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画外音:/2)
燃烧的火焰在公元一仟九佰八十年的末期,以一种狂热之势在地球东半球-中国蔓延。不少的家庭都为自家有学习成绩佼佼者而感到自豪。因为“文革”后的十年中,高考制度刚刚恢复;溃乏的时代让人们惊醒于对知识的渴望中。而对金钱的奢望还没有荫芽,或者说社会体制还没有彻底转变的原因罢。这时的人们仍然以有份好工作,并且是稳定的、有前途的工作为荣。途径是大学毕业后,部队复员后,顶职内退等国家分配方式;而原来的“上山下乡”的人呢有的早已有了工作,并也有的留在了下放地安家落户了。其中不乏苦读从各乡村山区“跳农门”的人。现在的人若想起这些事,真觉得是颇为滑稽的经历;因为如今城乡的距离在渐渐缩小;有许多追求经济基础的人又把目光瞄回了山区乡村。虽然其中的原因很多,还是与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快速发展中的市场经济不无关系,这是众所周知的事。
领导:(手里拿着曲俊给他的设计方案烦躁地扔在办公桌上)望着曲俊吼道 :你这是什么方案......你平时就是这么搞的?!曲俊:(据理力争)我这个方案么样不对,么样有问题了?!(曲俊不由气得跟他争着吵了起来)......
领导:(在办公桌边激动地来回走了几步)......曲俊,不管你么样想,这个方案还是要改!
曲俊家楼房(傍晚)楼房空镜头
有的家里已经点亮了灯,曲俊的家也在其中。
曲俊家客厅(傍晚)
曲俊的父亲正在橱房忙着弄菜,曲俊的母亲慢慢地从房间里走了出来,曲俊跟妹妹曲丽在收拾着桌椅。
曲丽:(急忙地抹着桌子)好好好,可以放菜了。
曲俊走进橱房和父亲一起往客厅端着菜放在桌子上。曲俊先为母亲添了一碗饭。
曲父:(坐下后接过曲俊添的饭)俊俊,看你似乎无精打采的样子,单位里是不是有么事不顺心?
曲俊:(勉强笑了一下,拣了下菜)冇得么事情,只不过工作上有些烦心......
曲父:(扒了口饭又拣了下菜)现在哪个工作干事又蛮称心呢,只要过得去就行了。我跟你妈还不是这样干了一辈子干过来的。
曲俊:(扒着饭又拣了一筷子菜吃着,含糊地应到)嗯——爸,您就莫操这份心了,我晓得的。
曲俊的房间(夜)
曲俊躺在床上想着(镜头特写放大)渐渐睡着......在一个轻爽、微风拂面的早晨,曲俊迎着晨曦被一个人引着踏上了一艘即将远行的客轮。客轮一旁,一道虹练缤纷、令人目不暇接,旭日初升......
(字幕显现并画外音/3)
在八十年代的历史背景下,在一家城市建设研究院工作得好好的曲俊,因工作上跟院里的领导关系越搞越僵竟选择了辞职。家里父亲是位退休干部,母亲本身有病,也气得卧病在床,而妹妹却在读中学。听到这种消息都惊呆了,就这么将铁饭碗放弃了!曲俊在一位相识,却说不上特别关系的朋友鼓动下去了海南。曲俊离开研究院的某天晚上曾做过一个梦,曲俊感到迷惑就找同事商量,同事带曲俊请一位先生算了算,听说这位先生算得很准。曲俊就让他算。
宿舍(夜)夜晚空镜头
都亮着灯的老宿舍区。
宿舍房间内(夜)
先生:(扶了下眼镜)......我可不是什么算命的呵,既然你说了下这事,现在也只是为你预测一下...嗯......你这个梦兆很是吉祥;如果不出大的变化,半年内你可以往西南方向求得发展,大吉。
曲俊:(迷惑地又问)西南方?......什么意思?
先生:在西南方向你将会不久遇上一位贵人帮助你成就事业。不过呢,你有一忌;可千万不要迷恋风花场所,要是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的话运可能就会变了。以后要是有缘的话你我还会再次见面的。
(镜头渐渐放大)曲俊望这先生似乎只有三十岁左右,耳不聋戴付眼镜。坐了一下就往外走去。
曲俊:请问你姓什么?
先生:我姓陈。
(曲俊独白:管他的呢,去罢;想来可能不会有太大差错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火车站前广场(日)广场周围空镜头
(镜头中:太阳光强烈热,总之还是热。武汉的热在全国是有名的,不远处的树枝桠纹丝不动,不仅树枝不动,连空气都仿佛在喷火似的,象在蒸笼里要把人蒸熟。
火车站前广场一角(日)
(镜头渐渐推近:曲俊边用折扇扇着风又掏出支烟抽着打发着时间。)
(曲俊的独白:唉!......就要跟这些熟悉的一切再见了,不晓得么时候能回武汉。想起行李中原来中学同学徐劲松在自已还没有闹翻辞职前的来信,就有一些安慰的感觉,这位老同学几年不见,比自已混得强多了,没想到混到杂志社去了。有个熟人在那打了点,总比胡乱地到处闯好得多.不管怎么样总得混点名堂出来。)
曲俊扔掉将到屁股头的烟蒂,将两个包一背一拎地抬腕抓起又望了眼表,已指向七点,还有差不多半个小时的时间,走向候车厅的大门,走进候车厅大门时不由又回头望了眼;心底踌躇满志、忐忑不安。
(音乐起渐转为背景音乐......
