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明末后宫三大疑案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2576字 发布时间:2023-08-18

到了明神宗(万历皇帝)的时候,明朝已经非常衰落。


就在这时,关外女真族的努尔哈赤已经起兵,极大地威胁着大明王朝的统治。


然而在北京的后宫里,围绕皇帝宝座的争夺,发生了三起疑案。


这三起案件,分别发生在三位皇帝统治期间:明神宗(万历皇帝)、其儿子明光宗朱常洛、其孙子明熹宗朱由校。


这三大疑案,分别是:梃击案、红丸案、宫移案。


明神宗在位时期,由于王皇后没有生下皇子,皇太后李氏、皇后王氏、朝臣便力主将庶长子朱常洛立为太子。


但因为朱常洛是明神宗偶然临幸一位宫女所生的儿子,因此明神宗想把最宠爱的郑贵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立为太子。


双方相持不下,互不让步。


原来的国本之争,后来演变成皇帝与朝臣之间的势力之争。


最后,朱常洛被立为太子。


郑贵妃沉不住气,引发了明朝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宫廷仇杀案,即是“梃击案”。


1615年春,一名身份不明的男子,手里拿着一根枣木大棍,闯入太子居住的慈庆宫,试图谋杀太子。


当时,太监韩本用发现了这个人,于是大喊大叫。


七八个太监一拥而上,抓住了刺客。


最初刺客只承认自己叫张差,别的就什么也不说了。


审讯官员大为恼火,立即下令严刑拷打,这个人坚持不住,只好招供实情。


他供认说:“我真名叫张五儿,是个无业游民。”


“这次闯慈庆宫不是我自己的主意,而是庞保和刘成两个公公让我干的,说事后大大有赏。”


“请你们饶了我吧!再也不敢了。”


过了一会儿,张五儿的供词送到明神宗那儿,可把他气坏了。


他知道庞保和刘成都是郑妃宫的太监,这显然与郑妃有关。


看来郑妃想谋害太子,好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


明神宗立即带着随从来到郑妃宫,愤怒把供词甩她脸上。


郑妃一看事情败露,惊慌失措,连忙跪下磕头认错,泪水早已流了下来。


“皇上饶命,这是臣妾的错,希望皇上开恩,我再也不敢了。”


明神宗看着自己的爱妃,本来就不忍心惩罚她,这次也算了。


但是他知道,有了这件事,朱常洵就不能再当太子了。


第二天上朝,明神宗在文武百官面前说:“我立长子朱常洛是古今公理,现在却有人想谋杀太子,我坚决不允许。”


