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诸部族生于大荒中荒大地,后神灵掳掠,族人迁徙,数百年的征战厮杀,诸部族流落大荒各地,存续族命。
自族会后,华胥氏,雷泽氏因相近,故将部分族人迁入洛水,大抵三千之数,五境数人,四境数十人,余者三境以下,部族之中无老幼,以青壮为民为兵,后聚集数十万里的散落部落,几近五千余人。
洛水,左携涧水,右带伊河,东出平原,北入黄河,好若天穹银河,其不及长江黄河之浩大,横贯大荒,始于昆仑,终于东海,亿八百万里。
洛水长千五百万万里,一望而去五千万里,号称万万里之大河,碧波涛涛,水势浩渺,洛水潺潺,望之既有磅礴气势,亦有恬静婉约,时而巨浪滔滔,时而静如止水。
历亿万年而不变,后有华夏神灵起于洛水,崩天断地,其耀耀天地,傲立大荒,功业卓著,始皇《祀洛水歌》曰,洛阳之水,其色苍苍,祭祀大泽,倏忽南临,洛滨缀祷,色连三光。
部族入洛水十余载,有初生数十丈的燧木立在洛水之滂,石屋林立,岸柳成荫,芳草鲜美,族人熙攘,生机蓬勃,有老者种植草木,驯养野兽,青壮捕获食物,横空而行,百余稚童熬炼身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部落渐起。
洛水出于西山幽都,流经此处,已是中游,洛神水府,距部落百万万里之上,洛神掌控水脉,若无九天罡风刮过,洛水掀不起狂涛大浪。
五千万里洛水,修行的族人来去自如,有别于其他部族,族人多有入河捕获鱼类,原是名庖牺的族人,教民作网用于渔猎,教民驯养野兽。
庖牺,华胥氏族,雷泽氏族之子,三岁修行,五岁入四境,十岁成六境,游历大荒百万里,观黄河之势踏足六境巅峰,时年十二岁,后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于庖牺。
龙马,七境,龙背马身之神兽,生有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披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龙马负图,图长三十三尺,广九尺,图以白玉为检,赤玉为字,泥以黄金,约以专绳。
庖牺悟得河图之秘,洞悉天地之法,明悟己身法则,已有成七境之能,因有所谋划,刻意压制修为,改善生存之法,观蜘蛛结网而制成渔网,用于捕鱼打猎,创造文字以替结绳记事。
生存之法广为流传,部落承其利,遂以庖牺为首领,百万里的族人,闻庖牺之名,尽来相投,部落达万五千人之数。
庖牺悟河图之奥秘,踏入半步七境,十八岁时,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图象,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称为龟书,庖牺名之洛书。
合河图,洛书之玄妙,望天之云彩、雨雪、雷电,看地之风雾,山川,江河,观察飞鸟走兽,据天地阴阳变化之理,创造八卦,名先天八卦。河图者形圆,阴阳合一,五行一气,无为顺生自然之道,洛书形方,阴阳错综,五行克制,有为逆运变化之道。
庖牺悟得天地法则,明了世界玄机,已铸七境根基,此后十余年间,庖牺治理部族,蕴养族力,欲以族人破境。
庖牺变革婚姻习俗,倡男聘女嫁之婚俗礼节,易血缘婚为族外婚,使子女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得以改变,后闻万物之音,天地之理造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洗涤神魂,勾勒道意,深铸根基。
婚姻之法后,首领领部族之名,族人以部族族名自取,姓氏流传族中,庖牺部族尊庖牺为伏羲,风姓,后世尊太昊,纪年太昊一年。
种种生民之法流传大荒,伏羲声名威盖华夏,始有王天下之势。
女阴,三岁修行,十岁四境,十五六境,十八六境巅峰,伏羲同族之妹,华胥氏族,雷泽氏族之女。伏羲悟出八卦后,入半步望境,传于族妹,其后取名为女娲,伏羲分族人千人,为女娲氏部族。
