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期,朱棣与侄子建文帝争夺皇位,叔侄两人大打出手,打了三年。
朱棣夺得皇位后,又将京都从南京迁到北京。
连年战争,再加上修建新都,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封建统治者与农民的矛盾日益加剧。
老百姓的日子实在没法过,忍无可忍,奋起反抗,点燃了起义烽火。
永乐时期,山东爆发了一场农民起义。
这次农民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人是唐赛儿,她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巾帼英雄。
唐赛儿出生于山东蒲台城(今山东滨县北镇公社)西关大寺庙旁的一个农民家庭。
1399年,唐公夫妇晚年得女,高兴极了,便取名为赛儿,意思是要她长大后赛过男人。
唐赛儿家境贫寒,日子过得艰苦,从小就帮父母干活,挖野菜充饥。
蒲台地区的百姓,有练武的习惯,唐赛儿的父亲也懂一些武艺。
闲暇之余,父女俩在门前的场地上练武。
唐赛儿自幼小习武,自然锻炼了出一个强壮有力的身体。
还在不到15岁,她的武艺就超越了许多年轻男子。
唐赛儿不仅长得好看,而且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她尽力帮助任何有困难的人,村民们个个称赞她是一个好女孩。
永乐年间,明朝发动了一场讨伐北方鞑靼瓦刺的战争,到处抓人当兵,百姓苦不堪言。
有一次,唐赛儿的父亲也被拉去运送军粮。
父亲离开后不久,母亲病重,没钱医治,活活拖死了。
孤苦伶仃的唐赛儿,恨透了官府。
时间过得很快,两三年后,唐赛儿长大成人。
她的父亲经历了曲折,总算逃了回来,父女俩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有一天,唐公对赛儿说:“孩子,你也不小了。”
“爹爹在不远处的金卜庄给你找了个婆家,你喜欢吗?”
唐赛儿坚决拒绝,说:“除非同年同月、同一天出生,否则不行。”
唐公知道女儿固执的脾气,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好作罢。
又过了一年,从外地流浪到蒲台一个叫林三的小伙子,长相端正,老实本分,恰好和唐赛儿同一天出生。
唐赛儿便与他成了亲,结为夫妻。
蒲台人烟稀少,蒲草遍地,加上常常水旱蝗灾,穷人日子已经没法过。
第二天,唐赛儿和林三带领村民,冲进官府讨粮。
恼羞成怒的官兵们,疯狂般地屠杀手无寸铁的百姓,林三也不幸被杀。
唐赛儿见丈夫被杀,伤心欲绝,决心要报仇雪恨。
她的父亲也因女婿丧死,悲愤不已。
唐赛儿立即聚集群众,抬着林三的尸体向官府示威,吓得县官紧闭大门,不敢出来。
唐赛儿向群众控诉了官府与地主豪强残害百姓的罪行,号召人民起义反对明朝的统治。
那一天,在唐赛儿的率领下,数千民众捣毁了县衙门,杀死了县官,并将官仓、地主的粮食分配给了穷苦百姓。
1420年,唐赛儿以山东省益都卸石棚寨为基地,发动武装起义,重创官兵。
在起义军节节胜利的推动下,青州以东的农民纷纷起义响应,攻占了莒州、即墨、围安邱,大杀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威望。
农民起义军日益强大,吓坏了明朝的地方官员,赶紧向朝廷报告。
朝廷急忙命令青州卫指挥使的高凤,率领重兵前往镇压。
高凤刚带领官兵进入益都卸石棚寨,起义军便在唐赛儿的指挥下,占据了有利的地形,英勇奋战,打得官兵狼狈逃跑。
高凤见起义军勇猛顽强,吓得不敢恋战,赶紧开溜。
唐赛儿哪里肯放过,跃马赶上,一刀将高风斩于马下。
在唐赛儿的指挥下,起义军乘胜追击,杀得官兵横尸遍野,一举全歼了前来镇压的官兵。
高凤人头落地,官兵大败的消息震惊了官府。
山东布政使储埏的张海,连夜写文书向朝廷告急。
明成祖看到紧急文书后,非常恐慌,赶紧召集大臣们讨论对付起义军的办法。
经过一番商议,为了尽快扑灭起义之火,决定对起义军采取招安诱降的策略。
明成祖派了一名叫陈松的官员,带着自己的“诏书”马不停蹄、星夜兼程来到山东,诱降起义军。
唐赛儿得知消息后,召集将领商讨对策。
其中一个叫任权的人,原本是大户人家的儿子,投机取巧,混入起义队伍。
他见朝廷准备招安,以为升官发财的时机已经到来,便极力赞成投降。
任权的话音刚落,起义军将领就群起反对,驳斥了任权的投降主张。
唐赛儿力赞众议,严厉斥责任权说:“我们为穷人打天下,怎么能投降那些欺压穷人的官兵呢?”
