等八项条件部分接受,26日下午正式签订了协议,罢工取得胜利。

这次历时3周的大罢工,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震惊中外五卅运动的前奏曲。

随着四月份的到来,还未从“二月罢工”中恢复过来的各日本纱厂迎来了棉纱市场的震荡,同时也由于棉花价格居高不下,日本纱厂再次遭到重大打击,部分工厂决定停厂,有的决定将工厂的男工全部换为更廉价的女工。

但这种做法属于撕毁了“二月罢工”中与工人达成协议的行为。而且,没有工作的工人们怎么生活?你一点善后措施都不给,让工人们怎么活?

5月15日晚,晚班工人前往内外棉七厂上工,日方则继续关闭工厂。可怜的工人们主动降了一半工资,希望上工。没想到竟遭到日方殴打、枪击,最终导致包括顾正红在内的多名工人死伤,造成了五卅事件导火索的“顾正红案”的发生。

16日,内外棉五、七、八、十二等厂的工人七千余人一齐罢工。18日,顾正红棺枢运到闸北,男女工人排队往迎,高呼“誓死坚持到底”、“要行凶的偿命”等口号。

21日,上海的学生们动了起来。上海文治大学学生会为救济死伤工人上街募捐,被租界巡捕捕去数人。23日,上海学生会代表开会讨论支援工人,学生们在南京路演讲时,被无理逮捕。

5月30日上午,上海各校学生3000余人分头到公共租界各马路散发反帝传单,讲演顾正红被杀及学生被捕之事。帝国主义出动大批武装巡捕,进行镇压。上海南洋大学学生被捕百余人,愤怒的群众聚集在南京路老闸捕房门口,抗议英帝国主义的罪行,要求释放被捕者。

至三时许,已有群众近万人。老闸捕房英国捕头爱伏生召集巡捕排列门首,实行血腥镇压,当场杀害了13人,受伤的几十人。

至此,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上海各界大为震惊,遂爆发了大规模的罢工、罢学、罢市风潮。

这是一起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先杀工人,再杀学生的人神共愤的事件。那么,事件发生后,各方是如何反应的呢?

首先看奉系,因为上海此时其实是他们的地盘。

6月4日,张学良致电上海全国学生联合会“报载上海学生因援助失业工人,为英租界巡捕开枪轰击,死伤多名,展诵之余,昌胜悲悼。痛我莘莘学子,竟被摧残,莽莽神洲,天道何在?积弱之国,现象如斯,凡我国人,宜知奋勉”,并以个人名义捐款1000元,慰藉死伤的学生。

这个意思是他是从报纸上才知道的消息,深表痛心,并向同胞表示慰问。

6月13日上午,张学良由南京抵达上海,并带有机关枪一连、马队一连、教导团之学生军人共约1000余人。奉系现在势力如日中天,上海又属于其治下,所以民众期望甚大。

张学良到上海后讲话,表示凡事以和平为前提,并对卫队及教导团发有命令,“官兵须具忍耐之精神,无论中外人士有无斗殴情事,务须对导,不得参以斗殴或作不平之举,如违,当以军法从事之”,派了一营士兵驻防曹家渡,以便进入租界,保护侨民。又说了一些“学良军人,苟利于国家,万死不辞。”之类的话。

对于罢学、罢工、罢市,小张则帮着大家“算账”。

针对罢学,他告诉学生:罢学就是浪费光阴,对手方面正希望国人无知无识。对于罢市,他告诉商人们:罢市则华商日损300万,对手则不及十分之一。对于罢工,他也绝不赞成。

总之,他认为搞这些损失过大,他不赞成。

之后,他又前往医院看望受伤的工人和学生21人,每人慰问了50元钱。而后便在上海待了十几天,后来命令刑士廉的军队镇压工人和学生运动,等觉得差不多了,便离开了上海。

应该说,奉系在此次事件中的所作所为,让上海的民众十分失望,也让李志行对张学良之前的好印象大打折扣。

这个小张,净会说些“漂亮话”和做些“漂亮事”!李志行和乔修远后来对张家父子的一致评价是:老张是个枭雄和一个没有成功的政治家,而小张则是一员猛将及一名不成功的政客!

不过,虽然李志行对张学良的所作所为嗤之以鼻,但人家小张赢得了美女的青睐!小张满口流利的英语及年轻倜傥的外表一下子把初次见到他的宋美龄迷住了!

小宋是神秘的代理人二代,小张是国内最有出息的官二代,两人都受过这个时代最好的教育,两个二代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好感,所以宋美龄受邀做了小张的翻译,一时在各国记者面前珠联璧合,大出风头!

