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四日,经历过蔚山之战受到极大打击的加藤清正终于放下了所谓强硬派的嘴脸,主动向明军求和,派出了部将“舍生门乐信大”等俩人手持和谈文书向明军传递,表示加藤清正希望在庆州或者蔚山选择一个地方和谈,加藤清正会亲自前往。
但是,虎加藤的外交才能比小西行长还是逊色了不知道多少条街,他的信中语气仍然十分狂妄,对大明用语不敬,这彻底激怒了经略邢玠,他“不觉怒发上指,恨不得一时尽啖狂酋与和党之肉”,于是倒霉的日军使节被邢玠下令监禁。
四月八日,邵应忠部明军在庆州擒获了一名从日军阵营中出逃的日本人。据此人招供,加藤清正急着与明军议和,一直在等待大明回应。、清正自称将回到日本向关白禀告,只留一将于釜山浦,其余日军尽皆撤回日本本土。
尽管话说得很虔诚,但是明军根本不想和谈。自从石星下狱,沈惟敬被捕以后,明军上下对和谈相当敏感,和日军接触容易被说是通倭的罪名。
同样在四月份,早就厌战的小西行长再次派去了他的王牌外交人才要时罗,率领6人前往明军营地希望和谈,结局也一样,被杨镐下令扣留。日军是否是真心要和谈,明军也不清楚,他们已经深受刺激,日军派来的外交人员一律被明军当作间谍扣押(“一通 往来,恐我未必得倭之情,倭反先得我之情”),战后倒霉催的要时罗等日军使节头目和其他日军战俘一起被绑去了北京城作为献俘送到了万历皇帝面前。
六月三日,山东布政使司右参议梁祖龄在王京亲自审问要时罗,得知日方求和是小西行长个人行为,并没有获得丰臣秀吉同意,要时罗希望大明对朝鲜施压,便于和谈。但是梁祖龄审问和要时罗一起来的在日华人朱元礼时,得知日方的条件是朝鲜派遣大臣向日本谢罪并且每年对日本朝贡,日本对明朝朝贡从朝鲜境内通行。
最后,明廷对日方要求和谈的事的定论是:“尔言皆是诈也。”和谈是不可能了,在朝的日军只能自求多福。
在此期间,明军和岛津义弘为首的日军之间展开了一系列的拉锯战。岛津义弘是日本九州萨摩藩的大名,也是一个久经沙场的悍将,早在木崎原合战的时候,岛津义弘以寡凌众,击败十倍于己的大军,此战作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被与织田信长的桶狭间之战相提并论,被称为“九州的桶狭间”。岛津义弘亦因此战而名震九州,跨入了战国名将的行列。岛津家兄弟四人,义弘排行老二。他们统治期间岛津家几乎达到全盛,一度差点统一了九州岛,还击败了丰臣秀吉的先锋大军,直到丰臣秀吉一次性动员20余万大军加上岛津扩张太快,统治还不稳固,投降岛津的九州岛各大名纷纷投向丰臣秀吉,这才导致岛津家迅速溃败。岛津家麾下的萨摩军,在日本有“天下第一强兵”之称,以凶悍好战出名。萨摩是倭寇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后来更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骨干输出地,后来入侵并且占领琉球的就是就是萨摩人,倒幕运动的主力军也是这帮萨摩人,二战期间的少壮派军官也多是这里的。值得一提的是,二战日军甲级师团中战斗力最强的第六师团,也就是那个臭名昭著的率先攻入南京城对无辜军民实施的屠杀的师团(在侵华战争期间暴行不断,血债累累,南京只是其中之一)也是熊本人组成的,熊本也是萨摩藩的范围。顺便再提一个岛津义弘另一个著名事件,朝鲜役结束后丰臣家分裂,分为了东军和西军,双方爆发了关原合战,其中岛津义弘所在的原本占据优势的西军因为内部大批人员倒戈导致溃败,效忠德川家康的东军趁胜追击。岛津义弘在这场战斗中只有1500人,在西军溃败的情况下却主动跑到士气高涨的10万东军面前挑衅,将不可一世的本多,松平,井伊部队突破,这也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敌中突破”,东军先锋大将——德川家康的宠臣井伊直政怒不可遏,率部追击时被岛津军用火绳枪打成了残废,不久后伤重不治而死,一同被打成残疾的还有另一个大将——德川家康的第四子松平忠吉。岛津军强悍的战斗力可见一斑。顺便,萨摩人彪悍的民风在二战时期美国人眼里都是惊人的,美军轰炸日本时,萨摩地区的普通百姓甚至用火绳枪,猎枪等古早的火器就敢射击美军飞机,甚至将其击落。普通百姓如此,更何况是训练有素的萨摩武士?
早在一月二十七日,丰臣秀吉鉴于日军在蔚山战役中没有侦察敌情,导 致明军袭来都不知道,特意写信给岛津义弘,要求派出斥候侦察动向, 修建堡垒,慎重守城。三月十三日,丰臣秀吉再次写信给岛津义弘,要求存储铳弹和火药。
蔚山之战后,岛津义弘一度被吓得放弃了占领的晋州城,但是这一期间明朝言官丁应泰抹黑诋毁杨镐,明军内部有了矛盾,朝鲜人甚至专门上书给杨镐伸冤,因为派系斗争互相扯皮,明军迟迟没有南下。于是岛津军重新占据晋州城。之后,岛津军将守势改为攻势,不断外出掳掠,屠杀朝鲜人。
二月二十一日,晋州城的岛津军出城劫掠,200余名岛津军士卒分为三队,一队向庆尚道的安阴进军,其余两队则向庆尚道的咸阳与全罗道的云峰、山内进军。得知日军出动的消息后,朝鲜将领李光岳、李庆浚、元慎等人与明军联合,一同发兵山内。岛津军在联军出动后立即退却,联军扑了个空,明军见没有日军的踪迹,就撤军了。岛津军见明军撤退,又在全罗道咸阳的登丘县纵火抢 掠。李庆浚欲迎战日军,但天降大雪,朝鲜士卒只能无奈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