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她可能真的是女娲娘娘洒下的一道风华
记于2023年7月8日
刘亦菲,演员,后面称天仙,因为天仙喊习惯了,平时跟朋友同事说到她也是这样喊。天仙的美貌毋庸置疑,网络上盛赞她的美貌为“女娲的毕设”,她的美貌最大的杀伤力在于即使没有一身的高定和珠宝,简单朴素的着装站在那里也让周围的生灵黯然失色。当然美貌对于她来说可能只属于硬件配置,她自己并不在意,这是来自于天仙美貌的高级凡尔赛。对于一个演员来说,她过于美丽,太过鲜明,观众注意不到她的演技,只能说美丽也有两面性。
天仙(或者说神仙姐姐)这个称号的由来有两个原因,一是角色滤镜,王语嫣和小龙女这两个经典角色都是一身白衣飘飘,优雅而脱俗,前者温婉后者清冷,角色本身暗合仙女的形象,更关键的是天仙和这两个角色的适配度可以说百分之百,她的努力也将这两个角色诠释得完美,看过的人难以忘却;二是现实中天仙的气质也是端庄而淡雅,细看她的采访、宣传等公众场合的表现就会发现,她的仪态端庄如兰,言谈举止淡雅如菊,分寸感把握得很好,与她清丽的容貌相结合,同样完美地契合了华夏传统的仙女形象,所以即使天龙和神雕已经过去了快二十年,大多数人提到天仙想到的依然是刘亦菲。
如她所言,她的美是天生的,却不是她最重要的。确实,美貌能留人驻足,却无法打动人心。天仙真正动人的地方在于她自身的品质:真诚、执着、坚韧等等。
天仙应该是一个简单直接的人,这点从她的访谈中可以看出来,回答问题都很直接,她感觉能回答的就回答,不能回答的也不掩饰,直说不回答,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比如睡到不气才起来,这可能是编辑来写台本都追不上的脑回路。其次从她的路透也可以看出来,她私下的着装基本上也是简约风,黑白居多,由穿搭照进内心,我想她确实是个简单直接的人。而且她的低调真的很是不像个女明星,基本上除了作品宣传期根本看不到她,她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开,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方向。
天仙的演员之路可以说是开始的让人望尘莫及,白秀珠、王语嫣、赵灵儿、小龙女四个角色,四部剧集,让她走完了其他演员要走几年十几年的征程,人气和国民度基本上站在了国内的顶端。但娱乐圈是魔幻的,这个可以肯定,历来金钱和美女在的地方就免不了各种纷争,娱乐圈俊男美女一大堆,一夜成名的诱 惑更是赤裸裸,那么混乱必然随之而来。娱乐圈的魔幻在天仙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变性人、瘦马、干爹等等这些在那个媒体不规范的年代被传得沸沸扬扬,当时天仙也就18岁左右,一个小女孩面对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无端恶意,她所承担的可想而知。这些对她的伤害让我感到痛恨和惋惜,痛恨的是人真的可以这么无耻,为了利益的追逐而没有底线,惋惜的是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真正天仙的路人粉根本不相信这些,当时只是在那些媒体人中间传递。但是伤害却实实在在地形成了,后来传说她抑郁过,我想是可能的,她的外形和角色演绎总是让人忽略她的年龄,之后她走了出来,怎样的过程不得而知,她开始了自己的电影之路。
多说几句电影,我不是专业人士,也不是很了解电影的制作流程,也不明白电影成功的因素有哪些。我理解电影的内核应该是故事性,观众去看一部电影首先想要去看的是一个故事,电影的故事性可能在于故事的精彩程度和观众的接受度,类似《我不是药神》和《战狼》,契合大多数人心中的英雄形象,观众接受度很高,愿意去买票看电影。当然,电影自有其艺术性,这个我不懂,但是在制作电影时艺术性不能去破坏故事本身,不然观众可能会因为接不上而出戏没有感情共鸣。
天仙的电影我个人理解故事性的问题比较大,她的电影按照拍摄的时间分为几个类型,早期的学生向电影,港圈那边的古装电影,小众文艺片、合拍片和好莱坞电影。早期的学生向电影不说,港圈的古装电影包括《鸿门宴》、《铜雀台》、《倩女幽魂》和《四大名捕》,这几部电影有的票房还不错,但评分都不是很好,主要是因为这些电影的故事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对故事和人物的理解是根深蒂固的,所以这些电影的观众接受度不高,一堆大咖都救不回来。比如《铜雀台》,这是个很不错的故事,起承转合都有,拍摄完成得也很好。但是有点错位的是主人公曹操,曹操是典型的无他的代名词,大家都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而且铜雀台是曹操用来死后安置妻妾的地方,或者在大多数人眼里曹操蓄养美女的地方,却要在这里发生暮年的爱情故事,很讽刺,也很难接受。