伏羲以治世闻名,女娲以变化传世,其时伏羲声名在外,德高望重,上神欲将其抹杀,然伏羲常在部族之中,故也不敢公然违背大荒族约。女娲行走大荒,为避上神,以变化神通现于世,化生阴阳,时而身化草木之灵,时而幻化飞禽走兽。
后世有言,女娲人首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实非荣事。
女娲承伏羲之法作笙簧,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以匏为之,其中空而受簧,大荒闻其音者多,尊其为乐神。
女娲尊伏羲之令,遂行华夏诸部,命娥陵氏制都良管,一天下之音,命圣氏为斑营,合日月星辰,名曰充乐,既成,天下无不得理。
大荒诸部族不设法度,而以至德遗于后世,何则,至虚无纯一,而不喋苛事也,何以至此,上神在上,威胁族人,同心而战,何来族内争端。
此后十余载,娥陵氏、大庭氏、容成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有熊氏、尊卢氏、有蟜氏等部族因伏羲女娲而出。
伏羲于太昊十七年,以先天八卦蒙蔽天机,贯通天地,入燧人、有巢、缁衣三部,后颁下族令,大荒诸部共尊伏羲,以王天下。
太昊十九年,华夏诸部皆传伏羲之名,尊之为王。
伏羲以崇高圣洁,显赫尊贵,曰华,薪火不绝,承我族裔,曰夏,内安族人,昌隆族运,外收神灵,勾勒传承,刻印族印,助其破境。
龙族,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从肉,飞之形,童省声,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未升天曰蟠龙,凡龙之属皆从龙,其首领有二,一曰祖龙,二曰烛龙。
凤凰,其翼若干,其声若箫,不啄生虫,不折生草,不群居,不侣行,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凤象者五,五色而赤者凤,黄者鵷雏,青者鸾,紫者鸑鷟,白者鸿鹄,凤为之长,其首领有二,雄凤,雌凰。
麒麟,其性温善,不覆生虫,不折生草,含仁怀义,音中律吕,行步中规,折旋中矩,择土而后践,位平然而后处,不群居,不旅行,纷兮其质文,其首领有二,雄麒,雌麟。
彼时,龙凤麒麟尚未有后世之尊贵,有大荒诸族之体,却无诸族之长,区区大荒一角之异兽,上等之族,肉质美味,为上神所钟,上神时常捕猎吞杀,三族不敢与上神争,挣扎求生,故而存活于大荒。
太昊二十年,伏羲氏气运化龙,女娲氏气运呈凤,龙凤交替,天降祥瑞,地涌金莲,紫气浩荡。
伏羲以族运破七境,劫难不生,天地不覆,雷火不侵,平衡阴阳,洞悉天地、日月、昼夜之万象,伏天地诸气,掌虚空万里。
以先天八卦镇压五行,突破八境,圆以象天,一气流行,浑然天理,无修无证,太极安身。方以象地,两仪变化,天人合发,有增有减,阴阳造作。
女娲以族运破七境,风火不兴,劫雷不起,道化万物,修创造破灭法则,明悟生死、因果、轮回之理。以破灭断天地,造化炼领域,破八境,天地为大炉,造化为大冶,心居中虚,治五官,属土,肺为华盖,庇覆五脏,属火,应天地造化。
太昊二十一年,华夏六境至强者灾劫不起破入七境,遂得悟,以族运破境者,承帝命而出,一人成而人尽成,此为族运修持之法,得族运之人,破除禁锢,无灾无劫,扶摇直上。
太昊二十二年,华夏诸部尊伏羲之命,七境以上跨越千万里至伏羲部族,时至此时,部族之中强者辈出,凡十万人之部族有七境坐镇,六境至强者七十成七境,而燧人三老踏足七境后,实力之高深,以伏羲亦望不莫名。
龙凤麒麟三族首领得伏羲之力,打破血脉桎梏,晋升为上神,铭刻华夏命记后,成八境,七境则有龙之九子趴蝮,嘲风、睚眦、赑屃、椒图、螭吻、蒲牢、狻猊、囚牛,凤凰四子,朱雀,青鸾,火凤,孔雀,麒麟五子,祥瑞,功德,灾祸,因果,气运。
伏羲为首,八境八尊,七境六十四尊,起先天八卦蒙蔽天机,破开虚空,前往燧明,欲斩杀八尊八境巅峰上神,以震慑大荒。
八尊八境上神于大荒之中非籍籍无名,实恶名昭著,其下有种族横行大荒诸地,吞噬生灵,灭绝种族,非顶级种族不能敌,大荒中上种族莫不敬畏,八神有八境巅峰之能,封镇燧明百万里,时刻窥视燧人三部,合力之下,九境不出,八境无可抗。