“投降是绝对不可能的,等官兵一到,就决一死战!”
任权见唐赛儿和这些小头目态度坚定,吓得不敢说话。
没几天,明成祖派来的招降官员陈松,便来到了卸石棚寨。
唐赛儿命令起义军全副武装,两边列队。
唐赛儿坐在大厅的虎皮椅上,威武平静,大声喝令:“带狗官上来!”
陈松带着皇帝的诏书,威风凛凛地来山寨里面。
他见到起义军英姿飒爽,威风凛凛,忍不住颤抖着双腿,弯下膝盖,唯唯诺诺地走进大厅。
唐赛儿厉声问道:“你在这里干什么?”
陈松结结巴巴地回答:“奉皇帝御旨,对流寇……,不,对向将军宣读诏书。”
唐赛儿轻蔑地笑了:“哼,什么皇帝,快念!”
陈松连忙打开诏书,摇头晃脑宣读:“念尔等落草为寇,实属无奈,见尔等忠心未变,降伏朝廷,可既往不咎。”
“若还是执迷不悟,大军来到之日,便鸡犬不留…”
唐赛儿还没听完,勃然大怒,扯破诏书,大喝一声:“把这个狗官绑起来!”
两名起义军士兵立即绑住陈松,吓得陈连忙磕头求饶。
唐赛儿大骂陈松说:“我们就要杀了你们这些贪官污吏,吃人的魔鬼!”
“今日暂且留下你的狗头,回去告诉皇帝的老儿,不管他耍什么阴谋诡计,都不管用!赶紧滚出去!”
松开了绑的陈松,在一片怒斥责声中,匆匆上马狂奔逃命。
明成祖听了陈松的报告,龙颜大怒,立即派了一位骁勇善战的大将军安远侯柳升,为总兵指挥使。
同时还派都指挥刘忠为副将,率领最精锐的北京军队,前往山东镇压农民起义军。
柳升率领官兵前往山东益都,包围起义军的根据地石棚寨,试图以优势的兵力,一举消灭起义军。
他有些害怕起义军的勇猛,不敢贸然进攻。
“现在大军压境,形势被迫,不怕唐赛儿不投降。”
于是,柳升又玩了一个招安的把戏,命令吴亮前去诱降。
吴亮带着几个随行人员,骑马来到寨前。
起义军将士在山寨上大声问道:“你是来干什么的?”
吴亮急忙回答:“我是奉安远侯之命,前来拜见唐首领,有要事商量。”
起义军的一位将领,拿起弓箭对准吴亮,说:“我们的首领,怎么可能听你这狗官花言巧语呢?”
“再不赶紧离开,休怪我弓箭不认人!”
吴亮吓得滚下马鞍,一遍又一遍地挥手:“别误会,我是好意前来……”
碰巧就在这时,唐赛儿带领一些将领到这里巡视。
听了士兵的报告后,她指着吴亮说:“你有什么话要说,快讲!”
吴亮见是唐赛儿,赶紧说:“唐寨主,安远侯命我转告你和众将领,速速罢兵休战,归降朝廷。
“安远侯可以保奏皇上,加官赐爵,赏良田百顷……”
唐赛儿怒火中烧,拉起弓箭,喝道:“住口,休要胡说八道!”
“我们就是想和那个皇帝老儿作对,别说小小安远侯,就算皇帝老儿亲自前来,也要杀他个片甲不留,且给你一箭看我的手段!”
说完,一箭射向吴亮。
吴亮只听到“味噌”的声音,头上的头盔被箭击飞,吓得他两腿发软,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的几个随从,也吓得目瞪口呆,不敢说话。
唐赛儿愤怒地告诉吴亮:“留下你的狗命,回去给柳升报信,明天决一死战!”
众头领喊道:“快滚!”
