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王冕自学成才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2464字 发布时间:2023-08-07

王冕(1287—1359年),字元章,号竹斋、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


他是诸暨枫桥(今浙江绍兴)人,元代著名的画家、诗人、书法家、篆刻家。


七八岁时,父亲让他到田埂上放牛,放着放着,他就偷偷地跑进学堂里面,在窗外听学生们读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在心里。


傍晚回家,结果他把自己放的牧牛,都忘记在哪儿了!


父亲见他两手空空回来,怒气冲冲,便打了他一顿。


这件事过后,王冕还是这样子,常常偷偷跑去学堂,偷听学生读书。


他的母亲就说:“这个孩子这么想要读书,何不由着他?”


不久,王冕的父亲去世了。


由于家里贫穷,母亲尽力让他学习到10岁,再也负担不起了。


所以让他给隔壁秦老汉家放牛,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免费的饭吃,还可以挣到一些小钱补贴家用。


王冕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心胸开阔,他没有向母亲哭泣和抱怨。


而是立即点点头说:“我一直念书,心里也无聊,给他家里放牛,倒也快活有些。”


“若是我想读书,仍然可以带上几本书去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就这样,因为家里贫穷,没有钱去学堂读书,只好每天帮着家里放牛。


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书,他就到处借书。


其中一些借来的书,经常使他百读不厌。


然而,借来的书总是要归还的。


所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把自己喜欢的书籍抄写下来,这样就可以反复阅读了。


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他总是一如既往地坚持抄写。


王冕读书非常勤奋,白天放牛的时候念书,晚上休息时还是坚持学习。


不过家里太穷了,连灯油都没钱买,没有灯光怎么读书呢?


他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村里的一座寺庙,那里有一盏长明灯,整晚都亮着,所以他每天晚上都跑到那里学习。


但是,这件事不能让母亲知道,如果母亲知道,少不了打他一顿。


因为那盏灯是专门为菩萨点的,怎么能让他一个小小的放牛娃享用呢?


有一天晚上,为了不让母亲知道,他等到母亲睡着了,王冕赤着脚轻轻地走出家门,偷偷来到庙里。


寺庙有点暗,只有那盏长明灯把菩萨照得很亮。


佛像大多是泥塑做的,一个个面目狰狞,令人可怕。


王冕有点害怕,但为了读书,他还是大胆地走到菩萨雕像下,爬到善萨的膝盖上,借助长明灯光读书。


从那以后,王冕每天晚上都去庙里读书,经常读到早晨,直到村里的公鸡叫了三次才想起回家。


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晚上那个瘦弱的身影,总是会来到佛像面前。


长明灯把他孤单的身影照得很长,外面北风吹起,猫头鹰“咕咕”悲鸣的叫声,跟远处野兽的叫声,让人瑟瑟发抖。


由于王冕专注于读书,这些外部恐慌的叫声,并没有干扰到他。


有一天,刚下过大雨,王冕就赶着牛来到湖边的草地上。


只看见透过云层的阳光,将湖面照耀得波光粼粼。


湖面上的荷花鲜艳欲滴,水珠在碧绿的荷叶上滚来滚去,真美丽极了!


王冕心想:“要是谁能把这些美景画下来,那该多好呀!”


他转念一想:“我可以自己学画画呀!哪有学不会的东西呢?”


于是,他拿出身上仅有的零用钱,托人到城里买纸和笔,开始学习画荷花。


当然,一开始画得不是很好,有人嘲笑他说:“不要再浪费纸和笔了呢,你画得太难看了!”


王冕并不气馁,仍然继续练习画画,日夜不停,最后画得越来越好,就像真的一样。


王冕便把莲花拿去卖,把卖画的钱带回家,孝敬母亲。


由于王冕的荷花画得很好,很多人争相购买,他的家境也因此慢慢好转。


有一次,安阳的大学士向韩星求教,韩星听说王冕资质过人,便收他为徒。


从那以后,王冕的学识日益增长。


韩星死后,韩星的师傅像对待韩星一样,对待王冕。


当时王冕的父亲早就已经去世,所以王冕把母亲接到城里照顾。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母亲要回老家了。


王冕卖了一头牛,给妈妈买了一辆马车。


她的母亲穿着华丽的衣服,乘坐在马车上,王冕跟在马车后面。


见到这一幕,村里的孩子们聚集在马路旁边,哈哈大笑,王冕自己也跟着傻笑。


30岁时,王冕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没有考中了。


王冕为了扩展知识,先后游历了杭州、南京、太行、徐州,最终到达了大都(北京)。


到了大都,有人想把他推荐到翰林院,但王冕拒绝了。


40岁时,王冕在会稽九里山,建了三座茅草屋,载着千朵梅花,过着清贫的生活。


朋友想推荐他当政府官员,王冕说:“我有田地要耕,有书要读,所以我愿意发公文为百姓服务。”


王冕的梅花高傲倔强,性格饱满。


有一次,他在一幅墨梅的画中写道:“桃李芬芳之处,唯有老梅自觉。”


有一些县官名士慕名而来,求画或拜访,但王冕却不愿与之结交,百般回避推脱。


好景不长,王冕的名声传开后,达官贵人也开始寻求画作。


最后被京城高级官员危素知道,想邀请王冕上门叙谈,但王冕洁身自好,不想与这些官员来往,便委婉谢绝了邀请。


王冕也知道危素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自己一个草民拒绝了他的邀请,肯定会怪罪下来,所以安顿好老母亲,立即离家远行。


王冕在山东济南靠着卖画过日子,渡过了好几年,后来遇到了一群河北逃荒的百姓。


王冕知道天下即将大乱,这些年来,那些官员一定忘记了他,所以启程回家照料母亲。


这几年,王冕离家到处游历,增长了不少知识。


回到家乡后,他“依然吟诗作画,奉养母亲”。


王冕的母亲临终前对儿子说:“近年来,人们在我耳根前说你有学问,应该劝你出去当官。”


“可是做官也不能光宗耀祖,我看到那些当官的人,没有几个有好的下场。”


“再加上你性情高傲,只会容易得罪别人,遭人陷害。”


他的母亲最后吩咐说:“儿啊!千万不要出去做官”。


王冕谨记母亲的叮嘱,只在家乡守孝度日。


过了几年,红巾军起义,天下大乱。


朱元璋等人起兵,听说王冕的大名,纷纷前来请教。


王冕不知朱元璋的名声,但面相看着似乎有龙凤之仪,所以就阐述了自己的当世之道。


朱元璋十分钦佩王冕的高见,后来果然一统天下,建立了大明王朝。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专门派人邀请王冕入朝为官,王冕谨记母亲的教诲,隐居于会稽山,度过了余生。


王冕之前在师傅老先生的教授下,不仅熟读各种经书,还学会了画梅和竹。


后来王冕在自己的花园里,种了上千棵梅树,把画室命名为梅花屋,自称梅花仙。


他经常在花园里,仔细观察梅花,从发芽、吐叶、含苞、绽放,一直到开花凋谢。


他对梅花的每一个生长过程,都了如指掌,所以他画的梅花种类繁多,密而不乱,风格独特。


王冕还把自己画梅的经历,写成了《梅谱》,传给了后人。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