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进入极盛时期,西方的英国变得越来越强大。
1792年,英国为了打开这个东方古国的大门,便派以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来访中国。
马戛尔尼率领三艘战舰,肩负使命,自信满满地前往中国。
英国非常重视这次访华,准备十分周密。
派出的代表团有700多人,包括贵族、传教士、学者、医生、画家、作家、音乐家等人才。
他们还携带了许多礼品,代表英吉利最新技术的礼物:望远镜、热气球、蒸汽机、炮弹、洋枪等。
英国人相信:“以自己的诚意和新的发明,一定会赢得中国人的信任,与他们交流贸易。”
然而,九个月后到达中国,英国人非常失望。
大清朝廷一厢情愿地认为英国是“朝贡”自己,外交还没有开始,双方就发生了争执。
起因是乾隆皇帝要求英国人行“三跪九叩”大礼,以表“臣服”大清,英国人觉得自己受到侮辱,坚决不同意。
负责接待的大学士和珅,派人通知马戛尔尼说:“英国使臣见到我国皇帝,必须要行“三跪九叩”大礼。
马戛尔尼很不高兴:“英国不是附属国。”
“若是按照附属国的礼仪,去朝见你们的皇帝,我坚决不答应。”
乾隆皇帝听说后,龙颜大怒,训斥身边的大臣说:“这帮英国人这么不懂规矩,朕很不高兴。”
“无知的外国佬,本来就不值得以礼相待。”
马戛尔尼得知后,担心自己不能完成任务,不得不妥协。
进入皇宫朝见时,他单膝跪地,乾隆皇帝觉得自己的脸面也过得去,所以就没有再追究了。
马戛尔尼相信,自己带来这些高科技产品,一定会受到中国皇帝的喜爱。
乾隆坐在龙椅上,看着这些奇怪的礼品,转过头问翻译官:“这些玩意儿,叫什么名字?”
为了缓和气氛,翻译人员将“天体运行仪”的名称,翻译成“天文地理音乐钟”。
“音乐钟?”
乾隆皇帝仔细打量一番,脸色有点生气,说道:“不就是个大钟表吗?这种奇淫巧技也值得吹嘘吗?”
“这个“英吉利国”夜郎自大,把自己介绍得玄乎其玄!”
“只不过是一些“乡下佬”的雕虫小技巧罢了。”
乾隆皇帝批阅道:“单内所载物品,具有夸大其词。”
“这个盖子看着很小,自以为独得之秘,所以夸耀其制造精奇。”
英国人听了非常失望,作为西方的新兴大国,他们自信满满地带来了最先进的科技,没想到不被中国皇帝接受。
更让他们难堪的是,地球仪、天球仪、分枝吊灯、气压计等仪器在圆明园展出。
中国官员对他们缺乏尊重,就像看猴一样看热闹,围着英国使团,指指点点。
而且还对高科技产品,随便乱摸,只顾嬉笑,完全不听讲解。
一阵嘻哈热闹过后,中国人很快就冷淡了,然后表现出一副不屑的神态。
英国人的期望越来越低,但他们仍然试图挽回自己的形象。
他们转念一想,便把最新发明的“洋枪”介绍给中国军队,希望得到军方的推荐。
谁知军机大臣福康安,冷冷地说:“看着可以,不过这种火器操作没什么稀奇的。”
马戛尔尼说不出话来,但他并没有放弃。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马戛尔尼与一些皇室贵族聊天和玩耍。
这些贵族大多从事武艺,使用弓箭、刀枪和其他冷武器。
马戛尔尼借此机会说:“虽然你们的军队很勇敢,但武器需要改进。”
“我们过去在欧洲使用刀剑,现在都已经被火器取代了。”
清廷官员听了很惊讶,停顿了一会儿,哈哈大笑,说弓箭是好东西,打起来是必不可少的。
这番谈话让马戛尔尼真正意识到,清廷官员的目光短浅。
他在日记中写道:“真是一群笨蛋!他们一生中从未见过这些科技,中国军队还在用装火药的方式,发射子弹。”
后来,马戛尔尼还想与清政府建立外交,但不幸的是,由于水土不服,他的团死了三个人。
乾隆皇帝认为很不吉利,一心想把他们打发走。
有一天,马戛尔尼提出,打算让清朝允许英国开辟贸易港口。
乾隆皇帝生气地拒绝了,说:“我们大清物产丰富,无所不有。”
“考虑到你们西方国家的困难,已经允许你们在澳门开设洋行。”
“至于贸易之事,与咱们法度不符,不准进行。”
马戛尔尼仗着英国的强大,居然又提出了赏赐领土的要求。
乾隆的语气更强硬:“天朝的每一寸土地都不容割舍,这更加不可行!”
马戛尔尼眼看谈判无望,只好带领众人,灰溜溜地返回了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