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期,贵族和地主侵占土地的现象非常严重,社会矛盾更加突出,导致农民起义相继爆发。
大明王朝的情况非常危急,张居正的革新措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的。
张居正(1525—1582年),出生于湖北江陵,字叔大,号太岳。
他经历了明朝后期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最著名的改革家。
1566年,嘉靖帝(明世宗)驾崩,其子朱载坖登基即位,改元隆庆,是为明穆宗。
明穆宗在位时期,大学士张居正因才能出众,而受到穆宗的器重。
1572 年,明穆宗去世,太子朱翊钧即位,是为明神宗。
弥留之际,明穆宗遗命张居正等三位大臣辅政。
明神宗即位后不久,张居正成为首辅。
张居正按照明穆宗的遗诏,真的像老师教学生一样,辅道年仅十岁的明神宗。
他编了一本有图有文的历史故事书,叫《帝鉴图说》,每天讲明神宗听。
小明神宗看了这本书,高兴极了,蹦蹦跳跳,兴致勃勃地听着张居正讲解。
有一次,张居正讲完汉文帝在细柳劳军的故事,说:“陛下应该注意武备。”
“现在太平日子一长,武备越来越放松,不得不注意呀。”
小皇帝明神宗连忙点头说:“朕知道了”。
又有一次,张居正讲述了宋仁宗不喜欢用珠宝装饰的故事。
小明神宗说:“对呀,君王应该把贤臣当宝贝,珠宝有什么用呢?”
张居正见十岁的孩子能说这样的话,心里很高兴地说:“贤明的君主重视食物,轻视珠宝。”
“因为百姓依靠粮食生活,珠宝这种东西饿了不能充饥,冷了不能御寒啊,陛下你真是太聪明了。”
小皇帝听了老师的表扬,可高兴啦,连忙说:“对对对!妃子们都喜欢穿衣打扮,我想减掉她们一些的生活费。”
张居正欣慰地感慨道:“陛下能想到这一点,真是国家的福气啊!”
有一天,边塞传来急报,说是敌人20多万大军入侵边境。
小皇帝吓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张居正说:“现在是夏天,夏天不是北方游牧部落打仗的季节,敌人也不会一直南下。”
“目前最重要的不是打仗,而是边塞上有很多缺乏粮草的守军。”
“陛下应该让兵部尽快发放口粮,这才是头等大事呀!”
在张居正的主持下,边塞部队一边守卫、一边耕作,不仅备足了冬季的粮草,还收复了一些丢失的土地。
张居当上内阁首辅后,手握大权,同时也有万历皇帝(明神宗)的支持和信任。
于是他从万历之初,就逐步实施了革新措施。
他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
张居正实施的主要措施有:
政治方面:整顿官吏,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他制定了“考试法”,严格调查各级官员执行朝廷的意愿,规定地方政府按时向内阁报告政治事务,增强内阁的实际权力。
第二:罢免墨守成规、不支持革新的顽固官员,选择任用支持创新的新生力量,为新法的实施做好组织准备。
那时候,尽管沿海地区的倭寇已经得到解决,但北方的鞑靼贵族不时入侵内地,成为明朝的一大威胁。
所以在军事方面:张居正也采取了许多革新措施。
他派戚继光驻守蓟门,派李志梁驻守辽东。
还下令在东自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又修建了3000多座“堡垒”。
他还与鞑靼人达成协议,双方开展“茶马市”贸易,实施和平政策。
从那时起,北方的边境防务变得越来越稳固,明朝和鞑靼人有二三十年没有爆发过大规模战争。
当时的黄河年久失修,河流经常泛滥,大量农田被淹,影响农业和运输。
张居正任命潘季驯监督黄河水利工程,专门从事水利工作。
潘季驯修筑堤防,堵塞决口,使黄河不再泛滥,运输顺畅,农业生产才得以恢复和发展。
在经济方面:张居正实施的重要内容是“一条鞭法”,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
“一条鞭法”规定,将各州县的田税、徭役等杂赋归结为一条,收取银两,按亩数相当上缴,使征收手续极其简单,地方官员难以徇私舞弊。
同时,将徭役改为收银两,使农民有更多的人身自由,更容易脱离土地劳作,为城市手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明朝政府自从实施“一条鞭法”以来,每年收入明显增加,国家财政状况得到了更好的改善。
当然,张居正提倡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而是为了稳定大明王朝的封建统治。
张居正花了十年的努力,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使非常腐败的明朝政治有了一个转折点。
这时候,国家有足够的粮仓库存,足以使用十年。
但张居正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官僚、大地主的特殊权益,因此受到了这一阶层人群的强烈反对。
这些改革自然触犯了一些豪门贵族的利益,他们表面上不得不服从,暗地里对张居正恨之入骨。
张居正执政的第五年,他的老父亲病死于江陵老家,按照封建礼法,他必须离职守孝三年。
然而张居怕自己一离开,正在进行的改革就会受到影响。
在明神宗和一些大臣的挽留下,他让儿子去奔丧,自己则继续留在京城任职。
这样一来,很多人就抓住了张居正父亲的死而不奔丧之事,小题大做,纷纷上书弹劾张居正的种种不是。
有些人甚至在大街上张贴文章,以此大力攻击张居正,闹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
后来,明神宗只好下令,若再有反对张居正留任之事,一律处死,这场风波才逐渐平息下来。
张居正的权力太集中,明神宗逐渐长大,反而无所事事。
有一批亲近的小太监,常常用各种方式供明神宗取乐。
有一次,神宗喝得酩酊大醉,无缘无故把两名小太监打得个半死。
母亲李太后知道了这件事,立刻叫来明神宗,狠狠地责备了一顿,还叫左右侍从拿《汉书·霍光传》叫神宗读。
西汉霍光辅政的时候,不是有个昌邑王刘贺即位不久,被太后和霍光废除了皇位吗?
现在张居正的地位就像霍光一样,神宗想到这里,吓得浑身发抖,跪在太后面前求饶。
李太后一心想让明神宗成为明君,对他的教育非常严格。
有一次,明神宗不想读书,直接被李太后叫了过去,跪了很久一段时间,才让明神宗起来。
后来,张居正决定赶走所有引诱明神宗胡闹的小太监。
李太后还让张居正给明神宗起草的罪诏,即是责备皇帝的诏书。
尽管这件事已经过去,但明神宗已经从恐惧发展到了对张居正的仇恨。
1582年,张居正病逝。
明神宗开始亲自执政,原来对张居正不满的大臣,纷纷攻击张居正专横跋扈。
第二年,明神宗竟然将张居正的官爵全部撤掉,后来还派人查抄张居正的家。
张居正的大儿子受尽拷打后自杀,十几个张家子孙,也被关在房间里活活饿死。
张居正的改革措施当然也受到了破坏,原本大明王朝的政治改革刚刚有一些转折,现在又开始走了下坡路。
在朝廷上下尽是诽谤之声当中,只有学者李贽对张居正做出了公平合理的评判,称赞他是“宰相之杰”
张居正一生有功有过,作为一名封建士大夫,无怨无悔为朝廷操劳,敢于整顿政治秩序,努力让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边防稳国。
可以说,张居正也算是一位为人正直的好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