郑贵妃整天提心吊胆,经常跑去皇上面前哭诉自己的委屈,明神宗让她向太子说明心事。


明神宗和太子都不想再追究此事,于是以疯傻奸徒的罪名,把张差(张五儿)凌迟处死。


没过多久,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喜欢五次会同审讯庞保和刘成二人。


由于没有确实的证据,庞保和刘成两名嫌疑人毫无顾忌,否认了这与案件有关。


后来明神宗命令太监秘密处决这两人,整个案件便无法继续追查,草率结案。


这个案子,在历史上被称之为“梃击案”。


郑贵妃策划的梃击事件失败后,权势大大降低,明神宗只好打消立福王为皇太子的念头,巩固了朱常洛太子的地位。



1620年,明神宗因病去世。


皇太子朱常洛终于等来了出头之日,登基为帝,是为明光宗,将年号改为“泰昌”,所以人们也习惯称他为“泰昌帝”。


登基以后,原本就身体虚弱的朱常洛,不顾身体健康,整天纵情声色。


他的正妻郭妃病死后,还有四个选侍,选侍是一种品级较低的妃子。


除了四人,明光宗身边还有无数美女相陪,天天尽情享受,导致身体越来越差。


还不到40岁,他的身体就已经一天不如一天了。


即位半个月后,明光宗因纵欲过度,病情恶化,于是召来内官崔文升治疗。


这种病情,本来崔文升应该用培元固本的药物,但是他却用了去热通利的药,导致明光宗一直腹泻,精神更加萎靡。


半个月后,鸿胪寺李可灼献上一颗红色的丹药。


朱常洛看着这个红彤彤的药丸,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吃下去再说。


过了一会儿,立刻感到滋润饱满,原来的疾病大大减轻了。


明光宗喜出望外,连连称赞他为“忠臣”。


当天晚上,又吞下了李可灼呈上的第二颗丹药。


谁知这次情况完全不同,还不到几个小时,明光宗就昏迷不醒,不久就一命呜呼了。


明光宗朱常洛在登基一个月后去世,这无疑是一件大事。


一时之间,朝廷上下众说纷纭,嘀嘀咕咕。


朝臣们想起了当年的梃击案,不禁怀疑:“崔文生是郑贵妃的手下,首辅大臣方从哲一直攀附于郑贵妃,李可灼则是方从哲推荐的。”


“这一系列事件,难道不是有目的地谋害皇帝吗?”


所以朝臣们要求严格处置嫌疑人,这就是“红丸案”。


后来争论了八年之久。


最后,新即位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受到舆论压力的逼迫。


以因为没有劝阻李可灼献药为由,免除了内阁首辅方从哲的官职,将崔文生流放到南京,把李可灼发配边疆。


这宗案件,就这样草率地结束了。



谁知道“红丸案”还没有平息,宫里又发生了一起案件。


当时,朱常洛的王妃郭氏死后,没有再设立王妃。


朱常洛成为皇帝后,带着他最宠爱的李选侍入住了乾清宫。


乾清宫是内廷的正宫,只有皇帝和皇后才能住在这里。


李选侍进入乾清宫后,拥有照顾两位皇子的权利。


但是朱常洛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去世了。


他死前并没有把李选侍封为皇后。


现在朱由校登基,所以这个李选侍想当太后。


她在乾清宫里哭哭啼啼拖着小皇帝,一定要小皇帝封她为太后。


乾清宫只能由皇帝居住,但现在李选侍依仗先皇的妃子,留住在乾清宫不走。


小皇帝只有16岁,没有什么主意,他也不想封李选侍为太后,但又下不定决心。


“李选侍总是赖在乾清宫,成何体统,我该怎么办呢?”


李选侍在乾清宫以皇太子朱由校相威胁,命太监们手持棍棒守住宫门,不允许朝廷大臣亲近太子。


通过这种方式,李选侍企图获得更高的地位。


经过激烈的斗争之后,杨涟等众多大臣对李选侍越来越气愤,纷纷上书请求她立即搬出乾清宫。


李选侍还是不愿意搬走,后来东林党的杨涟和左光斗带着皇太子搬到了文华殿。


小皇帝朱由校的身边,有一个叫王安的太监,他跪下说:“皇上,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应该立即下令强迫李娘娘搬出乾清宫。”


小皇帝沉思了一会儿,说:“好吧,我马上下诏书。


“这件事由你来做,若是做好了,朕重重有赏。”


圣旨的威力果然很大,许多朝廷大臣聚集在乾清宫前大声喊叫。


李选侍害怕不已,不得不离开乾清宫,搬到鸾宫居住。


鸾宫是宫女养老的地方,李选侍搬到这里,表明她再也不会有什么政治企图了。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移宫案”。


以上三宗案件,则是明朝最高统治阶层矛盾的集中体现。


虽然这些案件在当时似乎都有明确的论断,但它们已经成为未来朝廷各党派斗争的借口。


因此党派的斗争变得越来越激烈,甚至不顾国家的安危。


从表面上看,这些案件都是所谓的“国家纠纷”,但本质上是残酷的党争。


这种党争纠纷,直到南明灭亡才结束。


“明末三大案”是明朝末年开始走向混乱、衰落和灭亡的标志。


所以后人曾经说过:“明朝不是灭于崇祯之手,而是灭于万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