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太守府“友若,照你这么来说,以前和韩馥谈了那么久,都没用了?”
荀谌一脸无奈地感叹道“没办法了,我收到消息,叔父病入膏肓,将荀家都托付给了五弟了,想来,这个冀州牧,只能太守亲自带兵去拿了。”
袁绍一脸傲慢的样子“颖川荀氏,有我们袁氏厉害吗?袁氏的门生故吏满天下都是,我还有大将颜良文丑,何愁冀州不得?”
荀谌脸上露出了不喜的神情,不过很快被他掩盖了过去,转而拱手道“主公,家中有信未阅,臣先告退了。”
荀谌走后,袁绍招呼屏风后的两人过来“公则,子远,你们说该怎么办?”
“当务之急,就是让那荀彧和我们一起伐董,载与其结为长久同盟,共同称霸河北”一位长相俊美的翩翩公子回答
而另一位身材矮小,略微有点猥琐的男子则反驳“伐董固然重要,但我认为,主公若用我之计策,必可定冀州,伐董之后,吾等先联合各郡太守,其中多是袁氏门生,然后再与公路公子修好,以袁氏嫡子的身份去拉拢他们,主公再承诺与公路公子平分冀州并邀请其赴宴,再行那宴诛之策。如此,天下可图”
“不行,绝对不行,袁公路是一位十足的小人,他不会为了小利被说动,而且,我与其有过节。那就更加难以做到了,还是按公则的想法先一步步来吧。散了”
“主公,吾有良略在怀,取冀州便是易如反掌啊!主公不是同意取冀州了吗?韩馥走了换了个荀彧,依我看,荀彧之才远不及攸,怎可错失良机,优柔寡断,非明主之举啊!”
“子远,没听见主公说的话吗?他让我们退下!”那位被称呼为公则的人明显已经有些恼火了,这不是在质疑他郭图的大计吗?一定要多针对这个许攸。
袁绍没有说话,而是愤怒地朝卧房走去。没有再理他们
“公与,志才,你们说那封给兄长的信,会怎么样呢?”
“主公,授以为绍多谋而少决,优柔寡断,相信主公之兄心中自有分寸。”
“在下以为,现在荀先生应该不会过来,因为,据我所知,其虽认为绍非明主,但仍感觉自己备受重用,不愿靠着家族关系而功成名就。”
“公与说的很好,志才说的也很有道理,不过你们要联系一个事实,我那四哥到底是不是嫡子!如果是嫡子,就不可能会有那种想法,自然是以家族为主,如果是庶子,那他们就不想依靠家族,想靠自己的力量,父亲如今已病入膏肓,在颖川的老家,我写信与父亲,再做决断。吾自幼不解嫡庶之分 ,没有在意,只知吾为嫡子,不知其余兄弟之嫡庶。”
“主公圣明!”众人纷纷拱手。
“发布求贤令,来者不拒……………(不想水字数)有才无德者亦可!
“这………我等遵命”
宫里传来汉废帝和何太后病逝的消息,袁绍正愁师出无名,听闻消息后,立马召集了一群太守,发布了讨董檄文,天下响应,会盟于酸枣
得到书信后,荀彧没有迟疑,带着自己新招募的三万兵马与自己本身的三万兵马前往会盟。
到了营帐,他见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他来不及熟悉,就听到人说“诸位大人坐下吧,这次会盟是我袁绍与孟德联合一群有志之士共同发起的,共同会聚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贼,奉天子之召令,誓讨董贼!”
这时袁术发话了“我们这十八路诸侯如果按照官职大小排序,在下后将军南阳太守、征东将军冀州牧、徐州刺史,豫州刺史、兖州刺史、河内郡太守、陈留太守、东郡太守、山阳太守、济北相、西凉太守,北海太守、广陵太守、北平太守、上党太守、长沙太守、渤海太守、骁骑校尉。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大家共同推选一位盟主,不知谁能胜任啊?”
“在下推举渤海太守”
“在下附议,渤海太守礼贤下士,贤明远播天下,怒斥董贼,出身名门,做这盟主啊,当仁不让”
………
“在下怎能胜任,还是令后将军做吧,在下资历不足”
“如果本初不答应,我们就散伙,回家去了!”“对,没错,本初今天要是推迟,我们就别讨董了”
“这个,各位不要激动,我答应就是了,我等在此歃血为盟,誓讨董贼,有违此誓,不得善终!”
“有违此誓,不得善终”众诸侯将鹿血涂在脸上,对着天发誓道。
“今本盟主封长沙太守为先锋,攻打汜水关,大军不日便到,封后将军为粮草官,掌管联军粮草!诸位今日好生休息吧,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