吴亮赶紧带着随从狼狈而逃。
柳升听说唐赛儿大骂皇帝,非常生气,加紧了对石棚寨的包围。
但他知道唐赛儿的厉害,整天苦思冥想,寻思对付起义军的办法。
此时,唐赛儿正在与众将领讨论如何粉碎官兵的包围。
这些将领说:“为了保存实力,起义军必须赶快转移,先从官兵薄弱的地方攻击,顺着东门突围出去。”
任权害怕官兵,为了保全性命,又跳出来说道:“柳升能征善战,官兵布局严密,不易突围。”
“依我看来,只有接受招安才是唯一的出路。”
唐赛儿怒不可遏,拔刀砍下方桌一角,厉声喝道:“大敌当前,不允许动摇军心!谁要再提招安,定斩不饶。”
任权吓得不敢再说话,坐立不安。
商议结束过后,唐赛儿特意留下三位头目将领,告诉他们今晚情况紧急,一定要严防内奸,加强岗哨,准备突围。
任权回到营房后,越想越害怕,这家伙就偷偷给柳升写了一封信,表示愿意投降,并告诉柳升起义军的突围计划。
任权写信后溜出营房,躲开岗哨,鬼鬼祟祟地躲在山头,把信绑在箭上,射向官兵军营大门。
任权射完箭书后,急忙翻过山头想溜走,突然只见唐赛儿和两位将领站在面前,挡住了自己的去路。
任权不知不觉地浑身发抖。
唐赛儿喝问:“你来这里干什么?”
任权浑身颤抖地说:“睡不着觉,就出来走走,顺便查看岗哨。”
唐赛儿愤怒地说:“你的统辖区在山头后面,你为什么到山头前来?”
任权还想狡辩,旁边的将领怒斥道:“胡说八道,你刚才射出去的是什么?”
任权见阴谋败露,狗急跳墙.拔出腰刀向唐赛儿砍去。
唐赛儿闪身躲开,旁边将领飞起一脚,把任权踢到地上。
任权起身,撒腿就跑。
“你这个无耻的叛贼!”有一位将领追上去,手起刀落,便斩杀了任权。
军情突变,十万火急!
唐赛儿在紧急会议上,当机立断,改变了原计划,来个将计就计,用声东击西的方法,出其不意攻击敌军。
另外一边,明朝官兵营门守卒,捡起一支带信的箭,不敢耽误,赶紧向柳升报告。
柳升打开信件一看,心中大喜,立即调兵遣将,到城东门外小道埋伏,企图拦截唐赛儿率领起义军突围。
到了半夜,起义军打开寨门,冲杀出来。
但是他们没有直奔东门小道,而是像虎下山一样冲向官兵大营。
官兵猝不及防,就被唐赛儿带领的起义军杀死一大片,人仰马翻,鬼哭狼嚎。
柳升原本正在做了个美梦,听到这个消息,惊慌失措,还没来得及穿甲戴盔,就匆匆上马,但此时已经压不住阵脚,只好随败兵狼狈逃跑。
唐赛儿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指挥起义军杀出一条血路。
她趁着官兵混乱不堪之际,果断下令快快突围。
在突围的途中,官兵副将刘忠前来拦截起义军,双方进行了一番拼杀。
起义军个个拼命作战,以一当十,杀得官兵损失惨重。
唐赛儿和刘忠大战几十回合,不分胜负。
刘忠累得气喘吁吁,但是唐赛儿越战越猛。
起义军一位头领怕唐赛儿战败,偷偷向刘忠射了一箭,正中咽喉。
刘忠翻身落马,一命呜呜!
刘忠一死,官兵乱成一团,溃不成军。
起义军精神振奋,越战越强,所向披靡。
唐赛儿纵马冲锋,带领全体起义军大败官兵,杀出重围。
天气刚亮,柳升好容易收拾了一批起义军,准备追击。
但是这时在唐赛儿的率领下,起义军已经安全转移。
唐赛儿大败官兵,明成祖更是坐立不安,龙颜大怒。
下令逮捕柳生入狱治罪,并下诏严厉要求各地追查唐赛儿,谁知一连几个月都没有消息。
无奈之下,明成祖又下令逮捕全国寺庙里的1万多名尼姑,想从中找到唐赛儿。
结果逼死了许多人,仍然一无所获,下落不明。
关于唐赛儿的去向,说法不一,众说纷纭。
当然,根据各种历史资料推测,唐赛儿的结局并不乐观。
最大的可能就是:“她已经死于乱军之中,由于尸体毁坏严重,无法辩别,从而诞生了一个千古谜团。”
尽管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经过两个多月的英勇斗争,最终还是失败了。
但是唐赛儿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却是激励着广大农民不屈不挠地与封建统治阶级作斗争。
她的巾帼英雄形象,一直活在山东世世代代人民的心中。
后来山东省益都县的老百姓,把唐赛儿领兵起义的卸石棚寨,称为“唐赛儿寨”。
每到清明节,人们都成群结队地前来为她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