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叙述第二次战争之前,先把时间倒回万历二十三年,也就是1595年十月,大明帝国内部发生了这么个流传甚广的事件,本来规模不大,却深刻影响到了后世,对其多有夸张甚至恶意曲解,导致和真相相差甚远,这就是——蓟州兵变。
关于蓟州兵变的起因,不少营销号和居心叵测的家伙曲解为上层欠饷,以此诋毁大明帝国虐待军人。然而,很多史料都明确记载,根本没有所谓欠饷的说法,反而是清晰点明了参加兵变的蓟镇南兵是为了索要东征功赏,准确的说,是多出来的赏银,也就是王赏,是第二次平壤之战的赏银。这些南兵都是吴惟忠的部下,虽然吴惟忠曾经是戚继光麾下的老将,但是他带领的人和戚家军没有半点关系,这支部队有新募2100人,加上900名台兵,总计为3000人。反而骆尚志和戚金手下有很多戚家军老兵。蓟州兵变和后二位先生没有半点关系。所以对于营销号扯淡的蓟州兵变让大明杀光了戚家军嘛。。。我只能呵呵呵。
接下来再把时间倒回1593年正月初八的第二次平壤之战,吴惟忠部南兵和查大受部辽兵一起攻打的是牡丹峰松山城,无论哪家史料都明确记载直到战斗进入尾声明军都没有攻陷牡丹峰,日方也仅提到松山城外围被明军占领,松浦镇信的部将日高喜战败被杀,但是松山城本身并没有陷落,明方史料也证明牡丹峰明军斩获寥寥,我之前也提到日军是被烧毁了密德城和风月楼两座阵城,相比之下,戚继光的侄子戚金以及同样是南兵的钱世桢跟随杨元作为明军主力打破了七星门并且杀进城内,攻打含毬门的骆尚志也是戚继光的老部下,这些明军身穿朝鲜军服抵近城下,日军因为轻视朝鲜人,把主力安排到西北各门抵抗明军,骆尚志到城下才脱了朝鲜军服,露出明军盔甲,日军大惊失色,骆尚志手持大火铳对城上射击,又把尸体扔到城上,率先登城,被石块砸伤脚部仍然坚持登城,并且在城头插上军旗,配合七星门明军把日军逼退至练光亭阵城。
事后李如松上疏请赏时不仅是吴惟忠部,一起的查大受同样没有赏,因为斩获很少很少,查大受是李如松以及他爹李成梁的老部下,正经八百的辽东军将领,而跟随杨元一起打破七星门立功的戚金是正根苗红的戚继光的侄子,部下也有很多戚家军老兵。所以,阴谋论说的明军内部矛盾北军欺压南兵这个说法自然不攻自破。
《唐将书贴》记载了吴惟忠部下将领郑德的言论:况我浙江俱是富家子弟,招募而来又与马军不同,皆是为名利而至,攻城略地,实肯向前。也就是说,只要有钱赚,一往无前。吴惟忠战后对自己的战功很不满意,他认为自己有先登的功劳,应该领赏,同为吴惟忠营的南兵将领王必迪更是当面骂李如松为什么不给300两赏银犒赏自己先登之功。
然而,李如松本人只负责报功,他没有发放赏银的权力,也没有现钱可以发,李如松报功时也提到:“先登者众”,先登的明军有很多部众,战后,吴惟忠对李如松率先发难:“前者攻平壤时,俺之一军,皆上牡丹峰,得以献捷,平壤之收复,咸我绩也。”意思很明确,功劳都是我的,可见南兵立功的心切。可是,就算吴惟忠的南兵有先登功劳,他只是负责攻打两千余日军防守的牡丹峰,功劳不可能都是他一个人的,更何况,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还有辽军的查大受,独自揽功,太不合适了吧?然而前面提到过,吴惟忠和查大受并没有攻陷牡丹峰,最多攻陷外围,当阵杀死日军将领日高喜。比起其他明军各部战功的确不如。另外,我多次提到平壤之战后明军缺粮的窘境,粮饷军费更是如此,这个时候要钱,也是选了个好时候。。。
更重要的是,平壤之战功绩的决定权,最终掌握在宋应昌手里,而不是李如松。
宋应昌上报的战功排序是:先登(首功):杨元、戚金、钱世桢(以上为宋应昌直辖。);李如柏、李如梅、张世爵、李宁、杨绍先(以上为李如松部)。而吴惟忠和骆尚志部的战功被列为次一级。
气不过的吴惟忠居然直接绕过明军系统向朝鲜国王建议状告李如松和宋应昌等人瞒报军情, 行为跋扈等等,甚至意图在商议留军时多留南兵而不是北军。这种出格的举动自然也没什么下文。
谁能想到几个月后,发生了意外,1593年十一月,加藤清正为了破坏小西行长主导的和谈, 发兵入侵庆州,挑起了与明、朝联军的战争冲突。 虽然吴惟忠、骆尚志发兵堵截,将加藤军击退。但是侵犯庆州未遂的加藤清正,又打起了庆州北面安康县的主意,十一月三日,加藤清正部日军和朝鲜伪军绕过庆州进犯庆州北面的安康。由于出动兵力很多,骆尚志因为明军兵少不愿意出兵,吴惟忠为了争功不听劝告,出兵仅一千余人迎击,虽然击退了加藤军数百人的先锋,杀死了数十日军,但是本来应该撤离的吴惟忠却轻敌冒进,结果被数倍于己的日军伏击,这些南兵是新兵蛋子,战斗经验缺乏,面对加藤军数倍于己的日军精锐伏击最终抵挡不住,很快溃败,死者二百余人,只有不到600兵力的骆尚志,千总陆承恩以及刘綎川军麾下马禹卿出兵救援,各自付出了数十人的损失,最终帮吴惟忠突围,但是此战明军总计战死327人。加藤军也付出了不小于明军的损失, 刘綎事后向宋应昌上报称:与贼接战,折伤多于我军。虽有斩获,不敢报功。
吴惟忠因为轻敌冒进作战失利,被弹劾革职。但是此后麾下南兵行事仍然愈加乖戾,甚至作乱,把戚金的胡子拔光,还一度威胁要砍了主将李如松的脑袋。看到这里,如果还觉得吴惟忠麾下南兵冤枉的,我也只能祝福你也有一个吴惟忠一样的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