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1518—1593年),字东璧,号濒湖,湖北省奇州(今湖北省奇春)人
他的家族世代一直以行医为生,其祖父和父亲都是医生。
父亲李言闻对草药有很有研究,李时珍因此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经常和小伙伴一起上山采集各种草药。
日子一长,他就认出了各种草药的名字,还知道什么草能治什么病,医学知识逐渐丰富起来。
然而当时的封建社会,做一名普通医生是被上层阶级看不起的。
李言闻自己是医生,所以却要李时珍读书科举考试。
在父亲的督促下,李时珍14岁时考上了秀才,但后来参加了举人考试,结果三次都没有考中。
大家为他感到遗憾,可是李时珍并没有就此沮丧。
他志愿做一名为百姓治病的好医生。
从那时起,李时珍就全心全意跟父亲学医。
就在这一年,他的家乡发生了一场大水灾,水退以后,又流行了疫情,生病的都是没钱的穷人。
李时珍的家庭并不富裕,但父子俩都很同情穷人,穷人找他们看病,他们都细心治疗,从来不计报酬。
人们认为他们医术高明,治病热心,都非常感激他们父子。
为了研究医学,增长医识,李时珍读了许多古代医学书籍。
在中国古代,医学书籍很早就出现了。
汉代人写了一本《神农本草经》,在接下来的1000多年里,许多新的医学书籍不断出版。
李时珍经常为当地的王公贵族看病,那些贵族家里藏有有很多书籍,他趁着自己行医便利的机会,就向王公贵族借书。
这样一来,他的医识日益增长,医术也越来越高明了。
李时珍越来越出名,被他看好病的人,到处宣传他的医术好。
附近州县生病的人,也纷纷前来请李时珍看病。
有一次,皇族楚王的儿子得了抽风病,虚弱无力,就连呼吸都十分微弱。
楚王府虽有医官,但谁也治不好。
这孩子是楚王的命根子,楚王怎么能不着急呢?
有人告诉楚王,只有找到李时珍,才能治愈这种疾病。
楚王连忙派人邀请李时珍到王府。
李时珍进入楚王府,一看病人的脸色,再把了把脉象,就知道这孩子得的抽风病是由肠胃疾病引起的。
他开了一个调理肠胃的药方,叫人去药铺抓药。
楚王的儿子吃了药,过了一会儿,病情大有好转。
见到儿子没事了,楚王非常高兴,再三挽留李时珍留在楚王府。
明世宗已经在位40多年,整天纵情声色,担心自己一天天衰老,若是有朝一日死去,快乐的日子就烟消云散了。
所以,他千方百计寻找长生不老的药方。
1556年,明世宗下诏命令各地官员推荐名医。
为了取悦明世宗,当时封地在武昌的楚王,就向太医院推荐了李时珍。
太医院本来是国家最高的医疗机构,不过当时的明世宗并不重视真正的医学,而是迷信一群骗人的方士,在宫殿里做道场,炼金丹,想用这些方法让自己长生不老。
李世珍是一位为人正直的医生,不喜欢那种乌烟瘴气的环境,因此在太医院呆了一年,就辞职回家了。
李时珍辞去官职,在回家的路上,顺便游览了许多名山胜地。
他上山不是为了欣赏风景,而是为了采草药,研究各种植物的药用性质。
有一次,他去了均州(今湖北均县)的武当山,听说那里有一种榔梅,吃了可以让人返老还童,人们称之为“仙果”。
朝廷贵族把它当作珍宝,要求地方官员年年进贡,禁止人们采摘。
李时珍不相信真的有什么仙果。
为了找出真相,他冒着危险爬上悬崖,摘了一颗榔梅,带回了家乡。
经过他的详细研究,我们知道那种水果和普通的梅子一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根本算不上“仙果”。
李时珍从事长期的医疗工作和采集草药的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科学资料。
他发现古代医学书籍中有许多错误,再加上经过这么长时间,人们发现了许多古代书籍中没有记录的草药,所以他决定编写一本新完整的草药书。
辞官回家以后,他花了将近30年的时间,写了著名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整本书约190万字,52卷,记载了1892种药物,里面有374种是在先人的基础上,添加的药物。
其中,植物有1000多种。
《本草纲目》包括古代药学家和民间的单方,一共有1万多个药方。
书前还有1000多张药物形态图。
此外,李时珍不仅妥善处理了药物的检索等难题,还提出了他对植物分类的新看法,以及宝贵的生物进化发展理论。
《本草纲目》是我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药物学专著。
它不仅促进了我国药物学的进步,而且对世界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和化学的进步,产生了深远而长期的影响,被称之为“东方医学经典”。
《本草纲目》出版后,很快流传到日本,然后传播到欧洲和美国的许多个国家。
它被翻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十多种文字,在海外发行,遍及了五大洲。
可以说,《本草纲目》在世界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之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李时珍也因此被誉为“药圣”,成为世界公认的优秀自然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