蠃鱼,生于邽山,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其长千丈,翼张遮天蔽日,拔邽山十万丈于燧明之南,能操纵天地之水,常掀起大河万里滔滔巨浪。
毕方,生于章莪之山,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其鸣自叫,见则其邑有讹火,其长八百丈,双翼展开,雷火相随,取章莪山至燧明之北,炼化大荒之南诸火,颠倒阴阳。
鲜山有兽,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见则其邑大旱,名之鸣蛇,其长千二百丈,四翼一展,天地崩灭,缠十万丈山至燧明之西,口吐神火,万里无雨。
东海有兽名犼,形似马,有鳞片,浑身火光缠绕。其长千七百丈,口中喷火,腾空万里,鸷猛异常,与龙相斗,龙皆不敌,挪十万丈山于燧明之东,遨游南海,吞噬龙族。
玉山,有鸟,其状如翟而赤,其音如鹿,见则其国大水,名胜遇,长九百丈,翼展千三百丈,云雾绕身,斩玉山至燧明之东南,腾空则风云应,越过则雷雨从。
太华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两百八十五万丈,其广千万里,鸟兽莫居,有蛇,名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英山肥遗与之争名,战于太华山,为太华肥遗斩杀,取断下十万丈太华山于燧明之西北,身长千五百丈,吞水吐火,祸乱天地。
蛊雕,生于鹿吴山,山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其中,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食人,其长千五百丈,能取万物生机,移鹿吴山于燧明之东北,弑杀生灵,吞食血肉。
长右,因长右山名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其状如禺而四耳,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其高千六百丈,手拔十万丈之山,脚裂千里大地,掘长右山至燧明之西南,阻断江流,滔滔洪水,卷席万里。
八神皆大荒异兽,族群雄踞一方,族裔亦多凶残,非八境不能招惹,以水火之道入八境,动则大旱大水,搅得天翻地覆,吞噬生灵,动乱大荒。
十万丈之高峰于大荒而言,平平无奇,凡七境以上,瞬息而至,所以为生灵所畏,八神凶威而已。
大荒规则,山有神灵,成而居之,七境十万丈,八境三十万丈,九境百万丈,山高有限,百万为极,九境难生。大荒天地百万丈的群峰不计其数,有山脉相依,绵延不绝,遮天蔽日,立于其上可望穹苍天壁,故百万丈以上曰天穹,九境称王,号为天神,天穹之上有天界,三百万丈,在日月之下,众生之上,为生灵所尊。
大荒之中,不周之山,三百六十万丈,其临天壁,号称天柱,泰岳之山三百二十万丈,其在东荒,巍巍独尊。不周之山,名天山,承天之力,泰岳之山,名地山,通地之极,天地不覆,其山不崩。
八神立于燧明八方,立十万丈之山,化作囚牢,禁锢华夏,得华夏五百年气运,踏足八境巅峰,与帝江等媲美,其余八境巅峰,则分各一方,渐成势力,此等之神,取华夏气运破八境,少有食人,八境修行日艰,欲破境成天神,时常游于大荒,感悟天地法则,非部族气运汇聚,行大祭祀而不归。
太昊二十二年,伏羲女娲,祖龙烛龙,凤祖凰祖,麒祖麟祖,布下先天八卦阵,以七境六十四镇守八卦阵图,伏羲等入阵斩杀八神。
大荒神灵以修行天地五行之道为本,能勾连天地本源,暗合生死之理,所谓八神,修行水火之道者,而伏羲女娲修行演算封禁之道,造化破灭之道,祖龙烛龙修行时空阴阳之道,凤凰修行五行四象之道,麒麟修行因果功德之道,道则之高远在水火之上。
凤凰修五行成五色神光,进可攻退可守,麒麟修功德行气运之道,攻可夺其运,令其不详,灾劫临身混不自知,祖龙烛龙者,掌阴阳变化,时空之道,承华夏传承后控混沌之法,其强不在初入九境之下。
既是攻伐而来,必是万全之备!
