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没有同意吴汉等人的请战要求,便对诸将说:“大家万不可轻敌,铜马势众,战斗意志极强,我们应该暂避其锋芒。诸位是否还记得王邑四十万大军昆阳惨败,我军当时也是他们眼中的流寇啊!”
刘秀最后说:“铜马虽然掳掠,但大都是因饥饿无奈造反的穷苦百姓,甚至还有很多老人、妇女和儿童,若非不得已,决不可对其杀戮!现今铜马粮草不足,急于速战,我军只需坚守营地,等其粮草用尽,定会不战自溃!”
很快铜马军主力前来挑战。刘秀则坚守营地,与将士们尽情吃喝,不论敌人如何叫骂,决不出战。
如此反复数日,铜马军便筋疲力尽,粮草将尽。无奈之下,铜马军便派小股部队外出掳掠粮草。
这时刘秀就派大军截击之。又如此反复数日,铜马军的讨粮部队始终不得出。
现在的铜马军估计气得直骂娘:想打吧,刘秀又不打,派部分部队出去讨粮吧,又出不去。眼看着已经过了一个月,粮草已尽,却连刘秀军的一根毫毛都没伤到。
无奈之下,铜马军连夜撤军,刘秀则率大军乘胜追击。铜马军大败,逃往馆陶。
铜马军有个特点,他们亦兵亦民,时聚时散。当你看到前方有数万大军,转眼之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好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当你放松戒备之时,他们又像变戏法一样,突然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
其实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因为他们就是众多临时拼凑的抢劫集团,进出完全自由,也没有统一的军装,聚在一起便是兵,分散开来就是民。
你可以今天加入,明天退出,后天再加入,然后再退出。不需要报名,也不需要征得任何人的同意,完全就看自己的心情和是否饥饿。甚至有的人刚被铜马军抢劫,一转眼就跟随他们抢劫别人。
所以,铜马军神出鬼没,我们永远也无法确切知道到底他们有多少人,都分布在什么地方!
铫期率军追击铜马,追到博平时,突然涌出数万铜马大军。铫期与之力战,但铜马军就像不断从地底下冒出一样,人数越来越多。
铫期大军且战且退,渐渐不支,一直败退到黄河边上。铫期前面是滔滔的黄河,后面是蝗虫一般、越战越多的铜马大军,铫期大军几乎陷入绝境。
见无路可退,反正都是死,铫期于是大喝一声,挥舞着铁戟,率残军第一个冲入敌阵,向铜马军发起了自杀式的反冲锋。
铫期的勇猛和战斗意志让人钦佩,他手刃数十人,浑身充满了自己和敌人的鲜血,几乎成了一个血人。但双拳难敌四手,由于兵力过于悬殊,过不了多久,铫期就要全军覆没了!
在这生死存亡之际,铜马军后方突然喊杀声四起,两股彪悍的骑兵像尖刀一样插入敌阵,顷刻之间,铜马军被强行分割成若干独立的部分。
原来刘秀和耿弇率领的援军到了!铜马人数虽多,由于被分割包围、前后夹击,很快就失去了兵力和心理优势。铜马大惧,残军狼狈逃往馆陶。
刘秀、耿弇、铫期率军在后紧紧跟随,追而不击,就像官军保护着百姓迁徙一样,一直“追”到了馆陶。
清阳之战后,铜马主力逃到了馆陶,再加上这次被刘秀“追”来的博平残军,馆陶瞬间就成了铜马军的大本营。
刘秀又令吴汉等将领前来增援,随后刘秀令诸将合兵一处,将铜马主力团团包围,但却围而不攻。刘秀于是派人劝降铜马。
对铜马士兵来说,加入这个抢劫集团就是为了填饱肚子,根本不存在为谁尽忠之说。再加上经过清阳、博平两次大战,认识到他们决非刘秀对手,而且刘秀与其他将领不同,决不会伤其性命,最后决定投降。
刘秀对待战俘的方式也与其他将领不同。一般情况下,先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然后释放。
但要碰到日本这种法西斯,大部分战俘都会被虐待致死。如果不走运遇到白起之流,估计直接都被活埋了!
