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三战全胜
书名:凌风歌 作者:翏羽 本章字数:2791字 发布时间:2023-09-06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壄。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九歌·国殇》

瓦剌军围攻九门,九门之外,人如蝼蚁,黑压压的一片往京师而进,守城之军无不振作,双方都知晓,此战乃是生死之战,是决定大明存亡的一战,是‘大元’能否复兴的一战,自古以来成王败寇,今日之战便是决定两方究竟谁成王,谁成寇的一战。

京城上空,喊杀之声连绵不绝,两方人马,你攻我守,刀光剑影,杀气腾腾,来往胶着,血染黄土,连战一日,九门之中,各有胜败。

安定门下,也先亲率人马往城门下猛扑,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的明军早已和之前遇到的明军不一样了,一个个犹如群狼扑虎,争先恐后,跟土木堡那时的明军有着天壤之别,倒下一个,便补上一个,再倒一个,再补一个,弯刀砍卷了刃,烈马累折了蹄,但那些明军依旧不惧生死的奋勇往前,迎向瓦剌军的刀口,无一人后退,无一人胆怯,一个接着一个挥舞着钢刀冲向瓦剌军,左冲右突,横冲直撞,搅的瓦剌军队混乱不堪。

连防守最薄弱的安定门都尚且如此,其他八门可想而知。

也先有些惧了,明军的顽强和坚韧让他始料未及,看着身前的勇士一个个相继倒下,再继续下去,这些草原上的儿郎便全部饮恨沙场,这些都是草原上的雄鹰,没了他们,谁去放牧那些肥美的牛羊,谁来管理漠北那硕大的草原?没了他们,即使打下了这座城有如何?恢复了‘大元’有如何?

眼见明军越战越勇,越杀越多,势如潮水,一浪接着一浪,往复不休,而瓦剌军在明军一波接着一波的冲击之下,已然溃不成军,有逃散之势,只得无奈喝令:“退兵。”

待大军重新集结,清点人马,瓦剌军十万人马,折损过半,也先巡视一周,只见人人浴血,浑身多有刀伤剑痕,脸上多有疲倦之色,不少人已有退兵之心。

不甘心啊,不甘心。

大军千里而来,岂能无功而返?不仅无功而返,还折了孛罗、巴图、卯那孩、阿拉善几位大将,也先气极,抽出弯刀,便要冲进朱祁镇营帐,伯颜见状,便知其意,忙一把抱住也先道:“太师不可,他如今虽是人质,但亦是我们的护身符,如没了他在,明军再无顾忌,只怕我们再回不去草原了。”

也先怒道:“那让我这些儿郎们就此白白死了不成?”

伯颜道:“大军重新集结,明日再攻西直门,由我领兵攻城,成败在此一举,如若攻不下来,再杀他不迟。”

也先挣之不脱,只得将弯刀往地上一扔,道:“好,那便如你所言,明日再战一场。”说完命人各领兵马,休整一晚,待明日再攻西直门。

九门之下,尸横遍野,触目所及,皆是血红一片,残肢断臂随处可见,血污斑驳的伤员之中,不时传来垂死的呻吟,就连空气中也飘荡着浓重的血腥气,半掩在泥土和尸骨之间的长矛和利剑,早已折损残破,在昏暗的天光下闪烁着微弱的光泽。

灰暗的苍穹下漂浮着一朵朵又浓又厚的乌云,几只苍鹰从参差的云层中钻出,在京城的上空中盘旋几圈后又悄然飞走,乌云越积越厚,云下的雀鸟也越飞越低,大雨将至。

于谦望着退去的瓦剌军,心中默默松了一口气,命各部收拾战场,清点兵马,九门陆续上报,各门兵马少则十去其三,多则伤亡过半,眼看瓦剌军又在陆续汇聚,虽三次战败,但似乎仍有不甘,为防瓦剌军雨夜偷袭,遂命各门两人一组,十组一队,十对一列,分别于九门外巡逻设防。

