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蒲松龄《聊斋志异》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2032字 发布时间:2023-08-27

蒲松龄(1640—1715年),字留仙,号刘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他是山东省淄川县蒲家庄(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人,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小说家。


由于传奇小说在唐代很受欢迎,描述了许多美丽的事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其我国的文言小说陷入了长期的沉寂之中。


直到蒲松龄的出现,这种局面才得以改变。


1640年4月16日,在山东省淄川县蒲家庄的一户人家,一声清脆的哭啼声,宣告了新生命的诞生。


这个小生命的父亲欣喜若狂,因为在孩子出生之前,他梦见一个瘦小的佛陀将膏药贴在自己的胸前。


于是他给这个孩子起了蒲松龄的名字,希望儿子能像南山的不老松一样长寿。


蒲松龄出生的时候,家道已经衰落。


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读书,19岁时以府、县、道三个第一考中的秀才。


但之后经过三年的乡试,成了他一生都迈不过的坎!


他每次怀着志在必得的心态,结果一次次地折戟沉沙。

后来直到72岁,他才考中了一个岁贡的功名。


父亲去世后,蒲松龄和几个兄弟分了家,他只分到了一间四壁透风的破房子。


他连修房子的钱都没有,只能找几块木板盖住。


生活过得太凄凉,蒲松龄便写诗发发牢骚,其中有几句是:“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


为了养家糊口,蒲松龄去给富家子弟当老师,闲暇之余写写书。


蒲松龄喜欢把茶和干烟摆在村口的树下,来来往往的行人喜欢在这里喝茶,抽抽袋烟,休息一下,闲聊一会儿。


蒲松龄也不收钱,只让他们讲讲各种奇怪的事情,自己边听边记。


有时候,他也会讲一些狐仙鬼的故事,给大家解解闷儿。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故事在他的作品中变成了有趣的小说。


于是,蒲松龄给这部小说起了个名字叫《聊斋志异》。


就在他72岁的时候,一生的精神支柱、跟他同甘共苦56年的妻子刘孺人病世了。


他在安葬妻子的仪式上向儿孙们宣布,自己将在三年内死去。


两年后,也就是1715年,他坐在书房聊斋的南窗旁去世。


《聊斋志异》共8卷491篇,共40多万字,其中大部分来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事。


这是一本“孤愤之书”,浓缩了蒲松龄一生的辛酸和痛苦,全书共有 400多个故事。


《聊斋志异》蒲松龄描绘了一个奇幻的世界,鬼怪狐妖被个性化,有血有肉的,故事场景被社会化,现实感很强。


他以一支充满激情的巨笔,为读者谱写了一首壮志难伸的悲歌。


在《叶生》故事中的叶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但却穷其半生,被困于科场,始终无法向功名迈进一步,最终郁郁而终。


但他不知道自己已死,魂魄一直跟着生前文章中的知己、县长丁称鹤,教丁公子读书应举,结果每次都中,直到进士及第。


当他带着巨大的荣耀回到家乡时,才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死了很长时间。


不甘就此泯灭的灵魂支撑着他,并且通过自己的学生,实现了他一生中未能完成的心愿。


科举考试制度下的这一悲剧形象,体现了作者一生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这也是作者一生痛苦的写照。


蒲松龄因在现实世界中的郁郁不得志,所以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鬼狐花妖身上,建造了一个壮丽、奇特、多彩的精神家园。


在他的作品中,天地万物,一花一草,一石一木都获得了新生命。


从狐狸到黄蜂,到老鼠,青蛙,甚至牡丹,都有思想和灵魂,有丰富的情感。


而且与尘世的人相比,他们更具有浪漫色彩,更富有理想性。


这些花妖鬼魅置封建社会的传统礼法不顾,常夜夜扣书斋,与心爱的书生幽会。


他们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丝毫没有世俗婚姻的观念和嫌贫爱富的庸俗观念。


相反,他们对恋爱对象的选择,要么是出于对男子才能的崇拜。


要么是出于相同的兴趣和相似的爱好,永远不会因为对方是一个贫穷的书生或普通平民而嫌弃对方。


由于共同的文学兴趣,《连琐》中的连琐与杨于畏相爱。


《夕阳》中的夕阳与阿端相爱,是以舞蹈艺术爱好为桥梁。


《白秋练》中的白秋练,追求慕蟾宫,是以诗歌为媒介。


不仅如此,这些美丽的花妖鬼魅,永远不会像许多世俗的人那样朝三暮四,喜新厌旧。


一旦他们付出了真心,就永远不会改变自己的主意。


《香玉》中的白牡丹,爱上了胶州的黄生,当她被迁往其他地方,与黄生两地分离后,立即枯萎而死。


而在黄生日夜凭吊的真挚感激下,她又起死回生。


后来黄生魂魄寄来的牡丹花被道士砍死后,自己也憔悴而死。


这种可以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伟大爱情,已经超越了时空限制和物类差异。


而且一旦这些花妖鬼魅最终能与人类结合,生活往往会幸福美满。


《翩翩》的故事中,仙女与罗子浮结合,生了儿子,并为儿子娶了媳妇。


在婚宴上,罗子浮高兴地唱道:“我有一个好儿子,所以不羡慕别人的高官厚禄。”


“我有一个好妻子,因此不羡慕别家的金枝玉叶。”


这种超然健康的情绪,即使在世俗婚姻中也是相当少罕见的。


蒲松龄用自己的力量,将文言小说推向了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在他之后,有很多模仿《聊斋志异》的作品,但没有一部作品能像《聊斋志异》一样深刻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塑造出如此多的生动人物、给世界留下一个壮丽的艺术世界。


蒲松龄完成《聊斋志异》后,由于没有钱发行。


直到1766年,这本书才得以出版发行。


发行之后,人们争相阅读和翻印。


后来国内外有30种版本,其中著名版本包括青柯亭版、铸雪斋版。


可以说,《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文小说的集大成者。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