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人在囧途
书名:光武大帝 作者:梦回汉邦 本章字数:4024字 发布时间:2023-08-25

由于刘接与刘秀还未正式决裂,再加上内部意见不统一,究竟北上还是南下,刘秀也就暂时没有确定下来。但很快又传来消息,刘接已经投降王朗,将要派兵捉拿刘秀。

情况紧急,众人的生命危在旦夕。刘秀来不及仔细思考,甚至都没有带食物,便按照多数人的意见,带领官属立刻南下。

北上和南下方案哪个更好,我认为是北上。

渔阳、上谷两郡,兵强马壮,易守难攻。两郡太守,一个是刘秀同乡,一个是耿弇之父。虽然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耿弇这小伙子的话不可全信,但从概率上来说,也总比南下自投罗网更安全些。

邓禹在说明南下理由时,完全就是一种情绪化表达,没有任何的战略和计划,就像是碰运气一样。运气好的话逃出生天,运气不好自认倒霉,反正死也要死在离家稍微近一点的地方。

而耿弇则有打败王朗的战略和步骤。

就刘秀个人来说,他肯定也想北上。奈何自己只有一个大司马的空名,又无兵马。如果自己强行决定北上,那么自己辛辛苦苦招贤纳士得到的“粉丝”,可能马上就会散伙!

初生牛犊不怕虎,头上长角反畏狼。耿弇年龄最小,没想到却最有胆略!

难道邓禹等人就那么不畏生死?其实未必!

就像三国演义中鲁肃劝孙权不要投降曹操一样,鲁肃说众人皆可降曹,唯独孙权不可。众人反正都是打工的,要挣一份薪水,跟着你孙老板可以,当然跟着曹老板也行。但孙权就不一样了,他若降曹,曹操还会像老板一样供着他吗,能不被杀都不错了。

邓禹等人若随刘秀北上,渔阳、上谷两郡,北有匈奴、鲜卑,南有王朗,宛若一孤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就算能够自守,也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可能还要被拖欠薪水。对邓禹等人来说,毫无前途可言。

如若南下,运气好的话还能躲过王朗的围追堵截。就算运气不好,大不了投降王朗,照样能拿一份丰厚的薪水。如果取下刘秀的首级献给王朗,还能获得十万户侯的爵位。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哗众取宠,而是一个历史事实!王朗被杀后,刘秀在邯郸王宫里发现了很多刘秀官属写给王朗的求降信。不过刘秀为了避免引起官场震动,人人自危,在还没看的情况下,就一把火烧了!

来不及呼朋唤友,更来不及整理妆容,刘秀等人衣衫不整,不成队形,一路仓皇南逃,模样极其狼狈。

记得几个月前更始迁都洛阳时,几乎还是同一班人马,刘秀等人盛装出行,其风度与威仪曾让洛阳百姓感动得热泪盈眶。

但这次他们仓皇出逃的狼狈模样却惹得北京(蓟)百姓哈哈大笑。他们纷纷聚集围观,喧哗、大笑、吵闹、怒骂之声混杂在一起,不绝于耳。顷刻之间,看热闹的百姓挤满了大街,把道路堵得严严实实,刘秀等人几乎无法通行。

铫期骑马走在最前面,他对前面挡道的百姓怒目而视,挥舞着手中的方天画戟,同时口中大喊着“跸”(皇帝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百姓恐惧,纷纷避让,于是刘秀车驾得出。

等到达蓟县南门,城门已闭,并有全副武装的士兵把守。

铫期见状,也不说话,纵马飞驰到城门跟前,挥戟刺死几名守城士兵,剩余士兵皆惊恐而逃。铫期又挥戟奋力斩断城门铁锁,打开城门,众人终于逃出了蓟县。

由于太过恐惧,刘秀等人在逃跑之前也忘了“点名”,结果却把自己的“北道主人”耿弇给弄丢了。

小伙子精力充沛,当时也不知道是出去“玩”了,还是要办什么公差,反正当他回来之后,见到刘秀府中空无一人、一片狼藉,心中暗想大事不好,急忙向南追赶,但刘秀等人却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耿弇这小伙子也真够倒霉的,也可能是因为年轻,在宋子时把下属和送给天子的厚礼弄丢了,这次更绝,直接把自己给弄丢了!无奈之下,耿弇只得北上上谷郡,回去向父亲复命!