后来,这两人的纯真友谊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也是难能可贵。

话说,若不是张大帅这个没见识的非要拿儿子的婚姻去报答老友的恩情,历史就会改写!

不谈这些八卦,我们再说紧邻上海的孙传芳。

与奉系剑拔弩张的孙传芳就不一样。6月2日,孙传芳致电北京执政府:“夫文明演讲,劝导爱国,此种群众运动,非乱党暴徒之比,乃人民应尽之天职,勿论何国皆应特许,断无异国强力干涉我国民爱国运动之理”。他强烈要求执政府“饬主管外交官吏严重抗议,务获平反,以维国体,以恤民生”。

6月10日,孙传芳打着保护上海华人的旗号,电请中央政府,请求带兵进入上海。

此后孙还不断发表通电,指斥奉系亲日卖国行径。孙传芳此举博得了上海民众乃至全国舆论的好感,为后来的反奉战争打下了政治基础。

之后,孙传芳很快联络了江南地区的绅商,如前北洋工商总长张謇、前北洋工商次长刘厚生、苏北的黄以霖、苏南的张麐、唐文治、陈陶遗等社会名流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倒奉运动,使奉系在政治上陷于极其孤立的境地。并因此在上海筹措上百万元的军费。

上面这二位一个是正占据着上海,一个是离上海最近的实权派,“官府”本是民众的靠山,除了这二位,那么自然就是北洋政府。

摇摇欲坠的段执政反应做出迅速。

北京政府在10天之内向北京公使团提出了3次措辞强硬的抗议,并选派税务督办蔡廷干和外交次长曾宗鉴驰赴上海进行调查,外交部也责成新任上海交涉员许沅即日南下赴任,后又加派江苏省长郑谦赴沪妥筹救济办法。外交总长沈瑞麟更以豪言“豁出外交官不做,誓雪此耻!”

段祺瑞之所以反应如此强烈,一者是因为段老执政的爱国之心,二者他也觉得民心可用,有助于挽留他的地位。

五卅惨案消息于次日传到北京,段祺瑞当晚就召集许世英等亲信开会讨论应对措施。与会者认为“均谓接上海电,民气激昂已极,无论如何,此事理直气壮,交涉可望胜利。政府在此风雨飘摇之际,正可藉此机会,以博国人同情。”

段深然之,遂决定对沪案取严重态度。

这是段祺瑞的态度,但此时的北洋政府本有两大“婆家”,一个是张大帅,另外一个就是冯玉祥,段要有作为,还要看看这两位“婆婆”的。

老张和日本人的关系由来已久,你指望他去收拾日本人,看来是不可能了。那么老冯反应如何?

说起老冯的做法,实在提中国人的精神!让李志行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当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张家口,冯玉祥异常愤激,悲愤莫名。他立刻指示国民军为死难者服丧二周,在张家口的一些狭窄的街道上都举行了群众集会,声援上海。不仅如此,冯玉祥还向李志行等各方拍发电报,磋商支持沪案。

李志行本已于6月2日通电支持上海的运动,但收到冯的来电后仍立即表示:我等军人,此时正应该为国家之底气!此事责无旁贷,唯焕章兄马首是瞻!

6月9日,以冯玉祥、李志行领衔,国民军一军及西北军将领、新疆杨增新共同致电北京政府段祺瑞执政,对英帝国主义者用机枪扫射学生、工人这种灭绝人性的行为进行了严厉谴责,“务请据理力争,坚持到底”,表示“万一仍有不测,玉祥、志行等为公理、为人道、为国脉、为民命,誓当枕戈待旦,为政府作后盾,为国民平积愤。肝胆鎏地,在所不辞”。

同日,张作霖率奉军将领致电执政府及各界,谓“悍卫国防,义无旁贷,请一致对待”。

此后十余日间,湖南赵恒惕,河南岳维峻、刘东山,江西方本仁、李定魁,四川邓锡侯、刘湘,福建周荫人、萨镇冰等皆分别电请段执政,要求提出抗议,并表示愿为后盾。

政府有了底气,便开始交涉。

上海的事件,直接牵涉到的是日本和英国,并间接牵涉到列强各国的在华利益,所以北洋政府选择外国公使团为交涉对象。

公使团一开始态度十分强硬。

6月2日,又有7名工人被巡捕等杀害,并悍然使用机关枪扫射新世界游艺场!

