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绘画
李梦白又见城堡间壁上还雕有一个维耶热多瑞圣母玛利亚金身。雕像上圣母玛利亚站在华盖下,华盖位于画面的中央,使徒也站在那儿。她的肩膀和头部延伸到了楣梁,在楣梁上天使们手持一朵玫瑰花结,其螺旋式花瓣尤如头顶的光轮。维耶热多瑞显得很有主体感,塑像的服饰右边看上去是一排参差不齐的褶皱,从左边看,其隆起的部分形式了一条光滑而修长的曲线。在这条曲线的映衬下,坐在圣母玛利亚左臂怀中以圣婴基督看上去与整个雕像浑然一体 。圣母玛利亚注视着圣婴基督,使得基督成了整个雕像的重心。
城堡中还有一个骑士雕像,雕刻着一个骑士坐在马背上,双脚牢牢的躺在马蹬上,他的左手紧握着缰绳,右手伸出,嘴唇微微张开,仿佛要说话。他长着一头游浪式的长发如同现代女性,他头戴王冠,无须的面孔说明他是个青年男子。他的脖子上系着一顶有扣子的旅行斗篷,右手的姿势十分有力,如同一个指挥家。雕刻师展示了一个艺术境界:一方面雕像要反映出骑士精致的波浪形长发,一方面雕像又 刻画出宽大沉重的斗篷,圆心褶皱和高头大马。
李梦白觉得这个骑士有点意思,像是个年轻气盛的国王,很有腔调的。城堡中更有庞大的雕塑群 则是高高在上《耶稣受难计》雕塑,雕塑上的十字架四周围绕着带有三瓣形花饰的十字形框架。在这里,复活的亚当躺在直立的十字架下面,而两个天使则扶着十字架的横梁。顶部站着的却不是天使,而是天父带着的鸽子,这形象代表圣灵。作为宝座护卫者的小天使不见了,圣母玛利亚也不再踩在蛇上了,她现在踩在一尊加棉的塑像上。
此城堡城中唱诗堂的设计显得精巧轻盈和飘忽迷高,而中堂的设计则凝全典雅,有一种难以撼动的宏伟气派。中堂的长方形扶垛中堂形成了合适的角度,扶垛支撑力比唱诗堂的细长快垛大好几倍。唱诗堂的的设计很有特色,有巨大的窗户,光线选过窗户照进建筑内部,照亮了修道士唱诗班台的教堂中心位置。拱顶的表面覆盖着一层精致的木制结构,木质的拱顶被刷成 石头的颜色。唱诗堂的装饰十分考究,内部占主导地位是三角墙的连拱廊,其上面刻有向外蜿蜒的主体双曲线拱券。里面的雕型随处可见,讲述的是圣母玛利亚的生平故事。
城堡中的四壁上还有一些祭坛区,其中一幅画 《上帝羔羊》的祭坛画话洋溢着优雅和浑厚。画面上的天使郑重鞠躬,向玛利亚致意,而并非用一枝百合花和小花冠;他背着一根王杖和一块华贵的王冠,他的唇边带有爱吉亚雕刻般的僵硬微笑;他色彩华丽,黄金、宝石和珍珠都熠熠发光。天使的外套有绿色和金色的 ,锦缎斗篷则是红色和金色的,他的翅膀覆有孔雀的毛,圣母玛利亚的书和她面前的笑芒都是精心绘制的。还有一幅圣母像也十分精确的描绘衣服质料、柱子和冷硬的瓦,窗玻璃的白光和主教的日课书。画上在圣婴的头和圣母的肩之间,有一座市镇,满是尖尖的山墙和精美的钟楼,一座哥特式的教堂由无数立柱支撑着直冲天穹,还有一个巨大的城市方场,有一楼梯横跨其上,并用细致的笔法触画图楼梯上往来奔跑着的人物的生动形象,另外一座弧形桥上了还有熙熙攘攘的人群 如同 宋代绘画《清明上河图》》一般。顺着蜿蜒的河流,水上有小树皮般泛起的涟漪,河当中还有一个比小朋友指甲还小 的岛屿,那你有一座孤独的城堡,几个小角楼,树木环绕。画的左边有一个码头,种有树木,满是步行的过客。如果看得远些,越过绿色的山颠,仔细地看一会儿,会发现远方的雪山逐渐融入天空的 淡蓝色中,那是似乎隐约间还有漂浮的烟雾朦朦胧胧,如同仙境一般。
李梦白看了,觉得这西方的绘画不同于中国绘画 。西方绘画像照相机一样崇尚写实;中国绘画则讲究意境,崇尚写意,所绘的山山水水和真实的山山水水是有出入的,几乎全都是艺术家心中的山水。不过那种西方绘画,一旦照相机出现了,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好像是注定要短命的。而中国绘画则永远可以流传下去,无法取代。
李梦白又觉得这圣米歇尔山果然是 千百万件艺术杰作汇集起来的宏伟传世之作,是 足以千秋万代而不朽的 。看来这些设计者和工匠们都将自己全部的技艺,全部时间才华,全部的幻想都无私奉献了出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忘我创作,甚至还将这无以伦比宏伟辉煌的建筑当成了安息自己灵魂的精神圣殿 。围绕着唱诗堂的圆柱全是 黑色的 ,这是祈祷的石头,似乎有一种奇玄的力量。在高大的内堂的顶部、在深处,有一缕阳光透射进来,在整个唱诗堂中放射着光明,而且越照到低处越是变得宽阔而薄明。
