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土木堡之变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2320字 发布时间:2023-08-12

明朝进入中期后,政治变得越来越黑暗,形成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就这样,宦官专权使政治变得更加黑暗。


明朝成祖去世25年后,就在明朝皇帝肆意享乐之时,明朝却遭遇了一场灭顶之灾。


明太祖在位时期,吸取了历史上宦官专权导致国家混乱的教训,制定了一条规矩,就是防止宦官过问国家政事。


他把这条规则写在大铁牌上,挂在宫殿里,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遵守。


但是到了明朝成祖时期,这条规则就被废除了。


明成祖从侄子手中夺得皇位,害怕大臣反对自己,所以特别信任身边的宦官。


迁都北京后,他在东安门外设立了“东厂”,专门密探大臣和百姓当中,是否有谋反嫌疑之人。


他怕朝廷的大臣靠不住,便让亲信太监做了东厂提督。


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逐渐增强。


到了明宣宗的时候,就连皇帝批读奏章,也交给宦官代笔,叫作“司礼监”。


于是,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


有一年,皇宫招募了一批太监。


蔚州当地的一个小流氓,名叫王振,年轻时读过一点书,参加了几次科举考试都失败了。


后来在县里当一名官吏,之后因为犯了罪,本来应该充军,他听说皇宫招募太监,就自愿进入皇宫做了太监。


宫里识字的太监不多,只有王振通文识字,大家都叫他王先生。


后来,明宣宗派他教太子朱祁镇读书。


朱祁镇年幼贪玩,王振想尽各种办法让他玩得开心,因此朱祁镇很喜欢他。


1435年,明宣宗去世后,刚满九岁的太子朱祁镇即位,是为明英宗。


由于小皇帝非常宠信这个家伙,因此王振就当上了司礼监,专门帮助明英宗批阅奏章。


小皇帝明英宗一味贪图享乐,根本不管国家大事,只顾自己玩自己的,好不快活。


王振借此机会掌握了朝廷的军政大权,朝廷官员谁要是敢于冒犯王振,不是被撤职,就是充军。


有些王公贵族为了讨好王振,称他为“翁父”,可谓是权倾朝野。


就在这时候,我国北方蒙古族的瓦剌刺部落,逐渐强大起来。


1449年,瓦剌的首领也先,派出3000名使者到北京,进贡马匹,请求赏金。


王振发现也先这个家伙谎报了数目,便减少了赏金和马价。


过了几天,也先向明朝皇帝为儿子求婚,也被王振拒绝。


这样一来,便激怒了也先。


没过多久,也先带领瓦剌骑兵进攻大同。


守大同的明军将士出兵抵抗,结果被瓦剌军打得落花流水。


边境的官员赶紧向朝廷告急,明英宗急忙召集大臣讨论如何应对。


大同离王振的家乡蔚州不远,他在蔚州有许多的田地,害怕蔚州被瓦刺军占领,便极力主张明英宗带兵亲征。


兵部尚书邝埜、侍郎于谦,两人认为朝廷还没有准备充分,不能贸然亲征。


明英宗是一个没有主见的皇帝,从小就知道玩乐,王振说什么,他就做什么,完全不管大臣劝谏,决心御驾亲征。


明英宗叫弟弟郕王朱祁钰和于谦留守京城,自己和王振、邝埜等100多名官员,带领20万(号称50万大军)从北京出发,浩浩荡荡前往大同。


这次出兵本来就没有做好准备,加上军队纪律松懈,一路上又遇到了大风暴雨。


还没走几天,粮草就接济不上,士兵们又饿又冷,还没有遇到瓦剌人,就已经苦叫连天了。


到了大同附近,将士们见到明朝士兵的遗体,尸横遍野,更加人心惶惶。


有一位大臣发现自己士气低落,建议明英宗退听,结果被王振大骂了一顿,还罚跪了一天。


几天后,明军前锋在大同被瓦刺军杀得损失惨重,各路明军纷纷溃退。


到了这时,王振这才觉得情况危急,下令退兵回京。


退兵本来越快越好,但王振却想到自己的家乡蔚州摆摆威风,就花言巧语劝明英宗到蔚州住几天。


数十万将士离开大同,向蔚州方向跑了40里。


谁知王振又转念一想,这么多兵马到蔚州,自己田里的庄稼岂不是要遭殃,又匆匆下令往回走。


这样一来一回的折腾,拖延了撤军的时间,最终被瓦剌追兵赶上了。


明军一边抵抗,一边败退,一直退到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


当时太阳刚下山,有人劝明英宗趁天没黑,再赶一会儿路,进入怀来城(今河北怀来)再休息,就算瓦刺军来了,也可以坚守。


可是,由于王振装运自己数千辆的财还没到,坚持要在土木堡修整。


土木堡的名字叫“堡”,其实并没有什么城堡可守。


再加上明军大队人马赶了几天路,口渴难耐,土木堡也没有水源。


离土木堡15里的地方有一条河,已经被瓦刺军占领。


将士们就地挖井,挖了两丈深,都没有看到一滴水。


第二天天刚亮,后面的瓦刺军赶到了土木堡,团团包围了明军。


明英宗知道无法突围,只好派人向瓦剌首领也先求和。


瓦剌首领也先知道,明英宗带着不少人马,若是硬碰硬,自己也会损失惨重,所以就假装同意议和,并停止了进攻。


明英宗和王振信以为真,非常高兴,下令让士兵们去附近找水喝。


士兵们争先恐后地跳出壕沟,跑到河边,乱成一团,将领们想阻止也制止不了。


就在这时,早已埋伏在附近的瓦剌士兵,从四面八方冲过来,一个个挥舞着长刀,大声喊道:“投降者不杀!”


明军士兵一听,纷纷丢盔弃甲,争抢着赶紧逃命。


瓦剌大军紧紧追赶,被杀和被乱兵踩死的士兵,不计其数。


邝埜也在混乱中被杀。


明英宗和王振带着一批禁军,几次想突围都没有冲出去。


平日里作威作福的王振,这时吓得浑身发抖,不知如何是好。


禁军将领樊忠,早就恨透了这个祸国殃民的奸贼,愤怒地说:“我为全天下老百姓杀了你这个奸臣。”


话音刚落,他挥起手中的大锤,朝着王震的脑门砸去,结果了王振的性命。


樊忠冲向瓦剌大军,拼杀了一会儿,中枪倒下。


明英宗见逃跑没有希望,只好跳下马来,盘着腿坐在地上等死。


大战落幕,一群瓦刺士兵发现了他,有一个士兵看到他的衣服特别鲜亮,就要扒下来自己穿。


明英宗习惯了当皇帝,哪肯让人扒衣服?


双方拉扯了几下,气恼的士兵举起大刀就要一刀砍下,便被旁边的人拦住。


“你们看看,这个人的衣服和行为非同一般。”


我听说这次由大明皇帝率领亲征,该不会他吧?我觉得先带走再说。”


这一事件,在历史上称之为“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是一个重大转折点,明军因此元气大伤,明朝的国力也大大削弱。


从那以后,明朝调整了防御政策,开始大规模建设长城,并且退至关内防守。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