6月4日,英、美、法、日等过派来军舰共13艘,陆战队全体登岸。

北洋政府继续严正交涉。

政府的努力很艰难,但大家同仇敌忾,民间的努力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6月4日,我党紧急创办的《热血日报》出版,穿过租界的新闻封锁,将惨案的真实情况传递出来。国内各大报刊随即转载,执西北报界牛耳的《西北日报》和《西京传奇》这次出奇的一致,都对文章进行了全文转载,并各自加了按语,抗议列强的暴行,并号召民众支持上海。

全国多处出现游行示威、罢工等活动,支援上海的学生和工人!

6月5日,《热血日报》发出了《为反抗帝国主义野蛮残暴的大屠杀告全国民众书》的文章,指出上海事件并不是偶然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在于法律,而在于政治!号召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这话一针见血!

很快,上海事件就由一起惨案演变为轰轰烈烈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强权的运动!截止6月5日,上海总工会已经有了20多万罢工工人!打倒帝国主义的浪潮在华夏大地上一浪高过一浪!

没想到短短几天,上海事件就由一起劳资纠纷时间演变为声势浩大全中国排外运动!此时,公使团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6月6日,公使团复函北洋外交部,说要派人到上海调查事件详细情况。并于6月8日派出调查团,团长是法国参赞祁毕业。

调查团将上海调查情况汇报北京公使团后,公使团授命调查团与北洋政府特派员蔡廷干开始谈判。

蔡廷干提出洋人撤除武力、释放逮捕人员、惩办真凶、赔偿、优待工人、撤销工部局总书记鲁和(外国人)、禁止越界筑路、华人在租界享有言论、集会、出版自由等13条意见。

祁毕业认为蔡廷干的条件中不少已超出自己的谈判权力范围。18日,谈判破裂,调查团返回北京。

调查团回京后外国公使团又开会讨论,英国公使白拉瑞和美国驻华代办麦耶都认为:上海事件不能简单地定性为布尔什维克主义的煽动和中国人排外,而是带有民族主义性质,所以应该对中国人做有必要的让步。

会议最终得出以下意见:上海事件公共租界工部局总董负有责任;撤销上海公共租界总巡捕麦高云上校职务(英国人);捕头爱伏生有责任,但免于追究;修订弥补现有巡捕制度的缺陷。

但这只是公使团的意见,由于上海的特殊地位,各国总领事一般都驻在上海,所以上海还有一个“领事团”。这个领事团与租界工部局一起反对公使团的提议。

看到这里,也许有的读者觉得又是“公使”又是“领事”的,有些发懵。其实这些都是外交职衔,外交官最高的级别的是大使,但当时中国不是强国,所以列强一般只派出低一级的公使,而领事事实上是为分担一些公使忙不过来的工作而设的。一般来讲,领事馆只对所在地的政府机构进行交涉,并不对所在国中央政府进行交涉。

从职权上说,公使高于领事;但从级别上来讲,总领事基本相当于公使。

上海开埠很早,地位特殊,所以上海的领事团向来视租界如自家的后花园,不愿意别人指手画脚。尤其是事件中心的英国总领事巴顿,他拒不配合公使团,并向国内外交部求援。

结果,英国外交部长张伯伦支持巴顿采用强硬态度。

此次事件本是日本人和英国人引起的,其他国家虽也牵涉到利益,但并不主导。现在英国决定采取强硬态度,那么日本人呢?

眼见事情越闹越大,狡猾的日本人选择了“矮矮地站在第二排”。

因为上海事件虽由日本人枪杀顾正红而起,但随后又发生了英国人枪杀学生事件,日本人决定避免更多的过激行为,一切行为,都以将中国人的矛头引向英国人为目的。

为此,一开始,连日本海军要驻兵上海的要求,日本领事也是立刻阻止的。当英国人要求合伙一起对中国人发难时,日本人连忙推脱。英国人大骂日本人不讲义气,但日本人唾面自干,不为所动。

由于英国人的强硬,交涉十分艰难。最后,以公共租界总巡捕麦高云离职,给中国死难者75000元慰问金惨淡收场。注意,这里给的是“慰问金”,而不是“赔偿”,说明这些洋鬼子根本不承认自己的罪行!

李志行眼见这些杀人凶手们要得意洋洋脱除惩罚,便动了杀机!

历史上,五卅惨案的交涉完成时间已经到了1925年12月份,这里是为了便于大家观看,事先将结果说了出来。

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就这样结束了。很多读者也许觉得这件事情虎头蛇尾,其实,这个事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首先,由五卅惨案引发的五卅运动,充分展现了中国民族觉醒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将从根本上决定未来历史的走向。此次事件,仅上海就约有20万工人参与了罢工,并足足持续了约3个月!

