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王朗称帝
书名:光武大帝 作者:梦回汉邦 本章字数:4036字 发布时间:2023-08-24

更始元年(公元二十三年)十二月,在刘林的拥戴下,王朗在邯郸称帝。

其实刘秀未入邯郸之前,刘林与王朗等人已在谋划此事。只是当时东有赤眉,西有更始,如果仓促起兵,几乎毫无胜算。

刘秀到达邯郸时,顿时令刘林、王朗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于是向刘秀献了水淹赤眉的“妙计”。

如果此计得成,更始赤眉势必决裂并爆发大战。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王朗趁机称帝,传檄天下。然后再劫持刘秀,令其招降更始诸将,则天下可定。

每当想起此计,王朗和刘林睡梦中都会笑醒,但最后遗憾的是刘秀却不配合,令二人大失所望。

不久,王朗、刘林二人又等来了一个良机。他们听说樊崇等赤眉将领逃出洛阳,已与刘玄决裂,正率领大军西攻更始。

于是王朗与刘林及赵国豪强李育、张参等人,率领数百家兵攻入邯郸王宫。王朗登基称帝,刘林任丞相,李育为大司马,张参为大将军。

骑都尉耿纯被迫从邯郸逃往家乡。

王朗,赵国邯郸人,本为一算卦看命之人,喜欢天文历数,常说河北有天子气。

刘林也喜欢谶纬之术,称霸于赵郡和魏郡,与豪强不法之徒多有相通,王朗与他甚为亲近。

王莽称帝后,长安城中有个自称汉成帝儿子刘子舆的人,王莽把他杀了。

王朗于是向刘林诈称自己是真刘子舆,母亲本是成帝一歌女,一天在宫中突然晕倒,一团黄气自上而下缠绕其身,半天才消散,苏醒后就怀孕了,并在宫中产下一子(刘子舆)。

赵后姐妹(赵飞燕、赵合德)由于不能生育,嫉妒自己的母亲,便想谋害她的儿子。自己的母亲非常恐惧,就来了一个“狸猫换太子”,让别人的孩子代替其子被杀,自己则被抱到宫外抚养。

从此之后自己便隐姓埋名,十二岁时被一识命的郎中带到巴蜀,二十岁时回到长安,后来自己便辗转于河北大地,等待天时的到来。

王朗真是一个戏精和编故事的天才,他说得声泪俱下,没想到刘林竟然“信”了。

实际上刘林也不是真的信,他早就想找一个傀儡来实现自己的野心。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就有了后来水淹赤眉和王朗称帝的事。

于是王朗派遣将帅,招降河北各州郡,“诏令”说:“朕是孝成皇帝的儿子刘子舆,小时候遭受赵氏之祸,后又被王莽追杀,但其所杀皆为假子舆。幸有忠臣冒死护朕,朕得以从河滨脱身,从此隐匿于赵魏之间。王莽篡位,获罪于天,但天佑我汉室,所以派翟义起兵讨莽。子继父位,是古今不变的道理。圣公(刘玄)不知我尚在人间,所以暂时做了皇帝。朕已诏令翟义、刘玄速来邯郸朝拜天子。念在圣公有朝拜之功且不知详情,朕已赦免其罪,并封为列侯。为使天下不再遭受战乱之苦,望各州郡速降。先降者复官位,后降者杀无赦!”

于是辽东以西,赵国以北,整个河北大地,民众皆从,州郡皆降。

王朗称帝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杀伤力,能获得河北各州郡及其百姓的支持,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是血统的“纯正性”。

如果王朗真是汉成帝的儿子,他继承皇位甚至要比之前的汉哀帝和汉平帝更具有合法性,更不要说刘玄、刘秀、刘望这些刘氏旁支了。

汉成帝去世后,本应由其儿子继位。由于成帝无子,不得已情况下,王太后(王莽姑母)才让成帝侄子(汉哀帝)继位。哀帝又无子,然后平帝继位。没想到平帝也无子。

现在“成帝儿子”横空出现,这大汉也就没有谁比他更有资格继承皇位了。

其次是王朗宣传的欺骗性。

王朗对外宣传翟义未死,更始帝也已退位,连当今的皇帝和明星人物都“投降”了,官员和百姓还有什么可坚持的!而且当时通讯不发达,在极短的时间内也无法验证其真伪,也只能是“宁可信其有”了。