好像是一种乞求,
在黎明之中汲进眸子里。
渴望拿来并意念强烈;
一边牵着你的云,
一边填补我的心,
一边牵着你的曦,
一边宽慰我的情。)
海口街头(日)城市车流空镜头
曲俊又是拎又是背的拿着信问过路的人......
海口街头某角落(日)城市车流空镜头
曲俊坐在路边靠椅上休息喝着水,行李包放在一旁。
公共汽车上(日)
曲俊用汉腔普通话问某杂志社怎么走,车上的人告诉他怎么怎么走。
杂志社楼房(日)楼房空镜头
曲俊沿路走向楼房。
杂志社大门口(日)
曲俊跟门房里面的人打听,门房里面的人见他有行李包就让曲俊坐下,然后拿起电话。
门房的人:(拿着电话摁)......喂!是徐劲松吗?......叫徐劲松接下电话......喂!是徐劲松吗,门口有个武汉来的老乡找你......好的,好的。(放下电话)徐劲松马上就来。
(不一会儿一个人从办公楼里快步走了出来。)
徐劲松:(因为喜极而笑了起来)哎呀!曲俊,你终于来了。这一晃,我们是有几多年冇有见了?!......
曲俊:(也高兴地笑着跟徐劲松拥抱在一起)哎哟,记不得了?!......接到你的信我既高兴又蛮犹豫的......
门房的人:徐劲松,他是?
徐劲松:他是我中学时的同学。您想想,我来海南有几长时间了?一直都没有见过面呢。曲俊,你等一下,我去拿车钥匙,先到我那去再说。
曲俊:好。
大街上(日)城市车流空镜头
大马路上大大小小的汽车疾驰如梭。
车内(日)正面近镜头
曲俊:这些年我本来一直都在武汉城市建设设计院上班的,直到这两年,我那主任和处长总是动不动就找我的茬,看我不顺眼......你叫我还怎么呆呀!......
曲俊在车里和徐劲松继续说着,谈笑着。
徐劲松:(边开车边说)......你现在就在我那里歇息,今后的事今后再说。
(镜头移动并叠加:徐劲松以自已的便利身份,帮曲俊四处托朋友找关系寻找工作,都没有结果。)
(字幕:一个月的时间)
街上(日)车流空镜头
曲俊在街边买了份报纸,见到一则招聘启事,某某广告公司现急聘两名策划人员......
曲俊看了招聘广告(内心独白):我去试下看。
写字楼外(日)楼房空镜头
曲俊拿着报纸看了一下走进写字楼。
写字楼内电梯里(日)
曲俊和几个男男女女站在电梯里。
广告公司内(日)
曲俊在填写登记表格。
曲俊和几个男女坐在椅子上等待面试。
曲俊在接受考官的面试。
考官:(拿着登记表)你先一直在内地工作?
曲俊:(平静地望着考官)是啊,我先一直在武汉的设计院工作,是近段时间才到海口的。
考官:(望着曲俊微微一笑)你原先在事业单位工作,到我们公司来岂不是有点大才小用?
曲俊:(也微微一笑)工作哪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呢,而且,我认为换个环境,适应一下这里的商业气氛很好,很有挑战性,您说呢。
考官:好罢,就这样。你等我们的电话。这上面的电话能联系到你吗?
曲俊:可以,我填写的是我朋友的电话,他会跟我说的。
写字楼外(日)楼房空镜头
曲俊走出写字楼后问别人车站的方向。
公共汽车站(日)车流空镜头
曲俊望了一下车站的站牌后等车。
(第二天徐劲松跟曲俊说广告公司让曲俊立刻去一下。)
公司办公室(日)
考官:......跟你一起面试的几位策划方案似乎......这是产品资料,你能在两天之内拿出策划方案吗?时间不多了。
曲俊:可以,我试试看罢。
(字幕:曲俊工作了近四个月光景之际,传来了海南建省的消息。仿佛一夜之间春风来,上界的一缕神光泻在这个中国版图的第二大岛上。使得本来就处在热带雨林的海南更热了。)
(音乐起并镜头叠加:报刊/电台/电视台登载报导国务院批准海南建省,设立经济特区。全国的人才流一下将目光从深圳聚焦在这里了。人才流向海南省涌动。一幢幢高楼大厦迅速拔地而起;迎风摇拂的棕榈树迎来了一阵又一阵灼热的浪潮......随后不久,内地的、香港的、台湾的、以及海外的大大小小的公司纷纷在岛上安营扎寨设立公司或是分公司。)
(镜头更换:曲俊跳槽后到另外的公司工作,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又跳了槽在另家公司工作,受到挖苦、排挤、冷嘲热讽;被“炒鱿鱼”后又寻找到另一个公司工作,在工作中受到冷眼......曲俊常常在自己的窗前或是在海边感叹!
(字幕:两年以后......)
公司办公室(日)
曲俊坐在“海南天地艺术有限公司”的大隔间桌子旁工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