在此次运动中,党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接受了历史的选择。

事变前,党在上海的党员不过297人,事件发生约1年后,就增加到2200多人。我党领导的上海总工会,则成为上海工人阶级的当然领导组织。

其次,这次事件中我党提出了废除所有不平等条约和列强在华特权的口号,对随后国人的思想影响至深,也影响了后续的历史进程。

最后,这次事件对李志行建设大西北的计划影响深远。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此次运动掀起了抵制日货、英货,甚至所有洋货的高潮。甚至连金融系统也受到了巨大影响,国人开始抵制外国银行以及外国钞票。由于五卅运动,上海的华人银行存款总额首次超过了外国银行。

自1922年李志行的“油泼面计划”开始实施起,截止1925年,李志行辖下有几百座工厂建成投产。“油泼面计划”其实是在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工厂大多生产的是进口替代产品。

这些工厂自建成后,就在努力与列强争夺中国市场,几多困苦,几多艰辛!但自五卅运动发生后,西北系的各种产品突飞猛进!一下占据了国内大片市场。

例如小机械产品,一下子占了全国50%的市场!如肥皂、蜡烛、牙粉、搪瓷制品这样的日用品,普遍占据到30-40%的市场,而汉堂的染料因质优价廉、并且产量巨大,竟然一下拿下了国内超过70%的市场!

就连汉堂银行和汉堂票也受益匪浅!不但存款大幅增加,而且加印了3000万元汉堂票以应付市场的需求,你说收益大不大?

看到这里,也许有的看官就要骂了:呸!李志行你个国贼!又在吃同胞的人血馒头!

其实您骂错了,李志行并不是无良的资本家和无耻的政客,他所得到的这一切,其实与他对同胞的热心支持和关怀有很大关系!

事件一发生,西安城就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声援活动。随后,“劳动者联合会”紧急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包括汉堂第一、二、三纱厂、老实印染厂、西安面粉厂等汉堂系主要工厂在内,工人每天加班一个小时,所得利润全部捐献给上海的罢工工人。

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

当然,我党在里面起了重大作用。上海总工会与陕西的谭其永第一时间取得了联系,促成了此事。

这个谭其永,乃是西北大学经济学院的一名老师。他的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劳动者联合会”的秘书长,同时也是李志行的学生,冯春霖走后谭其永就一直担任秘书长的职位。

另外,西北卷烟厂向组织反对洋货的学生联合总会捐助,每天捐助2000元!支持学生运动。同样捐助的还有华商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他们每天给学生捐助1000元钱,鼓励学生封存、销毁洋烟及洋货。

“劳动者联合会”还在陕、甘、蒙、绥组织了募捐活动,共收集捐款131.75万元,捐给了上海总工会。

个人方面,李志行捐了两万元,三位夫人各捐款一万元,李志行另外给死难的同胞每人捐了2000元。

当然,在这次运动中,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各有捐助,要不然你以为连续罢工3个月工人们能撑得下来?

就连一向简朴的冯玉祥一下子就拿了一万元出来!手下的军官也捐了一万。

而且老冯因此次事件对外国人有了新的认识。冯玉祥信基督,所以他的军队本有“基督军”的称号,但经过此次事件,他认为西方很多人是“假基督”,并由此对基督教打了折扣。

捐助的不止国人和华侨,甚至还有同情工人的学生的外国人。共产国际就利用其影响,捐助了不低于154万元。

捐款是为了解决工人燃眉之急,除去这些捐助,便是替同胞讨还公道!

这本是政府的责任,但政府的交涉前面讲了,也就那样了。作为国内的实力派,小张不管,李志行与孙传芳一样,想管手却伸不到!因为军队到不了上海。

可同胞们的血就这样白流了吗?不,绝不!

李志行决定报复!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建立一种机制,让以后发生类似情况时,那些外国畜生再也不敢肆无忌惮!为此,李志行将傅长缨找了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个以前从来不主张暗杀的人,无奈中想到了暗杀!

傅长缨听后想了想,就提出了建立“中华铁血复仇会”。

傅长缨提议,将这个组织建设成一个松散组织,类似于杀手联合会,里面的成员相互不认识,甚至对组织也了解也不深。有任务时由组织发布悬赏,杀手们得手后领取花红。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隐秘。

李志行听后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就让傅长缨去办了。于是便出现了秦二十一去雇佣王亚樵的情形。

这种措施并不光明正大,甚至是阴暗的。但在这个国家积弱的年代,这个阴暗而冷血的“中华铁血复仇会”,很长一段时期,成为了不少外国侵略者唯一的顾忌,使他们不敢在中华大地上肆无忌惮!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抗战之西北尘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