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明军入援(上)
书名:喋血半岛——万历朝鲜战争 作者:碧海尽头的血色 本章字数:2543字 发布时间:2023-08-07

       六月十三日,李昖冒雨抵达宁边,除了仅剩五六名官人,其他人早就逃散一空,朝鲜君臣对下一步的目的地一直犹豫不决。李恒福再次提出前往义州:"吾尝闻之,咸镜一道,只有一条路,更无高山远野为之重阻,贼若直冲,无容足之地,将束手就缚,此危道也。且方今乞兵天朝,万一得请,天朝大兵,一朝出来,则平安一路,已为空虚,无人迎接,天子闻之,谓我为何如?不如直抵义州,迎接天兵,以图万一,不幸窘迫,则君臣上下,归死天朝,求为内附,徐观事势,以为再举,未晚也。"
朝鲜在这个时候还想着避开中国,前往已成绝地的咸镜道,却不知当时加藤清正已入咸镜道。朝鲜一边向中国请求援军,一边要躲开援军。李恒福质问:明军若来,朝鲜无人接待,如何自处?朝鲜上下只是"左右相视,莫有应者"。六月七日,援朝军队史儒部已经出发;十日,王守官军出发;十一日,宽奠堡副总兵都指挥佟养正,已开始布置从义州到平壤的军情传递工作。明军入朝前夕,朝鲜人依旧举棋不定,当晚,倾向李恒福建议的李晗,问大臣,若去义州,万一势不可为,内附中国,可有愿意跟随的,结果"问大臣,大臣不对,且以入辽为难。以次问群臣,群臣亦莫有应者"。

       李昖最终做出了前往义州的决定,群臣皆退而不应,宁可去咸镜道,也不愿随国王去鸭绿江畔。自愿随驾的只有李恒福、李山甫和李洪进三人。李碣甚至提出停止往义州方向的准备:"遣侍从措备事,姑为停止何如?"朝鲜大臣对明朝的顾虑比对日本更甚,"到此,无可为,但前日有通信之事,恐中原不甚信也","前有通信之事,天朝今虽包容,其必受与否,未可必也。若贼兵蹑后,则必不受之"。李诚中也认为明朝不会接受,"恐不得入也"。领议政崔兴源直截了当地说:"辽东人心极险。"在这些白眼狼一样的高丽棒子心中,中国比日本更加可怕。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昖还在平壤之时,明朝兵部尚书石星就让辽东做好了派遣援军和接纳朝鲜君臣的准备,万历皇帝朱翊钧也对辽镇下达了救援的圣旨,中国为朝鲜做了各种准备,朝鲜两班贵族却在拼命扯后腿。

     李昖去意已决:与其死于贼手,不如死在父母之国。然而没几个大臣愿意陪伴,李恒福迫不得已,按照名单点名迫使官员随驾,即使这样仍然有人推脱。

      十四日傍晚,李昖抵达博川,收到了明军出兵救援的消息,李昖在这里停驻,准备接待明军前往平壤。然而第二天柳成龙就带来了平壤失守的消息,李昖被迫继续西逃躲避日军追捕。平壤沦陷消息传开后,平安道也和咸镜道一样叛乱四起,各地守军溃散。李昖在十七日到达义州,此时,明军广宁游击史儒,参将戴朝弁率军1029人,马匹1093渡江前往义州。然而李德馨向明军报告的时候,隐瞒了平壤失守的消息,仅告知明军将领,日军抵达大同江已有七、八日,催促明军尽快前进,最好在三天内,也就是二十日前,抵达平壤。史儒以为平壤还未曾失守,答应二十日前赶到,于是没有在义州停留,直接领军南下。明军军纪严明“天将号令严明,虽一草一粒,不许士卒滥取侵扰”,李德馨认为朝鲜可以不用防备明军“我军万无所虞”,但是朝鲜对明军援军的到来,在三天前还在朝鲜高级官员认知里面,明朝还是必然见死不救的;加之官民逃散,他对于朝鲜能否为明军提供后勤方面,表示了极大的担忧。