最后是河北人民的思汉心理。

成帝之后的皇帝都非成帝子嗣,而且统治无方,民不聊生。更不用说王莽、更始时期的天下大乱,使得人们非常怀念成帝及其以前的幸福生活。

王朗到底是不是汉成帝的儿子?我认为没有任何可能性,甚至刘子舆这个人都不存在。

汉成帝驾崩后,王政君及其王氏家族要想保住在宫中和朝中的地位,对于未来皇帝的人选,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第一,要与王氏有血缘关系。只有这样,王氏才能作为外戚名正言顺地执掌国家政权。

第二,年龄要小。因为年龄小才好控制,王氏才能挟天子以令朝臣。

赵飞燕公元前十六年成为皇后,公元前七年汉成帝驾崩。按照王朗的描述,刘子舆应该是在这个时间段出生。

也就是说,当成帝驾崩时,刘子舆最多九岁。而且刘子舆还是王政君唯一的亲孙子。如果刘子舆真的存在,他将是继承皇位的不二人选。最后王政君也不可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让“情敌”的孙子登上大位。

而且事实证明,此人(汉哀帝)聪明能干,没少让王氏吃苦头。

所以成帝驾崩后,直到平帝登基前,刘子舆根本没必要东躲西藏。如果知道他的存在,王氏高兴还来不及,绝不会去追杀他。

所以,如果刘子舆真的存在,他为什么不在安全的时候出现,却要在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呢?为什么在无人竞争的时候他不称帝,而非要在刘玄已称帝的情况下,从其手中夺取帝位呢?

这一切不合常理的行为只能说明一个事实:刘子舆根本不存在!

寇恂从韩鸿手中强制夺回太守印绶后,耿况心里一直惴惴不安,他非常害怕更始帝因此龙颜大怒,于是便派自己的儿子耿弇南下长安,带着厚礼朝拜天子。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耿氏家族,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耿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排名第一的武将世家,这并没有夸大的成分。

大多数武将世家,由于手握兵权且杀伐太重,不为皇帝和上天所容,一般不会长久。但耿氏家族却绵延二百年而不中断,与大汉共存亡。

由于武将众多,在武将世家中间,难免会出现叛国投敌的“异类”,比如李广的儿子李陵。但耿氏家族无论身处何种危险境地,在二百年的征战中,从未有人叛国投敌,直到流完最后一滴血,甚至最后整个家族都为大汉殉葬!

有些武将世家历史上很有名,比如北宋的“杨家将”,实际战功却并不突出。但耿氏众将大都战功赫赫,为大汉开疆拓土和抵御外敌入侵立下了汗马功劳!

耿弇到达巨鹿郡宋子时,恰逢王朗诈称成帝子刘子舆,在邯郸起兵。

耿弇从吏孙仓、卫包在路上共同谋议说:“刘子舆乃成帝儿子,我们为什么要舍弃眼前正统之国,却去远求偏安僭据之域呢?不如早投邯郸。”

耿弇按剑大怒说:“王朗老贼,假托帝子,定死无葬身之地!等我到了长安,便奏请天子北发渔阳、上谷兵马,再令太原、代郡骑兵至西攻赵,不出数十日,用四郡精锐骑兵进攻一群乌合之众,就如摧枯拉朽一般!公不明真相,弃明投暗,离灭族不远了。”