亥时时分,突然狂风大作,大雨倾盆而下,豆大的雨珠砸在地上,混合着白天渗透黄土的鲜血,将京城外围染成一片赤红。

主帅有令,马不解鞍,人不卸甲,擅入城者,立斩,将士们手握干馍,就着雨水充饥,困了合着沾满血水的衣甲,在泥水漫过的营帐中躺下,他们枪不离身,刀不离手,只因心中明白,今日守护的不光是满城的百姓,而是大明朝的江山,是汉人的天下。

大雨下了整整一个时辰才歇,晚秋的疾风骤雨来的快,去得也快,朦胧的云雾散去,天空皎洁的月色穿过云彩,斑驳的照射在这皇城之上,经过这场大雨的洗涤,空气中的血腥气似乎少了些,天气已经转凉,清风拂过,不少将士悄悄裹紧了衣襟。

此时突然一阵女子的歌声响起,如黄莺出谷般婉转悠扬,自城头往下,散于四周,歌声清澈动听,如泣如诉般述说着将士的心境。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那是先秦时作就的《秦风·无衣》,本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但自此女子口中响起,却少了些雄姿英发,金戈铁马,多了些的缱绻婉转,不舍依依的柔情。

我们舍身忘死,守护的是什么?不仅是江山、百姓、社稷、天下,还有家中的妻儿,那个柳枝树下走、杨花共白头,唯与夫织布、罗衫裹深秋的爱人。

歌声袅袅,唱进了每个将士的心坎,有人不约而同的附和,有人击剑而歌,每个人心中涌起热血,将有誓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一曲断人肠,一曲定人心。

歌声稍歇,便见城墙之上,涌出无数的老弱妇孺,她们将干粮清水放入吊篮,自城头放下,又将战死的将士尸骸陆续运入城中,不忍遭人践踏,九门将士见城中百姓如此,无不泪洒衣襟。

忽听一人起:“不破瓦剌,誓不入城。”

接着便有不少人同声高呼:“不破瓦剌,誓不入城。”“不破瓦剌,誓不入城。”

于谦听得呼声,走出营帐方见此景,不由对身后将士道:“我大明朝众志成城,军民一心,焉能不破敌虏?”

说完见那城楼之上,月光之下的女子身影,宫腰纤细,如描似削,长发飘散,如天仙临世,遂又问道:“诸位可曾看清知晓,方才城楼上唱歌的女子是何人?”

众人均暗自摇头,一来隔得太远,二来月光疏影,只见轮廓,不见面貌,又怎能认得?眼见那女子欲转身离去,突听樊瑾道:“那女子好像是德胜街上,开首饰铺的张中良之女,名张小梅。”

范广一听,顿时“咦”了一声,奇道:“樊将军怎打听得如此清楚?连人家闺阁女子名讳也知晓?”众人见他还有心思说笑,那沉重的心绪似乎也轻松了许多。

樊瑾闻言脸上一红,但见于谦也向他投来问询的目光,忙道:“于大人可是忘了,此女子之前住在‘凌府’之中,和冷兄弟、蓉姑娘他们关系极好,属下见过几次,自然也就知晓了。”说完,为了免他再问,又补一句道:“于大人也曾见过,只是没了印象罢。”

于谦“哦”了一声,仔细回想,倒也确是见过,只是没想到她一个妙龄女子,却生出一副好歌喉。

想起冷凌秋,于谦不禁会心一笑,悄声对樊瑾道:“冷校尉那边,准备得如何?”

樊瑾回道:“那边早已集结准备完毕,只等大人一声令下,便可随时前来支援。”说完从怀中取出一截长管,又道:“这是我铁剑门的‘龙鳞火’,一经射出,状如龙鳞,可高达数十丈,乃是我派中用于紧急求救之物,只需将此火点燃,他们见到信号,自会赶来。”

于谦闻言,这才放心点点头,道:“不急,不急,既然是奇兵,那自然得有奇兵的妙处,今夜只怕还有场雨,你收好火信,且莫打湿,明日听我号令,放火为号。”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凌风歌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