刘秀等人风餐露宿,一路“潜”行。

他们不敢走大路,不敢进城池,只能在荒无人烟的乡间小路上艰难前行。因为河北大地基本上已被王朗占领,城池和乡村到处都张贴着捉拿刘秀的“通缉令”。他们渴了不敢求水,饿了不敢乞食,以天为“被”,以地为“席”,把自己整的像贼一样不敢见人。

在逃亡之时,冯异比较心细,曾带了一些干粮。开始还能解决温饱问题,但很快干粮就吃完了。当走到饶阳无蒌亭时,在寒风刺骨的二月天里,他们饥寒交迫,人困马乏,再也走不动了。

这时有人在前方不远处突然看到一破旧的茅草屋。众人大喜,如获至宝,连忙把刘秀迎进屋内暂且栖身。

当刘秀问道今天的“晚饭”时,众人皆低头沉默不语。刘秀瞬间就明白了,食物早已吃尽,大家也都饿了一天,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鬼地方,上哪去找吃的!

于是刘秀苦笑一声,也不再说什么,便要众人早点休息,天明继续赶路!

刘秀饥寒难耐,实在睡不着觉,不由得想起惨死的大哥、二哥、二姐,又想起苦命的贤妻阴丽华,不知她现在过的怎么样!都是因为自己无能,才让亲人惨死,妻子受难,刘秀不仅百感交集,无声的泪水再次慢慢滑落!

正当刘秀胡思乱想之时,冯异突然从外端来一小罐还冒着热气的豆粥,双手递给了刘秀。刘秀大喜,当他正要问豆粥的来历时,冯异却已悄然退去。

天刚亮,人马又要启程,众人齐来入见刘秀,并问刘秀休息可好。

刘秀对诸将说:“昨晚得公孙(冯异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

当刘秀看到冯异、邓禹等人一脸饥疲的神色时,知道众将士还都颗粒未进,一小罐稀饭全被自己吃了,于是一脸神秘地对众人说:“今天我们入饶阳城,我请大家吃大餐!”

众人皆以为现在诸将士饥寒交迫,刘秀恐大家有异心,想用望梅止渴的办法激励大家前进,怎会真的去饶阳城自投罗网!

领导已表明了心意,下属怎能真的允许领导入汤镬之中!现在聪明的下属应该做的,是表明忠心并阻止领导的“美意”,从而让其就坡下驴,岂不两全其美!

邓禹情商最高,便对刘秀说:“我们皆愿誓死追随明公,虽刀山火海亦不能改变志向,现形势危急,应迅速南下,等出河北再痛饮不迟!”

见邓禹表态,众人纷纷附和,皆说不可。

刘秀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自古皆然。我们身为天子使臣,没有战死沙场,反而要被吓饿致死,岂不令天下人耻笑?诸位勿虑,我自有办法!”

于是刘秀令众人整好衣冠,打起精神,铫期在前,众人分列左右,改走大路,大摇大摆地向饶阳城走去。刘秀马上就要上演一部强吃“霸王餐”的大戏。

入城之后,刘秀等人径入饶阳驿馆(饶阳政府招待所),自称邯郸使者。驿馆吏员见刘秀手持天子节仗,也没敢细看,连忙将众人迎入驿馆并安排食宿。

食物上桌后,还没等传吏离开,诸将就如饿狼一般冲向餐桌。伴随着争夺食物的争吵和怒骂声,偌大一个驿馆,竞发生了局部的交通拥堵。顷刻之间,食物便被一扫而光!

传吏心中疑惑,这哪里有天子使节的风度,分明就是一群饿死鬼投胎的叫花子!

传吏走出后,便想试探一下众人身份的真伪。于是传吏击鼓数十下,同时大喊:“邯郸将军到!”

刘秀及其官属大惊失色,都不约而同地立刻起身往外跑。

刘秀刚起身便冷静下来,连忙阻止众人。心想若真是邯郸将军,现在也跑不掉;如若不是,却正好暴露了身份。

于是刘秀与诸将安静下来,也令人大喊到:“有请邯郸将军!”