以八卦之阵封禁天地,以媲美九境之威攻杀八神,其威势震慑大荒之中。
伏羲等人以势不可挡之威将八神斩杀之际,有万年难得一见的九境巅峰降临此地,点出一指,八卦阵图随之崩溃瓦解。
若非八神已被斩灭,伏羲坐镇阵中,女娲等人非寻常八境,阵外有六十四尊七境气机合一,隐隐有媲美初入九境的九尊存在依托阵法抵抗,否则一指之下,以先天八卦阵的高深莫测,在九境巅峰的霸绝攻杀下亦将死伤惨重。
九境巅峰强者之后,祸斗,盘瓠八境巅峰破开虚空而来,远在大荒四地的八境巅峰神灵蜂拥而至,九境巅峰的余威传至大荒,八境神灵凝神遥望。
九境巅峰强至大荒最顶尖的存在,其威势之强已在时空之下巅峰之境,至强神灵之下,半步极境隐世之际,大荒亿万里天地,天地之间无数的世界,无量之生灵最为强大的存在,以伏羲媲美九境之威已生出难以抗衡之力。
就在束手无策之时,燧人三老燃烧本源,踏入八境,道化己身,祭炼族器燧木,将九境巅峰一道斩入虚空,落入时空长河,浩瀚不绝的时空长河卷起滔滔巨浪,瞬间将之磨灭殆尽,而时空之下族老不知所踪,音信全无。
伏羲勃然大怒,联手将方至于此惊愕于九境巅峰陨落的祸斗,盘瓠悍然斩灭,传命诸部族,凡十神族群四境以上尽数灭绝。
帝江诸神破碎虚空而至,九境巅峰已被燧人族老以时空长河磨灭,伏羲等人以灭绝十尊八境巅峰之神而铸成的无敌气势比之巅峰之时犹胜几分,弥漫的杀机令百万里七境为之胆寒,诸神望着浴血的伏羲等人,犹豫不定,不杀,则华夏必将兴起,若杀,以诸神之威或能斩杀伏羲等人于燧明,然决死一战之下,自身不知将陨落多少于此。
诸神之中有帝江,烛九阴,精通时空法则,推演未来,冥冥之中预感若战则危机必至,劫数难逃,有身陨之象,帝江等十二神,出身一体,进退一致,帝江,烛九阴,不欲战,后土等神自亦不战,而鲲鹏诸神眼观帝江等神不出,自知以己身之力难敌伏羲等人,故休战言和,立下族约,分取族运。
太昊二十四年,伏羲统一华夏部族,甄别七境神灵,与八境巅峰立下族约,神灵不得随意杀戮华夏族民,承其
运当庇佑族民,非七境不得夺华夏气运,华夏诸部以四成气运予八境神灵,三层气运予七境神灵。
伏羲遂命诸部凡以神灵而成部族者,斩杀神灵者以此名之,以铭记华夏过去之耻辱,华夏开启盛世之荣耀,如盘弧氏,祸斗氏,灭其族后,因此而出。
太昊二十五年,伏羲于洛水之滂斩杀洛水神灵,祭祀华夏先民,尊龙凤麒麟为华夏神兽,签立盟约,取诸部图腾神灵之长,龙族炼化,尊大荒龙族,合神龙图腾,融龙族之血,取诸部图腾神灵之美,凤凰合之,尊大荒凤凰,合凤凰图腾,纳凤凰之气,取诸部图腾神灵之形,麒麟融合,尊大荒麒麟,合麒麟图腾,养麒麟之神。
此后,华夏,龙族,凤凰,麒麟,族运相连,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始曰华夏。
太昊三十年,七八境神灵斩杀下神,融部落之民入其部族,毕方等部族去族名,将族人归于伏羲女娲等嫡系氏族统治,祸斗氏,盘瓠氏承其名,迁至南荒。
百载春秋,时光流转,岁月匆匆,伏羲女娲龙凤麒麟等八境已于太昊五十年神秘消失,部族承袭者,曰伏羲氏,女娲氏。
伏羲氏,女娲氏,燧人氏,缁衣氏,有巢氏,五部首领皆八境,后世别与伏羲女娲,尊部族首领为氏,尊伏羲女娲为人王。
娥陵氏、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有熊氏、尊卢氏、华胥氏、弇兹氏、婼氏、华氏、胥氏、赫胥氏、仇夷氏、雷泽氏、盘瓠氏、骊连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吴英氏、有蟜氏等部族为华夏族人直接掌控,部族首领七境。
帝江、句芒、祝融、蓐收、共工、玄冥、后土、强良、烛九阴、天吴、翕兹、奢比尸、螣蛇、计蒙、英招、陆吾、白泽、混沌、夔、梼杌、獬豸、重明鸟、饕餮、腓腓、诸犍、庆忌、勾陈等神灵部族首领为六境,此等部族虽由华夏执掌,部族首领却不能承其名,故族中之名极为混乱。
太昊五十年后三百五十年,伏羲氏女娲氏王天下,华夏族民入籍三千六百万,然流落大荒的部落之人何止千万之数。
伏羲女娲消失三百年,八境巅峰神灵闭关修行,尽数踏入半步九境,欲以气运登临九境,却担忧伏羲之威,故暗中屡屡试探华夏势力,为夺族运,彼此之间纷争渐起。
有熊氏族,有蟜氏族,为伏羲氏族女娲氏族之嫡系一脉,二族往来日久,常有通婚,太昊晚期,斩灭八神后,有蟜氏族奉女娲之命斩尽华山中神灵,其后凡族人入四境,必前往华山试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