        以为平壤仍在朝鲜人手里的明朝援军一千余人,在李德馨的催促之下一路疾驰,在游击史儒及参将郭梦征的率领下,在渡江次日的6月18日,抵达义州牧宣川郡,与同时抵达宣川的朝鲜国王李昖,在林畔馆相见。得知平壤早已沦陷的史儒和郭梦征,见势不可为,打算退回义州。当晚,疑虑朝鲜动态的辽东巡按御史李时孶,派遣指挥宋国臣,前来侦查确认朝鲜国王李昖真假。同时,后续援军祖承训部,在尹根寿、沈喜寿的催促下,准备渡过鸭绿江,但是要求朝鲜提前准备军队粮草“总兵曰:‘今明日,军马当渡江,只备粮草以待。’”

        6月19日,副总兵祖承训,领军一千三百十九名,马一千五百二十九匹渡江。在18日的时候,前往辽东的尹根寿已向李昖转达祖承训的要求——义州方面“备粮草以待”。而李昖早在平壤之时,便任命柳成龙前往接待中国军队,并交代过柳成龙的职责:“独为应接一事,凡唐兵馈饷策应调度之事,亦皆察为。”然而,在朝鲜心急火燎催促之下,丢弃辎重一路奔驰,抵达朝鲜的祖承训却发现,求他来救命的朝鲜人,在义州连口饭都没有给他准备,大怒之下的祖承训进行了所谓的纵兵劫掠义州。反观朝鲜对此的反应,于20日抵达龙川的李昖,在责问柳成龙的时候,以自称接待天将为由,率先从平壤出逃的柳成龙是这么回答的:“臣则当如上敎,但一路无可使之人”。

        真的如此吗?非无可使之人,只是柳成龙不使罢了“朝廷闻祖总兵将至,以柳成龙为接伴使、兼管粮饷。以从事官吏曹正郞辛庆晋、济用监正洪宗禄,点阅一路粮饷。又连遣商山君朴忠侃、礼曹参判成守益、同知中枢府事李辂、全城君李准等,各在管领驿站,董草催粮。又命宣沙浦佥使张佑成,造大定江浮桥。老江佥使闵继中,造晴川江浮桥。巡察使李元翼节度使李薲、驻顺安,都元帅金命元、住肃川以待。”可以看到,朝鲜一路安排各有司职。柳成龙在《惩毖录》中给出的解决方式是“若兵至平壤,即日收复,则城中粟多,可以接济。”沿途定州、嘉山储备粮食“一二日可食”安州、肃州、顺安“荡然无备”。也就是说,明军要么自带干粮,要么立刻打下平壤,沿途最多让你吃一两天,其他就不管了。再看柳成龙所谓的准备地点,里面是不包括义州的,也就是说,当时柳成龙的准备就是:义州没你祖承训吃的,路上沿途管你一两顿,平壤有饭,你打下平壤再好好吃饭吧。这显然几近儿戏和侮辱。那么明军真的劫掠义州了吗?扯淡。从朝鲜史料来看,义州并未在这件事里出现人员伤亡。再看明军离去之后,柳成龙在跟随国王进驻义州的时候,6月25日朝议讨论去向时,自己所言义州官仓:“成龙曰:‘天将若来,则本州仓谷,可支万军一月粮。’”也就是说,朝鲜人记录的祖承训所谓的劫掠义州,并无人员伤亡,府衙仓库完整,在义州粮仓里面,存有有足以供给一万军队一个月的军粮,而按当时的支给标准,当有四千石左右的粮食。朝鲜是真的无粮,还是明军真的把义州洗劫一空,从柳成龙自己口中的官仓报告中,可见事件真相,而与之对比的是,朝鲜人在平壤,把十余万石粮食完整的留给了小西行长。

        所谓的宁与倭寇,不予辽虏,这就是高丽棒子这个白眼狼干得出来的缺德事。(个人认为出兵救这个王八蛋是真的失策)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