片刻之后却无动静。刘秀乃与诸将故作镇定地缓缓而出。刚走到驿馆大门,传吏又大声命令门长(门卫)关门。

门长说:“天下属谁还未可知,我怎能阻止贵人呢?”

刘秀等人于是得出。刘秀冒着生命危险,终于强吃了王朗一顿“霸王餐”,这也充分显示出刘秀强大的心理素质和领导力。

众人走后,传吏报了官,于是官府立刻派兵追赶。

刘秀等人快马加鞭,一路南逃。一段时间后,忽闻前方有一大河挡住去路,刘秀便暂停南行,命一候吏前去探路。

候吏归来后说:“前方大河名叫滹沱河,水深且急,既无坚冰,又无渡船,不可渡。”

众人想到王朗追兵将至,都非常恐惧。

刘秀不信,又令王霸再探。

王霸迅速来到河边,一切皆如候吏所言。但王霸唯恐吓坏了诸将,从而乱了军心,回来后便对刘秀说:“冰层坚固,可马上渡河。”众人非常高兴。

刘秀笑着说:“候吏果然胡说!”

众人很快来到河边。不可思议的是,大河之上已无水流,完全被厚厚的冰层所覆盖。刘秀令王霸掩护渡河,还剩数骑没有渡完,冰层就已消解了。

渡完河之后,刘秀对王霸说:“众人得以渡河,全赖元伯(王霸字元伯)之力啊!”

其实刘秀说错了,应该是全赖“冰”之力。在大自然面前,人力是如此弱小。面对一条河,这群东汉的猛人竞毫无办法。就像一唐朝诗人所写的那样:“须知后汉功臣力,不及滹沱一片冰。”

王霸连忙答谢说:“此乃因为明公仁德,所以上天保佑啊!”

刘秀又对诸将说:“元伯本无心说谎,最后却谎言成真,此乃天降祥瑞啊!”

我不知道此“祥瑞”是否天降,却不得不感叹命运无常,人生好像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所支配。

一千二百年后,当文天祥作为元兵俘虏再次经过滹沱河时,面对南宋灭亡的事实,悲愤而又无奈地说到:“始信滹沱冰合事,世间兴废不由人!”

刘秀等人渡过滹沱河后,刚行不远,又到南宫。

这时突遇大风雨,众人便在道旁停下车马,进入到一个被废弃的草屋之中。

草屋虽然可以遮风挡雨,但进屋之前,大家一个个早已变成了落汤鸡,厚厚的冬衣浸着雨水紧贴在皮肤之上。在河北的晚春时节,大家不禁浑身哆嗦,冷入肌骨。

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这时能有一堆篝火该多好啊!可是大雨早已浸湿了柴薪,根本无法生火!

正当大家冷得发抖之际,只见冯异在衣服下面抱着很多“鼓囊囊”的东西进入屋内,浑身雨水直流。原来冯异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些未被雨水浸湿的干柴!众人大喜,于是邓禹便生着了篝火,刘秀等人便在火旁烘烤被淋湿的衣服。

雨渐渐小了,寒冷已缓解,饥饿又袭来。

可食物早已吃尽,在这无边的荒野中,四处极目望去,不见一户人家,该去哪里“化缘”呢?虽然大家都饿得肚子咕咕叫,但也毫无办法。

这时冯异又从外面赶来,手捧一小罐尚有余温的麦饭,敬献给了刘秀。

原来刚才大家都在“对火撩衣”时,冯异又悄悄外出,骑着一匹快马,去很远的一农户家“化缘”去了!

冯异就像是一个沉默寡言但又任劳任怨的孩子,虽然与其他兄弟姐妹相比,他不一定被父母所喜欢,但在最关键的时刻,他一定是父母最好的依靠!

刘秀也算是一个比较开明的父母,他虽然对个别“孩子”(比如邓禹、朱浮)比较溺爱,但也并未忘记冯异的好。

称帝后,刘秀始终对“芜蒌亭豆粥”和“滹沱河麦饭”念念不忘,甚至专门找御厨对这两种“美味佳肴”试做了几次,却再也品不到当时的味道!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光武大帝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