李梦白又看见教堂中间还有许多壁画,其中有一副为《摩西的考验》,上面讲七个摩西的故事,情节内容环环相套,显得非常严密,形成了一个摩雨从迷茫 走向觉悟的思想发展过程。画面故事从古下角开始,首先是正义的摩西,摩西杀死了陷害犹太同胞的埃及人,然后是米地亚的逃难,期间 摩西见义勇为用棍棒,棍棒赶走了调戏牧羊女的歹徒 ,摩西帮助牧羊女给羊群喝水并得到了牧羊女的芳心。
李梦白看了,觉得似乎是电影《少林寺《》中的桥段,又接着看,只见画面左边是觉醒的摩西 ,上方是 摩西在牧羊途中得到神的启示。摩西脱靴倾听神的福音,然后是神在柴火中显示出真身,摩西跪着接受神的指点。最后左下方是摩西率领大批犹太人离开埃及。
这组壁画采用一种异时同景的表现手法,把许多相关的故事情节串联在一起 ,并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巧妙搭配 ,编成一幅非常完整的壁画故事,画者还采用一种螺旋型的画面进展构图,把各类故事表达的生动多变,让观众们一目了然。这个壁画的色彩较灰暗,是以 黑灰色为主调,显得深沉而稳重 ,又有一种庄重肃穆的视觉感觉,同心旋转的画面构图使得壁画产生一种聚心效果,而强烈的动作姿态和多变的人物造型,则 使画面产生动势感,精美的造型线条和具有动感的线条节奏,则使人体姿态优美动人和富有艺术魅力,服饰装束更加有特色。在画面中央的摩西和姑娘情节,富有一种大自然田园牧歌般美丽的景色 ,两位弓形站立姿态优美 的女子,她们身穿夸张的古典服饰,动作轻盈而节奏优美,有一种波提切利特有的女性造型气质,有一种梦境般的类似后来洛可可柔美风格的环境景色。
李梦白看完此图又来看另外一幅圣经故事《大洪水》的壁画。此画取材于诺亚方舟的故事,画面上在大洪水来临之时之时,诺亚站在中央人群之中,脚踩已经涌来的滔滔洪水,向上天祈祷,希望上帝给予人类宽恕和希望。他旁边则是一群互相厮杀和争斗的人群,象征着人类社会的自私自利和罪孽深重。一边又是许多落在洪水中苦苦挣扎的人们,它预示着对人类的最初惩罚已经开始。背景是两艘相对称的诺亚方舟,它表示了洪水前后不同方舟面貌。左边表示洪水开始来临,强劲的风雨吹动着 飘荡的方舟,右边则是洪水已经退走,诺亚从窗户中伸出身子,亲手接过鸽子雕来的橄榄枝。此图的画面视觉很高,有一种向下俯视的视觉感受, 左右两边是高大的方舟木船,他们对称搁置在画面上,形成一种向内交叉的视觉透视。诺亚的形象十分醒目,壁画下段为洪水中得救的诺亚和孩子们,他们正在供奉和感谢神灵。这些壁画在视觉上有一种强劲的艺术冲击力,一种空前的宗教化装饰魅力,其强劲有力的人物结构和大气的出色笔触给观众以艺术震撼,而丰富的画面节奏和厚实华丽的色彩效果则显示了一种大教堂壁画的 神圣庄重气氛。
李梦白仔细欣赏了半天,觉得这种西方教堂中的壁画和中国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有些相似,都是一些宗教题材。看来古代的人,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对宗教都十分顶礼膜拜。
李梦白抬头仰望又见此教堂的天顶画是一幅巨大醒目的《基督升天图》,几乎占据了教堂的整个屋顶部分。这种题材是欧洲中世纪教堂中非常流行的的故事情节,意味着基督生命发生了质的变化,是一种人到神的伟大转变,字教意义巨大。画中庞大的基督升天图中央是一个巨大的自色光环,从里到外由青变白的微妙色彩过渡,显示出一种宇宙深远莫测的空间。光环中间是神圣基督像,四周则由护法天使扶着光环徐徐升天。天顶画两边是圣母玛利亚和天使群像 ,以及十二使徒和众圣人像等,他们抬头目送基督升天而去,同时也在等待着未来某一时候基督神灵的再次奇迹降临 。这种巨大的天顶画 空间十分深远,从而产生一种向上而去的上升趋势,巨大的壁画构图章法分明 多而不乱 ,人物形象生动,姿态庄重有气场令人肃然起敬 , 很有一种后来浪漫主义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