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打算和谈,这让一向应付差事的朝鲜人反倒变得认真起来,当然,想指望朝鲜白眼狼自己按照宋应昌的意见重新训练军队那是不可能的,他们的认真起来,是不惜一切代价破坏和谈,重新开启战争。以往不见踪影的朝军集结起来在王京附近活动,试图独自收复王京。此时,日军也吸取了平壤之战小西军被明军分割包围在各个阵城,切断联系,导致被各个击破的教训,他们淘汰了战国时代的日式阵城模式,将兵力集中在南方山地,修筑了所谓的“倭城”,这是多个大名一起驻守的山城,加强各要塞之间的联系,在火绳枪射程内复数筑城,通俗点说,各个城之间的距离直接拿火绳枪能攒射,利用地形优势抗击明军火力优势。在日本国内都没法复制这样的要塞,如果有精日汉奸尬吹日军城堡牛逼的话,完全可以直接怼:这玩意儿纯粹是被明军捶出来的产物,日本人自己内战的经验搁明军眼前那就是被蹂躏的。
日军在南山一带地区修筑了要塞群,幸州山城之战后,朝鲜人得知粮库龙山仓完好,由小西军残部驻守,朝军在汉江隔岸试探性发射火器,日军迅速出动了两万余人,而小西从平壤败退后只有六千余人。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日军已经开始各个军团集中编制了。
日军诸将紧密配合,朝鲜人无力进攻,打算再次怂恿明军。朝军多次出兵进攻王京城日军外围据点,宋应昌对此十分愤怒,严令禁止。朝鲜人发现零星斩获不足以激怒日军后,提出了火烧龙山仓的计划,与此同时建议明军袭击日军后方交通线上的据点,主动承诺给明军几天的军粮,如果明军攻破日军兵力较少的据点,和朝军前后夹击,王京日军必然崩溃。提出建议的同时,朝军再次集结,打算再次进攻龙山仓,然而龙山仓的粮食大多数已经被搬运至小公主宅,龙山仓已经没有多少存粮了。朝鲜人也并不是为了烧日军军粮,而是因为这里是明,日谈判地点,也是小西行长的营地,他是日方谈判的主导者。
但是朝鲜人计划进攻的时候,大明使者沈惟敬已经进了龙山仓,朝鲜人不敢攻击明使,计划搁浅。
日军此时只想着安全逃命,对朝鲜军一直忍让,不仅如此,之前在碧蹄馆之战中有些明军跑的不及时被日军俘虏,为了讨好明军,日军不但不敢为难,还把他们全部放了回去。“近日碧蹄被擒天兵,连续还来,提督亦以此为喜。”丰臣秀吉也知道,因为明军入朝,吞并朝鲜是不可能了,干脆集中兵力占领相对富庶的朝鲜南部的全罗道和庆尚道。
朝鲜人对此也很清楚,他们担心日军全军南下全罗道的话,朝鲜军无法抵御,对于自己国家垃圾的战斗力,朝鲜上层一清二楚。他们也只能反复催促大明出兵。宋应昌熟知朝鲜情况,虽然希望撤兵,但是他反对在朝鲜无力防守的情况下撤军,至少要朝鲜能够自保才可以。不然的话,一旦日军再次进攻,明军还要每次都来折腾?为防止日军假意和谈,等明军撤兵后再次进攻,宋应昌留下一部分军队驻扎朝鲜,并且开银矿筹集军费,并且加强培养国王接班人,还表达了对朝鲜官员各种骚操作的不满。尽管如此,朝鲜人仍然狡辩推脱责任。面对这个不省心的儿子,宋应昌也是无了个大语,如果他要是在今天,想必也会大呼“家人们谁懂啊?”然而事实就是大明摊上这么个坑爹货,宋应昌也只能叹息:“罢了。”
明廷的决策不可能受朝鲜影响,明,日双方开始正面接触。毫无疑问,日方和谈代表仍然是开战以来就一直试图谈判的小西。然而一向和小西不对付的加藤清正因为之前和明军使节也有接触,再加上他和小西的关系,他一直找机会插手外交工作。
明军在江边列阵,发射虎蹲炮,向日军示威,声势浩大。朝鲜人李尽忠前往王京,抵达加藤清正寓所,加藤挟着俘虏的两个朝鲜王子会见李尽忠:“公见王子,肥肤颜色如何?少无嬴瘠,可知吾之厚待也。且曰讲和之事,何以为之?速示可否?欲诀行止,何以迟延无黑白乎?日本关白,发诸岛之兵,朝暮渡海,入驱朝鲜,直捣中原,则悔无所及矣,何不速为之处乎?”加藤自夸把王子养的很好,以此向对方和谈。但是他的态度过于狂妄。
王京日军求和,称向大明请求封贡,这也是为了防止日军撤兵后被明军尾随,也防止被朝鲜人袭击。宋应昌在谈判的同时也防止日军诈和,打算在全罗道袭击日军侧后,等刘綎的援军入朝后夹击日军。谈判各方也在尔虞我诈。加藤清正催促朝鲜人和谈的同时诈称日本援军即将赶到,沈惟敬和小西谈判时也诈称70万明军入朝准备荡平日军。
三月九日中午,加藤清正接着和冯仲缨在安边会谈的事,催促着明军使节来谈判。
十五日巳时,沈惟敬等二十余人坐船到了朝鲜军金千镒处,和日军隔江相对,立黄伞作为标志告诉日军明军使者到达。沈惟敬等人在船上招小西行长前来谈话,加藤清正也想插一脚,于是前来参与了这次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