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光政权瓦解后,东南沿海地区的抗清势力仍然继续。
1645年6月,明朝官员黄道周和郑子龙在福州拥立了另一个朱氏皇室,就是唐王朱聿键登基即位,历史上称为隆武帝。
另一些官员张国维、张煌言在绍兴拥戴鲁王朱以海监国。
这样一来,就同时出现了两个南明政权。
为了对付那些抗清势力,清朝廷派了投降将领洪承畴,招抚江南。
此时,松江(今上海)的一批读书人也在酝酿抗清朝,领头的是夏允彝和陈子龙。
夏允彝有一个15岁的儿子,叫夏完淳,也是陈子龙的学生。
夏完淳从小聪明好学,读了很多书,能诗善文。
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他也参加了抗清朝的斗争。
靠着这几个读书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夏允彝有个学生叫吴志葵,他是吴淞的总兵,手下有一些兵力。
他们前去说服吴志葵一起抗清,吴志葵当场同意,派了先锋部队攻打苏州。
刚开始打得很顺利,先锋部队攻入苏州城,但吴志葵犹豫不决,没有及时增援。
结果,进城的义军被包围战死,吴志葵的主力军也在城外被击败。
清军围攻松江,夏允彝父子和陈子龙冲出清兵的包围,逃到乡下隐藏起来。
清兵到处搜查,想引诱夏允彝出来自首。
夏允彝不愿意落入清兵手中,投入河塘自杀。
他留下遗嘱,让儿子夏完淳继承他的抗清遗志。
父亲的牺牲让夏完淳十分悲痛,也激起了他对清朝的仇恨。
他和陈子龙秘密回到松江,准备组织起义军。
这时,他们发现太湖长白荡有一支由吴易领导的抗清义军,正在重整旗鼓。
夏完淳卖掉所有的家产,捐给了义军作军饷,成为了吴易的参谋。
他还写了一份奏章,派人到绍兴给鲁王,请求鲁王坚持抗清。
鲁王听说上书是个少年郎,非常欣赏,便封夏完淳一个中书舍人的官衔。
吴易的水军在太湖边神出鬼没,搞得清军晕头转向。
但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义军最终惨败,吴易也牺牲了。
一年后,陈子龙又暗中策动清朝的松江总督吴胜兆反清。
不幸的是,这次军事行动以失败告终,吴胜兆被杀,陈子龙也被清军逮捕。
陈子龙不愿受辱,在南京的船上挣脱绳子,跳进河里自杀身亡。
得知老师的噩耗,夏完淳非常悲痛,因为叛徒告密,他自己也被捕了。
清军派重兵将他押送到南京,夏完淳在监狱里被关押了80天。
他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写了许多令人可歌可泣的诗篇和书信。
死亡的威胁并没有让他害怕,他感到伤心的是,自己没有实现保卫国家、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后来清军派人审讯夏完淳,主持审讯的正是招抚江南的洪承畴。
洪承畴知道夏完淳是江南有名的“神童”,想用软化的手段让夏完淳屈服。
他问夏完淳:“听说你给鲁王写过奏章,有这种事吗?”
夏完淳昂着头回答:“没错,正是我的手笔。”
洪承畴一副假惺惺地说:“我看你小小年纪也不懂事,未必会起兵造反,一定上了别人的当。”
“本官看你年幼无知,只要你愿意归顺大清,我就封你做官,怎么样啊?”
夏完淳假装不知道上面坐的是洪承畴,故意说:“听说我朝洪承畴是个英雄人物,当年松山一战,他以身殉国,震惊了中外。”
“我钦佩他的忠烈,尽管我年纪还小,但是杀敌报国,怎么能落在他后面呢?”
这些话让洪承畴羞愧难当,无言以对。
旁边的士兵以为夏后淳真的不认识洪承畴,提醒他说:“别再胡说了,这位就是洪大人。”
夏完淳“呸”一声说:“洪先生为国牺牲,天下人谁不知道。”
“崇祯皇帝曾亲自设祭,满朝官员为他痛哭哀悼。”
“你们这些叛徒,怎么敢冒充先烈,污辱忠魂?”
“堂上那个小人算什么?竟然敢假忠臣的大名,真是可恶又可恨!”
洪承畴没想到自己竟然被一个孩子骂得下不了台,恼羞成怒,过了一会儿才憋出一句话:“带下去!”
1647年9月,这位年仅17岁的少年英雄在南京西市被杀。
朋友把他的尸体运回松江,埋在他父亲的坟墓旁。
到现在为止,在松江城西,夏允彝、夏完淳英雄父子的合墓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