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镜头切换幕二/加音乐)
1.居民区(日)
在武昌区积玉桥街汉安里社区一间50余平方米的小房子里,54岁的许秀兰在厨房做午饭,长江救援志愿队大堤口冬泳队队长张建民在客厅拾掇泳帽、泳裤。2006年,张建民退休后加入冬泳队,这样的家庭“分工”也持续了8年。
“家务他从未插手,都是我做”,许秀兰刚埋怨完丈夫,话锋一转,笑着说:“这些年,老公在江里救了不少人,这是做好事,我得支持。”
8年来,张建民亲手从江里救起10余人。头几年,张建民很少向妻子提起救人,“怕她担心”。2011年开始,张建民发觉瞒不住了,“街坊经常挥着报纸对老婆说,快看,你老公又上报纸了!”那一年,张建民在大堤口江边救人的事迹3次登上报纸,时常是邻居把报纸拿到妻子面前,妻子才知道。
(黑白镜头)
2012年8月的一天晚上,大堤口江边,一名10来岁的小女孩不慎踩中江堤青苔坠入江中,张建民当即跳下水,将女孩救起。上岸后,他突然发现右腿膝盖鲜血淋漓。原来,由于下水太急,他的右膝盖被江堤岩壁擦伤,泳裤也磨出一个大洞。
回家路上,张建民心里犯嘀咕:妻子肯定会生气。没想到,一进家门,妻子“责备”他:“以后救人的事别瞒着我,我给你烧几个好菜。”
丈夫救人的事每次登报,许秀兰都会找来报纸,做成剪报,小心翼翼收进书柜,如今已保存了4份。
陈忠贵救人牺牲,张建民的妻子连续关注报道,对他说:“我好担心你‘英雄’了,但我希望你做个好人。”
(镜头切换幕三/加音乐)
1.居民区(日)
谢刚的妻子突然问他:“现在大家都在说‘长江救援志愿队’,你天天泡在江里,不会也是志愿队队员吧?”谢刚一笑:“我哪是救援队员,我就是玩自己的水。”
47岁的谢刚在一家公司上班,冬泳10年了。事实上,他不仅是长江救援志愿队平湖门冬泳队队员,还有过四五次在江中救人的经历,甚至有一次救人时被溺水者抱住。
大约3年前,一名大学生被江面回流冲到江中央,大喊救命。谢刚赶紧游到小伙子身边,正想把游泳圈递过去,没想到,小伙子情急之下一把将他抱住,两人瞬间一同下沉。“你冷静,千万莫慌”,谢刚猛憋一口气,急速下潜挣脱,将小伙子托上游泳圈。每每想起,谢刚仍感到后怕。
今年7月25日19时许,谢刚值守在江边,密切注视着江面的一举一动。突然,一声呼救从江面传来,他循声望去,一名30岁左右的男子头部在江面起伏,双手不停地扑腾。他立即下水朝溺水者游去,将游泳圈递给快下沉的男子,随后拖带回岸边。
谢刚先后四五次在江中救人。他说,救人是种习惯,“我总相信,你今天帮了别人,别人明天就可能帮你。”
谢刚从未向家人提及这个“习惯”。他与家人的交流中,没有“值守”,没有“救人”,他只在不经意间对儿子说起“江里水势复杂,少到江里玩”,“妻子一直以为我只是自己在江里玩水”。
(镜头切换幕四/加音乐)
1.居民区(日)
除去吃饭时间,徐利华几乎每天值守在江边超过8小时。妻子许丽群也不甘示弱,她说,夏季值守时,她和丈夫各有“分工”,看到江面有人遇险,“我都会第一时间大喊老公”。堤岸边回流汹涌,为节省救援时间,许丽群时常完成策应工作:“不带救生圈游得快,他先游过去救人,我从堤岸上往下扔救生圈。”
“也有特殊情况。”许丽群说,看到人遇险,身旁又没有男队员,没得说,自己必须顶上,“带上游泳圈,先把人救了。”
丈夫值守任务重,许丽群说:“他是队长,应该做榜样。”丈夫组织冬泳队活动,时常要自掏腰包贴补经费,许丽群说:“不能太计较,他是队长。”
对江中救援的危险性,夫妻俩心知肚明。“都接受过救援培训,科学救援、团队救援就不会有问题”,许丽群说,自己相信丈夫,也相信丈夫身后的这个团队。
他俩的儿子在河北工作,时常打电话回家。陈忠贵出事后,儿子从网上得知消息,电话打得更勤了。“他也没多说,只让我们游泳时多注意”,许丽群说。
(镜头加音乐/及画外音)
湖北省常委武汉市委书 记阮成发向长江救援志愿队致敬 提议为英雄立碑
一直关注着长江救援志愿队事迹的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武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阮成发,读完长江日报通讯《牺牲背后是生命守望——来自长江救援志愿队的报告》后,提笔致信这个英雄群体,代表武汉市委、市政府和他个人,向英雄们致敬。
阮成发在信中提议:“在长江边选一处合适的地方,为舍身救人的英雄塑像立碑,让活着的人们永远记住他们,让英雄事迹世代流传,让英雄精神成为永恒。”
“我为陈忠贵同志的牺牲深感痛惜,为武汉有你们这样的英雄群体倍感自豪”,身为一名“老武汉”的阮成发写道,“我年轻时常常在长江游泳,深知在湍急的水流中救人,是怎样的凶险和不易,‘拿命搏命’需要怎样一种勇气和情怀。”
阮成发高度赞扬这一英雄群体所诠释的大义大爱:
“你们日以继夜坚守在长江、汉江边,是在坚守这方水土所赋予武汉人的大义大利;你们无怨无悔,守护生命,是在用义举书写至善,用生命诠释大爱。”
(长江/波浪空镜头加音乐及图片并推出字幕-长江救援志愿队:大江上的别样壮美-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