但对大部分铜马战俘,刘秀却强制命令他们立刻回家。特别是一些老人、妇女和儿童。回家之后,有田地的种田,没田地的“打工”,但决不允许再加入铜马之类的非法组织。
对于少数身强力壮的,如果愿意留下,则被刘秀编入汉军,享受与其他士兵一样的待遇。
受降仪式尚未进行完毕,一部分铜马军却突然哗变,他们奋力挣脱刘秀大军的控制,逃往蒲阳方向。
对这些已被解除武装的战俘来说,如果刘秀愿意,他们是绝对逃不出馆陶的。但刘秀并没有对他们展开大屠杀,而是任由他们成功逃往蒲阳。
刘秀这时估计非常难受,他一定在想:我征服得了你的身,却征服不了你的心啊!但刘秀却是一个痴情之人,他在心里暗暗发誓:铜马虐我千百遍,我待铜马如初恋,我一定要征服你的心!
部分铜马降军逃跑后,高湖、重连农民军又从东南方向而来。三路农民军合兵蒲阳,人数有几十万人。
刘秀尽遣主力,挥师蒲阳,他要在这里彻底征服他们。
现在的蒲阳,几十万大军驻扎于此,几乎成了一个大兵营。一旦双方开战,蒲阳定会血流成河,瞬间变成一座人间地狱。
这时的刘秀,实际上正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前方是几十万欲与刘秀决一死战的农民军,后方则有驻扎于邺城、与刘秀相聚不过百里的谢躬大军,也正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刘秀。
如果刘秀与农民军血战,定会两败俱伤,若此时刘玄再令谢躬从背后偷袭,那就凶多吉少了。
所以刘秀并不急于进攻,而是选择一有利地形驻扎下来,又令士兵坚固营寨,日夜巡逻,防止农民军进攻和偷袭。看样子刘秀利用农民军缺粮的劣势,又要把他在清阳之战时运用的战术故技重演了。
不仅如此,刘秀还让铜马降将招降农民军。过来了一段时间,农民军粮尽,被迫投降。
农民军诸将很是“憋屈”,也很不服气,心想明明我们有几十万大军,怎么还没大战就投降了呢?同时内心也有些害怕:刘秀可信吗?他会杀俘吗?他会对我们秋后算账吗?
对任何一个军队统帅来说,如果几十万降军出现这样的思想波动,那都是非常危险的!面对这样的问题,项羽是地毯式轰炸,直接屠杀了数十万秦朝降军;霍去病则是杀鸡骇猴,定点清除,亲自带兵斩杀了数千有异心的匈奴将士。
但刘秀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上绝无仅有、也无人敢做的解决方案。
他令农民军都拿回自己的兵器,然后让其将领回到各自的军营,继续统帅原来的士兵。最后刘秀身着便装,手无寸铁,独自一人骑着战马,去农民军各营慰问诸将士!他要用自己的一颗至诚之心,来消除诸将士的疑虑和不安!
到目前为止,我仍然不认为这是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万一有一人没被刘秀诚心感动怎么办?岂不白白丢失了性命!但我却不得不佩服刘秀的勇气和自信!
杀俘和屠城并不是真的勇,而是恐惧的极端表现。像刘秀这样,敢把自己的身体置于曾经敌人的刀剑之下,才是真正的大勇。
同样,杀俘和屠城也是对自己道德和能力不自信的表现。而刘秀则相信自己的人格魅力足以征服农民军,自己的能力也能震慑他们,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果然不出所料,农民军众将士纷纷说道:“萧王把自己的诚心挖出来让我们看,然后再放入我们腹中,我们怎么能不拼死效命呢!”这就是成语“推心置腹”的来历。
于是农民军众将士皆服。刘秀将部分人遣散乡里,剩余部分则分配给诸将,人数有数十万。
所以,关西(函谷关以西)人皆称刘秀为“铜马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