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1528—1587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年自称孟诸,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
他是将门之后,年轻时喜欢读书,通晓经史,成年后继承“登州卫指佥事”,负责在山东防御倭寇。
他曾经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表达了铲除倭寇的信心和斗志。
后来戚继光率兵抵抗倭寇,保家卫国,在中华民族抗击外部侵略的历史上,抒写了灿烂的篇章。
日本倭寇祸乱我国,自明初以来一直存在。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时候,日本恰好处于封建分裂的南北朝。
除了南北政权,日本还有很多割据势力。
他们除了相互斗争,还经常支持和串通海盗入侵、掠夺中国沿海地区,导致元末明初的倭寇之患。
朱元璋登基后,接连派使臣到日本,试图恢复两国的外交关系,其主要目的是消除日本倭患。
但是,由于日本的分裂和对抗阶段,尽管明朝多次派使臣到日本,却没有什么效果。
后来,倭寇的骚扰日益频繁,北到山东,南到福建,整个沿海地区都被掠夺。
嘉靖时期,随着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官员和富人开始从事商业。
当时,有一些明朝官员开始与这些日本倭寇来往,狼狈为奸,谋取利益。
其中,汪直、徐海等人与倭寇串通,形成武装劫掠团伙。
1548年,明朝派朱胯担任浙江巡抚,并提督福建军务。
朱胯上任后,封锁了海面,杀死了与倭寇串通的李光头等96人。
朱胯采取的海禁措施,触及了与倭寇串通的官员以及有钱有势之人的利益。
他们煽动朝廷官员弹劾朱胯滥杀无辜,最后朱胯被迫自尽身亡。
从那以后,朝廷不再设立巡视大臣,朝廷内外都不敢再谈海禁,使得日寇的气焰越来越嚣张。
1553年,在汉奸汪直、徐海的暗中勾结下,倭寇聚集了数百艘海船,肆无忌惮地登陆浙江、江苏沿海地区。
后来,他们又分成许多小股势力,抢掠了几十个城市。
敌人来势凶猛,沿海官兵不敢抵抗,见到敌人就狼狈逃跑。
倭寇侵犯掠夺越来越严重,使躲在深宫里的明世宗也不得不担心,他干脆下令叫严嵩想办法处理。
严嵩的同党赵文华,想出了一个解决倭寇侵犯威胁的主意,说只需要跪在东海祈祷,求海神爷爷显灵保佑。
明世宗居然相信赵文华的鬼话连篇,让他赶紧到浙江祈祷海神,以求保佑。
后来,朝廷派熟悉沿海防务的老将俞大猷,带兵抵抗倭寇的入侵。
俞大猷一到浙江,就连续打了几场胜仗。
但是不久,浙江总督张经被赵文华横加陷害,俞大猷也遭受牵连,锒铛入狱。
没人指挥沿海的防务,倭寇侵犯再次猖獗。
1555年,戚继光奉命来浙江抗倭,先检阅了那儿的军队,发现那些军队纪律松散,军心涣散,士气低落。
1556年,戚继光在浙江驻军的时候,先后击败了倭寇三四次进攻。
有一次,战斗刚刚结束,有一个士兵拎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前来报功。
戚继光打算问个清楚,又有一个士兵哭着跑了进来,痛哭流涕地说:“大人,那个人头是我弟弟。”
“他在战斗中受了伤,还没断气就被他割了脑袋,冒充倭寇人头前来报功,还请大人为小人做主。”
戚继光大为震怒,狠狠地惩罚了那个士兵。
这样的事件,后来仍然不时发生,有些士兵临阵脱逃,戚继光就打算重新招募新军。
经朝廷批准后,他开始到处寻找兵源。
有一天,附近的矿山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斗殴,矿工和农民死伤不少人。
戚继光听说后,招募了这些勇武好斗的年轻人进入军队。
经过严格的训练,很快建立了一支3000多人的新队伍。
为有效对付倭寇,戚继光设计了一种方便在狭窄的田埂上行军的鸳鸯阵。
每十二人为一队,队长在前面,后面有两列士兵,每列五人,最后一名是挑炊具的伙兵。
两列的第一人拿着盾牌,抵抗敌人的长矛,第二人拿着狼牙棒掩护牌手,第三人、第四人手持长枪,第五人用短兵器与长枪相互救援。
伏击的时候,鸳鸯阵变成横阵,依然有很强的攻势。
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这支新军的战斗力特别强,所向披靡,“戚家军”的名气逐渐远近传开。
过了几年,日寇再次袭击台州(浙江省一带),戚继光率领新军迅速赶到台州抗击日寇。
倭寇在哪个地方骚扰,戚家军就在哪儿战斗。
那些参差不齐的海盗,哪里是戚家军的对手?
