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六日,日军左军将船只停靠在庆尚道南部沿海的岳阳,船只遍布海面,逼近全罗道求礼。求礼作为全罗道的门户,位置极其重要,然而求礼县监李元春不敢抵抗,弃城而逃。被重新起用为朝鲜三道水军统制使的李舜臣当时也在求礼,但由于漆川梁朝鲜水军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没有船只抵抗,他逃到了全罗道西南方的珍岛碧波亭。此时沈惟敬已被押送至辽东,得知朝鲜大败的消息后便想办法派出他麾下的牛把总带上5名家丁、1名翻译前往小西行长所在的营地,试图劝说日军退兵。次日,牛把总等人抵达求礼城外。 日军左军的先锋部队这一天即将侵入求礼城,正在城外作乱,但看到明军将领的标旗后立即停止了暴行。牛把总要求见小西行长,但小西行长此时不在求礼,而是和岛津义弘等人在庆尚道的岳阳。于是牛把总一行人又赶到了岳阳,与小西行长、岛津义弘等人会面,将沈惟敬的意愿转告, 宣谕日军退去。但是无奈的小西行长告诉牛把总,关白命令诸将必要攻陷全罗道,势难中止,所以难以答应这一要求。牛把总不得已,只能回去复命。临行前,小西行长馈赠给牛把总金、银、刀、剑作为礼物,随后礼送沈惟敬派去的使节出营。
岛津军了占领求礼,先锋逼近南原,沿途焚烧村舍。庆念在《朝鲜日日记》中记载: 无论是田野、山里还是城内,全都被烧光了,遍地尸首,妻离 子散,这一次看到了如此悲惨的景象。田野与山谷,烧毁成废墟。 武者的声音,宛如修罗场。
同一 天,日军右军先锋加藤清正等部入侵庆尚道的昌宁、草溪、陕川、三嘉,沿途大肆展开屠杀,朝鲜百姓死难者不计其数。日军洗劫庆尚道、全罗道时,许多朝鲜将领、官吏逃散 一空,不敢抵抗。即便是明军高层、朝鲜国王下令他们抵抗,他们也不理会。甚至有的朝鲜将领与日军私相往来,约定彼此互不侵犯。明朝御倭经略邢玠在上奏给明神宗的《直陈朝鲜情形疏》中直斥这些朝鲜将领 的无耻行为: 李元翼、权栗、成允文等该国将兵之官也,今各避于极东一 隅。经理(杨镐)牌催而不应,国王督发而不理。而李元翼领兵一 枝与清正往来私通,经过彼此,俱不相杀,此已足骇异矣。
正是因为朝鲜将领的不作为,甚至与日军暗中勾结,才让南原城前线的庆尚道、全罗道防线顷刻奔溃,任由日军长驱直入。
八月八日,杨元下令在南原的明军布防,城墙守军800人,羊马墙守军1200人,另有1000人在城内机动。并且督促朝鲜人一起守城。两天后,杨元烧毁山城及城外民居,全罗道兵使李福男打算驻守南原,但是朝鲜军四散一空,只剩50余人,助防将金敬老等人率少数部下进城。
八月十一日午后,日军左军先锋侦察部队来到了位于求礼北方的山头宿星岭,并在此驻扎。随后,日军侦察部队陆续下山,当天晚上,日军 侦察部队抵达南原城下,窥伺城内动静,之后返回日军营地报告。
十三日,日军先锋小西行长抵达访岩峰,列阵竖起大旗,放铁炮、吹号角,其余左军部队相次进兵寥川边, 分兵围堵南原城。此时,明军兵力只有3117人,朝鲜人加起来只有700余人,总兵力不到四千,而日军兵力达到六万,差距过于悬殊。
日军先锋百余人以散兵模式抵近城下放火绳枪,随后趴在田地上,几个人一组,打完就填装弹药继续趴在地上放枪,日军主力在远处列阵,反复袭扰,南原守军用胜字铳筒反击,但是这种火器比火绳枪反应时间迟缓,需要长时间瞄准目标,日军乍起乍伏,难以瞄准,导致守军多人中弹阵亡,杨元见反击不利,下令禁止浪费弹药。
中午,5个日本兵抵近东门试探,被杨元下令朝鲜人用火器射击,打死了3人,剩下2名日军士兵带着尸体逃了回去。得知守军火力大概射程后,数万日军高声叫嚷着前进,在南原城外约百步位置对着城内放火绳枪。杨元下令城中连放震天雷,炸死炸伤了许多日军士兵, 日军只得暂时退却。杨元认为日军夜晚绝对会偷袭,下令在城外埋下菱铁,又偷偷将钉板埋于桥头。
二更时分,日军果然打算夜袭,明军发现几个日军士兵清除掉设置在桥头的路障正要过桥,埋伏在此的明军冲出来乱砍乱斫,将几个日本兵全部砍杀,随后杨元下令拆毁南原城门外的四座桥,日军见夜袭失败,在城外四处举火,大喊大叫,并且胡乱开枪,闹腾了整整一夜直到天亮。
八月十四日,日军为了尽快攻陷南原城,开始进行土工作业。建造长梯,作为登城工具;又运来草和土石,用来填埋南原城外的护城河,作为进兵的道路。为了防止明军反击,日军在城外修筑三重木棚,用木板当掩体,掩护火枪兵射击,杨元之前下令焚烧南原城外稠密的民舍,以免被日军占据作为据点;但是城外的石墙、土壁没有被烧毁,于是这些建筑被日军利用, 他们在墙壁上穿凿孔穴,作为掩体,从中向南原城发射铁炮弹丸,打死了很多守军,城外搭建的木棚高楼也在高度上超过了只有三米多高的南原城墙,俯视城内向明军射击,导致东南城墙的明军损失惨重。
午时,日军用排枪齐射,大声呐喊,围堵南 原城西门的日军洗劫了城外的万福寺,用轮车载着寺内的四大天王佛像,在南原城外耀武扬威,杨元想要从城内出兵攻击日军,调集1000余骑兵出城,日军诈败退兵,埋伏在道路两旁,企图包围明军,杨元发现后立刻下令收兵回城,期间有3名士兵被日军铁炮打死。杨元下令继续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