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听刘秀所言,心中大为感动,但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誓死追随刘秀的决心。
他说道:“承蒙明公不弃,得效尺寸之力;大司马为公而战,忠不敢私顾宗亲!”
要救李忠及邳彤家属,“投降”是最安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由于李忠坚决不肯,刘秀只能退而求其次,派任光率军进攻信都郡。
可以这样说,任光也是去信都解救人质的唯一正确人选。他长期担任信都太守,对叛徒马宠最为了解,甚至叛军内部也不乏其支持者。
但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了刘秀及诸将所料。任光率军还未到达信都,士兵便在路途之中散降王朗。
这也不能怪任光无能。士兵大多是信都人,家属都在信都城中。他们现在的处境其实和李忠、邳彤是一样的,一旦交战,家属马上就会成为王朗军的人质!我们又怎敢奢望他们,每个人都像李忠和邳彤那样忠诚,为公而不私顾宗亲!
无奈之下,任光只得孤身返回。我估计这也创造了战争史上的一个记录:尚未到达战场遭遇敌军,一方却已全军覆没!
刘秀正欲另派将领去信都解救人质,突然传来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所有人质已得救!
原来谢躬在河北南部与王朗激战,邯郸却久攻不破,谢躬就悄悄派一偏师,跟在王朗军的后面到达信都郡。
王朗军猝不及防,本来以为有人质在手,汉军不敢强攻;再加上王朗军人数不多,也就没有重点加强城防。但没想到人质对谢躬军根本就起不到威慑作用,他们就不在乎人质的死活!
在谢躬军的强攻之下,信都城很快便被攻破。
谢躬真是一个“活雷锋”,他与刘秀还未谋面,便送给对方一个大礼!
攻下信都后,谢躬废了宗广的信都太守之位(因为宗广乃刘秀所封),并以更始帝刘玄的名义恢复了任光信都太守、李忠信都都尉之职。
谢躬分兵北上攻下信都城这件事做的非常漂亮,他不仅仅在为刘秀做了嫁衣裳,实际上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既打击了王朗的嚣张气焰,又给刘秀一个下马威(废了刘秀任命的宗广),还收买了李忠、邳彤、任光等将领之心(救其家属,复其官职)。
通过这件事谢躬向世人宣告,河北乃更始帝的河北,而不是刘秀的河北!
谢躬把这一切安排妥当之后,便令大军撤出了信都郡。但谢躬明显低估了刘秀的能力,更低估了李忠、邳彤、任光等人对刘秀的忠心。
谢躬军前脚刚走,刘秀便令李忠率军进入信都城。
刘秀令李忠暂代信都太守。李忠收捕马宠及其他郡中大姓附王朗者,诛杀数百人。
等任光回到信都,李忠便归还太守印绶,自己复为信都都尉。
在众人的印象中,刘秀是一个忠厚长者,但他并不是无原则的忠厚,也不意味着他不会耍手腕、玩阴招。刘秀只是不屑于运用罢了,实际上他是这方面的一个高手,要是真“玩”起来,他能做到炉火纯青、天衣无缝!
人质被救出后,如果放过马宠等叛徒,将难解李忠、邳彤、宗广等将领心头只恨;如果大肆诛杀,刘秀又可能落得个杀降、杀俘的恶名!
刘秀故意让任光晚上任几天,而让与马宠等叛徒有血海深仇的李忠暂代几日太守。这样以来,刘秀既不违背刘玄的命令,而且就算李忠杀俘,也与自己无关了,将来顶多承担一个“用人不当”的责任!