双方打了九场仗,戚家军一次又一次地取得了重大胜利。
最后,倭寇无法待在陆地上,无路可退,被迫逃到海船上,戚继光用大炮猛烈轰击他们。
倭寇的船着了大火,大批的倭寇士兵不是被烧死,就是掉到海里淹死,留在岸上的残兵败将只好举手投降。
就这样,浙江地区取得了暂时的平安。
看到浙江防守严密,倭寇不敢再贸然骚扰侵犯。
第二年,他们又跑去福建沿海地区骚扰。
一路倭寇:从温州向南进发,占据了宁德(隶属福建省)。
另一路:从广东到北,盘踞在牛田(今福建省福清市龙田镇)。
两路倭寇互相支援,声势浩大。
此时,福州守将抵挡不住倭寇的进攻,多次向朝廷求援。
万分无奈,朝廷只好派戚继光带兵前往救援。
戚继光带着新军前往宁德,发现敌人的巢穴在宁德城十里外的横屿岛。
四面是水,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敌人在那里扎了一个大营盘踞,当地明军也不敢上前攻打他们。
到了漆黑的夜晚,戚继光亲自调查了横屿岛的地形,知道那条水道既不宽也不深,心里就有了一个计划。
当晚晚上,潮落之时,戚继光命士兵们随身携带一捆干草,悄悄地来到横屿对岸,让士兵们将干草全部扔进水中。
几千捆干草扔在一起,居然在水面上铺了一条路。
戚家军踏上这条铺着干草的路,悄无声息地插进了倭寇大营。
经过激烈的战斗,盘踞在岛上的2000多名倭寇,全部被戚家军歼灭。
戚家军攻下横屿,立即大举进军牛田。
等大军到达牛田附近,戚继光为了迷惑敌人,便假装传出命令,说:“由于远道进军,人马疲劳,先当场休息,明天再说。”
这些话很快就传到了敌人那儿,盘踞在牛田的倭寇竟然真的相信戚家军暂时停止进攻,防备松懈了下来。
那天晚上,万万没想到,戚继光下令向牛田发起突然总攻击。
倭寇毫无准备,仓促应战,禁不住戚家军的猛攻猛冲,纷纷败退。
倭寇首领带着残兵败将,逃往兴化,戚家军又连夜跟踪追击,连续攻占敌人60多个营寨,消灭溃逃的倭寇。
天色刚亮,戚家军浩浩荡荡地开进兴华城,城里的老百姓才知道附近的倭寇已经被戚家军彻底消灭了。
大家兴高采烈,纷纷杀牛带酒,前往军营慰劳戚家军。
第二年,倭寇又进犯福建,攻下兴化。
不过这时,俞大猷已经出狱复职。
朝廷派俞大猷为福建总兵,戚继光为副总兵。
两位抗倭名将一起指挥军队,英勇作战,击败了这些倭寇,收复了兴化。
1565年,俞大猷和戚继光再次合作,打败了倭寇,击杀了2万多名敌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至此,在我国沿海地区横行了几十年的倭寇基本被消灭。
1567,明穆宗即位,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张居正参赞军务。
为加强北方边防,他奏请皇帝任命戚继光为京师神机营副将军。
第二年夏天,戚继光又奉命总管蓟州、昌平、保定的军务。
1582,张居病逝,戚继光因之前被张居正赏识,遭到反对派的极力弹劾,被调到广东镇守。
三年后,戚继光告老归乡,回到山东蓬莱。
1587年底,一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病逝,享年61岁。
在40多年的征战经历当中,魏继光功勋卓著,堪称一代爱国名将和民族英雄。
戚继光不仅战功显赫,而且在军事理论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他著有《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两本兵书受到后世兵家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