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冯二九想了一晚上最想要问的问题,上次还没来得及问公司的技术员,后面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地忙,所以就给忘了。这一次,他要问一下,算是解答心中疑惑。
众人都把目光聚集在冯二九的身上,冯二九在讲出来以后,反而不慌张了。
陈老师在听了冯二九的问题后,淡定地说道:“蚕房的消毒不彻底,有细菌容易生病,就像你说的,蚕苗身上会长黑点点,类似于血泡一样。这也是一种很常见的病。”
陈老师补充说道:“这就需要我们在养完前一批蚕时,要彻底地对蚕房里的蚕床、方格簇进行全面的消毒,要把死在蚕房里的蚕清理干净。不然的话,就容易给下一批蚕带来致病隐患。还有平常撒的石灰也要撒均匀,要面面俱到,尽可能地进行全面消杀,才能把损失降到最小。”
冯二九算是听懂了,看似很平常的小细节,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小事化大,愈演愈烈,就会造成大问题。就好比一个消毒环节没做好,可能当时没有立即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但逐渐积累,突然一爆发,想采取应急措施都来不及了。
陈老师在说完后,问冯二九:“这位兄弟,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冯二九想了想,说:“那为什么会出现双宫茧呢?”冯二九想到平常养的时候会出现一些两个连体的蚕茧,所以就问了出来。
“双宫茧是两头以上的熟蚕合伙做的一枚茧,也就是两个搭伙修建了一个房子,住在一起了。”
“那它们个头明明比一般的还要大,为什么会卖得比一个的要便宜呢?不是说个头大,卖得越贵吗?”
“是这样的,这位兄弟,双宫茧是指两个蚕宝宝做在一起形成的蚕茧,形状比一个蚕做的蚕茧要大,切割后可以看到两个蚕蛹,因它们吐丝是相互缠绕,不是一根丝到底,所以这样的蚕茧的丝不像一个蚕做的那么紧实,它无法抽丝做真丝布料,所以比较便宜。”
“那要怎样预防呢?”
“预防的方法就是选用方格簇、塑料折簇,才能做到一头熟蚕一个作茧窝。单位蔟具上投放的熟蚕不能太多,不能人为地逼迫熟蚕去挤作双宫茧。适熟上蔟,熟蚕不能过老。已经成熟的蚕及时地让他们上簇,不然后面它们就会逮到机会就吐丝,就会到处乱吐丝。”
“哦,知道了。”
冯二九没有再问什么了。在冯二九带头问后,后面倒是一些群众问了一些问题,无非就是问这个种桑养蚕赚不赚钱,能做几年,等等这些。
陈老师倒也耐心地从赚钱快,既有经济效益,也有生态效益这些方面一一回答。冯二九对这些问题倒不以为然,没有亲自上手过,问再多也是没用的。冯二九这态度倒是像一些务实的人看不惯只会拍马屁、整天吹吹捧捧的人。
很快,这堂课就结束了,众人慢慢散去。冯三叫住冯二九,示意他等一下再走。
几人来到村委会大厅,冯三向陈老师等人说道:“陈老师,你看接下来是要去蚕房还是桑叶地里?”
陈老师说:“嗯,先去桑叶地里吧。先看叶子,再看养的蚕。”
说着话,众人就上了车,在冯二九的带领下,一行人来到了冯二九家的桑叶地。站在坡顶上一眼望去,满眼都是绿油油的,树子管理得很好,树根部没什么杂草,摘的叶子也是从树根往上开始摘的,一根根笔直的桑树矗立在土地里,微风迎面吹来,扑鼻而来的是泥土的清新香味,也有树叶的香味,让人心情愉悦,尤其是看到一排排整齐的桑树。
冯二九走在前面,几人一边走一边闲聊。
陈老师问:“小兄弟,你这里有多少亩的叶子啊?”
冯二九回答:“有十五亩。今年才开始栽的。”
陈老师问:“都是你一个在管理这个树叶吗?”陈老师几人夸冯二九勤快,吃得苦,能把这十五亩桑树管理得井井有条,属实不错。
冯二九回答:“大部分是我一个人,平常还有我妈和我媳妇过来帮忙,你做一点,我做一点的,就慢慢管理过来了。”
“那你在种这个桑树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没有?”
“刚开始的时候不会追肥,导致一些长得快,一些长得慢,一些直接死掉。中途也遇到一些叶子比较黄,有虫眼,后面在公司的技术员指导下,树子的病情有好转了。”
“公司的技术员经常来这边吗?”
“经常来。”冯三在旁边补充说道,“他们是分片区包保的,农户有收益,他们也会有奖金的。”
冯二九点头表示也是这样。
陈老师和任老师走进桑树地里,仔细地观察叶子、树枝等等。冯二九和冯三在旁边默默地看着,没有说话。
过了十几分钟,几人就从桑树地里出来,往村委会方向走,去下一个点,冯二九的蚕房。
冯二九养的这批蚕已经快要吐丝作茧了。
几人很快就来到蚕房,一推门进去,就看见一床一床灰绿色的蚕在床上蠕动,吃叶子的声音,沙沙作响。冯二九把门别好,走在陈老师们的后面。
陈老师问:“这都是你的吗?”
冯二九回答:“是的,都是我养的。”
陈老师说:“养得挺多的嘛,在养蚕的过程中就只遇到你刚刚说的那些问题吗?”
冯二九回答:“嗯,严重的就那些,因为平常都有公司的技术员来指导,有什么问题迪欧直接打电话给他,所以一些小问题,我都是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做了。我们只管养出来,有公司保底收购,也没遇到什么大问题。”冯二九说得也很对,养蚕的这些群众不用自己跑市场走销路,只管养出来,就能挣钱,而且全过程都有公司的技术员指导,可以说得上是稳赚不赔的产业。
“冯支书,你们这个产业可以继续推广,动员更多的在家群众来种桑养蚕呐。”陈老师和县里、镇里的干部满脸欣慰,频频点头。
几人在蚕房看了看,走了走,问了问冯二九一些情况,就回去了。冯三原本想要留他们下来吃饭的,但他们说忙就走了。
转眼过后,大家又各自投入到各自的忙碌中,生活又回归到平淡。冯三回村里继续上班,冯二九则是回蚕房察看蚕的吃食情况,因为这批蚕马上就要上茧了,这也就意味着,冯二九又要赚到钱了。
就在冯二九在蚕房里忙活的时候,他的媳妇打电话过来,说家里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