孙仓、卫包不听,于是投降王朗。

耿弇字伯昭,年少时好学,年龄稍大后,受父亲耿况耳濡目染的影响,爱好骑马、射箭及将帅之事。

耿弇当时只有二十岁,比当时的“天才少年”邓禹还小一岁。

邓禹少年老成,少了一些年轻人本应有的天真和单纯。耿弇则更像一个热血小青年:年轻气盛、血气方刚。

一般在影视剧和文艺作品中,当少年英雄第一次出场时,大多风度翩翩、神采奕奕。但耿弇第一次出场,却着实有些狼狈。

耿弇不仅没有完成父亲交给的任务,而且下属都跑了,献给天子的厚礼也被席卷一空,自己成了一个孤家寡人。继续南下吧,王朗又在前面挡住了去路。

耿弇正左右为难之际,突然听说大司马刘秀正在卢奴,便北上谒见刘秀。

刘秀到达真定国后,传来了王朗称帝的消息。随后又听说真定王刘杨已投降王朗,刘秀等人便离开真定国,北上中山郡,不久到达卢奴。

耿弇到达卢奴后,先拜见了护军朱祐,请求让自己回去发兵,以平定王朗。

朱祐不敢做决定,便带耿弇谒见刘秀。

当听到耿弇的建议后,刘秀笑着说:“小伙子志向可不小啊!”

刘秀随后又数次召见耿弇并厚加抚慰,然后又封他为门下吏。刘秀其实根本没把耿弇的话放在心上,只是把他当成了一个胸怀大志、甚至有点说大话的“孩子”罢了。

耿弇也知道自己不过是个“新人”,初来乍到,年龄又小,得不到信任,见刘秀没有正面回答,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刘秀最近很郁闷,由于王朗称帝,河北皆降,以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全都化为乌有。

屋漏偏逢连阴雨,很快又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刘秀成了“通缉犯”!王朗以十万户侯为诱饵,求购刘秀项上人头!

刘秀也真是命运多舛,刚从刘玄屠刀下逃离,现在又被王朗追杀。刚离虎口,又遇狼群。河北中南部已被王朗完全占领,刘秀来不及多想,无奈之下只得继续北上广阳国。

广阳王刘接,汉武帝后裔。王莽称帝后,刘氏诸侯王皆被废,其父刘嘉独向王莽献符命,又被封侯,并被王莽赐姓王氏。

刘玄称帝后,刘接投靠更始,又被封为广阳王。

刘秀等人入蓟(广阳王宫所在地)时,王朗使者还未到达。刘接对刘秀等人还算不错,给他们安排了食宿和办公地点。

王霸对刘秀说:“王朗兵起,四方纷扰。刘嘉、刘接父子素无忠信,他们先献媚王莽,后又改祖姓。今见明公力孤,又无兵马,早晚必投王朗。到那时我等定为其刀下之肉。现在趁王朗使者未到,明公应征兵以自保,否则后悔晚矣!”

刘秀说:“元伯所言极是,我早有此意,但因时机未到,又恐小人搬弄是非,故久未成行。”

刘秀于是令王霸至市中募兵。

王霸以“更始帝大司马”的名义张贴告示,招募士兵,并痛斥王朗假称帝子,蛊惑民众。

民众纷纷聚拢而来,他们有窃窃私语的、有指指点点的、有讽刺挖苦的、还有嘲笑谩骂的,唯独没有应征入伍的。

就像现在有些直播带货的网红,因为做了件违背公序良俗的事,突然之间粉丝大增,却都是“黑粉”。虽然平台上也热热闹闹,但都是“吃瓜”和看笑话的,也卖不了几件商品。

王霸就是这样,在“黑粉”的“捧场”下艰难地熬过了一天,却没有招来一个士兵,只得满脸羞愧地向刘秀复命。

刘秀大为震惊,他没想到“成帝之子”的号召力会如此强大,其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已远远超过了刘玄。

第二天,左右来报,王朗使者将至广阳国。

刘秀估计在蓟待不下去了,甚至自己的人头都有可能成为刘接献给王朗的见面礼,于是召集众人商议应对之策。

耿弇首先说:“王朗在南面,兵从南来,不可南行。渔阳太守彭宠,是大司马的同乡;上谷太守,乃弇之父。两郡精兵有万骑之众,大司马若征召他们攻击王朗,邯郸不足虑也。”

众人大多不肯,邓禹说:“就是死也要死在南面,为何要北行进入孤岛。”

关于北上还是南下,刘秀官属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有人恼羞成怒,都想“动手”了。

刘秀也不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面带微笑地看着众人,最后指着耿弇对大家说:“这可是我北方的主人啊!”

刘秀到底听从了哪一派的观点,请看下章:人在囧途。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光武大帝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