这个故事如果换个背景,曹操变成什么魏晋南北朝之类的皇朝,再完善一下,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小众文艺片的话受众更少,《露水红颜》和《第三种爱情》是那种小资和豪门恩怨类的,常规路人粉看完很难共鸣,《夜孔雀》是纯文艺片,这三部电影的故事也没有很惊艳,深度也没到令人深思的位置,所以结果反馈了一切。合拍片有《绝命逃亡》和《烽火芳菲》,这两部电影的故事很单薄,看完了感觉一句话可以概括出电影的内容。中间零星的她又拍了《三生三世》和《二代妖精》,《二代妖精》不错,《三生三世》说实话就不适合拍电影,这个故事的点在于宿世的情缘,篇幅很长,每一世都有自己的精彩,而拍成电影的话短短两个小时呈现出来,对剧本的改编要求很高。她曾说过一句这些是她能接到的比较完善的剧本了,这个可以理解,她是自己一个人,对国内电影圈来说是个门外人,而好莱坞注定短时间内不会有合格的亚裔角色。关于她的电影资源这个中间传闻很多,反推的话感觉有些可能是真的,但是没有信息,不作表达。最后说一下《功夫之王》和《花木兰》,这两部电影一直被国内很多人诟病,主要是传统认知的问题,孙悟空和花木兰的形象在国内观众心中自有其影像。这两部电影是好莱坞向的电影,一如既往的个人英雄主义向电影,电影完成质量也很好,这个方向看的话是成功的,前者北美票房1.16亿美元,后者虽然因为疫情公映、宣传受限,但迪士尼网络上线后预售也超过1亿美元。这两部电影对天仙的影响也是不错的,前者使他被好莱坞关注,签约WMA,后者使她在全球观众的心中留下了名字,在海外她的名字不是天仙,是木兰。
天仙的电影之路是虐心的,而她的执着和坚韧也在她的电影之路上铺展在我们的眼前。她对演员的追求是执着的,细数她的电影角色:金巧莉、赵瑄、宋晓青、金燕子、虞姬、灵雎、聂小倩、无情、邢露、莲、苏韵锦、邹雨、艾尔莎、白浅、白纤楚、英、花木兰,有学生、律师、留学生、空姐、刺客、寡妇、女战士,人、仙、妖、神、鬼都包含在内,她在不断地尝试不同的角色,而她的角色诠释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逐渐变得流畅从容。她对待演员这个职业无疑是真诚的,这个单就看她练就的技能就能知道她对此的付出,武术、舞蹈、马术、射箭、琵琶、古筝、钢琴、画画、法语、日语、京剧、茶道等等,在这条追逐梦想的漫漫长路上,她已经捡起了路边的花伴着花香前进。而她自身也在一部部电影的出演、上映和重新开始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坚韧而自在。
天仙经历过生死,而且是三次。第一次直面生死她才18岁,拍摄神雕的时候,很难想象这个给当时的她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第二次是拍摄倩女幽魂时,她的头发被搅进鼓风机,怎样的惊心动未曾看到,但这两部作品都正常完成了,可以想见,她克服了生死带来的惊悸和其他难以言明的东西。第三次来自于姚贝娜,令人惋惜的天赋歌手,她和天仙是发小,天仙的朋友向来很少,姚贝娜的离世对天仙的打击可想而知。都说生死间有大恐怖,天仙在她轻飘飘的二十多岁的生命里数次站在深渊边上,这给她带来了什么只有她自己能说清楚。
天仙的起步很高,名气和财富都远胜其他人,却执着地去追逐,磕磕绊绊,受尽苦楚,又不断地克服,再出发,一路追逐了十几年。翻开她的书单就能感受到,她的内心也有伤痛和压抑,不像她表现出来的那么无所谓,只不过她都选择了自己承担,自我抗衡,形成自我免疫。她所经历的其他人都未曾经历,经历过这些之后展现在世界眼前的依然是真诚和温婉,其心智之坚韧可想而知。
回看她近年来的物料和作品,她诠释出了很多东西,知性大方者有,温婉俏丽者有,明艳魅惑者也有,清冷禁欲者也有,现在的她其实不再那么明显的仙气飘飘,多了一种沉淀的美感,更加动人心魄。《花木兰》之后,《梦华录》和《有风》也在全球网播,她可能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她的事业来到了新的高度,她也进组了《玫瑰故事》,期待她的作品。
当然,这是我了解的天仙,大多数来自于网上,现实中的她会有自己的昂扬和肆意,会有自己的喜好和偏执,现在的她由内而外散发的东西里多了几分自在和洒脱。她始终遵从本心,无数的慈善捐款,疫情期间大方承认自己是武汉人,电影上映期力挺港警,这种抛却自身利益没有那么多复杂思考的行为又何尝不是一种大自在。她始终游离在这个圈子之外,不骄不躁,不营销不攀扯,遗世而独立,平和而淡雅,造就了可能未来几十年都无可比拟的路人盘。
她自己说过,人生的重量不一样,不要用自己的想象去评价别人的人生,这话很有道理,所以这里是我落笔自己的感受,没有评价。胡乱写了这么多,回头看下,她真的可能是女娲娘娘洒下的一道风华,真诚、坚韧、低调、独立、美貌等等这些结合到一个人身上,这就是我看到最美的风华,她只是惊艳了时光,在这个时代印下了自己的名字。
最后,祝愿天仙早点找到属于她的灵魂伴侣,她给世界留下了半生风华,愿世界回赠她半生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