南栾之战后,倪宏、刘奉率领残兵南逃,与王饶一起坚守巨鹿城。
由于巨鹿兵精粮足,在王朗政权中占有重要地位,刘秀便与诸将一起继续围攻巨鹿城。
又激战数日,巨鹿仍然久攻不下,耿纯便对刘秀说:“将士死伤甚多,众皆疲敝,已有厌战之心。不如率主力大军绕过巨鹿,进攻邯郸。若王朗被诛,巨鹿则不战自服。”
刘秀大悟,突然想到昆阳之战时,王邑不听从严尤劝告,不愿绕过而执意围攻昆阳,最终导致大败,不由倒吸一口凉气!于是刘秀留下将军邓满继续佯攻巨鹿,自己则亲率主力进攻邯郸。
四月,刘秀率军连战连捷,进围邯郸。
在刘秀和谢躬的夹击之下,邯郸已经快要坚持不住了。王朗见大势已去,赶紧派谏议大夫杜威向刘秀求和。
说好听一点是求和,而实际上就是来乞降的!虽然如此,杜威却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一句一个“成帝子”雅称王朗,好像王朗派使者前来“谈判”,已经给了刘秀等人天大的面子。
刘秀冷笑一声,霸气侧漏,说:“纵使成帝复生,天下犹不可得,何况假的成帝儿子呢!”
杜威又为王朗请封赵王。
刘秀说:“凡能为王者,或为刘氏宗亲,或有功于社稷。秀身为陛下血亲,身经百战,家破人亡,尚不足以封王!一王氏卜者,诈称帝子,身无片功,为一己私欲涂炭生灵,何来勇气称王!”
杜威再为王朗请封万户侯。
刘秀大怒说:“穷途反贼,能保性命已属万幸!”
面对王朗使者一再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刘秀忍无可忍,终于亮出了自己的底牌:无条件投降,能否保命看自己的造化!
使者本来以为,至少能为王朗求得一侯爵,没想到现在被刘秀扒得底裤都不剩了!
杜威也大怒道:“邯郸虽小,若君臣齐心固守,仍能坚持数月,最后大不了玉石俱焚而已!”说完便拂袖而去。
关于王朗请降这件事,有两个问题让人费解。
第一,谢躬作为刘玄的尚书令兼心腹,直接奉刘玄之命前来征讨。与刘秀相比,他更能代表刘玄。可王朗为什么不找谢躬,反而要找刘秀请降,刘秀能做得了主吗?
第二,按照刘秀的性格和所作所为,对于敌人甚至仇人来说,不管是否处于穷途末路,只要愿意投降,刘秀一般都会封官。虽然官职大小不一样,至少不会伤害对方的性命。但在这件事上,刘秀为什么不愿对王朗做出任何承诺?
综合以上两点,我认为在刘秀与杜威谈判过程中,谢躬也在场,而且要起主导作用。而杀死王朗的决定,根本就是刘玄的旨意,刘秀当然对杜威不敢做任何保证。历史学家为了突出刘秀在谈判中的重要作用,故意隐去了刘玄和谢躬。
王朗请降失败后,刘秀与谢躬合军急攻王朗。汉军围攻邯郸二十余日,王朗损兵折将,粮草将尽,人心惶惶。王饶、倪宏龟缩巨鹿,不敢出城一步。
王朗少傅李立见王朗大势已去,于是打开城门迎接汉军,邯郸遂破。
王朗夜逃,王霸追击几十里,亲自击杀王朗,并得其玺绶。王霸因击斩王朗有功,刘玄封其为王乡侯。
在刘秀的人生之路上,王朗就像是催化剂。虽然曾被王朗追得如丧家之犬,几次险些命丧黄泉,但他却为刘秀找到了起兵的绝佳理由。
如果没有王朗称帝,刘秀不要说拥有幽州突骑和数万大军,他胆敢私养一兵一卒,估计也早被刘玄干掉了。
祸福转换如此神鬼莫测,人生如此无常,怎不令人感叹!
对刘玄来说,刚灭狼(王朗),又遇虎(刘秀),对狼可以强攻,对虎则只能智取。
于是刘玄封刘秀为萧王,要他与诸将速回长安接受封赏。实际上就是以封赏之名削夺刘秀及诸将的兵权。
对刘秀这只猛虎来说,刚入山林,怎么会愿意再入牢笼。如果他真的西去长安,估计最好的结果就是从此被刘玄软禁一生,再无出头之日,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刘秀愉快地接受了萧王的封号,但以河北尚未完全平定为借口,拒入长安,更拒绝交出兵权。
从此以后,刘秀与刘玄实际上已正式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