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元顺帝北逃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2376字 发布时间:2023-08-06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不仅各地农民起义不断,而且各镇守将领割据自立,相互征伐。


起义军在与元军的战斗中屡次获胜,使其元朝廷逐渐势势单力薄。


在各种义军中,朱元璋的势力发展最为迅速。


他任人唯贤,在江南地区颇受欢迎。


朱元璋听从了谋臣刘基(刘伯温)的意见,先打败了陈友谅,然后集中军队向东进攻,很快就消灭了张士诚和其他对手。


此时,朱元璋已经拥有强大的军队,占据了长江中下游一大片富饶的地区,具有推翻元朝、统一全国的实力。


朱元璋积极做好消灭腐朽元朝的准备。


不过,这一时期的元朝廷,都在做干些什么呢?


元顺帝是一个非常昏庸无能的家伙,他的军队和红巾军在外面拼杀,他却在皇宫里纵情声色,每天也不去朝廷,完全不像样儿。


皇太子爱猷识理答腊,看不惯父亲的做法。


有一天,他心里嘀咕:“天下如此大乱,父亲再这么胡闹下去,大元王朝迟早会落入别人手中。”


他便联合皇后和左丞相哈麻,想废掉元顺帝,自己当皇帝。


元顺帝一听说哈麻想背叛自己,火冒三丈,下令将哈麻充军到广东,又派人在路上活活打死哈麻。


皇太子和皇后没有成功,心有不甘,于是又找机会准备下手,就这样宫廷内斗不止。


皇宫内部一片乱哄哄,宫外也不安宁。


在镇压红巾军的过程中,元朝形成了一批新的军事将领,如河南的扩廓帖木儿、山西的孛罗帖木儿、李思齐、张良弼等人。


他们都手握重兵,各霸一方,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这些人为了争夺地盘,经常互相攻击,大打出手,想尽办法扩大自己的势力。


元顺帝多次下令,让他们不要自相残杀,但还是没什么用。


扩廓帖木儿、孛罗帖木儿不仅不听皇帝的命令,而且打得更凶。


元顺帝别无选择,只能靠这些将领对付来自天下各地的红巾军,所以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凑合着过日子吧!


没过多久,宫廷里的斗争又与外面的斗争联系在一起。


这一下子又变得热闹起来了,元顺帝依靠并支持孛罗帖木儿和张良弼,而皇太子则与扩廓帖木儿、李思齐结成一派,一直闹个不停。


后来,孛罗帖木儿被杀,扩廓帖木儿掌握了大权。


李思齐眼看郭帖木儿爬到自己的头上,十分不服。


他就跟张良弼等将领联合,共同对付扩廓帖木儿。


双方在关中相持,前前后后打了100多场仗,损失惨重,还是没能分出个胜负。


另一边,应天府的朱元璋正在准备北伐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北方的动静。


他见元朝内部矛盾重重,实力减弱,意识到消灭元朝的机会来了。


1367年10月,朱元璋发布了北伐的檄文。


在檄文里面,他指责元顺帝昏庸无能,贪图享乐,不管百姓死活,导致人民只能加入起义造反的地步。


元朝的气数已尽,上天派他领导老百姓把蒙古贵族赶出中原,建立汉人政权,拯救黎民百姓。


接下来,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大将军,统率25万大军,向元朝发动进攻。


朱元璋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军事家,他对元朝的形势有着深刻的了解,并为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计划。


就是:“先攻占山东,再占领河南,再占下潼关,控制这些险要之地。”


“最后集中大军进攻大都,扫荡山西和陕西”。


朱元璋军纪严明,规定不能随意屠杀百姓,不能抢夺人们的财物。


因此,他的军队很受百姓欢迎。


徐达按照朱元璋的计划,几乎毫不费力地攻下了山东和河南。


元朝的军队要么投降,要么逃跑,根本挡不住北伐军的进攻。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登基为帝,正式建立了大明王朝。


当时北伐军已经攻克潼关,大都已经岌岌可危。


然而,扩廓帖木儿却把军队驻扎在太原,不愿意去救援大都。


见到明朝大军如此厉害,李思齐和张良弼带着残兵败将,赶紧向西而逃。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接受了部将徐达的建议,从临清(今山东)直接攻击大都。


1368年7月,各路明军在山东德州集结,然后沿着运河,水陆大军北上,数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大都。


一路上所向披靡,先后攻下了长芦、青州,然后占领了直沽。


直沽失守的消息传到了大都,元顺帝吓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惶恐不安。


很快,通州又被明军攻陷了。


通州是大都的最后一道门户,通州失守,大都将成为明军的进攻对象。


“哎呀!这下子该怎么办呀?”


元顺帝连忙召集群臣,征求文武大臣的意见。


皇宫大殿里人心惶惶,谁也没有说话,气氛十分紧张。


过了一会儿,有一位大臣说:“当年祖先进攻燕京时,金宣宗逃到汴京,从一蹶不振。”


“现在通州已经失守,如果皇上重蹈覆辙,执意要离开京城的话,恐怕大都不久就要沦陷。”


“所以皇帝必须死守京城,等待各路援兵到来。”


元顺帝唯唯诺诺,不肯答应,说:“如今这些元军败的败、逃的逃,哪里还会有援军来呢?”


话一说完,就怒气冲冲地退了朝,大殿里笼罩着一种悲伤的气氛。


有些大臣忍不住哭了起来,有些大臣唉声叹气:“我们的死期到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第二天,有一位叫伯颜不花的太监,哭着说:“大都是我们的元世祖定下的京城,陛下应该死守,怎么能随意丢弃它呢!”


“我们愿意带领护卫军,到城墙上抵抗明军,请陛下坚守大都呀!”


元顺帝认为这也有道理,不过大都的守军实在太少,外面的将领们又不来救驾,又怎么能守得住呢?


他想了想,叹了口气,说:“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怎么能像宋朝的徽宗和钦宗那样,最后都被别人俘虏呢!”


就在当天晚上,元顺帝率领100多名后妃、王子和文武大臣,从建德门灰溜溜地逃出了大都,快马奔向北方茫茫的草原。


他们经过居庸关,逃往上都开平(今内蒙古多伦西北),居然毫发未伤,全身而退,创造了我国历史上末代皇帝的奇迹。


过了几天,明军占领了大都(北京),元朝正式宣布灭亡。


后来在朱元璋的追杀下,元顺帝从开平逃到和林,然后又逃往应昌,回到了蒙古的发祥地。


虽然顺帝逃离了中原,但他仍然是蒙古的大汗,所以历史学家称其政权为“北元”。


之后,北元一直跟明朝对着干,威胁着明朝北部边境的安全。


不过两百多年后(1635年),北元亡于大清之手。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妥懽帖睦尔在城破之前,能够顺应形势,弃城逃亡,是顺应天命之举。


于是,朱元璋专门给他封为“顺帝”,所以历史上才他称为“元顺帝”。


从那以后,朱元璋将大都改名为北平,大明王朝正式取代了元朝。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