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渊,字焕章,江西南昌人,元代著名的地理学家、航海家。
汪大渊从小聪明好学,父母也有意栽培,使王大渊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但由于汉人的身份,基本上不太可能进入朝廷做官。
成年后,汪大渊来到了我国南方最大的商业港口泉州,这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港口之一。
这里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说着不语言的人。
港湾里停泊着世界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商船,还有各种堆积如山的货物,让人眼花缭乱。
商人和水手经常聚集在公共场所,共同交流他们在国外的所见所闻。
有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国外风土人情,引起了汪大渊的强烈好奇心。
于是,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去国外看一看!
1330年,20岁的汪大渊乘坐一艘远洋商船,从泉州港出发。
第一次驶向无边无际的大海,这次旅行极大地拓展了汪大渊的知识。
他跟随满载瓷器和丝绸的船队,拉开风帆,沿着季风南下,一路经过海南岛、占城、马六甲、爪哇岛、苏门答腊岛、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直达东非的埃及。
再横渡穿过地中海,来到西非的摩洛哥。
然后回到埃及,从红海南下,到索马里和莫桑比克,穿过印度洋回到斯里兰卡、苏门答腊和爪哇岛。
从澳大利亚大陆到加里曼丹岛、菲律宾群岛,最后返回泉州,前后花了五年时间。
1337年,汪大渊第二次从泉州出发,前往印度洋西部的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莫桑比克海峡和澳大利亚,两年后返回了泉州。
第二次游历回来后,汪大渊根据他两次旅行中看到和了解的各国奇风异俗,写了一部《岛夷志略》。
书中记载了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风俗人情、产物贸易等。
还记录了华侨在海外的生活状况,为后人的航海和对外贸易,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信息。
书中有两部分,详细记载了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和物产。
直到200多年后,欧洲人才第一次来到这个大陆。
《岛夷志略》分为100条,其中99条为亲身经历,涉及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研究元代中西交通和各国历史、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里面的内容,首先介绍的是当时已被元朝纳入中国版图的澎湖地区。
根据汪大渊的记载,当时从泉州出发,乘船顺风两个昼夜即可到达澎湖。
澎湖当时隶属于泉州晋江县,许多泉州人已移居当地。
这些泉州人到达当地后,因“地制宜用”便茅草组成房屋居住,开始在当地制盐酿酒,种地养羊,安居乐业地过日子。
第二个地区是琉球,王大渊说琉球是“知番主酋长之尊,有父子骨肉之义”。
这说明在他看来,当地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汉化。
所以当地的风俗,在他这个中原人看来是符合礼仪的。
但到了琉球之后,汪大渊开始真正感觉到自己到了国外,于是他说“海外诸国盖由此始”。
琉球之后,《岛夷志略》还记载了他在200多个地区的所见所闻,包括:交趾、占城、真腊、三佛齐、爪哇、苏禄、旧港和天竺。
而且这些地区分别位于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缅甸、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等地。
现代人员研究认为,他记载的特番里,指的是今天埃及北部海港的杜姆亚特。
另一个叫挞吉那的地区,则很可能是摩洛哥的重要海港丹吉尔,这个地区守卫着欧非交界处的直布罗陀海峡。
《岛夷志略》的后记中,王大渊明确表示,他所写的内容是“皆身所浏览”,也就是说这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因此,根据这一判断,他曾经去过非洲,这也是一个高概率的历史事实。
此外他还说,自己写这本书的目的是“记其山川、土俗、风景、产物之奇怪”,即是记录了这些地区与中原不同的事物。
他专重于记载了自己所到之地的一些奇特地理和风俗。
其中的内容,有许多现在读起来仍然十分有趣。
举例来说,他记载说:真腊(今柬埔寨)当地的僧侣对当地的女孩有初夜权,当地的男子甚至会把妻子卖给外来宾客。
在今天的文莱周边地区,当时因为气候炎热,他看到当地人白天在家休息,直到晚上才到田里干活。
但由于当地的火山土壤肥力极强,即便如此,当地人也过得衣食无忧。
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周围,当时东南亚地区有个三佛齐国。
这里的民俗风情,极其彪悍好斗。
君主在国内采取了严厉的刑法,国民还必须听从君主的征召,随时加入军队为他们而战。
在这里还发现,当时有大量的唐人,也就是说华人住在这里。
这些华人在当地,似乎已经取得了相当高的社会地位。
例如:如果当地人杀死了华人,那么当地人就会被处死。
若是华人杀死了当地人,那么华人就不必偿命,只要付出一定的钱财赎罪就行。
假如实在没有钱,也可以“卖身赎罪”。
在古里地闷,也就是今天的东帝汶,王大渊看到了当地的瘟疫横行。
印尼的小巽他岛上,王大渊看到一种黑色液体从海边的土壤中冒出来,可以用来加工墨水和燃料。
现代人可能知道,这种黑色液体实际上就是石油。
在之后的记录中,王大渊还记载了他在印度看到的身着纱丽的男女,以及当地女性普遍习武、使用蛇毒作战的习俗。
在今天的伊拉克巴士拉,他看到了大量精美的公共水池和喷泉。
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他见到了尽管当地气候恶劣,但由于朝圣者众多,朝圣经济蓬勃发展。
在北非的埃及,王大元记载尼罗河水利设施发达,确保了当地土地的稳定和高产。
除此之外,他还在东非海岸,见证了当时繁荣的奴隶贸易。
《岛夷志略》被公认为对世界历史、地理的伟大贡献。
王大渊一生航行两次,因此被西方学者称为“东方的马可·波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