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二十六日,加藤清正、锅岛直茂派出的日本援军前来救援困守端川城的加藤军。朝鲜军与日本援军交战于端川马屹境,最后不敌战败。次日,加藤、锅岛援军越过摩天岭,一路北上,与坚守在咸镜道城津城的加藤军会合后继续北上,向吉州进发。 同一天,从端川败退的朝鲜将领具滉连夜奔驰,向正在包围吉州的 郑文孚报告贼情,称一股1000余人的日本援军队伍已经越过了摩天岭, 正发向吉州。郑文孚得到具滉的报告以后,当即统领三卫的3000兵马南 下,屯驻于吉州、临溟之间的白郊塔,又使其中的600精骑作为伏兵, 准备在白郊塔阻击日军。
二十八日辰时,日军进攻朝军阵地,朝军中卫将吴应台、左卫将柳擎天、右卫将韩仁 济从正面迎战日军,“遮前截腰”。而埋伏在附近的朝鲜将领具滉、朴银 柱、姜文佑、印元忱、高敬民、金国信,也各自率领所部人马迎击日军。双方打得相当激烈,从辰时一直打到酉时,双方在路上互相用远程火力射击,转战60余里,日军伤亡惨重。仅锅岛直茂派出的援军将领中就有锅岛孙右卫门、成富源三郎等多人战死,然而朝军损失同样不小, 镜城前训导李鹏寿是郑文孚刚开始起义就一起共事的战友,在战斗中被日军用火绳枪击杀,万户李希唐也在黄昏时分被日军火枪打死。朝鲜军不敢和大股日军近身搏战,只能用弓箭等远程火力骚扰,最终无力阻止日军,这场战斗,郑文孚亲自坐镇,3000余朝军面对日军的冲击却一溃而走,士兵只剩下了25人。付出巨大伤亡的加藤、锅岛军当夜进入吉州城,接应在城内苦苦支撑的加藤军。战后,端川郡守报告称日军2000余人到达利城,大惊之下的郑文孚立刻下令退兵至镜城。日军趁机在吉州抢救伤员,随后烧毁城市撤离。
为了接应派出去的加藤、锅岛援军,加藤清正从咸镜道安边的大本 营北上,他先带着俘虏到的两名朝鲜王子到了咸兴,再次与锅岛直茂会 面。之后,从咸兴出发的加藤清正行进到北清时,遇见了从吉州撤退的 加藤、锅岛援军。当时从端川、吉州逃脱的加藤军饥寒交迫,有很多人 冻伤,加藤清正为了安抚他们,让人拿来大锅煮饭,给每一个士兵分饭 团。逗留三天后,加藤清正领兵撤退到了大本营安边。
未曾遭遇过明军大队的加藤清正和锅岛直茂,在咸镜道损失兵员高达8864人,其中加藤清正部减员达到45%,损失了4508人。
说完了咸镜道日军的情况,在说回明,朝方面。眼见明军倾向保守,心急火燎的朝鲜为澄清自己,派遣人员进入汉城,在没有相关军事计划的情况下,鼓动汉城居民准备兵器。并派遣小规模军队在汉城外围活动,进行象征性的军事活动,一则保存已方军队实力,二则向明军证明自己未曾通敌。朝鲜人在汉城外的象征性军事活动,在导致日军对汉城平民进行屠戮的同时,引发了幸州山城之战。“‘……前闻,国王差人入城中,为内应之计云,然乎?’对曰:然。已差人入送,城中之人,亦自思奋,自备兵器,以待大军之至矣。’曰:‘然则何为不应?’对曰:‘闻城中人家尽烧,民人亦皆被烧,或拘执不放,又大军远屯,必以此不得应耳。’”明军退往开城后,柳成龙一边在日记里声称明军战败之后不思进取,一边借着又借着所谓明军“失利”的声威,号令朝鲜军队借明军之势往汉城集结,“而都体察使柳成龙等议,欲倚仗天威,合此诸将,先攻京城”。然而对攻略汉城最为上心的,实际上只有正在囤积物资,要求国内增派援军的李如松,朝鲜人自己则“使讨贼恢疆之事,委诸天将,而敛兵退屯,无一人奋戟先登者。”所谓收复王京,只是战前口称日军必不会来的柳成龙一党,用于推诿追责,以及搪塞对明军谎报军情、筹备后勤不利的借口而已。
使讨贼恢疆之事,委诸天将,而敛兵退屯,无一人奋戟先登者。”在这种背景下,一边口称天兵在碧蹄馆战败逃遁的柳成龙,一边仰仗碧蹄馆之战打算搞点小动作,减轻自己谎报军情+后勤不利的罪责。“而都体察使柳成龙等议,欲倚仗天威,合此诸将,先攻京城。”于是有了军事冒险行为的幸州山城之战。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