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靖难之役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2356字 发布时间:2023-08-10

明太祖知道江山来之不易,为了巩固政权,防止功臣功高震主,几乎杀死了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功臣。


并且将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各地为王,希望他们共同辅佐皇帝,保护皇权。


这些藩王的兵力不同,其中最强的是靠近北部边塞的秦、燕、晋三王。


在这三位亲王之中,燕王朱棣实力更胜一筹,他甚至拥有统辖各镇兵马的权力。


起初,朱元璋的出发点是好的,没想到会适得其反,藩王的势力越大,对君权的威胁就越大。


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从小就练习战术,掌握了经史兵法。


1370年,朱棣被封为“燕王”。


1380年,开始驻扎在北平,手握重兵。


朱棣不仅勇猛,而且机智过人,足智多谋,从小就受到朱元璋的喜爱。


他在抗击元朝残余势力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胜利,从而增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逐渐成为北方最强的藩王。


1392年,皇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觉得燕王很有帝王之气,文武兼备,便想把他立为太子,但这与自己制定的“嫡长继承制”不符。


所以尽管朱棣拥有帝王的才能,但是却无法有这个机会。


最终,朱元璋还是让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继承了皇位。


然而各地的藩王,都是朱允炆的叔叔。


见到皇位的继承权,落入侄子这小子手里,个个心里很不舒服。


特别是朱棣一直带领军队驻扎在北平(今北京),屡立战功,对侄子朱允炆更是不服气。


朱棣在明太祖的儿子当中,比较精明能干。


有一次,明太祖叫朱允炆过来对对子。


明太祖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


朱允炆下联:“雨打羊毛一片膻”。


明太祖嫌弃他对的不好,立刻沉下了脸,很不高兴的样子。


朱棣正好在旁边,接嘴说:“孩儿也想到了一个下联。”


明太祖叫他说来听听。


朱棣说:“日照龙鳞万点金。”


原本龙就是皇帝的象征,朱棣的对话,无非是为了讨明太祖的欢心。


明太祖听了之后,连连称赞朱棣对得好。


朱棣看了侄子一眼,心里偷笑,更加不把他放在眼里了。


虽然朱允炆为人老实,不过对于朱棣瞧不起自己,还是看得出来的。


皇太孙的东宫,有一位名叫黄子澄的官员,他是朱允炆的伴读老师。


那一天,朱允炆一个人坐在东宫门口,皱起眉头,唉声叹气。


黄子澄见他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就问这位皇孙子怎么了?


朱允炆说:“现在几个叔叔手里都有兵权,将来还怎么管得了他们呢?”


于是,黄子澄给朱允炆讲了一个关于西汉平定七国之乱的故事。


接着说:“当时吴楚七国诸侯这么厉害,汉景帝一出兵就崩溃了。”


“殿下是皇帝的嫡长孙,咱们以后也不怕他们造反。”


朱允炆一听,终于放松了一些。


1398年,朱元璋驾崩,皇长孙朱允炆登基,是为建文帝。


此时藩王的势力越来越强大。


建文帝采纳了黄子澄的建议,先后将周、岷、湘、齐、代五位藩王,逐个收拾。


这样一来,藩王中就只剩下燕王朱棣了。


燕王朱棣作为一个聪明人,知道自己目标很大,会被皇帝视为心腹大患,所以他早就有所准备。


他故意装疯卖傻,到处乱窜,有时干脆躺在街上睡觉,醒了就抢别人的饭吃。


不过这一招起不了什么作用,朝廷还是派来张昺、谢贵带兵前来抓捕他。


朱棣知道这个消息后,就定了一个妙计,先把谢贵、张昺骗进王府。


朱棣装病拄着拐杖走出来,招待两人吃西瓜。


刚吃完一块,朱棣的脸突然沉了下来,大声说:“在老百姓家里,兄弟宗族之间还知道互相关心。”


“我是天子的叔叔,却连命都保不住。”


说完,他把瓜皮扔在地上。


其实这是一个暗号,预先设定的伏兵一拥而上,迅速绑住了张昺、谢贵两人。


朱棣扔掉拐杖,恼羞成怒:“我哪里有病?都是被奸臣逼成这样子的!”


1399年夏,燕王朱棣首先采取了行动。


他以进京保护皇帝、诛杀奸臣的名义出兵,打着“清君侧、靖内难”的旗号,称自己的军队为“靖难军”。


因此,这场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为“靖难之役”。


就兵力而言,建文帝是占据优势的,所以他想集中强大的兵力,一举歼灭北平燕王的军队。


可是,由于当初朱元璋肆意杀害功臣名将,建文帝找不出一个像样的将军,供自己派遣。


无奈之下,建文帝只好起用老将耿炳文。


然而耿炳文已经年老体衰,根本挡不住燕王朱棣。


朱棣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攻下了居庸关、密云、遵化等地。


得知战败的消息,再加上黄子澄的极力推荐,建文帝决定削去耿炳文大将军的职位,改派李景隆与燕军作战。


朱棣听了哈哈大笑说:“李景隆这小子小名叫九江,他是我表哥镇守卫九江的时候,才出生的孩子。”


“一个从未打过仗的毛孩子,竟然敢带兵50万,这不是让人笑话吗?”


当时另一个地方的战事吃紧,朱棣准备先去那里。


他对下属说:“等我回来之后,再收拾李景隆这小子。”


“如果他的大军来了,你们一定要坚守不战。”


朱棣一离开,李景隆就率军兵临城下。


面对50万大军,全城将士死守不战,就连女人都登上城墙助战,给士兵们送水送粮。


这个时候正是冬天,水一结冰,城墙就滑溜溜的,攻城的士兵根本爬不上去。


几个月后,朱棣率领大军杀回来,与守城的将士内外夹击,打败了攻城的军队。


第二年,李景隆又带领60万大军进攻。


朱棣亲自率领军队出战,再次打败了对方,李景隆狼狈逃走。


这场战争,一共持续了三年多。


1401年,皇宫内的一名宦官向燕王暗中传信,说明了南京的真实情况。


“南京城早已没有抵抗的能力,若是燕王快快出兵,轻而易举就能拿下。”


朱棣看了信件,立即作出决定,率领大军直取南京。


燕军一路势如破竹,渡过长江之后,一举包围了南京城。


建文帝自知不敌,表示愿意割地求和。


朱棣说:“我差点就保不住太祖封给我的燕地,更不用说割地给我了?”


僵持几天之后,南京城的守卫将领见大势已去,打开城门投降,皇宫也因此混乱不堪,远远只见那里一片火海。


朱棣率军进城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侄子建文帝的下落。


在皇宫的废墟中,人们只找到了几具烧焦的尸体,无法辨别身份。


所以建文帝的去向,至今都是一个谜团,下落不明。


朱棣一边哭,一边说:“唉!我可怜的侄儿啊!”


“叔叔只是想帮你铲除身边的奸臣,万万没想到,事情怎么会弄到这个地步呀!”


然后下令,按照礼制安葬这些尸体。


1402年夏,燕王朱棣在群臣的拥护下登基,改年名为“永乐”,历史上称之为“明成祖”。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